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转身学习视野下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的发展论文
论文摘要:随着终身学习社会的来临,为适应社会变迁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复杂化以及社会服务需求的日益高涨,继续教育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提升自我能力以及服务效果的有效途径,并先后经历了更新模式、能力模式和表现模式等。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创新继续教育模式,兼顾专业知识与实用技能,最终提高社会工作继续教育效果。
论文关键词:终身学习;社会工作;继续教育
终身学习是指个人终其一生都不断学习的历程。就时间而言,包括个人生命的起点到终点,就内容而言,包括人生发展与社会文化变化的多样性,就实施方式而言,包括正规的、非正规的以及非正式的教育。终身学习社会需要社会工作者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
一、终身学习视野下社会工作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的社会工作者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客观世界与对社会生活的适应,需要不断地接触新事物,学习新方法,发展新文化,因此,需要终身不断地学习。首先,管理主义所强调的质量评估与多元竞争,使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更面临绩效考核的压力,社会工作者必须不断改变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益来满足考核要求,获得体制的认可,因此,必须不断接受新观念和新方法。其次,随着社会问题的日益复杂多样,弱势群体越来越多,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及其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也促使社会工作者在其服务过程中必须扮演主动地、自我导向的以及有效率的终身学习者角色。再次,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变化太快,社会工作知识背景不但需要社会工作学的基础,还需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管理学、经济学、伦理学以及规划学等内容;同时从所需要的能力来讲,不但需要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社会行政的方法,还需要掌握社会研究、咨询以及政策分析等,更需要将上述不同方法综合起来使用,这都要求社会工作者不断学习和精进。最后,随着社会转型加剧及其对服务需求的快速变化,正式的社会工作学校教育与职场所需要的实际服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一般而言,专业的学校养成教育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事实知识以及学科知识,而实务知识则是在实务参与中获得的。这些知识在学校教学中虽然会同时涉及 但实务知识主要是来自工作实践之后;而更加灵活的活动反应的知识,则必须通过实务参与、分析、反思而来。这就需要通过实习教育、岗前培训以及进修培训等继续教育方式,来完成职业能力的训练任务,让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后需要尽快融入工作角色,提供专业服务。
二、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的主要模式
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的继续教育,可以采取岗前培训、在职轮训、职业进修、自学考试以及成人教育等方式进行,但是从继续教育改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及其承担的角色分析,可以有以下三种模式:
1.更新模式。这一模式从医学专业教育开始,采取的是一种更新个别专业人员知识和技能的概念,认为专业继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学过程,强调教导式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有人将知道的知识教给不知道的人,教学的目的是协助专业人员跟上时代,更新或升级使用的知识及技能。教学内容以“知识更新”和“技术转移”为主,采用的方式多数为密集短期课程,采用单一讲说讲演法。该模式基本的知识论是采用实证主义观点,认为知识的本质是确定的、阶层的、先存的,研究者创造知识并提供基本的科学方法用以解决问题,实务者主要是消费知识并通过实践测试知识的有用性。在社会工作专业中,近年来社会变迁快速,各项福利制度和法规不断更新,使得社会工作人员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在职训练,及时更新和补充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和讯息,以满足工作上的需要,提供更为适当的专业服务。
2.能力模式。随着社会环境变迁所带来的贫富分化和社会问题,所需要更新的知识和技能更为复杂多变,“更新模式”已难以应对。因此,重在改变继续教育人员的学习能力的模式就应运而生,该模式重在探究社会工作专业需要什么能力,以及这种能力如何可以被有效地传授给社会工作人员。专业继续教育者的主要任务在于评估、创造、维持、更新、增强并确认社会工作人员持续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具体包括专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特性、自我形象、自我角色扮演以及继续学习的动机等。能力模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假设工作表现是一种个人的事务,强调对个体的能力提升,而忽视了员工集体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3.表现模式。该模式克服了能力模式注重个体忽视整体的缺点,强调一种整体表现的观念,并促成人们重新寻找继续教育与表现之间的真正关联。就整体而言,表现模式认为专业表现是个人和整体的函数,专业继续教育者与学习者要共同工作,个人与组织要参与自我评估,不仅要评估工作功能,也要评估影响表现的其他方面,一起寻找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考虑人际关系与需要的技能、心灵批判的技能、自我管理的技能以及个人如何适应组织发展的技能等。在社会工作方面,该模式强调学习者本身就是推动继续教育的工具,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价值,还要熟悉个案、小组、社区、组织、行政以及研究等方法,还需要扮演支持、倡导、联结、媒介、调解、治疗等多重角色。该模式常用的继续学习方式包括引导训练、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专业主题训练、专业会议、个案研讨、专题演讲、专业督导、读书报告、参观观摩、业务实习训练等。
三、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的发展策略
1.完善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制度,提供继续教育法制保障。首先,应该制定并颁布《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办法》,规定国家民政部负责制定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政策和管理办法,知道并组织全国继续教育示范培训;各地方应该积极实施并对本地区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实施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社会工作者所在单位应当鼓励社会工作者参加继续教育,并在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其次,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内容要适应其岗位需要,以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专业价值观和伦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社会工作实务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再次,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应该在社会工作人员自愿选择的基础上,结合工作需要,采取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学历教育以及在职进修等方式进行。最后,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取得学历或者学位的,要以学历(学位)证书作为证明;未取得学历或者学位的,应该以单科成绩单和学校出具的面授课时表作为证明。
2.合理区分社会工作人员层次,提升继续教育针对性。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必须合理区分人员层次,按照人员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加强继续教育培训的针对性。首先,要促进初级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科研方法和应用能力培养,不要过分追求深化专业理论水平,重点要放到如何尽快形成基本的实务操作能力,尽快适应社会福利服务的需要,夯实他们在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以及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注重他们观察分析能力、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面的拓展而不必深究。其次,要提升中级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项目管理等综合能力,注重打牢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生态学、公共关系学以及医学护理学的专业基础,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社会协调沟通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使其不仅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具备一定的团队管理水平,带领大家完成团队服务任务。最后,要拓展高级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管理学和运筹学的知识基础,锻炼他们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深度、实践能力和指导能力的培养,促使他们向专家型人才转变,带动整个专业团队建设。
3.创新社会工作继续教育模式,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社会工作继续教育要规范化、可持续地开展,一方面,规范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机构,选择社会工作实务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并根据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要求,科学开发继续教育培训课程,合理设置培训内容,有效改进培训方式,提高继续教育培训质量。可以依托具有很强的社会工作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的高等学校开办培训班,让参与继续教育的学员确实感到培训有收获,回到工作岗位能够用得上,对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有所帮助。另一方面,要探索院校和社会服务机构合作共同开办培训班的路子,将教学活动放到社会服务机构中去,做到理论学习和工作实际相结合。这既扩大参加继续教育的社会工作人员数量,也有利于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来设置继续教育内容,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4.兼顾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实用技能,提高继续教育效果。社会工作继续教育要取得成效,还必须以实用技能为主,同时兼顾专业知识的提升,一方面,要及时将国际社会工作界前沿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模式纳入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加快全体社会工作人员的理解和应用。让社会工作人员不但能够及时运用最新的方法和技术,并且能够加深对社会发展、服务理念以及管理体制变迁的领悟和了解,切实将个人服务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还需要让社会工作人员在继续教育中大力开展社会问题调研、服务模式探索的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行动研究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共同合作”为形式、以“最佳方案”为导向、以“多种方法”为手段的优势,从社会服务实践中发现研究的对象,强调获取的知识能直接应用于当前的情境,可向参与研究的实际工作者提供实施训练的机会,促进理论研究与实务拓展的有效融合,不断提升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
【转身学习视野下社会工作专业继续教育的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试析知识观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08-19
终身教育视野下高校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论文08-11
音乐传播视野下如何提高幼儿音乐素质论文07-20
浅谈生态视野下的教师专业成长09-01
浅析哲学视野下的创新10-09
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高等教育正义论文09-17
多学科视野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论文09-08
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论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