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12 18:12:21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高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论文(精选7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高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高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论文(精选7篇)

  浅谈高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论文 篇1

  摘要:随着人们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他们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也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由于人才的标准不仅仅要求其具备较好的技术水平,道德标准尤其是良好的职业道德也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高职院校加强对其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三段式研究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其专业技术水平只是评价人才的一个方面,道德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更加重要。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也是其能够适应竞争如此激烈社会的一个必要素质。对高职生来说,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等可能不具备优势,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只能从道德方面提升。因此,对于任何人,都应该重视自身道德素养的培养,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高职生的职业道德

  道德,是法律之外的另外一种约束力。对高职生这类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来说,他们更加应该具备过硬的道德素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要求。然而,对职业道德方面,更多的是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高职院校要想通过教学来提高其学生的职业道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是很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一,高职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道德行为相关的课程或者将其融入到大学《思想道德修养》这门学科中,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其形式并不重要;第二,为高职生开设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学校也应该明确其教学的目的,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作为其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学校的重视,自然会引起学生的重视。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让学生他们了解自己专业或者今后从事行业的一些特有的道德标准,比如会计专业,他们对财务的管理需要极强的道德素养来完成;第三,通过实习教学来让学生自己体验其工作应有的职业道德,这种培养的效果极好,它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该行业的道德标准,与教师的讲解相比,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促进职业道德规范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

  根据我们对道德的认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好坏不仅与其自身的修养有关,与外界的环境也有一定的联系。如果能够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转化为其个人道德品德,能够达到固化其道德认知。对高职院校来说,在培养其学生职业道德时,一定要坚持促进学生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结合道德教育的特点,教学工作者应该明确,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只是教育的目的,而真正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构建道德体系。他们自己对道德的认知可以帮助其自主地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从而实现自律的效果。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道德行为一般表现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两个方面。外显行为是可以明确观察到的,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其道德素养,这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观察,进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方式。然而,内隐行为就是无法观察到的,至少是很难被别人发现的一种心理,这种行为的存在给道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他们无法及时了解到学生的道德水平,其教育工作也很难进行。其次,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对于高职生来说,他们并没有接触到社会,因而他们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也非常有限,其未来可能受到的社会诱惑也不明确。因此,只有学校提前帮助他们认知社会,明确培养其职业道德的目标,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不与社会脱节。与此同死,良好的环境也有助于学生自我身心的培养,这就说明学校良好的范围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具有很好的导向和熏陶作用。

  三、促进学生自由自觉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根据有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好的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养成的,要想培养高职生的职业道德,自然要求教育工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思,通过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特点,才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第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平时的一些小事看似不重要,但是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行为,这就要求学生应该从小事做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一个当代大学生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这也是高校进行道德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即很多高校并没有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或者没有开展过,导致其道德教育工作始终没有成效。第二,加强学生的信念教育。职业道德的养成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由自觉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具有足够强的信念,让学生自己自觉地坚持其规范的行为,是将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自然行为来认知,而不是将其作为自我约束力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生这类人才来说,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固然重要,但是社会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义不容辞地应该帮助其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当然,通过以上所述,通过三段式的教育工作,即使我们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困难,但是至少为学校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作者:郭学霖 单位: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袁家才.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J].基础理论研讨,2015(31):478~479.

  [2]高职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实施路径探析[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6(4):67~68.

  [3]何静,杜立林.浅谈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1):13~114.

  浅谈高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论文 篇2

  一、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

  1.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视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每个企业都根据自己的发展战略、定位、生产的需求,形成了独特的员工职业道德标准和培训、管理体系。实力越强、规模越大、知名度越高的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凝练、企业理念的探寻、企业精神的追求越迫切,对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越重视,对招收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也越高。如宁波方太集团的企业文化中就把“人品、企品、产品等三品合一”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设立孔子讲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员工培训;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将安全责任意识作为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第一要求,他们采用“安全三级培训”、生活专管员等方式,实现了员工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全覆盖。

  2.学院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度不够根据对学院《课程教学大纲》的统计分析,发现学院没有系统开设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有关的课程为《就业指导》,共36课时,职业素质内容5课时。其他与之相关的内容零散分布于思政课、素质任选课和专业课中。在“学校是否聘用职业道德教育专任教师讲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这个问题上,12%的学生反映“有”。通过对学院“就业指导”任课教师进行统计,90%以上为思政课教师,不足10%的由负责就业的教师担任。以上数据表明,学院在专任教师的配备上存在缺失问题,导致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得不到保证。在“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题活动”这个问题上,85%的学生认为“学校只开展过几次”或“学校从来没有组织开展过这样的活动”。在“您对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整体效果评价如何”这一问题中上,同样有85%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或没有效果。

  3.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观念上重视,但行动匮乏对于“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否重要”这一问题,95%的学生认为重要和比较重要。在“是否有必要主动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一问题上,8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您是否了解所学专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否经常关注与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学习”方面,不了解、不关心的占大多数;对于“你平时通过哪种途径获得职业道德相关知识”这一问题,除了学校安排的相关途径外,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寥寥无几,通过网络获得的为0。对于“你认为职业道德的学习安排在什么时间合适”这一问题,选择安排在第三年就业前或今后到工作岗位上再学的占到半数以上。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围绕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共性要求,通过对已就业学生、企业领导员工、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访谈,发现现在大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遵章守纪(65%)、诚信品质(53%)、责任意识(46%)、团队意识(44%)、敬业精神(41%)。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认识模糊。针对“你认为什么是职业道德教育”,62%的学生选择“就业指导”。其次是学生对所从事行业、专业的职业道德标准、规范了解程度低。在“是否了解自己以后要从事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这一问题上,认为略知一二的和不了解的学生占83%。再次,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缺乏。在学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相关职能部门、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等未形成合力,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不能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学院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

  学院职业道德课程主要包含在思政课、就业指导、素质选修课及专业课程中,未设立自成体系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思政课老师是否会讲授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的问题选择上,有91%的学生认为“会,但与专业结合不紧密”,或认为“不会”。调查数据进一步表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与专业学习存在脱节的问题。在对职业道德教育评价方式的调查中,86%的以理论考试、考查为主,此种评价方式只能片面地反映学生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从而加剧了学生对此类课程的漠视,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也大打折扣。

  (四)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的选择上,84%的学生选择来自教师的课堂讲授,16%的学生选择来自专家讲座、实践活动。这表明学生获得职业道德教育途径单一,主要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五)职业道德教育师资力量

  在“对我院老师的总体职业道德印象如何”这个问题上,41%的学生选择满意,42%的学生选择勉强可以,17%的学生选择不认真。以上数据反映学院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普遍较高,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选择上,排序依次为本专业教师、思政教师、班主任、企业专家、其他。在“专业课教师是否能经常讲授职业道德的要求和规范”的问题上,65%的学生认为“有,但很少”,17%的学生认为“有,经常”,18%的学生认为“没有”。以上数据表明,专业教师能够更多、更深层次地向学生传递专业精神和专业思想。

  二、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规划体系

  学院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保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同时,组织专人进行研究。依据行业、企业及相关专业对人才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制定体现专业精神和专业思想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专业课教师应不断挖掘、开发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所教学科中。

  (二)实践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管理和教育

  加强对职业道德教育专任教师的培养。根据各专业的职业道德需求制订培养计划,选择责任心强、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进行培养。其次,教师应注意在讲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时,应以实践性教学结合理论传授为主,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性、针对性。专业课教师应围绕本专业特有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深入挖掘,结合相关企业对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让高职院校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了解职业道德要求,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取向。

  (三)采用“引企入校”的合作模式,深度推进校企合作的探索

  “引企入校”的合作新模式,包括引企业人、引企业文化和引企业理念及精神进入学校,使教与学有的放矢,符合产业需求、企业需求、岗位需求。通过邀请企业人“现身说法”,开展讲座、报告会、座谈等,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企业、理解企业、认同企业。通过将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及精神引入校园,让学生更具体、更直接地与所学专业结合,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新思政工作,探索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新途径、新方法

  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建议采用分层次、分类别开展针对性强、有实效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小组拓展活动、集体讨论、职场模拟、分析总结等方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利用学生体验、感受达到道德规范的内化。广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演讲交流、职业规划设计、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浅谈高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论文 篇3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职业学校的学生将面临更多的技术挑战和道德考验。而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却并未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职业院校的德育如何把个人修养与国家观念、民族意识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如何把各项德育内容有机统一到学校德育的实践中去,这都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对于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生活德育德育生活化

  一、现代高职院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

  现在,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上大学似乎已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而言,愁的是如何才能上一所重点大学,或者如何进入一个前景光明的专业。于是,更多的孩子在高考时把眼光都投向了热门专业、重点大学。从普通中专、职业中专和成人高校优化组合而成的高职院校,也相应地调整了专业与课程设置,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但是,生源质量的下降,似乎还是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不可否认,这些学生无论在文化基础、道德素养,还是行为习惯上都与普通高校有差距。因此,有部分教师把某些职业院校面临的办学困境归咎到这一点上。从而对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也丧失了信心,认为道德教育对这些学生是没有多大的用处的,“孺子是不可教也”。其实,我们认为,一味的埋怨、指责高职学生是不恰当的。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先生,对于这些所谓差生更是如此。他们在小学、初高中阶段,也许因为各种的原因,成绩落后,遭受歧视丧失学习兴趣,滋生一些不良习气。到了职业学校,如何改变这些不良习气,重新树立自信心,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是职业院校的教师们重要的责任。因此,作为非智力因素的德育,即对意志、兴趣、性格、心态的培养,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职业学校工作中的意义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为了避免道德教育在传统方式下变成教条化的说教,我们可以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对于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将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生活德育——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

  尽管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德育寄予厚望,但是我们在实际中却看到学校德育工作如今都面临着一个尴尬的现状――德育无能。不光是职业学校教师抱怨,几乎所有中小学教师都普遍感到,现在的学生难教(蛮办法不行,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明),德育的实效性偏低。学校德育如何才有实效性,一直是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对于职业学校而言,更是一个难点。

  近几年来,在德育研究与实践领域,有许多学者呼吁德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强调道德主体和道德体验,提出“生活德育”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真实体现,真正地把人的完整生命纳入到德育的视野,同时提高了德育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德育内容的实践性。道德教育生活化并不是要德育简单的等同于个人生活,更不是要降低德育的品质,而是要让德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幸福生活服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个体在德育情境中,积极自主地思考、发现、探索、理解和领悟,在自我生活世界与生活经验的拓展中去理解生活、发现世界、陶冶情操、锻炼人生智慧。这样,德育过程就成了个体生活世界和价值世界不断发现、增长、丰盈的过程,而不是对个体人生的灌输;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识与选择愿望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服从的奴隶;教师成了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顾问,而不再是对学生进行简单规训的权威。

  三、职业院校如何实现道德教育生活化

  1.合理利用当地特有的地理资源和人文资源

  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应该更加要与学生的校内外实践活动联系起来,更加注重道德情感的陶冶,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注重文化的浸润和熏陶,“以优秀的人文精神资源来拓展、敞开学生的人文视界,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来培养学生,以优秀的文化资源来哺育学生”。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讲座、志愿者、义工等活动,有效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把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体验切实的联系起来,将道德理念化为道德行为。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或拒斥一定的道德价值,建构自己道德生活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由于受到社会上有些人鄙薄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的影响,许多职校生觉得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如普通学校的教师,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前途,造成了职校学生的挫败感,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被淘汰者,瞧不起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也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不仅要求我们职业教育的教师本身具有宽广厚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还要求教师在学生的道德教育上,应以身作则并且坚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心灵,让书本中的理论和学生的心灵相沟通,和学生的思想相碰撞,师生之间应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通过平等的对话、诚恳的点拨,使学生由茫然到释然,解决心头的困惑。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学校的学生必将面临更多的技术挑战,更多的道德考验。如果说我国的德育观是一种“大德育观”,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那么职业院校的德育内容还要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适应职业变化的教育。我们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者正在探索中不断的取得进步,德育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正是教育者在共识价值和社会主导价值的指引下,从职校生的生活和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道德发展水平,促进了学生个人品格的生成与建构,实现了道德主体理性、自由的发展,体现了教育者尊重学生个性和差异性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杜时忠.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十大矛盾[J].当代教育论坛,2004,(12).

  [2]刘铁芳.面向生活,引导生活[J].教育科学研究,2004,(8).

  [3]李国春.论高职院校德育氛围的营造[J].教育与职业,2006,5(14).

  [4]苏茂芳.试论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2,(6).

  [5]李子震.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浅谈高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论文 篇4

  摘要:本文就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等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对如何加强高职院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职业道德;高职教育;会计

  会计职业道德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诚信与否的重要体现。研究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找出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一般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会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本职业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承认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社会价值。要求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有责任心,做到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兢兢业业,严于律己。

  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微观决策,而且关系到宏观决策。因此,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必须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完整、准确、如实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

  3.熟悉法规,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把关守口,维护规章制度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完整性。

  4.廉洁奉公,不谋私利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敢于抵制揭发各种损公肥私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大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及企业的规章制度。

  5.精通业务,提高技能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内涵十分丰富,知识面也相当宽广,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理论、会计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因此,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

  6.参与管理,强化服务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积极为领导出谋划策,参与单位的预测和决策,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二、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高职会计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专业人才,满足了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我国在高职会计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过强,远离学生生活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无非是以下几种:一是开设马列思想类课程;二是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的日常教诲。

  2.法制教育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我国会计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法制教育,主要是通过开设法律课来完成的。从公共基础课中的法律基础到专业类的经济法、商法等,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不仅内容晦涩,不易理解,与会计工作距离遥远,而且连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经济法科目应考的内容都函盖不全,再加之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更使学生见了法律就皱眉头,提不起学习兴趣。

  3.会计专业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目前会计高等职业教育中更偏重对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要求,形成的大多是证证结合的考核标准,即毕业证与从业资格证挂钩。因此,致使很多学生在心里都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观点:只要专业课学好了,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岂不知对于一个称职的会计人员而言,专业知识固然重要,职业道德修养更重要。

  三、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1.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专业教学的始终平时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在完成作业、参加考试、实习的过程中,都要以诚信为本,自己独立完成,将诚信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的始终。

  2.开展会计职业道德专题教育活动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开展会计职业道德专题的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通过参加活动会积极地参与到会计知识的学习中,尤其是对当前社会发生的各种案例,他们会不遗余力地查找资料。创建会计文化氛围,在环境中熏陶和培养在校大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结合校园文化节、校园学生活动等,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聘请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道德专题讲座,增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说服力。

  3.以案例教学法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警示教育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案例教学,增加课堂知识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将那些滥用权力,恣意妄为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展示给学生,并分析其产生的根源、造成的危害及防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违背会计职业道德所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以警示和教育学生,在将来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坚持正义与诚信。

  4.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学生诚信意识为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应突破传统考试题型与题目,适当增加职业判断和案例分析题型的比重,尤其是针对有关会计职业道德的题目,让学生指出并更正案例中的错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总之,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加强对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关系到学生个人发展、学校发展乃至会计事业发展的大事,做为教师应该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谢伟群.浅谈会计职业道德教育[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2).

  浅谈高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论文 篇5

  1、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第一,在价值取向上,功利主义严重。据笔者对238名学生的一项调查表明,75%以上的大学生找好工作的标准不是提供好的学习平台而是工资福利待遇,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部分学生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敬业精神的缺失,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陷入十分危险的境地。第二,在职业道德判断标准上,不少学生观念模糊、庸俗甚至十分错误。奉献意识淡薄,过分看重工作待遇,不少学生认为在职场当中升职不靠能力靠关系,认为关系是职场发展的法宝,从而忽视了对自身全面正确的认识,缺乏敬业精神,更谈不上爱岗敬业。第三,在职业精神的培养上,缺乏基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随着生活条件的优越和独生子女政策问题的显现,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在自我的环境中长大,从而造成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烈,反映在职场中就是团队合作意识淡薄。优越的物资生活又同时造成吃苦耐劳的精神薄弱和个人为中心意识的强化,使得大学生在工作中稍遇挫折就离职而去。第四,大学生的职业道德问题还表现在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法制观念、责任意识等方面职业道德素养的缺失。

  2、职业道德素养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作用

  2.1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型人才的基础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是一个合格大学生的重要方面,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的基础。人是技术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人对社会贡献程度大小的不是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是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高低。职业道德水平越高的人,技术水平越高对社会的贡献度越大。反之,职业水平越低的人,技术水平越高对社会的危害度反而越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学生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乎学校的声誉,而且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产生影响,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日趋成熟,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标准由技术转向更加注重大学生职业道德的考核。根据笔者对企业的问卷调查,企业最看重大学生品质的前五项排名分别是:第一,优良的个人品质;第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第三,敢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第四,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第五,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完成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才。

  2.2大学生职业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人本素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社会价值体系日益多元化,随之而来的是人的价值取向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中国当下社会变革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势必会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的价值观造成深刻影响和改变。特别是以己为中心的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物质观、过分强调关系弱化能力的人际观泛滥等等,势必会对大学生的职业成长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时代的变化,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当代企业判断一名出色员工的标准应具有忠诚、敬业、勤奋、正直、工作主动、尽职尽责、宽容、感恩、坚忍不拔、追求卓越等十大职业素质。这十个方面正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因此,具有高尚的职业情操、良好的职业素养、优秀的职业品格将是未来大学生在职业成长中必备的人本素养。

  3、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3.1抓好“就业指导”理论教学,切实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

  就业指导课是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的理论课程。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简称“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为此,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内容的更新与转变,“就业指导”和“两课”内容应更加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紧跟社会形势的变化及对人的价值取向的深刻影响,及时反映时代的变化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大教学改革;二是“两课”教学方法要从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出发,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前提,以开展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教育学生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三是在做好大班上课教学的同时,认真做好一人一事的经常性教育活动,把大学生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2以顶岗实习为依托,强化实习期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充分利用实践、实习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论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训中完成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通过实习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下领悟、体会和感悟职业道德,在实习过程中塑造学生的团队合作、爱岗奉献、吃苦耐劳等职业精神。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行为意识培养,通过教师和企业人员的指导、实践完成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同时,实践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向学生传授知识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工作认真负责的品德。大学生只有不断地融入社会,才能深刻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同时正确地审视自己的不足,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从根本上完成职业道德品质的提升。

  3.3以校园为主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诸多因素,作为大学生成长和学习的校园起着主阵地的作用。大学生正是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的重要时期,“三观”也是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核心载体,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把职业道德教育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积极向上、人文情怀浓厚、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一个文明、卫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通过“文明宿舍”、“优秀班级”的评比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公共场所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邀请优秀校友为学生做现身说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事实证明,校园文化不仅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教育平台,而且直接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提升和发展。

  3.4建立和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

  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社会和家庭也应肩负起应有的教育职责。学校教育应侧重于专业技能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社会教育应侧重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人格魅力的培养,家庭教育侧重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以更好地解决大学的职业道德问题,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只有加强同社会、家庭的联系,三方面教育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共同施加良好的影响,才能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4、结语

  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专业水平的需要。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激烈的今天,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势必在今后的就业生涯中更胜一筹。作为当代大学生,应从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相契合的高度出发,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更好地实现由职业道德他律向职业道德自律转化。

  浅谈高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论文 篇6

  一、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当前新形势下,面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笔者建议从下面几个途径建设和提升教师职业道德,让教师更好的回归到伟大的教学事业中去,更好的培养更多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1.完善自我,提高道德修养

  高职院校教师是知识的缔造者和传播者,其文化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也应是非常高的,对学生应起到引领表率作用。因此,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坚持完善自我,坚持有自律之心,坚守自律之行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德修身。同时,教师必须自警,时刻警醒自己必须正确认识和使用学术权力,遵守学术道德。完善自我、提高修养是践行和建设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石。

  2.加强制度建设,保障质量

  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管理机制,构建与教师价值相一致的机制和文化,以制度和文化保障教师职业道德。首先院校必须根据《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本校的职业道德规范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具体到符合本校和教师的实际,公平考核评价教师,将高职院校教师责任和义务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教师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设立职业道德教育管理机制,保障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

  3.融入文化建设,促进道德提升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是一种文化的聚集地,校园文化内涵深厚,在学校开展文化建设,让文化建设与职业道德建设紧密相连,相互交融,互相促进,促进教师道德提升。让文化建设渗透到教学、科研及管理的各环节,让教师有归属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以增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

  二、结语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教师职业道德尤为重要,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和社会道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教育界出现了个别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因而,在高职院校中通过提升教师知识水平、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文化交融等,增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也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

  浅谈高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论文 篇7

  高职教育是围绕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开展的教育活动。“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系列的根本特征”,“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核心因素”。[1]“职业性是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2]。一位合格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有相关的职业知识技能,也要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如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强烈的职业责任感、积极健康的职业心态、崇高的职业追求等。早在2006年11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发展后劲以及永葆高职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政治保证。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以促进正确的职业认知为前提,以培育深厚职的业情感为基础,以培养进取的职业精神为依托,以养成勇于担当的职业责任感为保障,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为动力,逐渐养成“立业为国,执业为公,烙尽职守,服务为人”的职业道德。

  一、增进高职学生的职业认知

  职业,由“职”和“业”构成,“职”为职位、职责,“业”即工作、事业。职业认知指人们在学习实践中形成的对某种职业的认识和评价的过程或活动,包括对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的认识、评价。培养高职学生正确的职业认知是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认知,使他们真正认识职业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增强职业技能学习的主动性、目的性、理想性,为将来把自身专业特色、职业追求与社会需要有机结合,服务社会。当前高职学生入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及将来从事职业的认知有些偏颇或不足,不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有关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对社会职业状况有一定认知的占66%,认知较少的占29%,认知较多的只占4%;而对自身适合从事哪方面的职业,23%的学生“很清楚”,62%的学生“不太清楚”,“不清楚”和“没想过”的学生分别占13%和3%。[3]该调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反映了高职学生对职业认知的不够。高职学生职业认知不足的表现:一是基于自卑心理的过低自我认知。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及所学专业的认识不清楚,存在过低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这容易弱化学生学习进取心、就业信心以及就业后的敬业心等。二是存在以自我需求为中心,存在着把职业理想化的完美主义倾向。一些高职学生未能对即将从事的职业以及自身是否适合该职业有全面、深入的认识、理解,他们常常以自我需求为中心,盲目地选择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三是存在职业价值评价个人本位,功利性强的现象。一些高职学生在进行职业价值评价时,过多基于自身追求的目标,呈现优先追求利益的价值取向,对职业的发展基础则重视不够。为增进高职学生的职业认知,一方面,应加强高职学生的自我认知。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认知自身的特长、兴趣,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相应职业的价值以及就业前景的认知。通过帮助学生解答对专业、相关职业的疑虑或疑问,为他们指明专业学习、职业发展方向,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目标、职业岗位要求、就业发展前景的理性认识。由此使得学生对其所学专业,将后所从事相应职业的价值取向和规范有正确的认知,这是他们职业道德养成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二、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情感

  职业情感指人们在对所从事职业的认知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和内心体验,包括职业认同感、职业荣誉感等。高职学生的职业情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表现为对自身专业、将从事职业的热爱并全身心地倾注、投入实践。深厚的职业情感是养成职业道德的基础,对做好本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学生职业情感培养,促进学生人格完善、个性发展,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乐观向上的职业态度和价值取向。通过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情感,为高职学生的专业、职业发展指引方向,激发活力,并对学生心理与精神成长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在情感上充满对专业、职业的敬畏,为将来做一名合格职业人员打下良好的情感、道德基础。根据高职学生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分析并解决学生最现实、最关心的种种思想问题、实际困难,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一是帮助学生克服经济困难、济助育人。高职学生来自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比例大,其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校应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评估工作,建立经济困难学生档案,通过“奖、贷、助、减、免”等资助形式和途径,让学生克服经济困境,使资助工作发挥扶贫、立志、育情等多重功效。二是精神鼓励,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教师应树立服务意识,用真心、真情、真爱讲授职业价值,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通过启迪学生的心智,为学生成人、成才提供精神支持,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三是注重实践,积累情感体验。教育实践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的源头活水。教师应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对社会企业、行业的调查,以准职员身份深入工厂、企业、行业进行顶岗实习等。通过切身的专业、职业实践,让学生积累职业情感体验,不断强化专业、职业意识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其将来爱业、乐业。

  三、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在一定的职业生活中能动地表现自己,其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立业等方面。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过程中,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极为关键。其具体表现在:具备职业精神是高职学生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育学生职业精神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吸纳具有优秀职业精神的学生是企业、行业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关节点。企业用人要求中往往将职业精神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合作精神等排在前面,而专业技能则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4]有关调查表明,企业更多看重员工的职业精神方面,众多企业将“爱岗敬业”、“合作精神”、“吃苦耐劳”排在前三的重要位置,分别占73.4%、64.2%、61.5%;在企业关注员工的能力方面,执行能力占71.4%、动手能力占43.1%。[5]然而,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还未将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放到应有的高度,存在重专业知识教学,轻职业道德养成;重技能培养,轻职业精神培育的倾向。一些高职学生存在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敬业爱岗意识薄弱等问题,这应引起高职教育的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重视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应注重:一是以职业精神的认知学习为主渠道,抓好学生的理论认知。高职院校将职业精神教育纳入到新生入学教育中,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使学生尽早进入“职业”状态。把职业精神的培育安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在课堂上精心渗入“敬业”、“合作”精神等,使学生对职业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理解,为职业精神实践作充分的理论准备。二是以职业精神的实践教学为主阵地,促进理论的实践转化。一方面,整合校内资源,组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多功能教室,打破教室、实验、实训之间的壁垒,为学生职业精神的系统培养搭建实践平台。另一方面,通过有机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务实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于专研、富于创新的精神。三是以职业精神交流为主路径,为职业精神培育创造优良条件。学校领导身体力行,积极邀请校外行业、企业成功人士进校与学生分享长期从事职业一线的成功实践经验,并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为强化学生的敬业观念、勤业观念、服务观念等创造优良条件。

  四、养成高职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职业责任感是人们对所从事职业尽自己的义务和对工作中出现的过失负责的良好价值取向。培育学生职业责任感对增强学生的使命感,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使其自律自强,促进其职业道德的全面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在高职学生中不乏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高综合素质者,然而无可否认的是有些高职学生缺乏职业责任意识。一些学生过多、片面地强调个人利益,忽视他人、社会利益,不能有效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使其主人翁责任感、职业使命感不强。一些学生自我意识、个人意识较强,他们对集体活动不够关心,缺乏为社会和集体利益服务的责任。一些学生虽明大理,但说的多做的少,其承受力弱,在发生过失和错误时常常选择掩饰或回避的方式。培育高职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应注重以下方面: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职业责任感教育内容。通过精选事例、树立榜样的形式强化学生对职业责任感的印象,以鼓励和赞誉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导,使职业责任感内化为他们的行为规范,让学生主动摒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二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确立职业责任感形成的心理导向。对学生开展职业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通过与学生的心灵沟通,顺势疏导,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确立职业责任感的积极心理。高职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强弱,与其所在群体的人际关系、环境气氛密不可分。通过创设一个互相担当、团结奋进的和谐群体关系环境,使他们能从心理上体验到群体温暖,逐步培育学生职业责任感。对职业认识偏激而责任感弱化的学生,通过与其进行心理交流,消除他们的不满情绪;对职业责任感失范的学生,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对职业责任心理冲突的学生,利用一些警句、格言对其激励,等等。通过采取针对性措施,从心理、思想上疏导,使其心理平衡并接受良好的劝导或建议,树立职业责任感。三要在实践活动中增强职业责任感。通过组织实施实训课,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职业实践环境,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参加实践,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锻炼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协调与合作能力,深刻理解自己应该承担的职业责任和义务。

  五、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们依据国家、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对自己未来职业的选择和向往,以及在职业活动中所追求的目标,是人们对职业活动和职业成就的超前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讲,职业理想决定或制约着人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崇高的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养成的动力。高职学生崇高职业理想即社会主义职业理想,其核心内容是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培养职业理想对高职学生择业、就业、勤业、敬业,实现其社会价值有着良好影响。由于诸多原因,一些高职学生职业理想意识不够清晰,对未来职业感到迷茫、困惑;一些高职学生有功利性倾向,他们把经济收入的多寡作为衡量职业追求高低的标准。一些学生热衷于比较热门的职业,随着“热门”职业不断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职业理想。有关调查表明:“在学校教育中你是否确立了职业理想”,没有确立职业理想的学生占49.8%,不清楚或根本没有想过的占37.5%,初步确立的只占12.7%;对于选择职业时,最看重的因素是什么,35.5%的学生注重热门职业,47.2%的学生注重收入丰厚的职业,只有17.4%的学生注重专业对口职业。[6]针对高职学生实际,高职院校须重视提升学生的职业理想。一方面,发挥思想政治教学在培育职业理想方面的主导作用。教育、引导高职生在确立个人的职业理想时,应把社会人才的需求动向与自身专业特长技能、兴趣爱好有机结合,做到个人的需求、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要求一致。另一方面,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理想教育。专业教师要增强育人意识,在教学中适当结合专业的性质和特点,适时地设置职业理想教育,与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职业理想教育相互统一,形成合力。同时,加强网络职业理想教育阵地建设,拓宽职业理想教育的渠道。通过加强高职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建设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的主题教育网站,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和引导,促成他们正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学与专业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协调配合,以课堂教学、专题讲座、社会实践以及网络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分析、判断、选择,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今天,我国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千千万万有着社会主义觉悟和理想的专业技术人才。而我国高职院校是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千千万万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理想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历史使命。高职教育在努力培育学生职业技术的同时,务必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把学生对职业的深刻认知、充分实践以及深厚的职业情感转化、升华、内化为对职业的敬畏感并树立崇高的社会主义职业理想,使职业道德成为将来学生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亚玲.对高职教育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5).

  [2]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3]聂利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认知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

  [4]董刚.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N].光明日报,2012-08-27.

  [5]王宇苓.关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6]张秀荣.农村籍高职学生职业理想的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浅谈高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论文(精选7篇)】相关文章:

试论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会计毕业论文10-13

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论文12-06

浅谈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论文12-06

建筑类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探析论文02-22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教育论文10-21

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论文10-20

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10-24

浅谈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素养论文07-31

浅谈会计基本职业道德论文提纲08-09

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分析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