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当中,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就必须有足够的人才资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当中,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就必须有足够的人才资源。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要求下,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教育教学也有更高的要求。在本文笔者将会针对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观点,提出培育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建设性建议,也大学阶段教育教学的开展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
大学阶段;文明习惯;教育教学
1、当代大学生以及大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大学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大多处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下,且多是独生子女,在性格上以及生活能力上都有些一些不足,过分地依赖父母,生理以及心理表现不成熟,更加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在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没有解决办法。同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当中也存在着不诚信、不认真、不学习、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等一系列问题。
1.2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除了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是有一系列不良的习惯,比如考试期间想出各种办法作弊,课堂上十分随意,吃瓜子、看偶像剧,在集体居住的宿舍中也经常会出现垃圾成堆的现象,还有宿舍楼厕所、楼道等地方的卫生情况十分差,除此之外还有学校里到处都是甜蜜的情侣出没,为校园的形象大打折扣。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一下,这种不文明的现象覆盖了大多数的高校,由于高校管理水平的差异,这些问题的深浅程度也表现得不一样,但我们可以看到,出现这些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道德素质不高,教师对学生缺乏足够的文明理念教育,学校没有强有力的规章制度的约束和管理。
1.3传统的落后观念的存在在大多数学校的教育中,无论是学校领到或者是老师,甚至是家长,都会有一种传统的错误的观点,就是认为在高中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文明的习惯和行为,在大学时候更加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的积累。但是文明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某一个特定阶段的问题,而是一生的学问,是在我们每一个学习生活中必须要学习的。一个人在大学阶段,是自身在各方面走向成熟时期,一个学生的文明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人生的每一个方面。所以高校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培育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2、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的措施
2.1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在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高校中,尤其是非211工程院校,学校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的约束,没有强有力的实施制度的团队,使得对于大学生的某些规定流于形式。当代的大学生,在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多种多样的诱惑,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自制能力。学习没有热情,缺乏主动性和刻苦精神,缺乏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性不强,还有个别学生对学习没兴趣、有的缺课等一系列不良的现象。所以学校和教师要在教育教育中想学生灌输优秀社会人物的事迹,做好榜样的力量,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目标。同时大学生也要不断提高自己对于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学会约束以及才能成就自己。
2.2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去教育大学生,引领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习惯,和祖国的事业和前途是不可分割的。所以高校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更加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建设,用党的指导思想教育学生。
2.3学校要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要想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首先要有有力的制度保证,把大学生置于制度的监管之下,使大学生从他律走向自我约束。正如一句古话所说的,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所以作为高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不断出台和更新促进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规章制度,促进大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大学生也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良好的文明习惯。
2.4要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就是老师。我认为在大学阶段教学中,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占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学生自己独立思维的水平特别强,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才更有利于学习。而老师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笔者认为必要做出一些努力,比如,在教学中要努力使自己所讲的课程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抛弃那种老师上课只是照搬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突破传统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得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在大学教育中需要注意的就是立足实际,教育联系实际,多带领学生,指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比如养老院义务活动日,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等等,通过一系列积极向上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水平。
3、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一个艰巨漫长的任务,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需要学校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学生自己的约束和自制。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四有公民。
参考文献:
[1]曾艳.深化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思考[M].社会科学出版.
[2]浅谈大学生养成教育[M].党史文苑学术出版.
拓展: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
本论文以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为中心展开研究,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把握时代内涵,通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研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新空间。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对日益驳杂的新媒介环境,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相较以前发生了剧烈变化,受西方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向,集体认同感削弱,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教育缺失,使得青少年文明素养的教育模式出现了困境。关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文明素养的关系,近年来国内研究大多倾向于将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及育人载体等进行论述,传统文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手段,成为辅助性的教学工具。然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作为文化性符号在承担其文化表象作用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功用,在传统文化视域下探究青少年文明素养教育新模式,对当前高校所面临的九零后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困局的突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和影响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个体的文明程度及修养层次,而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积淀的精华,在建构中华民族价值观、道德伦理体系、提升个体文明程度及修养层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当代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不同的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创造性想象的积淀,它包括物质产品、思想观念、惯例和制度。1文化具有育人功用,而传统文化作为前人积累的道德感召力量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传统文化具有基础深厚、心灵默认感较强等特征,当前,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挑战,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及活性载体,为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教育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等教育则是当代肩负文化传承的社会机制,承载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时代的要求为依据,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渗透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中去,将传统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大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境界、完善大学生人格修养等融合,实现并发挥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具有时代内涵的育人功用。
二、探寻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
文化是一种文明所造成的生活方式,文化是人们在创造文明过程中创造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从广义上讲,文化与文明相伴而生,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传统文化精神与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机制具有互通性,“没有一个民族的道德文化是从真空状态突然发展起来的,传统是整个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大本大源。”2传统文化作为整个民族的社会实践经验的凝华,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门类。传统文化中所彰显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与大学生文明素养中的国家责任意识相映射;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观点,与大学生正确的诚信观相联结;传统文化中谦恭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精神,与大学生文明的交往观相关照。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而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可以说传统文化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时代意义。传统文化资源与文明素养教育内涵互为映射,也彰显了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反思,九零后主体生长于新媒介环境下,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意识倾向,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缺失造成的历史虚无主义,使得九零后大学生的道德文化生态呈现出断裂现象,探讨传统文化与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在联系,寻求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困局的新途径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传统文化视域下开拓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新模式。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充分关照大学生文明素养培育的现实环境与精神特质,开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实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在教育形态中,不拘泥于思想道德修养等理论课的单一平台教育模式,不断拓展大学生传统文化视域下的文明素养教育的多渠道发展。
1、整合经典传统文化资源,发挥文明素养教育时效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趋复杂,新思想的产生带来了教育管理的真空状态,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负载新时期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重任。而“传统文化具有巨大的思想统摄性,可超越地域、阶级、党派、种族、时间的界限,产生巨大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3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多元思想,具有潜在的美育功用。传统文化中儒家提倡“贵和尚中的和谐思想”以及“恭、宽、信、敏、惠”五德与当代的文明体系构建也有互通之意,整合传统文化资源,发挥其德育、美育功用的时效性,是当代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亟待开辟的新途径。
2、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媒介传播相融合,创建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新语境。九零后大学生在新媒介传播影响下,对于价值观导向等教育手段、教育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文化的内涵教育受到了图片化、快餐化的消费主义文化的冲击与解构,如何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承载传统文化的育人功用,开辟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多元空间,即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价值观认知目标模糊、自我管理意识单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成为完善新时期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的重要课题。在新媒体形势下探讨高校文明素养教育的深度发展,促进传统文化资源与新媒介传播的融合与发展,对创建高校文明素养教育新语境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新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现代性式微、九零后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复杂性等现象,明确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价值影响及作用等,探讨传统文化现代性过程中对青少年道德进程的新要求及文明素养教育模式的新思路,以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内在联系,对实际工作中大学生文明素养的科学化、规范化等教育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注释:
1.[美]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范英.社会公德概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1991.39.
3.李大伟.基于传统文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德育天地,2012,(2).
【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论文01-10
高中生物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分析论文11-20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论文12-07
论文发表的良好写作习惯盘点12-03
浅谈良好音乐聆听习惯的培养论文11-11
国内国外高职学生养成教育优秀的论文12-09
农村中学生的养成教育探索论文12-03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