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瓶颈制约的艺术教育论文

时间:2020-10-07 10:00:43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学瓶颈制约的艺术教育论文

  一、中学艺术教育的实践困境

中学瓶颈制约的艺术教育论文

  从现实情况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来看,造成中学艺术教育实践困境的原因来自社会观念、政策导向、评价方式等方面,这些困境影响了中学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家庭、学校与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1)家庭观念的误导

  从家庭层面看,在中学阶段,学生家长往往特别重视他们孩子“语数外”、“理化”等所谓“主科”的成绩,然后是比较看重政治、历史、生物等所谓“副科”的成绩,连“副科”都不是的艺术课很少能进入家长思考的视野,即使部分家长有对艺术课的思考,也往往忍痛割爱,仍片面重视孩子几门高考考试科目的学习情况。

  (2)学校重视的不足

  由于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学生文化课学习客观上存在着冲突,学校的关注重心更多的是向文化课倾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学校艺术教育课课时开设不足,投入资金匮乏,艺术教育实施场地不足,艺术教育师资队伍良莠不齐,艺术教育公共课经常流于形式,甚至艺术课被“语数外”等学科乃至各类测验所挤占的现象也屡有发生。

  (3)社会舆论的漠视

  当前,伴随着世俗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的主流思维模式从传统社会的价值理性逐渐转向现代社会的工具理性”,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人们往往以社会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少来作为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而漠视文化精神、艺术涵养等在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2.中学艺术教育功利化价值取向日趋严重

  (1)学校重视少数学生的“专才”培养,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育人”功能

  在不少中学,学校为了少数艺术特长生的发展,也是为了突出学校文化的艺术特色,进行专项投入,专门为艺术特长生开设特定的艺术课程,设立特定的“画室”、“琴室”,聘请特定的辅导教师,但与此同时,学校又忽视了艺术在面向全体学生过程中的“育人”功能,学校不能提供充足的保障,让全体学生都能去欣赏艺术、体验艺术、享受艺术,获得艺术的理解力,这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对少数“专才”学生,学校重视他们技艺的提高,忽视审美素养的提升

  学校对少数艺术特长生,培养目的很明确,直接瞄准高考;培养流程很清晰,各科目学习层次递进,环环相扣,学校俨然成了艺术高考速成班。学生经过这种“专才”的训练,技艺也许会迅速提高,但是他们的审美素养、文化底蕴却未必能同步水涨船高。比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重视素描结构、色彩颜料、技法技能的教学,而“观念、思想、研究、探索、实验、创新”等却未能作为教学的着力点。再如“视唱练耳”是音乐特长生每天必做的基本功,但是在教学中对音乐内在规律的理解,对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却鲜有体现。这种求速成的教学方式,也让少数文化课底子不好的学生,转而寻求走艺体高考这一“捷径”,客观上又助长了艺术教育功利的一面。

  3.中学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不够合理

  (1)课程体系建设未能把握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缺少系统性

  中学艺术类教学科目开设单一,未能显现出艺术自身丰富多彩的一面,各年级各科目之间也未能显示出有机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无序、随意和零散;艺术类活动的开展往往不能常态化,比如在学校艺术节期间,各类艺术活动接踵而至,而艺术节过后,“艺术”则显得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2)教学方式存在格式化现象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许多年,但总体上来说,中学艺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还没有完全走出“以教师为中心”的认识藩篱。一方面,课堂上缺少沟通和对话,教师照本宣科的说教方式让学生缺乏真实的艺术感知和体验,难以激起他们生命本真的涌动;另一方面,教学表征的符号化、抽象化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其消解学生生命主体,扼杀学生创造力,遮蔽学生的想象力,直接导致学生不会欣赏艺术的美,不能认识和理解艺术的内涵特征。

  4.中学艺术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学校对艺术教育的评价也不尽合理。如对少数艺术特长生的评价,往往狭隘地以高考录取院校成绩来评价,忽略他们成长过程中素质的积淀;对大部分非艺术特长类学生,以简单的上课节数多少,有无旷课、参加活动多少等指标来作为他们艺术素养是否达标的参考,这种只看形式、不看实质的评价方式势必扭曲了学生的艺术观;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往往简单地以工作量或其所带学生高考录取率为标准,在学校各项评优考核中,艺术类教师也往往因为“小学科”而被边缘化,这种缺乏激励的评价机制使得教师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他们不愿意潜心探求艺术规律,研究教学艺术,进而会影响到学校艺术教育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学艺术教育

  中学艺术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是中学实施美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不可或缺。

  1.正确认识中学艺术教育“育人”的功能

  “艺术是表达、交流、创造、想象、观察、理解和思考的形式。它们是各种认知技能,如倾听、思考、问题解决、形式与功能匹配以及决策等的发展的综合。”因此,搞好中学艺术教育,会超越学生现有的智力水平,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极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成为具有超越自我的完整的人。

  (1)人文的功能

  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可以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和应用美的能力,能陶冶学生审美情操,滋养精神生命,丰富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健康,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对生活、对世界的热爱程度,艺术的存在会让学生感受到生存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

  (2)益智的功能

  艺术教育具有开启心智、开发创造潜能的作用,艺术活动的具体形象性、情感渗透性及形式多样性更切合中学生生机勃勃的创造本能,体现中学生个体生命的直接需求。艺术和科学在本质上均是人类对世界的探索,只是探索的方式有所不同。钱学森先生认为仅靠科学的理性思维,学生思维易犯机械、片面的毛病,而艺术教育是以“形象”这一特有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形象思维是对理性抽象思维有益的补充,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能有效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更易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的功能

  艺术本身就是以一种文化的形态而存在,艺术教育往往承载着一所学校、一个地区的优秀文化传统,传递着文化精神的力量,激发着学生的生命激情,“一个人生活在这种精神氛围中,会油然产生一种历史感、一种崇高感、一种使命感”。文化传承亦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只有凝炼学校文化精髓,弘扬学校文化精神,让学校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学校才能做出新的文化的创新。

  2.正确认识中学艺术教育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艺术教育会占用文化课教育的时间,势必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实际上,一方面,艺术教育做得好,会焕发学生学习进取心,学生以昂扬振奋的精神状态参与学习,效率会更高;另一方面,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我们不能仅仅立足于眼前的高考,还要注重开发学生未来发展的潜能,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艺术也可以渗透、融合到各门学科,做到艺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育并行不悖。在艺术课之外的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知觉的功能,注重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顿悟的功效,能让学生获得思维的开拓贯通,获得超越技能的更高层面的知识综合,也能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

  三、突破中学艺术教育瓶颈制约的几点建议

  突破中学艺术教育的瓶颈制约,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在政策上给予艺术教育适当的倾斜,在管理上给艺术教育更多的实施空间,在操作上给艺术教育更多的关心与呵护。从学校层面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摆正中学艺术教育的学科定位,制定详实指导方案

  学校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与应有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艺术教育的公共属性,落实《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根据艺术教育学科的自身特点及艺术类各科目《课程标准》的要求,梳理艺术教育在育人过程中的各项效能,制定详实、缜密的指导方案。指导方案是对学校艺术教育的整体规划,应包括中学艺术教育目的、条件保障、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时序推进等方面。

  2.创造有力的中学艺术教育保障条件

  学校需要提供艺术教育经费、场地、活动资源、课时的保障,如设立专门艺术展览馆、提供学生表演舞台场所等,以拓展师生艺术实践活动的渠道,为学生尤其是艺术特长生提供展示才艺的机会;需要丰富艺术教育的组织形式,如积极推行艺术学习活动俱乐部制,让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自主组团,成立学生艺术社团,如陶艺室、数字影像实验室、戏剧社等,为学生提供参加艺术学习活动的广阔天地;需要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合理地安排学生的课外艺术活动,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如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比赛、摄影展等,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3.营造富有艺术气息的学校文化氛围

  学校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习俗文化三种形态,品味优雅、特色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能带给学生最直观、最生动的艺术感受;科学、规范、富有节奏韵律感的制度文化,能让学生浸润其中,形成良好的品性;敦品、力学、大气、卓越的习俗文化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习俗文化三个方面着力营造富有艺术气息的'学校文化氛围,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学校文化的魅力,体味艺术气息的独特价值,获得品格与素养的提升。

  4.优化课程设置,创造多样的体验机会

  课程结构决定学生智能结构,学校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符合中学自身特点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其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多个要素。课程设置要注重艺术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给学生创造多样的体验机会。首先,学校需要开足、开齐各类艺术课程,如美术课程,应包括素描、水粉、油画、雕塑、版画、摄影、雕塑、建筑设计及数字艺术设计等多个板块,让学生自由选择,以充分发挥艺术基础课程的效能;其次,学校需要通过社团活动、文化讲坛、艺术节、社区文艺演出等形式,弘扬学校优秀文化传统,拓展艺术类课程的领域,延伸艺术活动的范围,扩大学生的参与度。第三,艺术教育课程需要和家庭、社区联系起来,一方面通过积极宣传,举办家校活动,参与社区活动等方式扩大影响,获得家庭、社区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家庭、社区的力量也可以反过来为学校艺术教育各类活动的开展提供条件保障,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第四,艺术教育课程还需与学科相结合,渗透于各门学科课程中,形成立体、全方位的艺术关照,促进艺术教育与各门学科教育的共同发展。其中,对少部分艺术特长生的培养,要跳出“专才”培养专业知识与技能本位的误区,需开设诸如艺术史、艺术批评、美学等课程,增强学生艺术感悟水平,彰显学生艺术个性,使其得到更好的专业发展。

  5.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艺术教育的教学,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变革教育教学的方式,通过沟通和对话等手段,引导学生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和鉴赏,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与价值观的引导,变束缚学生理解的艺术知识为促进学生个人理解的知识,从而还艺术教育于其原来的本真面貌。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加强高效课堂研究,狠抓课堂教学重要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有限的课时下,积极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兴趣,提升艺术欣赏的品位和能力,特别是发展学生的艺术理解力,这种理解力“不仅指艺术制作或创作能力,而且还包括对艺术的反思能力、对艺术内涵的理解以及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教学还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网络等载体来辅助教学,增强艺术教学的效果。艺术教育也完全可以渗透在学生各门文化课的学习之中,无论文科的语文、历史、政治,还是理科的数学、物理、化学,都有大量的可供提炼和利用的艺术素材,教师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观察、解读、运用与开发,学生在文化课的学习中,也一样可以获得艺术养料的滋润及艺术品位的提升。

  6.加强艺术教育的效能评估

  中学艺术教育考核的力度与效度均需加强。学校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严格落实艺术教育学分制度,在考核的内容上要从注重外在显性指标向注重内涵品质过渡。在对教师的考核上,更加注重过程的考核,注重艺术活动的实效,完善艺术教师发展与成长的评价机制,以焕发教师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学校艺术教育的水平。

【中学瓶颈制约的艺术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制约个人发展的瓶颈

2.制约个人发展瓶颈的两方面

3.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瓶颈探析论文

4.探讨农村中学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论文

5.农村中学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狀论文

6.浅析中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的论文育论文

7.艺术教育的展望论文

8.艺术教学艺术教育论文

9.浅析教育即艺术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