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道德教育

时间:2020-10-22 17:59:33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高职道德教育

  一、树立“因性施教”的德育理念

浅谈高职道德教育

  1.将性别意识贯注于教育主体在两性平等的道德教育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分析和批判现实社会生活中和学校道德教育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刻板印象。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好的性别意识,将性别意识贯注到教育主体中。道德教育应重视性别差异,但同时应尝试冲破旧的范式。男女两性的社会性别,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应支持男女两性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观念。对于道德教育主体来说,要正确认识男女两性在个体发展上的差异性。这些个体上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身体和智力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差异。教育主体要善于从性别的视角分析这种差异,寻找适合他们的道德教育方式,实现道德教育的性别公平。

  2.将“因性施教”的理念贯穿于德育过程道德教育目标是培养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性别教育应包括在教育目标之内,这里就有一个理想的“双性化”性别模式的问题。首先,艺术类的男女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这是不容否认和忽视的,因此反对无性别之分的“平等”教育或随心所欲的“性别”教育。其次,男女的区别并非是截然不同的,重视性别差异不等于说要人为地加剧两性之间的不同。理想的“双性化”性别模式从个性角度来讲,应体现为男性以阳刚为主,阳刚中渗透阴柔;而女性则以阴柔为主,阴柔中带有阳刚。从道德认知的发展来讲,应强调男女两性互相取长补短,既具有性别特色,又能优化整体道德认知水平。因此,“因性施教”也就是要本着这种目标来进行。高职院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积极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打破传统性别定型观念的限制,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势。

  3.将性别教育纳入道德教育体系性别教育是指教育人们正确对待性别差异,认清由社会结构、传统文化和制度带来的性别歧视霸权,让在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教育上处于弱势的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活动,行使自己的权利。目前的社会,还是一个以男性为主流的社会,在道德教育中也缺少这方面的教育。要想促进女性道德教育的发展,使女学生真正通过道德教育发挥自身潜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需要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及道德教育体系。

  二、性别教育纳入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在面临我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弊端——性别教育缺失的情况下,走出其困境的根本途径是在道德教育中开展性别教育,尤其是在高职教育中开展性别教育。高职教师应选择无性别偏差的教材和课程内容,这是矫正学生性别刻板印象比较有效的一种方法。在道德教育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教材充斥着对女性的贬低、丑化和偏见,因此使用性别中性材料取代有性别刻板化描述的材料可以避免学生受到教材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忽略女性和反映性别刻板化的地方,从而使学生正视教材中的性别问题,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教育者要善于挑战自己的性别刻板观念,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认识。例如,表扬和鼓励非刻板化行为,让学生接触无性别偏差的角色和学习材料,加强男女学生之间的沟通合作,鼓励学生考虑非传统的职业等。另外,作为教育者,应增加师生互动频率与效率。作为教育者,需要有博爱的胸怀和宽容的意识,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从道德教育的实践中来看,男女生之间确实存在各种差异,诸如生理、心理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应重视德育教学中的性别差异。教师还应注意发展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善于分析男女学生的各种差异,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除了通过主要的课堂教学的方式与途径之外,还应善于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男女生共同参与。此外,还应优化教师的性别平等观。高职教师应主动剖析、反思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性别差异性和多元化,体悟当今社会性别意识的重要意义和内涵,了解当前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歧视以及偏见,整合自己的经验,探讨性别刻板印象对自我道德发展的局限。

  三、建构道德教育中的性别和谐

  道德教育中性别和谐的视角,进一步将男女平等的基本决策纳入到道德教育与两性协调发展的性别政策的框架。性别和谐反映的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的男女相处的存在形式,它指的是一种新型的男女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性别关系。首先,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性别和谐作为社会和谐重要基础的理论依据,它提醒我们,完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一定包括对两性性别和谐的理论认识和定位;其次,性别和谐丰富了男女平等概念的内涵,是兼顾两性的、更全面的、更高层次的男女平等,它不仅是改变以往对男女平等基本决策简单认识的理论提示,而且还是男女平等基本理论的必然发展;最后,它从实践的层面告诫我们,要从性别良性互动与合作的角度去具体落实道德教育中的性别和谐,使两性道德和谐地发展。从性别和谐的样态模式和建构机制的维度出发,赋予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性别和谐的理念,建构道德教育中的性别和谐。首先,高职院校要让平等、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占领大众文化阵地。充分发挥书刊、网络和影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导向作用,努力打破人们传统的性别角色的刻板观念。大众传媒要向社会大众宣称尊重女性的人格尊严和独立存在的价值,让平等和谐的性别文化观念渗入人心,发挥先进性别文化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指导和影响作用。其次,加强道德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关怀德育理论认为道德情感高于道德认知,认知是为情感服务的。因此为了建构道德教育中的性别和谐,应把情感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实际上关注道德情感不仅可使道德教育更具感染力,让道德理念渗入人心,更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动力机制,促进道德教育中性别和谐的建构。最后,学校教育应该将道德教育中——学会关心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正如诺丁斯所言,“我们应该教育所有孩子不仅要学会竞争,更要学会关心。教育的目的应该是鼓励有能力、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的健康成长。我们的时代和教育在培养知识人、赋予人以技术能力的单行道上走得太远了,人类及其个体技术能力在迅猛扩展,而与之相匹配的精神力或道德力却停滞不前,导致人类逐渐迷失方向,处于危险境地。关心他人应该是这种精神力或道德力的核心部分,是道德教育应该热切追求的价值。性别问题大量存在于道德教育之中,现有的道德教育理论对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这又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研究领域,它蕴含着巨大的道德教育潜能,并且具有重大的意义。要成功有效地培养和谐全面发展的人,应充分关注道德教育领域内的性别差异,为男女两性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深化道德教育的改革,增强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实现道德教育中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

  作者:邹磊磊 单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浅谈高职道德教育】相关文章:

1.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2.浅谈孟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3.浅谈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4.浅谈中小学的道德教育

5.浅谈高职教育管理

6.浅谈中西道德教育理念的比较及启示

7.浅谈高职钢琴基础训练

8.职业道德教育下高职院校汽车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