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
“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以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提醒的教育方法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积极运用到作文教学实践中去,不仅能极大鼓舞学生,促进其成长,还能够教学相长,产生更大的教学效果。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让小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然而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许多小学生是“谈作文色变”,解决作文教学难题的首要任务应该是解决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与态度问题。在教学中应用赏识教育,可以增强儿童的自信心,维护儿童的自尊,挖掘儿童的潜力。从而使学生热爱写作,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一、赏识教育需要教师更新作文评价观,优化评价方式
新《语文课程标准》写道:“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应遵循“赏识、鼓励”的原则,首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评语要恰如其分,富有个性,不能过分指责学生,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在对学生写作的标准进行衡量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按照范文的标准进行,应该针对学生写作的问题,帮助学生合理地进行文章的构思,使学生运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在写作中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创新。在进行写作讲解的过程中,老师要采用欣赏的眼光,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总是采用批判的态度,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分析学生作文中,总是运用自己的眼光进行。即使老师发现了比较好的作文,还是会指出一些问题。老师应该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进行沟通,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才能更好地表达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尊重,使学生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有一种被理解的感觉。老师应该善于在学生的习作中发现优点,对学生进行表扬,使学生愿意表达自己。
二、赏识教育需要多主体共同参与,建立立体赏识模式
在现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从主观的评价转变成欣赏和肯定学生,使学生本人和其他的学生也参与到作文的品评中来,使评价的主体实现多元化,从而建立“教师—学生—更多的读者”多方参与的赏识模式。学生的自信心源于教师发自内心对学生作文的欣赏。因此,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小学生的作文,哪怕就是一个词语用得好,一句话比喻恰当,都值得赞赏。学生是习作的主人,他们有权力享受评价的自主权。可以定期开展读评活动,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的过程中,应该更有目的,然后使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文,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可以提高自我认识,可以找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也能找到差距。而且老师可以将自己写作的内容朗读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认真去读自己的文章,努力去发现文章中的长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来,并读给周围的人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自我赏析评价后,我引导学生相互评赏。在四人合作交流小组内,我让学生轮流朗读自己的习作,然后组内成员一起评改,交流看法,找出文中的'优缺点,并指明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在组内推荐精彩文段,共同赏析,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赏识能力也逐渐得到提高。当然,互改后的反思也很重要。作文互改后,大家就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赏识教育需要采取多种举措,贯穿习作全过程
作文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作文全过程的一部分。写诗强调“功夫在诗外”,演戏强调“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道理相同,从接触作文题目到写成一篇作文这个过程,时间不长,但学生所动用的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生命感悟积累都可能是有生以来的。因此,为了使赏识教育发挥最大的效果,强调要贯穿作文全过程。写作是在大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是语言的积累,也要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体验,才能促进情感的积累。学生在掌握了丰富的语言后,在了解人类情感的基础上,才能更加生动的描述一类事物,才能更好地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使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完善,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教师的赏识应在学生作文前就进行渗透。课堂教学是重点,另外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加体验,拓宽自己的认知能力,针对农村地区的教学更应该如此,如“一次干农活演讲比赛”。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观察,用心去体验生活,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突出真情实感,使学生在写作中的表达能力得到很大提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拓宽学生的写作渠道,给学生自由练笔的空间,使学生随时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语文信息收集本,摘录喜欢的优美词句,多收集,多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以丰富作文的素材准备。赏识教育,是作文教学活动的催化剂。赏识学生应成为我们所有语文教师作文教学的基本态度。让我们坚信,我们的学生是可以爱上写作的,是可以写好作文的;让我们坚信,作文教学的明天会更美丽!
【赏识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