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以学术期刊稿件时滞问题为例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关键词:学术期刊;时效性;信息传播速度;稿件时滞论文摘要:期刊信息传播速度在一定时间内会影响期刊学术稿件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即时效果,即时效性。从长远角度看,较强的时效性会给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带来良性循环。在强化时效意识的基础上,缩短稿件时滞,加快审稿流程,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提高传播速度,努力强化学术期刊的时效性便显得十分重要,其最终目的是吸纳优秀稿件,扩大期刊影响,有效发挥学术期刊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进步提供服务的作用。
信息的时效性是信息的效用依赖于时间并有一定的期限,其价值的大小与提供信息的时间密切相关。信息一经形成,所提供的速度越快,时间越早,其实现价值越大。学术期刊的时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对期刊的质量提升有着直接影响,期刊学术成果传播速度快,对期刊稿件的被引和他引等影响因子均有积极影响,以快速实现社会效益,并且带来期刊稿件时效性与期刊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
一、强化学术期刊时效的必要性
在当今信息时代,谁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信息,谁就把握了成功的主动权,谁就会在自己的业务领域优先获得信息的补充、完善,在不断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获得最大范围的信息给养。学术期刊所载的信息,具有创新性、研究性、独创性的特点,一经发布会产生期刊信息独特的社会价值。因此探讨学术期刊的信息传播速度、增强期刊的时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第一,从期刊社会价值来讲,学术期刊是科学技术创新工程和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推动科技研究的发展,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学术期刊的水平和发展。学术期刊作为科学发展的主要载体,给科学工作者提供全面了解所研究问题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等等信息,从前人的工作中汲取“营养”。学术创新的发明和研究,其社会价值和现实价值就是突出在“创”和“新”上,对于创新的研究成果谁最早发表谁就具有了首发权。同样的一项研究有多个科学工作者在同时研究开发,那么研究结果的首发权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充分显示了学术期刊学术成果的快速及时发表,即时效性的重要意义所在。
第二,对学术期刊来讲,刊物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像新闻报道那样注重报道的时间性。尤其要及时快速报道重大科学研究突破和成果,抢独家学术新闻。很多作者愿意将自己的论文寄往国外,其中原因之一是国外的期刊出版周期短,文章发表及时。以最快的速度传播作者研究的学术最新成果、最新研究动态,会在学界和社会获得最早的反响和讨论,会引领相关专业科技人员在该领域的研究向深度发展,充分体现该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实效价值。与此同时,加快稿件信息传播速度,对期刊文章的转摘率、他引和被引等引用率都有积极影响,其结果会扩大期刊影响,会吸引好稿件投向刊物,最终带来传播速度与期刊质量提升的良性循环。
期刊发表稿件迅速及时、信息传播速度快,会给作者和读者一个期刊工作不拖沓、讲效率的良好印象,从而引发作者投稿热情,会吸纳更多优秀稿件。与此同时,优秀稿件又会激发编辑主体的审稿热情,加快流程速度,避免由于稿件时滞而导致优质稿件转移和流失的现象,对期刊质量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第三,稿件是期刊的基础资源,优秀的稿件支撑着期刊的发展壮大。作者的稿件一旦投到某刊物,都会期望自己的学术成果较快得到发表。因为它关涉到作者学术成果的最快传播,也关涉到学术观点的主动权和首发权,这样可以避免信息贬值,从而引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另外,一些作者由于申请科研课题、评定职称或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需要,也同样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早日刊发。
二、出版时滞是影响期刊时效的主要因素
对于学术期刊来讲,避免稿件时滞是期刊发展的重要课题。
稿件时滞是指自作者投稿到编辑部登记之日起,一直到稿件的刊出时间的区间,时滞通常以月为单位。众所周知,一项科学发明或技术成果,以正式刊物的刊出方为公认。不同的人都在研究同一课题时,最后是以谁的成果首先在刊物上注销,谁便占有成果的所有权。因此刊物的时滞成为评定一个刊物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篇稿件从收稿到最后刊发,编辑部需要稿件登记、编辑择稿、送专家审稿、编辑部三审、退作者修改、排版、校对、印刷、出刊等一系列正常运作程序,这段时间属于必要稿件时滞。除了稿件正常运作所必需的时间外,还有一些外在因素直接影响到稿件的时滞,如在编辑选择、送审专家、三审稿件以及作者修改稿件等环节中,出现主观不及时或没按规定时间完成等情况,这段时间属于不必要稿件时滞。按国家科委颁布的“国科发信字【1994】148号文件《科技期刊学术类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中规定平均报道时差为9.33个月[3156。根据这一文件精神,《中国医药卫生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标准》在稿件时差要求上规定平均半月刊5-7个月;月刊6~8个月;双月刊7~9个月;季刊8~10个月。[6]目前,学术期刊根据稿件流程所需要的时间,一般对时差要求均在这一范围内。如果时滞过长,往往就会出现下列情况:
1、作者由于等待时间过久而将稿件转为他投;
2、影响稿件转摘、被引、他引的机会;
3、影响学术成果和期刊的社会效益;
4、长此以往最终影响的是期刊的整体质量。为解决因时滞而对传播速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找出产生不必要时滞的成因,结合实践寻求改进思路,这对强化期刊时效,提升期刊的整体质量有积极作用。
(一)期刊稿源丰富,稿件需要排队待发。一些期刊尤其是专业期刊,目前稿源较丰富。来自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部门的信息显示,目前仅上海从事人文学科研究的就有1.6万人,一年需要发表论文数量超过2.1万篇,要挤上期刊版面似乎难上加难。[7]在此情况下,期刊编辑部一方面筛选出优质稿件优先刊发,以保证期刊的质量;另一方面对一般性可发表的稿件则需要按来稿时间顺序排队待发,这就造成时滞。还有些期刊印张较少,载稿量较少,加之稿源相对较多,因此造成稿件待发时间过长,延长稿件时滞。
(二)缺乏对学术期刊时效性的应有重视。有错误观点认为,学术期刊所载稿件是学术文章,时效性不强,刊发时间早点晚点都无大碍。这种“学术稿件无时效”的错误观念误导了一些编辑的思想和工作方式,在收到稿件后不急于处理、不急于送审,更不急于编辑加工,在整个运作过程中衔接不畅,导致发稿时间整体后移,无形中影响了稿件的流程时间。
(三)外审专家审稿时间过长。期刊编辑部通常规定给学界专家送审稿件的时间一般为20天左右,即使送外地专家审稿一般也要求在30天左右回稿。绝大部分审稿专家在规定时间内能够按期返回。但是有一部分审稿专家由于位居学校或科研机构的学科前沿地位,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加之个别专家担当行政职务,忙于公务,有时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稿,忙起来甚至就忘掉审稿事宜,因此贻误了稿件的流程时间。
(四)编辑部三审时间不紧凑。期刊编辑部一般实施稿件三审制。外审专家审回稿件后,对于可刊发稿件一般在较快时间内进入编辑部的三审流程,三审意见连同外审修改意见一并返还作者修改。如果在三审环节中衔接不紧凑,哪一环节出现滞留,在审稿流程中就会出现阶段性停滞,严重影响稿件整体流通速度。
(五)退修稿件返回速度慢。编辑部需要作者修改的稿件,作者一般接到退修稿件通知后都会很重视,并在较短时间内修改稿件后返回编辑部。可一部分修改难度较大的稿件,如论点要深入思考、结构要作大调整等,作者修改时间就会较长;还有些作者由于忙于其他事物,拖延了修改时间,导致时滞。
(六)期刊易被忽视的内容滞后。期刊的封二、封三、补白等内容往往容易被疏忽,待期刊内文编校工作都完备了才开始着手这些内容的制作编排,这就造成由于等待所有内容配齐而带来的不必要时滞。
三、强化学术期刊稿件时效性的思路
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缩短学术期刊出版时滞,加快期刊信息传播速度是每个期刊和编辑始终需要思考的课题,也是在工作中加以重视和强化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时间意识。编辑态度是关键。编辑部及编辑的稿件时效意识非常重要,要从思想上真正引起高度重视,才能扎实地落实到编辑工作中。编辑在处理稿件,尤其是对优秀稿件或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更要给予高度重视,在稿件的流程中时时提醒自己紧扣各个流程环节,从收到稿件起就要调动起这个意识,从选择稿件到送审专家审稿,再到编辑部的三审阶段以及退给作者修改甚至到校对全过程都要紧凑连贯,不能懈怠。这就需要责任编辑在每天都接触稿件的常态下,对作者稿件绝不能产生“麻木”的心理状态或“学术稿件无时效”的错误思想,要树立对待作者稿件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和对待作者极其负责任的态度,每个环节步步紧扣,不予滞留。编辑部要建立相关的制度,对整个编辑流程加强管理和协调,对责任编辑的发稿时间和稿件时滞要做统计并在年底加以总结,以此指标作为考核编辑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依据之一。
(二)将时效意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从接到稿件到定稿发表,一般需要四一五个审稿阶段。第一阶段是责任编辑的稿件选择阶段。这个过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编辑要给予高度重视,这一阶段要充分体现编辑的鉴别能力、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如果一旦好的稿件在此阶段没被选择而被埋没,就此中断了下面的一切工作,稿件就此失去意义。因此,编辑在此时宁愿多投入一些精力和时间也要选择正确、精准,这段时滞完全是必要时滞。在保证编辑选择质量的基础上,这个过程也不能因为重要而滞留过久或久拖不决,第一道审稿阶段如果就有不必要时滞情况出现,对后面的所有工作程序都有影响。
第二个阶段是送专家审稿过程,这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加快这一环节的速度,编辑部必须建立审稿专家库并且不断及时地更新补充专家库内容,必须做到在审稿专家库中能迅速查找到相关专业的审稿专家,并在第一时间内把稿件送达。对于因个别审稿专家特殊情况而没按时间审毕的稿件,编辑要适时地催审和提醒。
编辑部的三审过程以及退作者修改稿件后的重审过程一般就是后三道审稿程序,编辑部的三审环节属于编辑部内部专职工作,这些完全由编辑部自身掌控的环节就更没有理由出现拖延和不必要的时滞。编辑部要对三审时问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按时间操作;对退给作者修改的稿件也要给出明确的退修时间要求,即使是退修难度大的稿件也要求在半月内,最多不超过一个月返回。
(三)科学安排稿件流程以获得最佳效应。学术期刊一般分为半月刊、月刊、双月刊或季刊。在相对较前期(如,半月刊在月初,月刊在上半月,双月刊在单月、季刊在三个月的前期)出版的刊物在各方面都占有优势。目前,全国学术期刊有6590多种
①,哪家期刊质量优良、稿件有创新、传播速度快、出版时间早,哪家期刊就会较早获得转载和他引的机会。一般文摘和期刊检索机构会在较早出版的期刊中最早检索,以便在较快的时间里传播最新成果。如果在同一年份、同一刊期的两种期刊上分别有研究方向大致相似的稿件刊发,其文摘和检索机构在重点把握稿件质量的前提下,一定会在较早出版的刊物中最早检索。出版较早的期刊被检索的机会较多,而相对滞后出版的期刊文章往往容易丧失被检索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讲,期刊就要以加快稿件流程速度为前提,对涉及期刊出版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要提前安排。除了上述谈到的稿件流程外,对封二、封三、校对、排版等等往往容易被忽视的内容也同样要引起重视,一旦这些内文以外容易被忽视的内容有所滞后,一样会影响整个刊物的出版时间。期刊出版后,期刊编务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和渠道将刊物发行到有关部门和读者手中,以尽快获得期刊效应。
(四)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加速期刊网络化。这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发展的当今时代办刊物的大趋势大方向。“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将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一部分,网上社会即将到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健全网上投稿、网上登记、网上退稿、网上查询、网上送审、网上退修稿件、网上校对等等网上运作程序,这是缩短期刊时滞,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期刊时效性的长远以及根本措施。这就要求作者规范投稿格式;编辑部要掌握作者的全面信息;建立审稿专家库;通畅作者、编者、审者、校者、印刷、发行等所有渠道。这是个较大技术革新过程,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和专研的精神下功夫去编制网上程序,畅通网上渠道,全面实施网上操作,这会节省大量的邮寄、送审、往返稿件等等流通上带来的时耗。“对于重要专业期刊应有网络版与印刷版多种载体,实现期刊多载体的广泛迅速传播,提高创新信息传播能力,扩大期刊影响。”[2]学术期刊能否发行网络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现代化水平。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提升期刊的质量,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讨论期刊学术稿件时效性的前提就是提高期刊整体质量,以加快期刊的传播速度来促进期刊质量的提升,使学术期刊充分发挥为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进步提供服务的应有作用。
【以学术期刊稿件时滞问题为例教育理论论文】相关文章:
变时滞网络控制系统的时滞独立稳定性研究03-07
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技巧11-27
应重视教育的情感性的教育理论论文03-27
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格式要求12-11
儿童校外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论文12-02
待优生的教育管理论文12-02
班级常规管理的艺术的教育理论论文12-11
有关家庭教育理论文章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