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教育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首次发病,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标准;
(2)完成阶段性治疗,已出院的患者;
(3)能理解、接受指导并实施有关干预措施。排除标准:
(1)有腰肌损伤,下肢浮肿等症状;
(2)合并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
(3)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患者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及家庭疗养。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卧硬板床,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多吃粗纤维的食物。
1.2.2健康教育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体系干预。
1.2.2.1干预前准备:
(1)进行基线调查,预试验。
(2)以协调会形式取得医院的支持和配合。
(3)成立健康教育专项小组,由健康教育专项小组组长带领本组成员根据基线调查结果制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院后的社区、家庭康复方案。形成个性化健康教育,再指导家庭进行干预。
(4)培训:对病区的相关人员集中培训,并考核合格。对专门负责入户护士每月进行1次业务学习。
1.2.2.2干预方法:
(1)干预者:
①健康教育专项小组负责规范化的设计。
②教育小组负责对患者入户进行全程教育。
(2)干预内容:以幻灯片、宣传展板、图片形式向患者宣传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关知识,提高自治及并发症预防能力;并指导家属增加对患者的关爱及支持;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2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均干预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生存质量及抑郁状态改善状况。
(1)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定生存质量,分为4个维度,36个调查项目,包括身体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2)抑郁状态问卷(DIS)评估患者抑郁情况。DIS得分<50分为无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69分为重度抑郁。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干预后SF-36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身体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健康教育组上述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2两组抑郁状态比较干预前两组抑郁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63,P=0.793>0.05)。干预后两组抑郁程度均较干预前有所好转(健康教育组u=-4.651,P=0.000<0.05;对照组u=-2.415,P=0.016<0.05)。干预后健康教育组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u=-3.727,P=0.000<0.05)。
2讨论
本研究表明,干预后健康教育组身体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抑郁程度均较干预前有所好转(P<0.05)、健康教育组抑郁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健康教育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促进其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和积极对自身病情进行监测方面有重要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同伴教育对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论文12-03
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针刀治疗的护理论文11-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失败原因分析03-18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临床护理路径03-16
探讨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的效果03-08
孕产妇健康教育论文12-04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5-17
关于健康教育质量的论文12-04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