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依恋缺失分析与矫正

时间:2020-09-06 09:25:41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儿童依恋缺失分析与矫正

毕业论文


儿童依恋缺失分析与矫正

毛长德 郭海运

平顶山市科学文化研究会,河南 平顶山 467013

摘 要:儿童附着依恋1方面是寻求并企图在躯体上、情感上与1位非常熟悉的人保持亲密联系的1种倾向;另1方面是亲子的积极行为,它包括对孩子饱含深情的感情联系,生活照顾,认知培育等等,对小儿形成最初信赖和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调查研究,论述了依恋缺失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矫正方法。

关键字:依恋 危害 矫正方法 儿童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依恋是美好的

依恋缺失是对亲情的缺失,是联系间的隔阂,是信赖的缺失,是安全感的缺失,是认知初期的迷茫,对开启儿童早期智力有着负面作用。安斯沃恩在陌生情境中测量儿童的表现后认为,11.5岁儿童依恋行为的发展有3种模式:第1种是无顾虑的依恋。母亲离开时,婴儿稍有抗议的表示。母亲回来时,就去亲近她。但很容易平静下来。第2种是回避的依恋。母亲离去时不抗议,母亲回来时不理她。第3种是反抗性的依恋。母亲离去时非常伤心,母亲回来时1会儿依偎着她1会儿推开她。研究者虽看到了个性气质对情绪的影响,环境变化以及教育对依恋模式的影响,但依恋依然是人生的开始,是儿童发展的愉快摇篮。

2、依恋与依恋缺失的比较

(1)依恋——亲情的满足与体现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鲍尔毕说:“婴儿对母亲的早期依恋和亲热,正是婴儿心理健康的表现。”他在《母亲照看与心理健康》1文中写道:“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婴儿和年幼儿童应该与母亲建立1种温馨、亲密而又持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婴儿和年幼儿童既获得满足,也能感到愉悦。”另1位美国心理专家埃里克森也认为,早期婴儿用嘴吮吸母亲的乳汁时,不仅获得了生理的需要,也得到了1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心理上的信赖感。因此,母亲对宝宝愈亲近、关怀备至,宝宝对她的归属感和信赖感也就越强烈。为此,宝宝对这样的母亲所产生的依恋强度、亲热的力度也具有超常的表现,这正是他情感智能敏感性强烈的表现,也是他生存能力强烈的体现。

(2)分离时的啼哭是爱的渴望

婴儿早期与自己亲人分离时的啼哭是依恋缺失的焦虑,婴儿心理学上称为“分离性焦虑”,这在本书焦虑行为中已有阐述。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儿童的早期分离焦虑,这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的恐惧经验通过基因遗传下来的表现,它带有防御性的功能。在婴儿早期生活中,宝宝离开母亲就会产生恐惧并啼哭,这是他们对安全的渴望和对爱的呼唤,是宝宝心理健康的另1种表现。如果宝宝对自己亲人的离开无动于衷,反而是1种不正常的现象。

(3)依恋——滋养之光在成长中生辉

英国人文科学教授亚当·库柏和杰西卡·库珀在他们主编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论述,由于母亲们照顾婴儿方面实际活动不同,婴儿对双亲的附着依恋在构筑与表现方式上也因人而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婴儿的附着依恋体系与其父母恋婴附着体系相互作用。他们各自之间如此微妙而互补地结合在1起。”这种滋养之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原动力。

专家们强调依恋,1是强调母亲及亲近幼儿的家人、教育人员对幼儿养育、照顾影响的重要性;2是强调 “母亲对婴儿发育成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婴儿最初的附着依恋对其人生具有基础性意义;3是强调亲子和依恋相互弥合、补充、发展,产生生存的动力。

(4)依恋状态与缺失之“苦”

儿童依恋的对象主要是母亲或其他亲近的养育者。研究表明,儿童时期依恋是逐渐发展的。生后67个月时较明显。1岁以后,小儿跟母亲会有更深的情感,母亲1离开,他会10分苦恼,或啼哭不止。有的显得特乖,而实际上是心理不佳时间害怕表现。

(5)依恋亲情会增强幼儿的安全感

大量现象表明,婴儿所依恋人的出现会使儿童产生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婴儿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和恐惧,从而饶有兴趣地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扩大视野。这样,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就会得到发展和提高。研究人员把这样的情形称为安全依恋感。然而调查发现,我们现实中有大量的孩子是在没有安全感中度过童年的。

[1]      

【儿童依恋缺失分析与矫正】相关文章:

1.关于厌学与逃学心理问题的分析与矫正

2.孤独症儿童的特殊依恋

3.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缺失与对策分析

4.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唤起

5.怎样矫正儿童的恐惧心理

6.依恋行为有利孩子心理健康的分析节选

7.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影响

8.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缺失的现状分析论文

9.《儿童曼陀罗绘画分析:理论与实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