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探索论文

时间:2024-09-13 22:12:57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探索论文

  摘要:一个人在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行为方式就是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性格、对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国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本文将从分析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希望能够通过落实养成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探索论文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学习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思想活跃,模仿性强、判断力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等特点,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需要家长、社会、学校多方面的积极配合,尤其是学校教育对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影响深远。学校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教师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者。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校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学校方面的积极配合。因此,要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内容

  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小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明确培养目标,重视从细节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课堂教学入手,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日常生活,重视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根据行为心理学家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分析,7—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小学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指导下,才能学会正确的思考、形成正确的认知、发展成一个思想健康、行为习惯良好的人。而在我国7—12岁的孩子正处于小学教育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学习习惯、礼貌的行为习惯、得体的礼仪习惯等。针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就是在生活习惯上能够做到早睡早起、讲究卫生、吃饭不挑食、生活不攀比等,在学习习惯上能够上课前预习,准备好上课用品,上课期间专心听讲,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做好课后复习等,在行为习惯上能够积极锻炼身体、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保护公物等,在礼仪习惯上能够文明有礼、尊老爱幼、与同学友爱互助等。根据行为心理学家的研究,小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是由一定的时间规律可循的。一个人坚持一个行为超过21天就会把这个行为转化为习惯,坚持超过90天,习惯就会成为固定习惯。在培养小学生零号行为习惯时,一定要遵循小学生的行为心理特点,把握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一个行为坚持的前7天,这个行为处于可以、不习惯阶段,但是慢慢地坚持超过7天到21天的时候,这种行为就会达到刻意、自然的阶段;到21-90天之后,行为习惯就是成为一种固定的、不刻意的行为习惯。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孩子一生。小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系统的养成教育过程。在这个漫长艰难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系列的养成教育工作要遵循学生心理规律,利用各种生活中的有利因素,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养成教育。

  二、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措施

  作为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遵循养成教育中学生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点,运用的巧当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指导和培养,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明确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学校开展养成教育。明确总的养成教育培养目标,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在培养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确立每个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明确总体养成教育目标之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育形式进行习惯培养。例如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对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宣传,在教学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意识。利用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等活动,教师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自己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行为习惯意识,在思想意识上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坚持养成良好习惯。

  (二)明确的习惯标准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由于小学生年纪小、自我约束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不足等特点,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对学生提出的要求须明确,一个明确的习惯标准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基础。小学生对很多事物的热衷只靠一时兴趣来维持,很难达到长久养成习惯的目的。所以,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孩子明白如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是不应该学习的不良行为习惯,懂得如何做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走廊、教室墙壁等空间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学校宣传栏宣传良好行为习惯学生的事迹,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在学校走廊张贴《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充分发挥这些行为规范、要求的作用,在迁移默化中引起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在学校层面重视养成教育的推行。还可以发动学生组成良好习惯管理小组,发挥孩子之间的监督作用,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能够自觉的监督自己和他人。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教育重要一环。学习是伴随学生未来一生的大事,这就要求教师抓好课堂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学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课后学习习惯。在课前,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习惯,准备好学习文具、积极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等课前习惯。在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好学生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记笔记、积极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后,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复习、认真做作业、自我检测的良好复习习惯。在学生做作业时,要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格式正确、做后检测等良好习惯。例如在语文阅读时,要培养孩子眼到心到,朗诵有感情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坚持从点滴做起是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做到从点滴做起,在细节上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所以,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时,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在校园打扫中,培养孩子看到垃圾要随手捡起,并按照垃圾分类原则教给孩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放学的列队回家时,教给孩子要有序排队,遵守学校的作息习惯,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有序的离校。习惯往往具有迁移性,学生养成一种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其他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孩子在学校养成了主动与生长打招呼的良好习惯,到日常生活中就能够有礼貌的待人接物。

  (五)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要发挥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好奇心强等特点,学习心理中有很强的模仿倾向。在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很好的发挥榜样作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模仿对象。例如,教师在学校教会孩子主动问好交流,在潜移默化的相处中,学生会模仿教师,养成见到师长主动行礼问好的行为习惯。在课堂结束后,教师主动收拾讲桌和讲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模仿教师,主动上下课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具。这些行为习惯都是通过教师为学生树立榜样来培养的,通过后期教育强化,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能很好的在孩子中扩展开。总而言之,小学生由于自己独特的年龄阶段,具有辨别力差、模仿性强、自制力差等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的系统性的工作。在这个漫长的养成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配合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从学校教育的点点滴滴做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小学生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

  作者:周仁亮 王琴 单位:高邮城南经济新区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敏.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34-35

  [2]左淑静.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构想[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4:147-148

【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农村中学生的养成教育探索论文08-02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开题报告10-29

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论文09-10

小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要到位的论文09-26

学校的养成教育论文08-10

实践探索感恩教育论文精选08-10

职物理教学探索论文09-14

医学生后期临床实践期问养成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教育论文06-21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论文参考08-09

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的论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