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育措施简述论文
一、不重视素质培养
普通高校培养人才大多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当其与科学思维相结合时,两者的有机结合、互相作用,而艺术思维的形象性,有助于科学思维获得成功虽然科学思维严谨、抽象,则可以完善并且影响和促进科学的逻辑思维。艺术思维具有感性,启发与弥补逻辑思维,形象的特点,更能拓展人的思维空间。但事实上,与艺术思维的感性化、形象化有本质区别,人的思维方式是复杂的,普通高校舞蹈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技能性的培养。非线性的,特别是具有发散性质的科学思维,逻辑性的性质是不够的,具有复合性质的思维。它应是复杂的,没有与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很难提高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飞速转型的今天,艺术教育不仅要重新调整其在高等院校的'地位,而舞蹈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确立明晰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好地为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高校舞蹈教育的改进措施
1、完善高校舞蹈课程的大纲和体系
要想取得实际的效果,首先要从目前舞蹈教育自身的问题说起,目前多数高校所沿用的舞蹈教学大纲更多的是套用了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内容,这套模式虽然对于专业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较为有效,但是并不适合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而在此基础上,单纯为了降低难度的修改和调整,使得高校舞蹈教育更加的混乱无序。因此,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方案,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切实发挥舞蹈教育应有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舞蹈教育的益处,逐渐形成对舞蹈教育的重视。
2、避免“精英教育”的惯性思维
我国作为一个刚刚迈入大众教育的国家,在开展素质教育的时候难免会受到长期以来形成的“精英型”教育的影响。艺术素质教育也深受传统影响,在普通高校实践中,“精英化”的影响仍然存在。“特长生的重点培养”、“能者多劳”的现象还是很普遍,虽然重点培养优秀人才确实是必须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分注重个体而忽略大多数人一方面有失教育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本质。因此,应该避免走精英、专业艺术教育的路子,要形成舞蹈教育的普及,而不是普及舞蹈专业教育。
3、丰富舞蹈教育的形式
现在高校的很多专业中,已经完全具备开设舞蹈类必修课的条件。这本身就是对舞蹈教育的重视和保障。舞蹈选修课在面向普通大学生时,可多以风格性、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为主,鼓励学生多交流、多创造。另外,在丰富校园文化时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例如,舞蹈交流协会、沙龙、专题讨论等,在开展此类活动的过程中,除了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外,还应针对不同艺术水平的学生组织活动,可以以艺术骨干分子作为“点”去带动普通学生,激发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与爱好。
4、完善教学设施
如果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高校舞蹈教育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国家、高校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资金投入,尤其是直接影响舞蹈实际教学的硬件设施,如录像带、影碟片、幻灯机、电脑、摄像机以及有关图书资料等。它直接影响着每一节课的教学,也影响着学生课下的自主性学习。我们可以吸引社会力量,引入市场机制,加速高校院校教学设施建设,通过多渠道、灵活的方式,尽最大努力不断完善高校教学设施建设。
5、以动态切入舞蹈文化
舞蹈艺术是视听艺术,更是动感的艺术。舞蹈艺术鉴赏是寓情欲动的审美感知过程。耳朵感知优美的音乐,眼睛感知流畅的舞蹈动作,欣赏者的身体也随着舞蹈者的舞蹈动作而起伏动作着,才能形成真正完整的欣赏感知。通过以上步骤进行音乐、舞蹈综合鉴赏教学,集视觉、听觉、动觉于一体,能够全方位的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不仅使学生学习到舞蹈的基本知识,使他们认识和了解世界与人生。具备能够了解美、欣赏美的舞蹈艺术鉴赏能力,在美的享受和熏陶中,而且得到美的陶冶和精神境界的提高。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业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教育、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加强高校舞蹈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优化师资结构,包括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利用市场竞争机制,调动个体的积极性,规范教师的准入、考核、淘汰机制,建立严格的教师任用制度,是高等艺术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第二,稳定增加舞蹈教师职业收入,增强职业吸引力,防止师资流失,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发展。要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三、结语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关键在于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舞蹈教育要逐步实现从技能教育为主向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转变。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转向,将会影响到舞蹈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从而把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推进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高校舞蹈教育措施简述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