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教育回归生活
一、激发情趣,让生活融入课堂。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发展和成才。只有让学生学得轻松,进而乐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1、联系生活,理解语言。
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过程,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更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整体的感知,表现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思维活动。他们理解语言重在对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内容的把握,而非语言本身,有时甚至于忽视语言本身。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联系实际生活,才能把语言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如在教学欢呼雀跃这一成语时,从字面上,低年级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因此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你最激动、最高兴?小朋友马上就说我们广播体操得了第一名时!我又问:你们能把当时激动的表现再来一次吗?能!所有的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顿时课堂上沸腾了,嘢响彻教室。这时,我不失时机地说:现在我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大家的开心劲儿没等我说完,学生马上接了下去欢呼雀跃。以后每逢他们遇到高兴激动的事时,都会说我们欢呼雀跃起来。这样把一个对低年级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的成语通过实际生活这一载体,使它变得简单易于接受,学生也记得深刻,用得恰当。
2、演绎生活,表达语言。
复述课文是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把课文语言内化为学生自身语言的一个主要方法,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学习的难点,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是简单的课文内容的回忆,也是那么不容易。因此,学生往往存在畏难情绪,怕讲,不乐于讲。面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我试着让学生演绎生活场景,充满乐趣地去讲,化难为易。如在教学《比本领》这课时,要求学生会复述故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吃过晚饭,妈妈要给小朋友讲故事了,就讲《比本领》,引进生活中母子间讲故事的情境,同桌互相表演。父亲或母亲给孩子讲故事,看哪个小朋友最像自己的爸爸或妈妈讲故事的样子。把复述由一人独白改为讲故事的形式,教学的效果则有了明显的差异。说者因为有了一个忠实的听众,有了交流的对象,说兴更浓,并且很自然会用丰富的表情,形象的动作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听者则一改沉默静听的僵化形象,回归生活真实,边听边作出反应:提问、赞同如此一来,学习与生活建立了紧密联系,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为生动,课堂更具生命力。
3、体验生活,积累语言。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的积累,把生活中的趣人趣事、所见所闻,让他们随心所欲地搬进课堂,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课堂的活力,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教学中,试着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五分钟,请他们讲一讲身边发生的事、自己生活中的感受等。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积累,也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加了写作的'素材。
二、学以致用,让知识回归生活。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也就是让知识回归于生活。比如教堂口语交际《买书》,对于买东西,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规范。因此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应如何去买东西,如何挑选所需物品,如何与人打交道,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规范的语言能力,然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教师是售货员,学生作为顾客来购物,在这样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能将新学内容很快融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学会把自己的要求表达出来,学会了与人交际,请人帮助的语言方式。然后,再将他们带入商店去买东西,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将学生从模拟性实践推向现实性实践。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做到教育回归生活,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总之,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让语文课堂焕发浓浓的生活气息,使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才能真正焕发新的生命力。
【浅谈让教育回归生活】相关文章:
2.浅谈:教育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