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主题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和创造的快乐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主题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和创造的快乐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和创造的快乐论文 篇1
一、把握教育的时机,适时推动主题的生成
幼儿好奇好问,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并会由此而产生持续探究的动机,老师如果能密切关注幼儿的关注,重视现实生活中众多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关键时机,从幼儿的兴趣和兴奋点上适时推动主题的生成,会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活动,并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主题活动“磁铁的奥秘”就源于教师对教育契机的有效把握。例如:小朋友发现教室里的磁性黑板上的磁铁能吸住东西!被磁铁的这一秘密所吸引!所以我让幼儿在家中探索是因为家里的物体很丰富,孩子们的发现会很多。在孩子回家做实验之前,需要让孩子了解“任务”。于是在幼儿园老师请孩子猜想“你认为磁铁可以吸什么?”并将自己的猜想用绘画的方式画在条形记录纸上,孩子猜想的内容有:冰箱、小椅子(木质)、小区的院栅栏、花瓶、剪刀、防盗门、小床、电子琴、刀子、钥匙、勺子、玩具汽车、书夹子(铁的)、笤帚把(铁的)、门把手……又引导孩子表述自己猜想的理由:“你为什么觉得磁铁可以吸这样东西?”王谦、高欣等认为:因为磁铁能吸铁的东西;刘凯平、杨民扬等大部分孩子说:想试一试磁铁能不能吸这些东西。然后我请孩子们将磁铁和记录纸带回家,并提醒他们周一的时候将自己的实验记录带到幼儿园,大家一起分享“玩磁铁”的发现。为了保证孩子的“自主探究”,老师提醒每一个家长尊重孩子的猜想和发现。“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操作,不要干涉孩子,不要说‘这个肯定不行,你别试了,来试这个吧。’而且等孩子有一些经验后引导孩子‘咱家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吸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材料的?’因为这是教师在孩子兴奋点上推动的活动,因此整个活动整整持续了一周半,幼儿还兴致勃勃。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搜集资料不仅获得许多磁铁相关的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产生了积极探究的欲望,这是教师强加的活动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相信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机会
幼儿的成长有自己的发展步调,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思维方式,有自己处理事情的策略。作为教师,面对主题探究活动中的主体----幼儿,要相信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和支持幼儿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探究,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去表达认识,并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放手让孩子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从而保持持久的探索欲。这样的过程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主题探究活动《磁铁的奥秘》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尊重。活动初期,幼儿对“你认为磁铁能吸住什么?”“磁铁可以吸住什么东西”“磁力可以穿过什么?”等问题产生了兴趣。问题对幼儿来说有着奇妙的功效,能激励幼儿主动探索。当幼儿一个个问题提出后,教师不急于作应答,而是引导幼儿想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方案。结果,幼儿通过讨论、交流,想出了查找资料、向爸爸妈妈了解、用绘画的形式来把自己找到的问题答案画出来。教师非常尊重幼儿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强加自己的观点,鼓励幼儿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孩子们带来了在家中玩磁铁的发现记录,张贴在“磁铁可以吸什么东西”的主题墙上并进行了介绍。接下来,老师请孩子将可吸和不可吸的物品记录进行分类,帮助孩子们将“磁铁可以吸的东西”进行“物质材料”的经验整合。关于“磁铁不可以吸什么东西”,孩子们的实验报告中有石头、木头、纸、塑料、布……孩子们用蓝圆点表示并统计。我还请孩子介绍自己是怎样发现磁铁不能吸这些东西的。例如高欣说:“我在磁铁放在木栅栏上,磁铁就掉下来了。”老师继续提问:“这些不能让磁铁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小朋友们热烈的讨论着,我趁热打铁请孩子将他们描述的物品在教室里找到同种质地的物品,大家来确认。从分享中我们发现,孩子们主要有两种经验。第一种:磁铁可以吸住铁质的东西;第二种:多数孩子发现了“磁铁是可以互相吸的”,还给大家进行了演示。朱瑞旌把两根磁铁的同极放在一起,一松手,磁铁的'同极就分开了,异极吸在了一起。还没等我问为什么,孩子们就七嘴八舌地说:磁铁有正、负极,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我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我自己发现了,爸爸告诉我的。”……老师还看到有的孩子带来了关于“磁化”现象的报告,于是就问:“你们在玩磁铁时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刘凯平提醒小朋友说:“磁铁不能放在电视上,磁铁会把电视磁化的。”他就是把磁铁放在了电视上,结果他家的电视屏幕红一块、绿一块的。“磁铁还不能放在什么地方呢?”老师又问。孩子们把家长提醒、告诉他们的经验进行了交流:磁铁不能放在钟表、手表、电脑旁边。老师应势在主题墙上设置了“磁铁不能放在什么地方”这一项,孩子们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电视、电脑、手机、手表等物品,展示在墙饰上,重现和丰富关于磁化的生活经验。每个幼儿对事物赋予了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如此充满想象和个性化的创举,正是教师相信幼儿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提供他们探索实践机会的结果。这样的过程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欲。
三、巧设问题情景,不断引发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问题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开端,当问题成为幼儿自己的问题时,幼儿的探究动机会更强烈。在主题性探究活动中,当幼儿因为找不到问题线索而丧失对所探索的主题活动的兴趣、致使有效的探索活动将要搁浅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中,努力营造一种问题情景,通过话题、材料等载体,引发幼儿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绵延不断的问题情景中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开阔幼儿的思维,引发探究的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磁铁的奥秘”主题探索活动就是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中步步走向深入的。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块相同的磁铁和记录纸,请孩子们在教室里自由探索“磁铁可以吸什么东西?它们都是什么做成的?”孩子大多直接找铁类的物品,像门把手、曲别针、铁钉、钥匙、锁、笤帚把、铁书夹等去实验,没有看到孩子去尝试其他材料。而且孩子们的发现越来越细,钢琴盖的接缝、胶条座的切口处都没有逃过他们的眼睛。这些说明孩子们对“磁铁可以吸什么”已经具有了明确的经验。这次活动我们采用照片记录的方式,因为磁铁可以吸的东西有些很不好画,所以把他们的探索的过程用照相机拍下来。这样既可以使孩子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探究上,又能直接反映出探究的结果。
四、善用积极的评价语言,激活幼儿持久的探索兴趣
主题探究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幼儿自发生成、自主探究、自由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总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良好的动机去探究周围世界的。教师要善于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适宜地运用积极的评价语言,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挖掘幼儿探究活动中的价值。这样就会使幼儿在成功时保持持久的探索欲,在失败时仍能充满自信。
在开展“磁铁的奥秘”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磁铁,在互相交流和观赏别人带来的磁铁时,老师发现刘凯平总是在玩那个马蹄形磁铁,嘴里还不是的说:“呀,怎么刚才可以吸住,怎么这会吸不住了呢?”他坐在那发起呆来。教师适时的介入用朋友的语气说:“你怎么了?需要我帮忙吗?”“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并鼓励与该幼儿继续进行探索。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积极的鼓励,该幼儿坚持进行了持续的探索,结果他发现原来磁铁有正负极。同时,许多孩子也被吸引着加入了这个探究的行列,并由此产生了等系列探究活动。瞧!幼儿的探究欲望在老师的呵护下更加强烈了。
五、有效提升经验和方法,引导幼儿学会学习
主题探究过程中,由于幼儿间认识水平、个性特征、操作水平及能力的不同,因而同一主题活动中他们的认识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在帮助、支持、引导幼儿不断研究探索的同时,更要注重及时地引导幼儿将探索的内容、方法、过程、结果等进行展示、分享和交流,鼓励幼儿对事物提出自己的思考与疑问,并从幼儿的表现、小组争论、经验交流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和概括,抓住其中的关键经验加以提升,帮助幼儿在交流和分享中获得各种经验的积累,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幼儿从中获得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
总之,为充分凸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师在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加强有效支持策略的探索,努力创设和谐的互动环境,在师幼的协同作用下,让幼儿自主学习、大胆探索、独立发现的教育理念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得以完美体现,从而达到师幼共同成长之目的。正因为如此,探究活动本身才富有趣味和意义。孩子们的表情告诉我们:他们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并感悟探究、发现和创造的成功与快乐,会使他们产生极大的满足感。而正是这种有较强的自我认同感、满足感的活动,使幼儿在体验成功、增强自信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幼儿自身潜在的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和创造的快乐论文 篇2
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的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须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这与传统教育中把基础主要定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必须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来调整幼儿教育的价值取向。幼儿在生活中的体验是最纯洁、最自然的,这也应该是从事幼儿教学者追求的最高境界。笔者感受如下:
一、教师是体验的策划者
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同时,呼唤教师要身同感受,真情实感,以教师独特的视角去提炼,以教师独特的心灵去感悟,进而与幼儿的生活体验相互摩擦、相互补充、换位体验,达到共鸣、共振、互启的.目的。因而,精心策划,创设情境显得极其重要。如教学《神奇的大口袋》时,创设了以下三个情境,情境一:食物宝宝拥挤进入食道,大口袋妈妈噎得很痛很难受,食物宝宝停止进入。情境二:食物宝宝有序地进入食道,当所有的食物宝宝都汇聚在胃里的时候,感觉很拥挤很难受,大口袋妈妈十分痛苦。食物宝宝退出。情境三:食物宝宝自主地分成几个小组,在音乐背景下依次有序进入,尝试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细嚼慢咽、蠕动、消化、被吸收营养、排出体外的过程。实践证明,幼儿在这三个生活情境中不断体验,再辅以教师的不断交流、讨论,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感受主动探究人体奥秘的乐趣的目标自然达成。
二、铺垫幼儿的体验本能。
对成人而言,幼儿更是一个切实的体验者,在体验中学习、获得和交往,体验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新《纲要》指出:“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如音乐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园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目前,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自主表达表现自己的快乐,体验这方面的教学还较为缺乏,如音乐活动内容较单一,趣味性强、新颖的游戏较少,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的要求,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因而,在日常活动中突出艺术性、体验性,从而使孩子在音乐中不断感受艺术情趣,在探究中不断成长,促进每个孩子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如让幼儿通过自主感受音乐中的速度、节拍、力度,其中一个幼儿通过自身身体运动,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听觉体验。虽然与原音乐内涵风马牛不相及,但绝对不能打击,其中这是幼儿真切的体验,也是一种体验的本能反映。
三、孵化幼儿的体验感受。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而,教师要多途径、活方式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体验学习"。如:定期带领幼儿参加社区活动,充分挖掘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如:开展《重阳节中的我》活动,邀请社区的爷爷奶奶们共同参加,一起分享,生活中的浓浓敬老情谊在重阳节中达到高潮,只见:幼儿纷纷为爷爷奶奶们敲敲背捶捶腿,表演节目,还赠上了自己心爱的礼物送给老人,老人们仿佛重回童年,也为幼儿表演起了拿手的扭秧歌舞,老老少少在节日的氛围中一起唱唱跳跳,一片欢歌笑语。通过此项活动,幼儿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获得更好的体验和发展。教师也自然融入其中,这样的活动多而不厌。
四、升级幼儿的体验情趣。
随着幼教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体验式教学越发受到研究者和教师们的重视。所以,要不断强化体验认识方式,不断升级幼儿的体验情趣,不断强化幼儿的情感教育,使幼儿逐步积累对公共生活规范的认识和经验。如:开展《我是小小消防员》活动,请消防员叔叔给幼儿进行消防安全讲座,组织幼儿发放消防宣传单,呼吁大家要增强消防意识,规范自己的消防行为。同时,组织幼儿走进消防队,零距离感受。再如:以“我是环境保护员”主题活动,老师、小朋友和家长充分利用旧报纸、塑料袋、光盘等废旧材料做成了丰富多彩的服装和道具。用塑料编织袋做成的充满夏威夷风情的草裙、用旧广告纸装扮成了西部牛仔、脸上画上油彩、身着装饰过的旧塑料袋,成为了街道上最亮丽的风景线。孩子们感受生活的快乐飞翔在街道上。体验童年幸福与快乐的同时,参与环境保护的责任心油然而根入其心中。
五、同享体验带来的乐趣。
如何让幼儿亲临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认识社会规范,掌握社会行为技能、体验社会情感的活动,已成为教育中不可回避的一道难题。笔者认为让幼儿在身临其境、身同感受、亲自操作的社会实践中,感受、发现、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情感,学会与人合作、交往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就要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言和行,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如:组织幼儿到菜场买菜,孩子们一听很开心,乐于体验,勇于体验,从体验中认识了许多蔬菜,而且对钱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财的意识萌芽了,“买什么”“如何买”“钱够不够”等问题可以得到初步解决了。同时,幼儿交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语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情感获得了满足。真实生活的再现,冲破了课的模式,幼儿能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已不言而喻,幼儿的生活情趣和快乐更是可见一斑。
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看到的不如做到的,体验到的才是最深刻、最鲜活的。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感受快乐,使幼儿认知、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科学主题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探究和创造的快乐论文】相关文章:
物理实验和科学探究教育论文08-07
幼儿舞蹈教育与快乐引导论文10-20
幼儿教育中渗透创造思想的教育论文10-20
幼儿创造性活动初探的教育论文10-20
浅谈科学活动中幼儿与材料的互动的教育论文10-20
科学探究活动中实施有效交流的策略论文07-24
探究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07-10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论文08-27
关于多媒体教学幼儿教育中的探究论文10-20
浅谈美术教育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