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教育心理学改革路径探索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校教育心理学改革路径探索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教育心理学是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以培养职前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为核心目标建设,是提升职前教师和教师教育者专业素质的关键课程。随着新政策的推出,改革后的教育心理学考核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研究探讨基于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下的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问题迫在眉睫。基于此,该文在分析高校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课程改革路径展开积极探索,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不断提升教育心理学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达到新教师资格考试培养要求。
关键词:
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分析
1、引言
2015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即教师资格“国考”。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后,师范生毕业后自动获得教师资格证的特权将一去不复返,而非师范类高校或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通过教师资格“国考”获取教师资格证。但是无论对于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来说,教育心理学知识都是其在教师资格证考试和未来教师职业生涯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改革后的教育心理学考核[1],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要研究探讨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问题,以确保教育心理学课程能帮助学生适应新教师资格“国考”要求,提高高校教学质量[2]。
2、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现状
2.1课时有限,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现阶段,多数高校开设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往往只集中在一个学期内,为24~32课时。与有限的课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新“国考”标准中,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在《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部分中都有所体现,其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也非常广泛,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心理健康及辅导基础等多个方面。高校现有的课时设置显然无法满足新“国考”标准的教学要求。由于课时紧、教学任务重,导致很多教学内容只能一带而过,难以深入讲解,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成效。
2.2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难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在新“国考”制度下,很多高校为了应对统考、提升教师资格考试过关率,其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完全被新“国考”标准“框死”,甚至有部分高校直接以历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代替系统性学习,导致很多学生对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也不扎实,无法将所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与教师职业活动进行有效联系,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2.3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课程需求
由于课时有限,在教育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心理学课堂的教学常态。随着电教技术的普及,多媒体设备早已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推广应用,部分教师虽然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但教学内容仅局限在课件内容上,甚至有少数教师根据课件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3]。
2.4教学评价方式有待完善,难以发挥其促进作用
当前,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评价标准仍相对单一,部分高校仍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指标。虽然有的高校已经意识到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平时成绩也仅仅是对学生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的考查,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认同的关注。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始终抱有一种“可有可无”的心态,难以真正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鞭策作用。
3、高校教育心理学改革思路
3.1突出教育内容的价值
在教育心理学内容的构成上,要求学习教师心理、学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等内容。在教师心理中,从教师角色着手,侧重教师专业发展、心理健康等知识点;在学生心理层面,注重学生心理认知发展,重点讲解皮亚杰、维果斯基、埃里克森、弗洛伊德等理论,强调个性差异化教学;在学习心理学层面,主要强调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技能培养、知识建构和品德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在教学心理层面,要将课堂管理、学习评估和测量等内容进行统筹。总之,教学内容应从全局观念出发,形成系统化、整体性的基本知识框架,重点突出教育心理学学科的素养、知识、应用和能力。
3.2突出教学课时的适度性
在“国考”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兼顾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应注重课时安排的科学性、适度性,实现“标准”与教育心理学课时、内容相统一。鉴于此,教师应重点关注和把握学生的学情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围绕整体教学内容、人本理念进行课时安排,以增强教学效果。
3.3突出教育形式的前沿性
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日益更新的背景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形式仍在以螺旋上升的方式更新和发展,诸如智慧教学、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方式未能引入教育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围绕学科引入最新的教育教学技术,在课程教学形式上引入国内外先进工具,体现课程教学形式的前沿性,确保教育的手段和形式能契合时代教育改革需求。
4、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路径
4.1根据“国考”标准,适当增加课时数
就当前高校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来看,普遍存在重专业知识传授、轻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问题。因此,为满足师范生以及想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生的报考需求,高校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教育心理学的课时占比,增强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效果。通过增加研究性学习课时,让学生将已掌握的理论付诸应用和实践,使其在学科探究中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首先,在研究性学习的课时安排上,要组织学生以自主、自发的形式建立研究小组,引导各组成员围绕课程领域设定研究课题,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调查和研究课时。在完成历时几周的调查任务后,根据课堂安排引导各组派出代表展现选题计划,由其他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则从旁进行点评,为其提供修正意见,最终确定调查计划。其次,教师可以围绕调查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教育见习,让各个小组以实地调查的形式完成报告。在具体调查内容上,可以从课堂差异性、学习习惯、学习动机、课堂参与度等问题入手。最后,由各个小组提交研究性调查报告,对其实际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情况、规范进行分析,判断研究性学习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目标。通过增加理论性和研究性学习课时,能够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常见的研究方法、流程,使其在调查实践和结果分析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其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更加契合“国考”标准。
4.2重构教材体系,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应以新的“国考”标准为内容模板,重构课程体系,以提升教师资格证过关率为基点,以提升学生的教师职业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与落脚点,立足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水平,根据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重构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首先,精简压缩基础心理学导论部分。导论部分应重点讲述心理学研究方法,但应适当压缩心理实质讲解以及对脑、神经系统相关内容的阐述。同时,应直接引入心理过程中的核心概念,并对其意义与作用进行重点阐述,但对于心理学相关概念、理论的发展历程、作用机制等,则无须进行细致讲解。其次,整合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以及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内容。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应根据基础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培养青少年积极情绪等相关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并相应增加“问题儿童”心理鉴别方法与诊断要点,同时还要增设特殊儿童的融合培养,问题儿童的识别与干预、感统失调儿童的心理辅导办法、积极心理塑造等专业性选修课程。最后,改革课后作业设置方式。教育心理学课后作业应改变以往只注重一般概念性的考查方式,结合新时代基础教育教学现状、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增设部分探究性课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增强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4]。
4.3丰富授课方式,培养学生实践素养
在新“国考”形势下,高校教育心理学教学应改变“填鸭式”“满堂灌式”等传统授课方式。根据新“国考”标准,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促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第一,创新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师传递+学生接受”的教学模式中,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获得知识主要依靠教师的单向传递,教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喜好则有所忽视。因此,新形势下的教育心理学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自学+辅导”“问题+探究”“传递+接受”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学习中心”的原则,体现学生在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各类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教学成效。第二,创新教学方法。新形势下的教育心理学教学应在继续沿用讲授法、谈论法等教学方法的同时,根据新“国考”要求以及教学任务、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情境教学、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合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高效达成教学目标。第三,创新教学手段。在新形势下,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应充分借助各种信息化手段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家校协作教学,引导学生模拟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应积极引入MOOC、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手段,促使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对教育心理学知识进行意义性构建,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活动。第四,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传统教育心理学教学大多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新形势下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所占的比例,通过实践练习,引导学生将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应积极为学生提供教育见习与实习机会,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教师资格证“国考”以及未来教师工作中面临的种种挑战。
4.4实行多元化考评方式,发挥学业评价的促进作用
在新“国考”制度下,教育心理学考核评价方式也应积极向多元化方向改革。科学的考评方式,不仅具有诊断教学问题、反馈教学成效的功能,还对学科教学起到引领作用,对师生的教与学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新形势下的教育心理学考评方式,不仅要注重对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更要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种种表现的评定,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行为表现作为学业成绩评定的重要指标,以真正发挥学业评定对师生教学活动的诊断、反馈、引领、激励、促进作用,从而指导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此外,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还可有效促使学生在整个教育心理学学习过程中都能集中注意力,真正体现学业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切实增强学习成效。
4.5注重资源整合,增强教学成效
在新媒体和网络信息时代,学生不再局限于教师这种单一的知识获取渠道。相较于日益更新换代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固有的授课形式难免出现乏味、低效现象。在上述提到的在线平台、网络直播、智慧课堂等形式下,教与学的关系开始出现转变,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针对部分章节,教师可从慕课、MOOC等平台中选取国家级优质精品课程,再将这些资源作为学生的预习资源,让学生在课前以线上听课、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知识框架的初步构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云平台等方式接收学生的预习反馈,在课堂上直接解决学生的疑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准备说课、教学设计和PPT,组织学生从教学目标、教态、表达等方面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使其能够在智慧化、信息化的条件支持下,掌握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全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效果。5结语总之,在教师资格证统考制度下,高校作为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的主阵地,应根据社会发展形势,全面审视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厘清其与新“国考”标准不适应的种种表现,通过增加课时数、重构教材体系、丰富授课方式、改革考评方式、加强资源整合等多种改革措施,构建更加合理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体系,以更好地满足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需求。
参考文献
[1]谢园梅,董敏,邵美华.近十年中国高校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教育观察,2020,9(29):97-100.
[2]吴欲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分析[J].智库时代,2019(24):184,281.
[3]张彩琴,沈沛汝.体验式教学模式与高校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J].广东蚕业,2019,53(1):60-61.
[4]韦雪艳.公共心理学的课程案例集成与问题式教学模式实效化教改探索[J].科教文汇,2008(31):80,84.
【高校教育心理学改革路径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教育供给侧改革下大学英语教改路径论文04-28
探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论文(通用6篇)01-02
浅谈课程改革的基础教育论文05-31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论文06-29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与改革研究论文(通用11篇)07-27
关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建议01-25
高校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论文06-18
从文学教育的功能与特点看教学改革论文05-10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探索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