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教育比较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的论文

时间:2024-07-29 21:49:39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的论文

  一、中美高等教育的比较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的论文

  (一)教育理念

  美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美国的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学生的个性非常突出,学生按自己的喜好、能力和条件等因素选择是否上大学,何时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等,其自由的限度非常大。并且美国大学教育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内容一般较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研究生教育更是强调批判精神和独创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都较高。

  中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具备某一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说,高等教育仍是精英教育。尽管现在对素质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高考仍是决定学生是否能接受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初等、中等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体,从而影响了高等教育。很多大学生读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目的并非是进行某一方面的科学研究,而是为了找个理想的工作。[1]

  总之,中美两国的教育理念相差甚大,中国教育重视知识理论的学习,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继承和对学术权威的尊重。注重培养学生严格的训练水准、严密的逻辑思维、与做事的态度等。与之相反,美国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中,重视学生自信、自主、自立能力的提升。因而,在美国的教育理念中,更强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以及对知识的拓展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体制

  1课程和学制的设置。我国的课程设置具有连续性,从小学到大学课程都被预先系统地安排好,计划性很强。美国则推崇主题性学习,经常以某一主题为切入点设置课程,引领学生在主题性学习的过程中从各领域各层面深入研究,这也被称作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

  在我国,本科大多为四年制,有少部分是五年或六年制。与我国的高等教育相似,美国的本科也是四年制。不同的是,其课程设置在前两年是基础课程的教育,后两年才偏向于专业方面的教育。

  美国高校在学期的设定上与国内不尽相同,有的是一年两个学期,与国内类似;而有的则为一年四个学期,一个学期只有十周左右。在学期制下,学生的学习周期和老师的授课周期都大大缩短,使得课程的安排显得更为紧凑,专业性更强,并且每个学期内学生可以负担的课程数相应减少。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减少课程与课程之间在时间上的冲突,便于学生尽可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在一段时间内把精力集中到少数课程上也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

  2教学方法。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堂教学、传输知识为主要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时下,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仍有不少教师采取“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把大学生当小孩子来教,结果是“教师讲得汗流浃背,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而美国的教学方式则以课堂讨论、启发式教学、动手实践为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在美国,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是帮助学生学会怎样构造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想敢做。美国高校宽松的教学环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美国各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3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中美两国高校在学生成绩考核制度上有着显著的差异。目前,国内高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倾向于使用期末考试的成绩与平时成绩的综合作为学生最终成绩。这种判定方法较为单一,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缺乏一个有效的评价。而课程成绩是以该门课程考试的卷面分数为最主要依据,平时成绩只是占一个很小的比例。这往往使得不少学生放松了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在期末考试即将来临的时候才突击式地去识记一些东西,这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

  美国学校考核学生成绩时主要看重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地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能力。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兴趣。美国高校在评定学生成绩的过程中参考多种因素,以确保评定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对于一门课程,学生成绩的组成包括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论文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平时小测试成绩,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取得好成绩,就要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保持积极不懈的心态,争取在每一个对最终成绩有影响的行为中都表现良好。

  总之,美国学校考核学生成绩时更强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考察学生的记忆或描述能力。学校鼓励学生参加不同的课程和实践活动,这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如社会服务、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更加全面系统的考查评价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使学习成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在中国的各大高校中,则对学生设置统一的评价衡量标准,通过组织统一考试评估学生,考试中有很多内容需要死记硬背。这种考核方法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片面注重理论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习变成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2]

  二、由比较引发的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考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时期,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不仅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而且关系到每一位青年学子的人生发展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应充分尊重国情,继承和借鉴并举,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价值和成才需求。

  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本身具有典型的美国色彩,离开了美国历史文化的演进、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等条件,空谈美国大学发展模式是极为肤浅的,但它也同样体现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就实质而言,美国模式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上的积极作用。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代教师的质量。全国XX会副委员长高嘉璐认为:“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发展的关键在提高整体素质。”由此可见,教师作为一种培养人才的高级劳动工作者,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和发展。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素质不高。因此,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势在必行。教师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和必要途径。不仅要实现对高校教师的职前培训,而且要大力加强职后培训,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探索教师培养的新模式。

  (二)让学生多组织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等教育要为经济社会服务就要贴近社会生活。大学生除了要学好理论知识外,更要有计划地走出校园,融入社会,去体验、感受现实中的社会。学校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综合发展、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

  创新是发展的先决条件,高等学校要把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创新有赖于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是基础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的发展和升华。“理论知识是实践活动的基础和指导,实践活动是理论知识的验证和补充。”中国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差,创新能力不足。美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使得美国的科技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由于中美两国的社会体制不同,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同,因此两国的高等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在借鉴美国高等教育先进经验的同时,需要弄清中美两国国情等方面的差异,冷静地分析和思考,扬长避短,开拓创新,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的论文】相关文章:

中美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03-21

中美企业成本管理比较对我国的启示03-22

新时期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设想论文12-06

高校高等教育论文12-02

高等教育钢琴教学论文12-09

新时期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设想03-25

有关当前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03-18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初探03-07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观本质03-12

德国法学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启示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