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
摘要:职业教育位于教育的低端位置,很久以来不受人们所重视。技术学校更是排除在大学以外,甚至是学习成绩不能排入大学之列的学习者的无奈选择。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难现状在表现得愈加明显,更多的原因是教育质量的下降,集中表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结构方面的问题。从职业和劳动的角度为高等职业教育正名。
关键词:教育质量;职业教育;就业难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难现状在表现得愈加明显,许多学者纷纷探究这一现象的成因:经济增长出现延缓;大学生人数激增,供过于求;大学教学质量下降了,培养人才不是经济所需求等等。在这些众多原因中,理应受到教育界关注的便是教育质量的下降,集中表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结构方面的问题。早在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1]在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最基本的熟练的工作常规技能的习得与掌握,在文化与精神方面更多的表现在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以及最新提出的“工匠精神”。可是职业教育位于教育的低端位置,很久以来不受人们所重视。技术学校更是排除在大学以外,甚至是学习成绩不能排入大学之列的学习者的无奈选择。这样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是会令人产生深深的担忧的。
一、高等职业教育寻根
在我国,最早提出“职业教育”的陆费逵,将职业教育定义为“以一技之长可谋生活”。[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首次出现“职业”是在于荀子对身份的强调,他把各种事物分别归于“官职及士、农、工、商四民”各自的名分之下,这些事情也就成了各自的“分内之事”,这正是古代的职业概念的缘起的根本所在。《现代汉语词典》对职业的定义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它是一种通过劳动来获取物质生存资料的现象。这种解释是建立在加深对人类劳动的理解基础之上。有关对人类劳动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当今社会“职业”这一观念深入人心,它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是重大的。从历史的发展进程看,人类的劳动进化到“职业阶段”,它是建立在精细的社会劳动分工、人身自由下的雇佣关系以及逐步走向成熟的职业观念之上的。只有社会分工,才会出现纷繁复杂的专业划分,出现不同种类的职业。西方思想家中,真正对职业概念进行研究的是马克斯韦伯。韦伯认为,“职业”一词就它构成个体收入或收益的连续机会而言,是指个体功能专门化、功能细分和结合方式。这一定义包含了现代职业概念所有最基本的内涵,即个体性、谋生性、连续性和专门化。而之后的以研究职业为己任的西方社会学,并没有给职业给出了一个统一的定义,但都明确:只有专业的才是职业,最后,“职业化”成为职业社会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成为了事实。教育和职业之间的日益密切的关系是随着教育在职业选择、职业流动、职业分层作用的日益提高而自然而来的.。职业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的思想,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成为教育界无法回避的事情。[3]
二、从历史学角度探讨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危机
在原始社会,一个人尚且可以凭着他优异的技能至少可赢来声望和尊重,到后来甚至还可以占有更多的剩余产品,并由此可能成为上层阶级的一员;而在被称为文明的身份制社会,工匠的技艺却成了自己卑贱的理由。古代中国还存有“重道轻器”的文化传统。“亚圣”孟子曾讲过:“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文明的代价就是造成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人类有两种基本的“自然工具”:一种是能够握持东西的手,一种是能够传达信息的语言。对于原始人类来说,二者是和谐统一于一体的。然而,文明的到来——私有制和文字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一些人片面使用语言的工具,进行所谓的脑力劳动,这些人是财富的占有者,即统治阶级;而社会上的大多数人片面使用手的工具,从事体力劳动,成为被统治阶级。[4]在这种固有的二律背反的矛盾规律下,在专门进行工匠培养的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反映;在这些因素中,等级文化和民主精神的永远进行着激烈的对抗。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表现是:我们急需反思的问题就是大学在有意识无意识地脱离社会现实,我们总是在闭关自守、孤芳自赏,过多地关注学校排名、关注论文发表,而对人才培养投入的精力却远远不够。我们并没有尽心尽力地去研究社会对大学的实际需求,我们应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按照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让学生的能力、素质、知识等方面全面提升,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5]
三、为高等职业教育正名
根据“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对职业性技能性高等院校的划分——旨在培养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的技术人才。中国现阶段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在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下,提高产品质量的表现,是对制造企业的新的要求,“大国工匠的工匠精神”被津津乐道。所谓“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是一种专注、纯粹、追求完美极致的高境界,是一种高职业道德、高职业技能的升华。[6]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亟待补上“高等职业教育”这一课,让它为中国腾飞,做出积极担当。早在《大学的使命》一书中“传授科学知识是大学的基本功能,职业训练是大学与时俱进的目标”这样的论点。完善好高等职业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重大任务之一。我国的职业教育现在处于整顿当中,应用型大学的创建,本身就是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机遇。高等职业教育有着自身固有的优势,在未来发展中更加会有新的开拓。
参考文献:
[1]201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在珠海隆重召开[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5(34):1。
[2]黄嘉树.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15.
[3][4]孟景舟.职业教育基础概念的历史溯源[D].天津:天津大学2012:33;53.
[5]王树国.面向创新创业教育深化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9.
[6]汪莉.中国制造亟待“工匠精神”[J].教育探索,2016(6):128.
【高等职业教育困境及对策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