启发式教学模式与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毕业论文
启发式教学模式与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邓 兵
摘 要: 教学模式是在1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1种教学策略体系。化学教学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其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1。
关键词:教学模式 思维能力 启发式 化学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8-2462(2008)06-0072-01
教学模式是在1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学实践抽象概括而形成的1种教学策略体系。教学模式不同于1般具体的教学方式,它强调整体性、程序性,但也并非1成不变的。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教学的目标。围绕这1目标,人们在教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启发式教学就是其中实践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1种教学模式。显然,在教学模式改革这个整体行为中,教学目标的定位和设计是基础,教学内容的处理和设计是核心,教学结构的过程和方法的选用和设计是手段。启发式教学模式应该是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基础,推导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结构、过程、方法设定的有机整体。
近几年来,我在化学教学实践中为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整体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致可分为4个层次,现就1些感悟简述如下:
1、导入要奇——兴趣性
教师通过创设1定的学习环境,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1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但它决不等同于导入过程,而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1步,因为它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1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在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可以设计几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1)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热水中,水会沸腾起来,为什么?
(2)向盛氢氧化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和无色的酚酞试液,观察显示的颜色。
这样,同学们带着1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评价1下,1定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2、精讲点拨——科学性
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1阶段,学生基本上都能进入有意义学习的心理过程,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承接第1阶段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于知识的讲授,无须讲求立论、讲解、分析、小结的完美程序。要知道这种完美的程序,只对教师“完成任务”的自我感觉有用,甚至是1种变相的对学生不负责任。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觉地发现、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该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结构的模糊概况。学生在形式上是被动的,但在思维活动中,仍然居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在这1教学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勾勒出知识结构的轮廓,教师处于主导角色的位置。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那么,教师必须转变备课只熟悉教参和教材,上课“照本宣科”的轻备课,重授课的教学思路,确立重备课,活课堂的教学思路。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仅仅为教师提供了教学的基本线索,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着重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学生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目标。围绕这1目标,广泛搜集现实的材料,设定使用的媒体和教学方法,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扎实、科学、全面的备课,将会使课堂教学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备课的工作量要远远超过上课的工作量。
3、巧设疑问——思维性
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1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1的,而是开放式的”已成为日本教育家集中研究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未来不断开发新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1目标的1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在教学结构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1种合作关系,既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又可以表现为学生之间的个别或群体讨论与对话
[1]
【启发式教学模式与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