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理教学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的论文
一、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的意义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的发展,资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已经使我国面临着较大程度的资源危机。水资源的现状只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遇到问题的一个缩影。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据统计,2014年我国缺水严重的城市占城市总数的三分之一,甚至一些南方城市因为水源枯竭或水源污染而出现停水、限水现象。新课程改革要求地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地理学科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课程。正确认识全球问题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形成文明的生活与生产方式是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理所当然,地理课堂教学也应该成为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的主阵地。早在新世纪初,我国教育部就提出了在全国中小学校开展资源忧患意识的主题教育活动。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各种活动如火如荼地以各种形式深入到校园,渗透进各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推动了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一些学校进行的“做保护地球的小主人”活动收到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普遍好评,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资源具有稀缺性,地理学科进行资源忧患意识,就是主张学生关注资源,关注国家的发展问题。资源忧患意识教育,可以使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主动地学地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资源国情教育,充分认识节约和保护资源的必要性,能够增强他们的资源忧患意识和危机感,立志为将来创造新能源、改进我国资源状况作贡献。
二、课堂教学是渗透忧患意识教育的主渠道
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地理学科性质以及其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决定了地理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主要阵地。作为受过地理教育专业训练的地理教师,首先要利用课堂45分钟,充分利用教材蕴含的教育资源实施对学生的忧患意识教育。中学地理教材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十分广泛,从天文、气候、水文到城市、能源、文化等,其中大多蕴含着有关资源忧患意识的话题。这些话题,为地理老师进行资源忧患意识教育提供了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知识,挖掘其中包含资源忧患意识的内容,以巧妙的方式教育如何保护与利用好有限的自然资源。要让学生了解到存在哪些资源问题,又应当如何化解资源危机。例如:在讲授中国海洋资源现状时,在让学生了解中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之外,还应当简述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与用途。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利用海洋资源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比如:怎么看待沿海地区因为城市扩张而进行的填海扩陆?怎么认识海洋生态保护区的意义?这些问题兼具科技性与人文性,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去思索“中国以后该如何利用海洋”。
三、联系现实、扩充资源忧患意识的内容
地理课堂教学受到教学时间以及教学内容的限制,知识量明显不足,也难以吸引学生兴趣。教师应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扩充、更新,尤其联系现实拓展有关资源问题的知识,促进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某一问题,强化学生的资源忧患意识。一切有利于增强学生资源忧患意识的教育方式都可以采用。课堂是主要途径,课外相互配合。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参与,使教育多样化,满足中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比如: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具有全球性,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很多国家都会纪念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地球一小时”等有关保护环境的节日。报纸、电视等媒体以及相关部门也会进行大面积的宣传与教育,帮助人们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课外地理资源,适时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问题、思索其可能的影响,进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活动。例如:木材造纸的主要原料之一,我国每年造纸消耗的木材达上万立方米,同时造纸也会造成大量的水体污染。如果教师只是罗列一些数据,因为缺乏与学生生活的有机联系,学生可能理解不深。教师组织学生搜集造纸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资料,以及组织学生访问再生纸厂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节约用纸意识。当教师列举每造四千个纸质贺卡,就需要砍伐一棵大树时,学生体验到节假日寄送纸质贺卡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可以倡导学生开展“减卡救树”活动,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地理教学资源忧患意识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地理教育教学论文06-29
影视资源中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论文04-22
地理教学论文06-14
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教育论文11-17
中学地理教学论文11-29
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论文11-16
地理课堂教学兴趣的联想教育论文11-17
体育教育资源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论文12-04
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化学专业教学论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