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类论文

时间:2020-08-23 13:42:16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类论文

  第一篇

  一、校本培训功能的重新认识和文化建设

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类论文

  校本培训功能的转型直接影响学校的转型变革,抓住“教学研究”,重新鉴定培训功能,分析其文化定位,培训主体是人,研究对象是人,所以校本培训的核心问题也就是人的发展问题,所以谈校本培训首先从人的角色意识转变为切入角度。

  1、策划者的角色转换与自我更新

  (1)思维方式转变———变被动执行为主动发展思维方式转变的关键要变被动执行为自主管理,变执行为思考。整体观察诊断、长远分析思考、有效具体策划。要有把握整体的意识以及做出具体策划的能力。既要关注校本培训的长期目标,又要清晰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培训工作的开展关注空间共时态意识,根据发展的总目标设计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要有时间过程态意识,前一阶段的培训应该为下一步培训的开展提供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化进一步发展,只有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展质的变化。只有自主管理才能根据理状科学分析、依据发展及时调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行为方式转变———变被动等待为有效实践作为培训活动策划者,首先要有队伍长远发展的意识。要从教师的实际出发“用其长,避其短;立其志,开其潜;知其思,促其成。”要从满足高校教师外在动机和需要转化为给教师提供发展的氛围和人际支持,让教师在成就、责任、自尊等个人需要方面得到满足的机会,从而激发起教师自我发展的强烈欲望,唤起他们的潜能,成就队伍长远发展的原动力。

  2、群体教师的多元互动与内动力形成

  校本培训应让高校教师知道自己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更要成为一个有研究意识的研究者。全体高校教师通过校本培训要形成新的观念、在用新的观念指导新的行动,在过程中主动投入便能在相互学习多元互动中形成自主的内动力。

  (1)平面向立体转换———互动合作资源共享校本培训应该一改以往研究旧模式,所学理论要真正介入高校教师的日常实践。具体地说,就是强调教师实践行动之前的探究指向和行动设计中的理论渗透。比如用具体案例样本进行细致的案例撰写指导,由于案例中所涉及的都是身边的人和事,都是触手可及的,在指导过程中更具有感召力,行动起来也更具有可行性。

  (2)单一向多元转换———研究方式追求实效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都是改变我们的课堂,所以我们的研究都要直指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师自身的改变、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变、课堂上师生关系的改变,所做的一切都要围绕课堂来进行。研究方式上可以多元化,寻找上述几方面的因素来对症下药。如此一来,校本培训所要做的就多了。读书,读多方面的书;课程规划,整体设计课程;研讨,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会不尽相同。校本培训时就要鼓励教师跳出原有思维,大胆尝试,并及时把自己的反思写下来。如此针对性更强,教师的内、外因均可发挥出来,研究的实效当然也就自然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了。

  3、骨干教师的扬帆领航与持续发展

  我校制订了教师的五级梯队发展规划,每年都会有一部分教师从普通高校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这部分骨干教师的发展之路,是校本培训的最佳资源。为了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我们每学期都会制订师徒结对协议。我们规定:年轻教师要主动、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扎实工作,确定个人发展目标;骨干教师要认真做好“传、帮、带”作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徒弟要毫不吝啬地加以指导和帮助;师徒双方要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为促进学校健康、和谐、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论文的撰写,都可以根据师徒结对的协议进行指导,徒弟在获得快速成长的同时,师傅自身也获得了发展。这样的培训更多的是日常的,点滴的,持续的,可发展的,互动的。有时候,名师就在我们身边。

  二、结语

  从人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还是用于人的发展指导。校本培训要走的路正是基于教师,反作用于教师的工作。在工作中所开展的活动,也正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教师,促进教师的快速、专业的成长,只有各种层面的教师都能紧跟时代的脚步,我们的学校才能与时俱进。这也是我们开展校本培训的'指向性目标。

  第二篇

  一、内源式学分制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可行性与必然性分析

  (一)高校具备内源式的条件

  1.校本培训的特点内源式培训强化了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整合性和学习的文化契合性特点。高校教师属于智力密集型群体,但他们大多无需坐班,上课就来,下课就走,因此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和智慧的碰撞。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内源式校本培训可打破高校教师独立封闭的藩篱,将学校内部的教学名师、教育专家、心理专家、教育技术专家、研究型专家、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之间进行知识、技术、经验以及教学资源等多方位的整合,使多元的教学思想、教学智慧互补,最终形成教学实践共同体。基于校本培训的“校本性”提出内源式,不但符合校本培训的“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理念,而且符合教师的自我教育培训模式。内源式高校教师校本培训能够及时对培训内容、形式和效果进行反馈和调整,具有较强的实效性。

  2.教师培训的特点余新在《教师培训师专业修炼》一书中提出,培训是针对最合适的对象,以最合适的形式,传授最适合的内容,以获得可评估的效果,强调对象、内容和形式等学习要素高度统一产生的实用效果。教师培训是一种基于教师实践的学习共同体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对教师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智力投资活动。内源性的高校教师校本培训不是脱离实践的填鸭式知识灌输,也不是无视学习者需求的独白式讲座,它强调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根基问题,预设、生成、传递教师专业发展所需知识、技能、方法等内容,突出体现了教师培训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生产性与针对性的特点。

  (二)高校具备学分制的基础

  1.政策引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到2020年,国内继续教育全面实行学分制,高校应该先行。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已实行学分制。高校作为教育的先行者,实行学分制亟需提上议程。

  2.校本培训的主体校本培训的主体是教师,最终落脚点也是教师。因此“人本性”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学分制符合校本培训的“人本性”,关注教师的个体需求,最大程度地激发了教师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符合创新型培训模式。

  3.实践基础1978年在国内一些高校试行学分制,到目前为止,我国本科院校已基本普及学分制管理。因此,高校教师校本培训实行学分制具备一定的实践基础。高校是学分制管理工作的实践场所,对高校教师校本培训实行学分制管理,既具有操作方面的优势,又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二、内源式学分制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高校打造具备自身特色的教师队伍

  一所高校要想发展,必须有一支具备自身特色的教师队伍。而这个队伍的建立,不能仅依靠人才的吸引和使用,更需要对人才的继续培养和深造。内源式学分制校本培训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培训方式,不但具有经济性,有利于节省开支,减轻教师和学校的负担,还可以弥补高校或培训机构在培训中的不足,发挥培训在自身核心竞争力打造中的独特作用,打造具有特色的教师队伍。

  (二)有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成长

  内源式学分制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秉持终身教育思想和教师专业化理念,把高校教师所在学校视为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内源式一方面可以挖掘本校的人力资源,形成高校的合作文化,将教师缄默知识显性化,另一方面,培训内容具有生成性,可采用微格教学、课例研修、听课评课、“一帮一”导师制、行动研究等多种形式,将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长;学分制注重以教师为本,教师除规定学习内容外有自主选择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设计,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的主体性,利于教师培训内在需求的激发,从而促进高校教师的快速成长。

  (三)有利于解决以往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显示,以往的教师培训普遍呈现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模式缺乏适用性,培训供给不能满足学习者需求等问题。而内源式学分制高校教师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培训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它注重教师同行间的对话、交流和反思,注重教、学、研一体化中教师的主动探究和反思提升,注重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使继续教育过程更具有实质性和操作性,便于程序化管理。综上所述,内源式学分制高校教师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新型教师培训模式,能够实现校本培训模式的内在突破。但是它并非单一独行,而是需要与其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互相补充,方能真正促进高校教师的长足发展。

【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类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院校教师校本培训优秀论文

2.高校教师暑假培训总结

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4.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总结

5.人文社科类高校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策略论文

6.校本研修培训总结

7.个人校本培训总结

8.校本的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