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研究教育论文

时间:2024-07-25 02:10:58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研究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定位科学与否,事关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科学认识职业教育属性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前提,处理好目前定位与长远定位的两大关系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关键,彰显职业教育属性则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核心所在。

关于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研究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 办学定位

  为什么要办高职院校,办一所什么样的高职院校,怎样来办高职院校?这是高职院校定位研究的主要内容。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不清晰,盲目攀高,追求专升本。究其原因,是没有认清职业教育的属性。因此,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属性是办学定位研究的前提,认清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分类中的位置是其办学定位的基础,处理好学类型、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和目前定位与长远定位两大关系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关键,而在办学过程中彰显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则是其核心所在。

  一、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属性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前提

  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他必然具有并与其他各类教育区别开来的属性。非本质属性则指不必然具有且不能与其他各类教育区别开来的属性”,即职业性、实用性与实践性。此外,鉴于在办学实践中将高职院校教育误认为是低一个层次的教育,故还有必要认识职业的另一个非本质属性——层次性。

  1.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职业性是指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应用性人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以职业为导向、为就业服务的特点。职业教育不同于为提高全民文化水平、以升学为主的普通基础教育,也不同于培养理论基础较为深厚的学术研究和工程设计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而是一种以就业或转业、提高为目标指向的专门教育,是以某一或某一类职业为指向的,在某种意义上的一种终结性教育。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离开了职业性,“职业教育”将会异化,失去其固有的功能,不能成为本真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准确及时反映和适应职业对人的要求,要为个体进入工作岗位作一般性准备,要为个体从事哪种职业作准备,要为个体在工作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角色作准备。职业教育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教育,是为学生就业和走向劳动力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的教育,培养的是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职业人。

  2.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教育原从实用而生,也以实用为目的”。任何教育都具有实用性,不存在无实用性的教育,只不过不同类型的教育的实用程度不同。有些是直接的实用,而有些是间接的实用。相对而言,普通教育是间接实用,职业教育是直接实用。在职教史上,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的基本内涵是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发展实业,造就农工商人才。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是各行各业所需的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城乡劳动者。其培养目标虽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但主要是动手能力强的实践应用型人才和各行各业掌握专门技能的操作者。职业教育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其培养目标决定了内容的实用性。职业教育是讲有用之学,学有用之学,讲有用之学就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而这一切均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3.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是指职业教育与经济联系最密切。企业技术创新、劳动组织方式、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要求教育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具有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是一种工业教育,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其经济功能决定了它与企业、行业的关系最为密切,效果最为直接,作用最为明显。正如教育部职教司原司长黄尧所说的那样,实施产教结合既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又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实施产教结合既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又是国际社会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与发展趋势@。

  4.职业教育的层次性

  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职业教育具有层次性。我国职业教育起源于清末的实业教育。实业教育分设已种、甲种实业学校,均三年毕业。1922年,职业教育系统代替了实业系统制度,将已、甲种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从事初、中等职业教育;将高等实业学校改为专门学校,学制3—4年,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活动。1928年将专门学校改为专科学校,专科学校注重实科,学制2—3年;1931年又将专科学校分甲已丙(工业、农业、商业)三类,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活动。职业教育的层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高移的,也本应具本科、硕士、博士层面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只是在教育类型上存在差异,并不表示层次上的差异,只有类型之别,而无层次之分。与普通教育一样,职业教育也可以分为初、中、高三级,且每级之间还有不同的层次与类型。一般而言,初级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意识层面的教育,是职业萌芽的教育;中级职业教育是完成义务教育后第一次教育分流进行的;而高等职业教育则是高中后进行的,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

  二、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分类中的位置是其办学定位的依据与基础

  在国际上,对高教系统的分层问题研究较为权威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制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该分类法将高等教育(第三级教育)从低到高分为序号5(专科、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段)和序号6(博士研究生)两个等级(层次)。序号5分为5A和5B。5A是理论型,按学科分设专业,相当于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5B是实用性、技术型,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5A又分为5A1和5A2。5A1为学术型,按学科分设专业,主要是为研究做准备的,相当于我国的学术型学士或硕士,以培养学术型专门人才为目标;5A2为专业型,按行业分设专业,主要为从事高科技要求的专业教育,相当于我国的专业型学士或专业硕士,以培养工程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高职院校属于实用性、技术型的5B类教育。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主要集中在专科层面上,但从长远发展国家经验来看,本科层次,乃至研究生层面的的职业院校也会出现的。在国内,关于高校的分类,蔡元培主张按文理科和应用学科来分设,用“治学”和“治术”来区别当时的两类高校,认为“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大学是培养学者,全面提高人的学术素养的,高等专门学校则是造就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这是两类具有不同培养目标的高校,“两者有性质之别,而不必有年限与程度之差……以此等性质之差异,而一谓之‘大’,一谓之‘高’,取其易于识别,无他意也。王明伦把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等人才作为高等教育分类的依据,从现代社会生产的过程和目的方面,将高等人才分为三大类: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的学术研究型人才;科学原理转化为工程方案或图纸的工程设计型人才;工程方案或图纸转化为产品、服务物质财富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与此相对应,高等教育就可以分为培养学术型人才的学术教育、培养工程型人才的工程教育与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术教育、工程教育、职业教育只是不同人才类型的教育,并不是层次高低的教育,因而学术教育、工程教育、职业教育都理应是存在本科、研究生层面的教育。

  三、处理好两大关系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关键

  1.要处理好办学类型、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国民教育体系是由正规学校构成的国民基本教育制度和体系,一般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层次,类型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教育类型,并不是一个教育层次,更不是一种表示低水平的教育。职业教育只是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不是短学制、低级教育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本科教育之下层次,更不是表示低水平的教育的代名词,而是基于职业能力,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教育类型。分类就是根据高校的某些侧面、属性或特征将它们集合起来的一种手段,类型是根据不同分类依据或分类标准将教育分成的不同的类别,它反映教育系统内教育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层次主要指人才培养的层次,各个层次的教育的数量与规模受到社会用人结构的制约。水平是指教育在同类型、同层次教育所构成的群体中所达到的高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质量,另一个是教育效益。它们是衡量办学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水平是在同类同层次学校之间的比较,而不是不同类不同层次学校之间的比较,在不同类不同层次之间的比较在逻辑理论上与现实实践上是行不通的,不同类不同层次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在同类同层次中有特色、效果好,就是高水平的教育,就是一流的教育。 2.处理好目前定位与长远定位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一个包括诸多项目的系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其终极目的是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满足社会的需要与自身的需要。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而不断调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办学者与办学主体的教育思想是不同的。他们的“定位”理念是不同的,因而他们办学定位也是不同的,高职院校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定位。前一阶段的办学定位是下一个阶段的基础,下一阶段的办学定位则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拓展与发展。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而定,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并不是随主观意志而任意定位的,不能朝令夕改,在某一阶段内只能有一个适当的定位。唯此,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取得更好的发展机遇与更大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发展性与客观性要求要处理好目前定位与长远定位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定位源于实际,立足现实,服务当前,满足现实需要。但现实又是未来的起点与基础。长远定位是目前定位的动力与方向,既不能完全拘泥于现实只顾眼前,也不能过分强调现实条件及短期需要,而应超越现实,方向性地把握它,以前瞻性的眼光审视高职院系的内部系统与外部环境,适时地进行学科专业规模与结构、培养目标与层次等等的调整与预测0。高职院校的成长过程有自己的规律可循,一般而言,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从低向高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也持续提升,由专科向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不断攀登,由一般向国内知名,乃至国际知名的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发展。当低层次低水平办学积累到一定的量时,应主动地、不失时机地向高层次高水平推进。高职院校要把握好这一规律,适时向更高层次与更高水平推进,而不是实现专升本后改变职业教育的属性,向普通高等教育靠拢靠齐,而应是更高一个层次的职业教育。

  四、彰显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其办学定位的核心所在

  职业性、实用性与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彰显职业院校的本质属性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核心所在。

  1.按照社会需求灵活设置专业,凸显职业教育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是根据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实际需要培养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它的专业是职业型专业,是与职业群对口的专业,专业设置与就业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高职实际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既要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提高,又要着眼于发展潜力的开掘。因而,高职院校要基于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强调专业的应用性、技能性,克服一般学科专业单一、基础较差等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新的学科专业设置适当的专业,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社会适应性。高职院校还要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因地制宜设置一批具有明显职业性和区域性的专业,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切实保证学校的一切出发点都符合实际需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灵活设置与调整专业。

  2.以职业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课程,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课程设置应以职业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要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要着眼于学生的就业与创新能力,要根据所从事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所有课程均要为培养能力服务。高职院校指向具体职业或职业群,因而,实用性、技术性、指向具体职业是高职院校是否设置该门课程的主要依据。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以职业需求来展开,职业需求什么就开设什么。其课程设置以理论课程为辅,实践课程为主,强调理论知识够用为好,理论课程服务于实践课程,而不像普通高校那样实践课程服务于理论课程。在课程教材建设上,突出职业性与行业性,要“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0,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编写对岗位职业有较强针对性和较快适应性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在课程设计上,要凸显岗位与工作分析。正如教育部在《关于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中所指出的那样:“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实施。”

  3.推行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高职院校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其教学以服务于职业所需的知识能力为主线,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的人才为核心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教学目标。如对某一职业的认识,不是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而是要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真正体会该职业的精髓,热爱其职业,使他对该职业有更深厚的认识。教学内容要注重学以致用,要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设计,要强调基础、成熟和实用,要基于职业工作能力需求构建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理论教学为辅,实验实践教学为主,与实际职业岗位相衔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构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与岗位综合训练三个模块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教学评价要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要采用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人才培养要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重视课程设计、实习和实训等教学环节,强调产学的结合,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学。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注重实践性,建设实习和实训基地,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实习训练中完成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过渡,从学校到职场过渡,为学生毕业就业加大实际砝码。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是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体,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并不是一种教育层次,更不是低水平教育的代名词,定位于高职院校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要科学合理定位,安于办职业类高等院校。科学认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其办学定位的前提,处理好办学水平、类型与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办学定位的关键,在办学过程中彰显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其办学定位的核心所在。唯此,高职院校才会办出特色与水平,才会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研究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师德教育论文09-10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转型定位探究论文09-25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论文10-06

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提升研究论文08-26

关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的研究论文09-07

高职院校美术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0-11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研究论文07-05

高职院校学生美育教育分析的论文08-16

高职院校新生的入学教育解析的论文07-12

关于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论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