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教育论文1
面对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和日益增加的学业压力,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校园环境,在保证自身健康成长的前提下,提高学习成绩。我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虽然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远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分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解决措施,成为当前小学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
1现阶段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对从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实际教学经验有着严格要求。心理辅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例如,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仅要求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教师取得相关的教学资格证书,而且必须具备3-5年及以上的教学经验;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更是需要取得本专业的博士学位以及参加一年的专业培训。而我国虽然也开办了各种形式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但是其辅导和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往往很难学习到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心理辅导教师往往只具备理论教学知识,在实际开展心理健康问题辅导时,也就不能给学生提出实质性的帮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效果得不到明显体现。
1.2学校重视不足,教学形式化严重:部分学校的管理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以实际行动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环境。首先,在任职教师的安排上,多由兼职教师担任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例如班主任、思想政治教师、校医等。这些教职工虽然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知识,也就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不仅起不到正向的帮助,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其次,形式化严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贯彻落实。部分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大搞“面子工程”。在当地教育部门检查之前,临时“抱佛脚”,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而一旦检查工作结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被搁置起来。
1.3过分推崇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种常用手段,无论是采用问卷测验还是对话测验,都能够帮助心理辅导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但是心理测验只能从一个方面展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测验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绪波动、配合程度等因素,都会对最终的测验结果产生影响。如果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完全以心理测验作为参考依据,那么其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也会偏离方向,难以起到纠正和辅导作用。除此之外,即便是开展心理测验,也对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提出了极高要求,部分教师对心理测验的流程不熟悉,测验过程中的问题设置不合理,测试现场环境不规范等,对导致了测验结果的不准确。
2解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2.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我国早在20xx年就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在20xx年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中,明确提出了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中,关注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因此,学校管理人员和广大教职工应当主动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首先,针对小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认知不足的问题,可以在校内通过海报宣传或集中教育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形式,并讲述心理健康问题的危害,让学生对此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一来能够为教师提供稳定的工作场所,二来也能保证学生的个人隐私。
2.2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丰富实践教学经验: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质量。面对不断变化的教学形势,心理辅导教师必须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专业教学能力,适应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需求。心理辅导教师既可以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自我学习,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通过聆听专家讲座或是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内容合理、执行到位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保证学术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解决。学校还可以建立一套与培训活动相对应的激励机制,例如要求受训教师参加专业考核,并根据考核成绩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以此来调动心理辅导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2.3心理健康教育应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学校的心理健康不能像传统的心理咨询和治疗那样,只是等待问题的发生,然后再去补救,而是应该主动地预防问题的发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协助所有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教学服务”。所有学生不分性别、年龄和年级,不分问题类型,均在“教学服务”之列。因此,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应该是越早越好。同时,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之上,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逐个解决他们成长中的问题。
小学教育论文2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为创新,这也是满足当前新课改的精神。以素质教育为背景,小学语文老师充分的研究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挖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指导,让课堂教学的方式更新颖,这对学生语文科目的学习造成积极的影响,对其今后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小学;创新
改变传统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创新教学,这也满足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在小学各科目中渗进创新教学法具有积极的意义。小学生处于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而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很多得学者对创新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研究,这就要求老师以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效的设计和使用教学方式,这对学生语文的学习很有帮助,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然后就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课堂的方式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期进一步提升国内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素质教育有形式化倾向:素质教育呈现出很大的形式主义,究其原因是为了发展素质教育而做的一些掩饰工作,这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几乎没有作用。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老师的课件五彩缤纷,多种多样,老师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忙忙碌碌。在貌似时尚的小学语文课堂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危机。素质教育成为老师比拼课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各出奇招。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引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托,教学方式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仅仅追求形式和技术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需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学到多少东西,甚至学生会为了出彩的课堂疲于奔波、应付,最终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1.2学生缺乏自主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性是素质教学推崇和重视的,看重学生智慧和潜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在自主的活动中才能被有效的培养、激发、调动。所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定位学习目标、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有效的结合班级的交互活动,真正的尊重并确立学生为教育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然而实际情况是,老师重视课堂知识的讲解工作,学生的实践环节被老师的讲解活动占用,学生缺少必须的实践,缺失自主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就不能很好的被激发。
1.3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的,这两种教育模式截然不同。我们应该了解,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然实际上,在升学等体制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存在很大的应试教育体制残留,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以知识为基础并走向知识,试图在各知识点之间找出联系和关系,然后辅以相关的记忆方法,把知识点生硬的装入学生脑中,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心理素质、合作精神等的培养。
2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
2.1从主客体关系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品格。要想开发思维就必须常有疑问,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比老师自己提出问题效果要好很多。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脑、手、眼、口等共用,把问题妥善的解决,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其二,老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的发挥。老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为基础,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让教学技巧和教学环节上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不仅乐学、爱学,更让所学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能力。在课堂教授环节发挥主导作用。老师在这一环节以所学内容的重点为基础,简单、明了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发挥示范作用。其三,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老师要重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切实的发挥指导作用,当学生的思维有所偏离时,老师要及时的纠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升自身的各项素质。
2.2从功能指向上,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是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素质。我们要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坚决的贯彻这一思想。老师以教材为基础,让小学生学会审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品质。使用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领悟合作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具有较好的表述能力和心理素质。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要勇于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2.3从教学内容上,体现能力本位:教材是小学语文开展教学内容的依托和蓝本,但是,教材内容仅仅发挥培养小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能力,这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一方面,要切实的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高度,把隐藏在教材背后的知识挖掘出,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汲取语文中的养分,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的了解小学语文教材以及开展学习的内在目的。不仅如此,老师还需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给学生传达更多“美”的东西,这对道德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3结束语自素质教育出现之日起就被人们所追捧,这种和应试教育相对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好处,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对学生进行创新的培养。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而作为实用性较强的语文学科,小学生有必要夯实基础。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为引导,创新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琰.略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语文建设.2013(02)
[2]宋克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思维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2)
[3]孙家琴.莫让无效“拓展”迷了眼———谈小学语文课堂拓展的有效性[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4(05)
[4]李巧燕.怎样有效进行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导入———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胜利街小学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02)
作者:闫莉莉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站前小学
小学教育论文3
一、课前备课充分,提高预见能力
备课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功。教师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上好课,因此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小学体育教学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教学前如考虑不周,课堂上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因此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针对所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精心设计教授方式和方法,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对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应急方案,这样才能掌握主动,预防和处理好偶发事件。
1.器材的安全性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所选取的体育器材的危险性。如接力棒是一种简单、易操作的体育器材,在体育课的接力跑中经常使用,学生在加速跑过程中如果摔倒,接力棒可能使其遭受挫伤或其他伤害。再如跨栏架是一种复杂的大型器材,跨栏架的高度如果调节不好或跨栏架缺乏稳定性,将会威胁学生的运动安全。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对体育器材在操作过程中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并结合教学内容选取适合学生的器材,在使用之前还要检查器材是否有损坏,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
2.器材的正确使用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器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如学生操作不当,使用器材时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者教师讲解不规范,动作指导不到位,都会导致学生在模仿和练习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例如,学生都很喜欢打布子儿,如果拿着布子随意乱投,将其直接打到其他人的身上,尤其是头部,很有可能造成伤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讲解体育器材的使用规则,引导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器材。要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就要不断变换锻炼的方式,配合使用不同的活动器材,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如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由于注意力分散,不易观察到每个学生是否都按照要求正确使用器材。所以在确定使用器材后教师要考虑安排一些监督人员,通过引导增强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起到教师的助手的作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能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并想尝试一番,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确定课堂讲授的一些要点内容,如告知学生使用器材时有哪些危险性,如何避免各种危险动作,以便扫除学生练习时的安全隐患。简言之,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认真周密,提高预见能力,预想到课堂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明确处理方法,而不要等到出现问题时才想办法处理。
二、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因材施教
小学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非常重要,它是教师顺利完成一节课的保障,既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各项运动当中。准备活动中要有效避免一般性的伤害事故发生,如扭伤、拉伤等,还要根据运动项目的不同,重点加强某些部位的活动,如立定跳远,就必须特别加强下肢关节膝、髋、踝等部位的活动,在强化练习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学生受伤。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体育活动中容易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简单地跑都有可能摔跤,因此教师要谨慎选择活动项目,安排适合的教学内容;三、四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好奇心强,使用任何器材都想尝试奇特的玩法,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必要时给予安全提示;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些较难的动作和利用复杂的器材,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也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器材,并有效地利用好器材,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每个学期开学初,可以安排几堂体育室内课,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介绍所要使用的体育器材,讲解安全知识,也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校园是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提醒学生校园哪些地方有安全隐患,出现意外情况怎么处理。例如,我校校园里有绿化带和树林,学生如果进入绿化带或树林,那些坚硬的树枝会刺伤学生,甚至给学生造成更严重的危害,因此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体育器材不小心抛入树林该怎么办。此外,教师还要告诫学生,校园里有很多用来分区域的栏杆,学生活动时禁止跨越栏杆,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危险。上体育课时,有些学生经常带一些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如书籍、铅笔、文具等,其中带铅笔上体育课是最危险的,有的学生将铅笔放在衣服兜里,教师很难察觉,当学生做运动的时候铅笔尖很容易刺伤学生。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如果发现学生带与体育课无关的物品,要及时提醒学生哪些物品不能带,或者带来后应该放在指定的位置,下课后再取。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体育教师都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学生能够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教育论文4
音乐课一般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课,因为他们感觉上音乐课比较轻松,只要唱唱歌就可以了,不像语数英一样有复杂的知识,需要读读写写,上课要求还非常严格,因此对小学生而言,音乐课就像一节放松课,可以玩的课一样,课堂纪律也相对涣散。可是音乐课真的如此简单吗?当然不是。
音乐课程目标中要求,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由此看来,上好一节音乐课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因此,我针对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因此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仅对自己在和孩子们一起学习音阶这个教学内容中,所经历到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发现问题
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先带着学生认识了一下音阶,但小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音高概念,唱音阶就像在读音阶一样,感觉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不高,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沉闷,有一些学生开始做小动作,交头接耳,课堂秩序有些乱,而毫无经验的我只能采用大吼大叫的方式来维持课堂秩序,最终导致这节课乱糟糟的。
二、分析问题
回去我先向老教师请教了一下,我发现音乐课都普遍存在这个特点,学生上课懒散,对音乐课不够重视,有时老师想讲点乐理知识,但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课堂秩序比较乱,所以干脆放音乐,听歌唱歌,再听再唱,这样学生的嘴闲不住,课堂秩序就好点,但是这样就无法激发和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别说开发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体验音乐的美感。于是我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我的教学方法反思了一下,我发现如果换我坐在那里,去唱那些很抽象很单调的音符,我也不愿唱,那该怎么办?
三、解决问题
于是我上网想搜一些有关音阶方面的教学,发现了一段《音阶歌》的视频,就是一群小朋友用语言和动作来边说边唱音阶,使每个音阶的高低呈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比如:摸摸你的小脚,dodo do do ,摸摸你的膝盖,re re re re,生动形象的歌表演让我看到都忍不住做一做,唱一唱,更何况对于一群活泼好动的小孩子呢。
下节课我把这个视频带到了课堂上,孩子们看到视频,都迫不及待的模仿起来,小嘴也跟着嘟囔着,每做完一遍都高兴的说再来一遍,班里的每个孩子都跟着视频做的不亦乐乎,我也情不自禁地在一遍跟着手舞足蹈的边唱边做。看到他们开心的笑容,自己心里也美滋滋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但是看完视频再去看黑板上的音阶,还是显得单调抽象,有些孩子的.眼神又开始游离
了,有的还沉浸在刚才《音阶歌》的快乐中,注意力完全不在黑板上的音阶上。我又开始感到无奈何无助了,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让音阶在黑板上也变得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
我突然想起以前一位音乐教师把音阶比喻成“楼梯”,于是我立马在黑板上画上一层层的阶梯,孩子们好奇的抬起了头,问我这是什么?我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睛,心想终于引起他们的注意了,甭提多高兴了。我趁势说:这就是音乐的阶梯,同学们想跟我一起攀登吗?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说:想!那让我们一起唱着每层阶梯的上的名字,一起慢慢的轻轻的去攀登吧。这样演唱起来,孩子们就感兴趣多了,都在认真的“攀登”,并且演唱的音高也比较贴近,于是孩子们在我比喻的“上楼梯”“下楼梯”中将音阶唱了好多遍。这个过程中,我还请孩子们伸出自己的小手,让小手也跟着我们的声音爬楼梯,下楼梯,每个孩子都在高兴的伸着小手边划着边演唱着音阶。
四、再出问题
可是问题又来了,我以为这样演唱音阶后,孩子们就能熟练掌握每个音阶的唱名,没想到孩子能顺着唱下来,可是我随便挑出一个音来提问唱名,全班没几个同学能回答上来。看来学生只是形成思维定势,不是真正知道每个音阶的唱名,那怎样才能分别每个音的唱名呢?
五、解决问题
我想孩子们可能不够熟练,所以需要按顺序才能唱出音阶的唱名,于是我又想了个循序渐进的办法,采用“跳楼梯”唱音程的小游戏,分别按二度、三度音程去演唱音阶,也就是隔一个跳一下,看谁跳的准,这个小游戏又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怕不小心“摔着”,都在集中注意力去“跳”,生怕跳错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几乎能准确唱出每个音阶的唱名,为了巩固音阶唱名,我又采用“开火车说唱名”的小游戏,让每个学生按座次顺序依次说出老师随意指出的音符,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说对的多,那这组同学集体奖励一枚小印章。这个游戏既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
六、又出问题
现在全班同学基本都能随意唱出音阶的唱名,有点得意的我想给孩子们增加点难度,既然唱名都熟悉了,那我随意出示一首简单歌曲的简谱,让他们自己来唱,没想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有些孩子只能唱出前几个音符,后面的就反应不过来了,有些孩子一看一片数字,干脆连头都不抬了,看到这种局面,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该怎么办?脑子里一片空白!
七、分析问题
我仔细想了想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为什么单独的唱名会唱,放到简谱里怎么就不认识了呢。我回想起以前自己刚学音乐的时候,也是音阶的唱名都知道了,但是放到简谱里也是一时反应不过来,因为需要想唱名,还得注意音高、节奏等,显得手忙脚乱,唱的也是一团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过才逐渐学会的。成人如此,更何况低年级的小学生呢!那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学生尽快熟练简谱、音高呢?
八、解决问题
思前顾后,我打算还是从音阶入手,画好“楼梯式”的音阶,从按音程方式提问唱名,到随意挑选提问唱名,再到按照一首歌曲简谱音符出现的顺序来提问唱名,这样一首歌曲就被“简单”的唱完了,像《两只老虎》、《小星星》这样简
单的歌谱,等一唱完,学生就知道它是哪首歌曲了。每当一首简单的儿歌被孩子们随意的唱出来,他们就特别高兴,特别有成就感。但是稍微复杂点的节奏的歌曲被这样唱出来,旋律感就不强了。于是我有节奏的去指唱名,让学生按照我的节奏去唱,学生既感兴趣又使旋律有了节奏感,这样一来,孩子们基本掌握了几首简单儿歌的歌谱,最重要的是赋予学生识谱的信心,让他们感觉识谱不再是件枯燥无味的难以胜任的一件事情,可以从识谱中找到乐趣,找到信心,找到成就感。
总之,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音乐教育,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让音乐课真正地“趣”起来。
小学教育论文5
摘 要:“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观念早已深入每一位父母的头脑中。如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父母们都有清晰的答案呢?从一位小学教师的角度来探讨“家庭教育”的若干问题,在这几个问题上掌握好教育的尺度,理性地实施“家庭教育”。
关键词:小学;家庭教育;理性
一、发生在小学校园的案例
案例一:老师经常在家中或办公室中接到家长打来的类似电话,“老师,您在学校里多管管这个孩子。他不愿学习,只想着玩,不听大人的话,光听老师的。”“老师,您管管俺孩子,给多费点心。”言外之意,比其他的孩子要给予更多关注,不要忽略。基本上,打电话的这些家长多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存在若干不良习惯,或比较调皮,或对学习不大感兴趣的孩子。老师也总是煞费苦心、语重心长地回应:“您在家里也要好好地管管孩子。”
案例二:五年级一班有一位小男孩,天生好动,走路都要连蹦带跳的。有一次,上课时老师发现他的左眼角发青,下课时眼睛肿胀了起来。老师问他怎么弄的,他把经过告诉了老师:是一位同学和他迎面撞上,来不及躲闪,一下子把他推在了墙壁上。看着他那眼睛睁不开的样子,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因为已经是五年级学生,老师叮嘱他回家和妈妈好好解释。第二天,老师问他妈妈怎么说的,他说:“妈妈没说什么。”这怎么可能?老师反复追问他怎么跟妈妈说的,他说:“我骗妈妈说,我去讲台边上看课程表时,不小心摔倒了。”老师看着他笑了一笑,对这样的孩子,还能再对他说些什么呢?想不到的可能是家长吧!
案例三:班上有位男孩几乎每节课都被点名,自理性较差。几位任课老师都普遍反映这名男孩有同样的毛病:(这名男孩坐在第一排)老师一进入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他的书桌前面或座位下面总有废纸,老师都必须告诉他将废纸扔到垃圾箱内;上课,需要做练习时,随便从书包中取出个本子,放在书桌上就开始写。本子下面垫着的不是书包就是一堆课本;写着写着,一会书包掉落在地,一会课本掉落在地;有时还经常钢笔不下水,再修理钢笔。经常一节课下来,他的书桌前面或座位下面乱糟糟一片。
以上只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其实案例不胜枚举。当我在学校内忙得焦头烂额、力不从心时,就经常思考是不是存在一个“事半功倍”的解决办法,于是试图在学校教育的“上游”――家庭教育上推进一步,其实家长们也非常希望和老师一道共同解决孩子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二、家长应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1.家长要把握整个小学教育的'方向
引用彭泗清博士的一句话:“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学习’,而是‘成长’。”孩子的天性是对一切都感到好奇,当然学习也不例外,可是造成许多孩子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家长把学习上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确实,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恐怕是史无前例的。如今就业压力如此之大,足以把家长“逼疯”、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前途,不顾一切地逼迫孩子学习。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回避竞争,与其趋之若鹜,倒不如适当淡化它,正确地对待它。试想,当孩子处于健康、阳光、上进的状态时,他的学习成绩不也就会随之提高吗?
2.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的教育权拱手相让,完全寄希望于老师
孩子的“成长”,不仅包括智力的发展,还包括心理和道德健康,以及精神的丰富和人格的完善等非智力因素。其实,家庭才是孩子学习,特别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主要阵地。现在许多家长在孩子中的威信下滑,总是觉得有求于孩子,可怜巴巴地乞求孩子好好学习,像旧社会大户人家的丫环一样伺候孩子,丧失了家长应有的威严。有时还会看到孩子像斥责仆人一样给家长说话,像使唤下人一样支使父母,而他们的父母居然连大气也不敢出。试想一下,一个不懂得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甚至瞧不起父母、拿父母不当回事的孩子,怎么可能成为一名谦和有礼之人呢?因此,家长要用心教育孩子,千万不要迁就孩子、讨好孩子。
3.家庭教育最根本、最重要也是最难做到的,就是靠孩子自己控制自己
家长总会说:“他才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还不懂事。”许多专家也在新闻媒体中宣传:孩子是天使,孩子纯洁无瑕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赏识教育”没有错,当然我们家长和老师也都不会做扼杀孩子的天性的“罪魁祸首”。但是,千万莫把孩子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千万莫把他们完全当做受害者。要知道:对孩子的控制越多越紧,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会越差。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管不住自己,那样家长会更累。我们要对孩子强调:任何人没有不接受教育、不读书的权利,因为我国的义务教育,说白了就是强制教育,不接受教育、不读书就是违犯国家法律的。当然,这是战略上的把握,在具体操作手段要尽可能地灵活,尽可能地让孩子自愿、自觉地接受。凡是存在孩子有希望管控好自己的契机,家长千万要把握好,不要画蛇添足。孩子只有自己战胜自己,战胜懒惰、退缩,抵御各种诱惑,才有可能真正强大起来。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努力战胜自我,而不是“剑拔弩张”地试图战胜孩子。
小学教育论文6
浅谈小学教育
摘要:我国对于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尝试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目前尚处在积累经验阶段。因此,如何适应教师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构建适应我国国情、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教育爱是小学教师人格的灵魂。”小学教师的教育爱之情感不同于母爱,它是在教育环境、教学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高级社会性情感,体现着人类特有的一种无私、深沉、持久的理智之情、事业之爱,凝结着教师对教育理想的憧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祖国人类未来的奉献。现代教师发展的理论认为,教师发展不仅是理性的成长,而且还包含着情感的丰富与深化。“教师发展并不仅仅包含技术的维度,如知识与教学技能,而主要是一种道德的和情感的维度。”、从更深的层面上讲,对于儿童的爱是基于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对每个儿童发展可能性的价值认同。
小学教育,重点突出在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是指导思品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就现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来说,则尚存在欠缺。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会对小学生的道德能力发展更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探讨小学思品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确是当务之急。现在笔者就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常用用方法进行分析:
一、感染法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小学思品教学不能光限于书本和课堂教学,要让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内容能在学生中间产生共鸣。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思品课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以达到教学目的。有位教师在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由于该课的内容是讲述20世纪80年代一批身处异国他乡的少先队员尊敬国旗,维护国家荣誉的事。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她先让同学们预习了该课,然后让他们运用网络、书籍和搜集家中音像制品等材料,学生的收获远比老师想像的要多。他们在课堂上播放了家里录制的奥运健儿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诉说了沈阳五星河体育馆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足球提前出线时全场红旗翻滚和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动人场面,甚至唱《歌唱祖国》和《红旗飘飘》两首歌曲,从而了解了国旗和国家的关系和五星红旗对我们中国的意义。整堂课中教师仅仅作为一名参与者与学生一同表述,有些内容和录像场面使教师们激动不已。
二、陶冶法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创设优良的'校风、设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学生的身心于潜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为了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情,陶冶他们的情操,小学教师在思品课教学中应该设法陶冶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先组织学生看了一个小品,内容是某同学因一点小事而生气,然后让大家讨论:生气好不好?为什么?使大家认识到生气对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没有好处,经常生气不但容易得病,而且还会影响到与别人的关系,老师、家长、同学都不喜欢好生气的人。在课堂教学之余,老师积极进行良好班集体的建设,经常组织“班级之最”的评选。凡是在宽容、大度、不斤斤计较等方面有进步的同学,就能得到一个相应的荣誉称号,并且他的名字还要被写上“班级之最”光荣榜。这样,就在班级营造起了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久而久之,这个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劲头更足了,班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绝迹了。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而且师生之间的行为方式和人格特质往往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学生在一个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对小学生情感的一种积极的陶冶。
三、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品教学过程中,着重点在于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礼”教育中,有位老师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可见,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小学教育论文7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10年多的时间里,小学语文教学资源作为新课标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已经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浅谈小学语文教育论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1.1基本功的牢固掌握。牢固的基本功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小学阶段语文基本功包括学生对于字、词、句的书写、学习和理解以及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处理问题的能力,规范、整齐而娴熟的书写是小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标准地书写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祖國的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来完成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的记载和交流,并且逐渐运用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自己的思想。写、读、说以及初步的理解能力的形成使学生具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1.2注重积累。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1.3培养语感。培养语感,也是由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决定的。语感,既包括对语言文字正确、丰富的理解力,又包括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培养语感的过程。
2.应以学生原有的兴趣为起点,引导学生学习的
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过去习得兴趣的产物。利用学生已经获得的兴趣,作为建立新兴趣的基础,这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心理学告诉我们: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素质来讲,学生只有把外部的要求、物质或物质化的内容内化成为内部的知觉、表象、概念等,才能自觉地、自动地、自主地完成相应的活动。能动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从其内在需要出发的行为。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挖掘和发挥学生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把积极的外在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学生的个体素质,使其作为一个主体而主动发展,成为一个接受素质教育的成功者。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把学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并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和弘扬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和自身发展的真正主体,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会学习语文,灵活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技巧,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追求知识真谛和实现自我价值上产生动力,主动全面地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语文教学要注重读、写互动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重要的授课内容,掌握它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朗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表情,读出抑扬顿挫的情调,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使之服务于阅读教学。在读的基础上,要转化为书面语言,就要动笔。语文教学既要有对读书的指导,也要有对写作的指导,既要有读的练习,又要有写的练习,全过程体现读写结合,互动互促。我在教《匆匆》这篇课文时,当读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让学生反复朗读后进行仿写,写后再读。通过读写结合,学生不仅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还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当读到"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读熟后进行仿写,通过仿写,他们明白了时间来去匆匆,故要珍惜时间,利用好时间,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4.培养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敏捷、迅速,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而讨论法最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尽可能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由于过分侧重甄别作用,因此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只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得到积极评价,产生愉快的体验,自信心得到激发,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隐性的失败者,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有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使评价更能促进主体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尝试。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作为教师,应该让他们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充分释放思维的火花;教师是主导,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然后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和应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教育论文8
1.操作与游戏
儿童文学的游戏性表现在儿童文学文本的各个层面上。在游戏情景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理解文学作品并且通过动作参与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游戏是童年自由和创造力的代名词,而儿童文学也秉承了这样一份与游戏有关的自由和创造精神。如唱诵类的儿歌、儿童诗等,除了语言浅显形象以外,还特别注意了音韵美和节奏美。如儿歌的《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动词的使用让儿歌就像是游戏的口令,儿童在边念儿歌边做动作的过程里获得了身心的双重愉悦。
2.感知与体验
儿童文学里充满巧妙构思和出色幻给读者想带来了审美体验的快乐。儿童的生活天地是一个汇集着童心、童趣、童真、童稚的多彩世界。优秀的作家总是自觉地对它们进行着多侧面地、立体地表现,一般以幽默的人物话语、人物行为的反差、角色的错位、事件的误会巧合等造成谐趣,从而体现出温暖快乐的滑稽感和幽默感。例如,耗子以为老爷爷的魔术道具帽子能变出好吃的东西,想去偷来,但先被呼噜吓得不敢动手,以为快要得手时又被喷嚏吓得仓惶而逃(《会打喷嚏的帽子》);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吃”了果酱后就一点一点地变长,小男孩剪一段放风筝,鸟太太剪一段当晾尿布的绳子(《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等等。儿童文学包含有许多快乐的元素,在教给学生如何发掘这些快乐元素、提高鉴赏能力的同时,不妨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去感受去体验,重新拾起回溯童年的久违的快乐。
3.表演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充满动感的作品比比皆是,让学生通过表演欣赏领悟作品并体验到表演的快乐,体验角色扮演的乐趣,并能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很多的儿童文学可以通过排演的方式来表现以获得更加直接的认知和更加愉快的感官体验。例如儿童寓言、童话和故事都可以改编成儿童剧的形式来体现。这样的表演其实就是一种最直接的阅读形式,会让学生对于戏剧有更加直观的了解,也更能加深对于剧中矛盾、角色和剧情的认识,在演出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作品的主题以及特征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表演技能。而成功的演出则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4.创编
要想提高学习儿童文学的时效性,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创作儿童文学的'意识和能力。以儿歌、儿童诗和童话的创作为例,笔者在完成了对儿歌、儿童诗的特点和鉴赏的教学后,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童心体验,以《春天》为主题尝试创作儿歌、儿童诗。同学们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兴趣,结果交上来的作品质量好的不少,其中不乏佳作,如儿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小天鹅说:春天在那翠绿的小河里;小熊猫说:春天在那嫩嫩的竹笋了;小蜜蜂说:春天在那香甜的花儿里;小孔雀说:春天在我美丽的雀屏里。”儿童诗《春天到》:“春天到,春天到,小鸟喳喳叫,小鱼轻轻跳,花儿微微笑,草儿弯弯腰,春天春天真热闹。”在学生的笔下,人的情感是那么细腻,人性是那么完善,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个性感悟。第二,要尽量多的组织文学相关的社团活动,营造儿童文学教育的学习氛围。社团活动可以包含多种形式的文学表演和儿童文学创编。建议可以采用经典的文学作品来进行舞台形式的表演例如《灰姑娘》、《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等。整个舞台表演的准备工作都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来动手完成和参与如剧本的改编、演员的安排、道具的准备、音响调试、服装设计等,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并激发学生的独立创造力,从而加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学生的参与能够挖掘学生的储备才能,如曾经学过的音乐和舞蹈还有美术知识都可以很好的得到应用,学生都会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和热情。笔者所带领的班级曾经编排过《丑小鸭》,整个表演都是惟妙惟肖,博得现场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掌声,让在座的各位都亲身感受到了安徒生童话的独特魅力。创作能够让学生日常的生活积累和体验得到更好的运用。儿童文学社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比赛让学生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其中优秀的作品会以手抄报的形式在整个校园内展示给大家,这样刺激了学生能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再次,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校外儿童活动主要包括深入小学学校进行展演,以及与相关部门合作进行儿童文学活动。如与报刊编辑组合作一个新栏目“儿童文学园地”,发表学生们的习作或者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5.总结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能够将理论知识充分地转化为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胜任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因此,课程的实践活动是构建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学模式时应该充分重视的环节,也应是今后强化和创新的最基本的方向。
小学教育论文9
一、“教学场”的概述。
1、“教学场”的内涵。
“教学场,指教学的特定环境、教与学主体的心境和一种个体间不断传递着信息流(含认知流、情意流和道德流等)的时空……”。“教学场”是一种特殊的教学形态和空间,包含着教学情境和师生心境及个体间的信息流动。在这个教学空间中,个人和环境是两个相互依存的主要成分。用公式表达即:B=f(PE)。其中B:Behavior,行为;P:Person,个人;E:Environment,环境;f:function,函数。此公式的含义是,个人的一切行为(包括心理活动)随人及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将引起其他部分的变化。
“教学场”中人和环境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使师生心理动力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行为表现。处在不同情境中的学生,学习心理动力差异较大,学习结果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中高校教师既要考虑到个人(学生个体原有的生活学习经验)因素,又要考虑环境(学生学习的环境)因素,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引起个人行为(学习效果)的变化。
2、“教学场”的特性。
(1)情境性。
教学场中影响教、学主体心理和行为的具体环境称为情境。情境性是指教学活动随时间、空间以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特征的属性。只有”教学场”中教、学主体及其他因子处于和谐教学情境中,信息流的交换才能顺畅,知识、技能、情感的传递才能实现最优化。
(2)开放性。
教学场不是封闭的,它要保持与各种场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开放越多,信息交流越畅通,教、学主体越能充满活力。它体现为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组织和方法的开放、教学评价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其中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强调,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开放,而且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得教育智慧。
(3)目的性。
“教学是为了人,为了社会,为了自然,所以教学目的具有综合性”。”教学场”一方面要承载培养学生文化创新的重任,一方面还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人格品质。通过”教学场”的运作使学生的主体性品质在具体的教学实景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二、“教学场”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大部分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室或电脑屏幕前完成的,教学形式多以讲授式为主,教授方式是“授—受”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主动参与互动较少,只重视学科专业知识的吸收,缺乏教育实践的敏感性,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反思习惯。抽象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加之照本宣科的讲授,很难帮助毫无教育工作经验的小教学生建立起对未来教育工作的认识,难以唤起学生的职业情感,更难生成教育智慧。
毕业后的学生要么不喜欢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要么在短时期内难以适应,很难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实践性知识匮乏、教育教学能力薄弱、职业情感缺失必然导致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质量的降低。因此,要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质量,高校教师应该积极寻找更有利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教学场”,特别是应该让学生尽早、经常地到未来工作的地方——小学进行学习。教学场域的改变能使小教专业的学生在实践中更多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参与小学教育教学的组织与设计,加深对职业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体验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情意,获得全面的发展。
1、充分利用“教学场”的情境性,丰富学生的实践性知识。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具有所教学科的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条件性知识指教师知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也就是在校期间所学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等。从情境的角度,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践中基于实践的情境调用并解决实践问题的知识”;从体验的角度,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情境中通过体验来洞察经验中的意蕴,由此积累而成的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教学的实体;条件性知识是理论支撑;实践性知识是对本体性知识的传递,不管是从情境角度还是从体验的角度它的主要来源都是教育实践经验。大学课堂可以学到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除了理论知识的转化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实践习得,它是理论知识和教学情境相结合的.产物。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小学“教学场”恰好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提供了有利的真实环境。在小学“教学场”,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通过“整合各类资源,积累实践知识;通过体验观察生活,积累实践知识;通过参与实习实践,积累实践知识”。
有些毕业生会说“面对具体的教学任务我会感到信心不足”“我不知道怎么观察孩子,怎么用儿童心理学知识去读懂孩子”,这些抱怨都根源于学生在校期间过多地接受理论知识,较少地参加教育实践,缺少分析和解决小学教学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缺少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行动策略。刘立德先生指出,“教育永远都是实践性的,高师小学教育专业不是培养只拥有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论家’,而应当坚持实践取向,力避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小学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其特殊性在于以其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行为作为专业领域,其专业活动的实践性大于理论性”。因此,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小学生、了解小学生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观摩教育教学情境的机会,小学就成了小教专业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场”。
2、充分利用“教学场”的开放性,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需要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能力为重”是《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小学的教育对象是6~12岁的儿童,对于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讲,“如何教”比起“教什么”可能更重要。高校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学识渊博、科研能力强,但是教授小学生不一定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往往是因为他们缺少到小学与小学教师和小学生的交流,缺少来自小学一线的丰富材料。
而小学这个实践性、开放性很强的“教学场”恰好能有效地改变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缺乏的情况。在小学这个开放的“教学场”中,学生能够经常观摩到小学教师的各种教育行为,获得一些教育教学案例,参与一些教育教学设计,能够学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与小学生的交往中他们能够学会发现和赏识小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小学生恰当的评价和指导,这些亲历的经验会创生出许多智慧的火花,赋予未来的教学以灵动的智慧资源。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过来能够激发高校教师的研究热情,他们会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科研工作中,把研究和探索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带到小学教学实践中,以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在高校教师的理论指导下,在小学“教学场”的实践体验中,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了实践教学经验,增强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升华了自己的教学情感。
3、充分利用“教学场”的目的性,深化学生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指教师对自身所从事专业的认知(职业看法和价值观念)、情感(职业的主观心理体验)和行为倾向(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准备)。它主要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和专业自觉。教师的专业情意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当初填报志愿是因为此专业与其他重点专业相比录取分数线较低;或者由于父母意见或意愿;或者由于本科层次毕业后到小学好就业;甚至部分学生根本没报考此专业,而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被调剂过来的。
这些学生不是因为对小学教育事业的热爱而选择小学教师职业又怎能具有敬业奉献精神?不理解小学教育专业的价值和意义,又何谈接受、喜欢这个专业呢?因此部分学生表示“不可能在小学待一辈子”“机会允许,离开小学”“在小学工作,也会在外兼职”。缺失专业精神,会使小学师资队伍不稳定,不利于我国新世纪的教育改革。面对如此尴尬的境遇,如何转变学生原有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接受、喜欢并热爱这个专业及未来的工作岗位呢?转变单一的教学环境,深入小学教学实践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在小学这个目的性明确的“教学场”中,学生经常和小学教师相处,可以感受到一些优秀的小学教师敬业、精业、乐业的专业理想,爱生、钻研的专业情操,自觉、自控的专业自我;在和小学生的相处中,亲身感受小学生的纯真可爱、感受到小学生对教师的爱戴和崇拜。只有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才能对小学教师的职业产生认同感、悦纳感,进而产生专业学习的动力,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小学教育论文10
习惯关系到人的一生,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幼儿园和小学。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习惯。
入冬以来,天气渐渐变冷,早晨孩子们入园迟到现象比较严重,经过和家长交流得知,多数幼儿不愿早起床,导致上学迟到,针对这一现象,我时时鼓励幼儿,要做一个不怕冷、坚强勇敢的好孩子,时常表扬早到园的幼儿,但经过几天的观察,效果不是很好。我在琢磨怎样才能让孩子高高兴兴的早来园,不迟到。
我们康成幼儿园把每周的周一第一节课定为谈话课,我把谈话内容的重点基本都放在养成教育方面。针对上述幼儿迟到现象,我想了一个办法。试行之后,果然效果很好,在一次周一谈话课上,我先把幼儿园下发的幼儿成长足迹表格收齐后并进行比赛,全画笑脸的幼儿我大力表扬并予以奖励。并给这些小朋友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小天使”,接着我说:“以后我们班谁不迟到,天天早来园,各方面表现好谁就是小天使!”顿时,孩子们非常兴奋,“我要当小天使,我也要当小天使······”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我心里很高兴。看来给孩子们适宜的起个雅号,孩子们都非常喜欢!接着我又说:“如果谁赖在被窝不愿起床,上学迟到了,我们一起给他起个名字好不好?”顿时孩子们议论纷纷,忽然荆荷清小朋友举起了手,我问她:“荆荷清,你给迟到的小朋友起了个什么好听的名字?”“老师,我们叫他小懒猪好不好?”“那你为什么叫他小懒猪呢?”“因为小猪光知道睡懒觉。”“小朋友,你们说这个名字好不好?”孩子们齐声说:“好!”“那咱们说好了,如果谁因为睡懒觉上学迟到了,我们一起叫他小懒猪。”看着孩子们对起这些“雅号”很感兴趣,
我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谈话,如:谁不会自己穿衣服,我们叫他“小笨熊”;谁破坏墙饰、乱扔纸屑、不讲卫生,我们叫他“垃圾大王”;谁要买路边摊的垃圾食品吃,我们叫他“小馋猫”······反之,我们叫他“小天使”、“小精灵”、“环保小卫士”······没想到这一节课谈论效果真不错,一向迟到的荆赢、田育嘉、岳圆等小朋友便早早来到幼儿园,再有个别小朋友迟到了,孩子们齐喊他“小懒猪”,羞得他再也不敢迟到了!从此以后迟到现象解决了,孩子们也都自己学会穿衣服,不再乱扔垃圾,不乱要买东西吃了。我们室内外的卫生也有明显改善。家长们看到孩子的变化后和我交流,也赞扬这个办法好,我还收到岳圆的妈妈写来的感谢信。信中说“岳圆回家说了老师和小朋友起雅号的事情,令我们家长很开心,帮我们解决了一些大难题,例如:起床、穿衣、洗刷、乱要东西······非常感谢老师对孩子的教育,看来还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养成教育的学问很多,必要时适宜的送孩子们一些“雅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信你也试试看,以后我还要摸索、探讨更好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让他渗透于孩子们的生活中,全面提高孩子,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小学教育论文11
摘要: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生必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体育教学逐渐得到重视。在中国应试教育横行的现状下,学者们对于如何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争论不休,小学生体育教学规范化不仅能使体育教学的质量有所提升,还能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推进小学体育规范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积极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更好地实现规范化的小学体育教学。
关键词:教育技术;小学体育;素质教育
一、应用教育技术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1.辅助技术动作的讲解。体育教学中存在许多难度系数高的技术性动作,比如腾空、高速翻转等等,这些动作体育教师并不都能完满的呈现出来,即使教师完整的呈现出动作,学生也不能完全看清楚。并且,这些技术性的动作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很难顺利地完成动作。还有许多因为场地的限制,比如游泳、高尔夫球等需要一定条件的运动,教师也不能实时展示。此外,某些基础性动作看似简单,但要完全正确连贯的完成却十分不易,比如跳远、跳高。这个时候就需要借用教育技术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重复放映连贯的动作,对动作进行慢放和分步剖析,对于不能实时展示的运动,教师也可以播放视频,给学生更加清晰的印象。对于这些技术性动作和场地限制运动等体育知识的教学,使用教育技术和借助教学工具是十分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更新快、信息量大、准确率高、直观性强等特点它能够将教学内容清晰准确的传达给学生,保障体育教学的准确与规范。
2.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上,通常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长期如此不免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而小学生正处于一种难以集中注意力的阶段,教学场地上其他学生、操场外的天空、偶然飞过的鸟儿都比体育老师单调的讲解更加具有吸引力,所以体育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更多的互动。教育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即使相隔甚远的两校学生,不见面也能同时欣赏第三方教师(或同学)的示范讲解。体育老师要借助教育技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调整教学策略、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方面的影片、赛事,让学生接触到专业运动员标准的动作,感受赛场的气氛。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还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课堂得到充分的锻炼。
3.帮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由于种种教学条件的限制,小学往往采取大班教学的形式,一位体育老师更是负责多个班级的体育教学,体育老师通常不能准确的记住每个学生,更加不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每节课教学情况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这对小学体育规范化教学是十分不利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这个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利用先进的仪器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和体能健康情况做测试,将测试的数据录入电脑,制成表格,这样就能观察每个学生过去和现在的情况的对比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通过分析数据来发现学生的问题,调整教学内容。
二、应用教育技术提高体育学习的质量
1.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敦促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和最主要的动力,即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学生是满怀期待的学习无疑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丰富、教学方式多样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体育,为他们塑造健康的身体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教师在讲述关于足球的知识之前,让学生观看一场激动人心的足球比赛,让他们对足球有初步的了解,引起学生对足球的兴趣,然后播放足球的教学视频,边播放视频边给学生灌输足球的知识,比如足球的起源、如何运球、如何守门、比赛规则等等,最后让学生自己实践。这样从宏观到具体、从理论到实践,生动又形象,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能使学生掌握的更加牢固。
2.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效率。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灌输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后,便让学生自行练习,学生对所学知识并不熟悉,往往自由活动后不加练习,学生真正能在体育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十分有限。体育教师可以借用教育技术讲解和示范体育专业知识,分步解析动作,全方位的讲解重点难点,学生自行练习时仍然播放动作视频,让学生可以跟着视频做,遇见忘记的地方还能再看一次。
3.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培养和形成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了解日常运动的基本知识时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为日后中学的体育教学奠定基础。小学体育老师需要教授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外,还需要教会小学生一些基本的健康常识。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师除了直接传递外,还可以通过播放影片、讲案例等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中反映出的体育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贴近生活的体育小问题,让学生通过总结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者上网查询等获得答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生活和娱乐中获得体育健康知识,还能培养学生探索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是离不开教育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教师应当对教育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而使教育技术和课堂学习更加完美的结合,使小学体育教育进一步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刘成炜.小学体育教学规范化中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J].四川师范大学.
[2]龚正伟,黄超文.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小学教育论文12
一、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需要围绕两个方面改变,一方面是学习的态度,一方面是学习的情感。让学生从根本上主动地学习,根据课本的内容,再加上学生固有的知识,要抓好课堂的起点,把备课的内容做到深入浅出,难度适中。这样学生在课堂训练的时候,就不会觉得特别吃力,也不会认为特别简单。教师要发挥创造的能力,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带着感情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好的教学环境,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当然能够带动周围学生的互动,好的学习态度也能够更好地带动周围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利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具,变抽象为现实,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并且类似的问题,也能够推此及彼地去想象,这就抓住了知识的本质相通,这样的推理过程是有趣的,这样便产生了强烈的学习需要,久而久之形成了内在的驱动力。
二、严字当头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要求严格、训练严格。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的影响。
1.认真听课
老师讲课,作为学生一定要认真地听讲。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听课,听课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还需要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记笔记也有妙招,要记住重点,并写出框架,以便课下再补充笔记。记好笔记的同时,还要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表的观点,及时补充或纠正,积极踊跃,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且在踊跃发表观点和同学辩论时,还能够增长知识。平时老师可以口述算术题,直接让学生作答,或者直接念出应用题,让学生列出算式,这样便于训练他们听的能力。
2.质疑提问
教会学生解决问题,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永远解决不完的,能够提出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融会贯通和提出问题这两者紧密结合,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复习知识点的过程,对新知识的好奇,对问题的疑惑,在课堂宽松的氛围中,勇敢地向老师提出问题,这样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挑战,向老师或者同学或者是书本,向一切搞不懂的问题质疑。
3.勤于动脑
小学数学课堂上要给学生创造空间,尽可能地给予学生充足的动脑思维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充分地发散思维。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多向和灵活的思维。真正地做到让学生自主,教师不能禁锢学生思维,要让学生自主探索答案。这个探索的过程便凝结了学生的聪明才智,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他们便提高了创新的能力,也开拓了思维。通过这样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兴趣和积极主动性。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也能够营造活跃的氛围,使学生快乐地学习。
小学教育论文13
一、善于把握讨论的最佳时机
第一,作为课堂讨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纲领性,并且能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课堂讨论中一定要找准对象,比如说重点难点、可以扩展和深化的知识或者是存在偏差的知识。在课堂中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是课堂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关键。抓住课堂的重点难点,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自信心。
第二,要对课堂所讲授的知识进行扩展和深化。在课堂上所讲到的新知识中,大部分都是按照教学要求,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就非常有限,这对现在的学生能力的提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将书本中的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扩展和深化,设置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1.讨论需要在突出重点的时候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重要问题,突出重点。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能解决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在教学内容扩展和知识深化的时候
虽然课堂教学应该按照教学大纲严格来执行,但是这不是要教师照本宣科,完全地按照课本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应该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进行扩展,从而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出来。
3.在学生的认识普遍出现偏差的时候
学生可能因为自身的学习活动而产生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这时教师就应该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个机会,将它扩展成一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不能独立解答的时候
学生自身的知识及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制约和影响的因素,学生有时可能不能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时,教师既不能逼着问学生,甚至嘲笑学生,更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这样做是毫无意义的。应当认识到,这是一个组织同学进行讨论的好机会,应通过集合学生的能力,去引导学生自主解答。
5.当学生的思维不能够充分打开的时候
学生的思维想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中心。如何建立高效课堂,并且保证学生有一整节课的清醒和亢奋的思维,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教师应该通过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捕捉,巧妙地设置讨论问题,并且,通过讨论,将学生思维推高,让学生走出思维的低谷,从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三、讨论的形式要多样化课堂讨论应该注重形式的多样化,根据实际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讨论,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讨论,让学生既能有新鲜感,又能在有条不紊的秩序下开展讨论活动。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合理地分组,让思维活跃度不同的学生组成一组,针对问题互相沟通交流。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地参与讨论,对学生提出建议及指导,确保讨论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在讨论后,教师应该组织各组学生进行辩论,让中和的思想再次全面化,并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小组讨论的缺陷。
二、营造宽松民主的讨论氛围
教师在课堂讨论中应该放低自己的身段,让自己融入各个讨论小组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正确地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带动学生讨论的热情,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地表述。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以这种“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的与教学内容紧密连接的讨论话题,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想法得到充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在对问题的讨论中,教师能总结出一套教学程序,并在课堂讨论的组织中取得良好的成果。问题的自信心。
小学教育论文14
摘 要:小学作为整个教育阶段最基础的阶段,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作为整个教育阶段最基础的阶段,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差,学生缺少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这样就会使学生在面临危险的情境的时候难以做到有效的自我保护。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安全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强各个方面的安全教育,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
1.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只有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能够敬畏生命,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才能够使其真正尊重生命的价值,不会冷漠对待其他人的生命。
所以,这就需要在小学安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生命意识,通过开展有效的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能够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不会慌乱,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自身的生命安全。同时,应该开展有效的危机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其对于危机的客观认识,使其在危急的情况下能够保持镇定。
2.增强学生面临危险的自信心和判断能力在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应该培养学生对于价值和态度的认识。这既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小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不能够仅仅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逃生、和自救方法上,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于生命的尊严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在危机下开展有效的互助,从而大大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3.培养学生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救能力在小学低年级安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可以在大人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逃生。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使其对于灾害的危险性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学生可以在遇到危险的时候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让学生对于各种可能发生灾害的应对方法有很好的了解,可以快速进行有效的自救,确保自身的安全。同时,还能够关注他人的安全情况,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他们逃离危险。
4.增加学生对于社会安全的贡献力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主要在使学生这个群体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能够得到提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社会安全的贡献力量。在安全教育工作当中,应该从小学生抓起,使安全意识能够深入民众的内心中,从而提升我国民众的整体灾害意识和应对能力,形成小学生对于社会安全的长久贡献力量。
二、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1.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首先应该开展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也就是增强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使其更加尊重和爱惜生命,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挫折,敢于挑战困难的健康心理。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使用恰当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以免受到各种伤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我国每年在交通事故中遇难的小学生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所以开展小学生安全教育,应该注重开展交通安全教育。首先,就应该注重让学生对于一些交通信号和交通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学生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应该让学生对于交通法则有一定的认识。在学生乘车的时候,对于学生开展乘车相关的安全教育,对于骑行的学生,开展骑行的安全教育。保证学生熟悉交通规则,保证交通安全。
3.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火灾猛于虎,所以,在小学生安全教育实践中开展有效的消防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应该注重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使其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灾的时候有一定的自救能力。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火灾危害,使其掌握逃生的基本尝试和方法,避免受到火灾的伤害。
4.进行生活安全常识教育除了以上几种安全教育之外,还应该开展有效的生活尝试安全教育,例如,给学生讲解踩踏的危害性,教会学生逃险的方法。同时,在家庭用电过程中、外出旅游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应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危险来临的时候了解逃生的手段和方法,增强学生的自救意识,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
三、开展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
1.设立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在小学安全教育过程中,想要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首先就应该注重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基本的安全技能,在一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开展有效的应急训练,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落实安全教育工作,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
2.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初中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之外,学校还应该在各个学科中开展安全教育渗透教学。例如,可以通过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来增强学生自救互救的意识。可以在科学学科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灾害类型,从而在真正发生的时候应该更好地应对,保证生命的安全。
3.开展安全专题讲座,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文化氛围开展有效的安全专题讲座也是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请消防、公安以及地震研究员等专业的人士,来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给学生讲解各自熟悉领域内的灾害的危险性,以及怎样在灾害中逃生。
4.充分发挥一切教育资源的作用小学生安全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和任务,更应该是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所以,这就需要社会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加强安全教育宣传,使学生对于安全问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父母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参加一些一些体验性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情感体验中,对于安全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有效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学生保护自我安全的能力。
四、结语综上所述,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家庭的稳定,在众多安全问题凸显的今天,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安全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多地落实素质教育,促进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安全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手段来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罗京滨.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99-100.
[2]韩国杰.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J].学周刊,2014,(08):18.
[3]夏文,牟少华,王斌,万京一,张馨文,张雪松.小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知信行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04):136-141.
[4]庞勇.关于我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公共安全,2005,(Z1):141-145.
小学教育论文15
一、加大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
良好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对于音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想要改善音乐教育,首先应该对教育有足够的投资,让教学的硬件设施达到要求。在我国许多的不发达农村,教育设备十分落后,有的学校连一架像样的钢琴都没有,更别说其他的乐器,音乐课也只是老师带着学生单调的学唱歌,连最基本的音乐教学都不能满足,更不用提更进一步的音乐审美教育,因此第一步就要加大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政府应联合社会各界的慈善组织和慈善人士对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进行投资,建立合格的音乐教学室,购置必需的乐器设备,可以征求学生的建议来配备他们所感兴趣的器材、购买他们喜欢的音乐书籍等。
二、改善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
1.创造美的意境
美的意境对于审美效果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教育者应该依据不同特点、不同心理的学生来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也会更佳。例如,课堂刚开始之时,学生的情绪还没有稳定,注意力也不在课堂上,这时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先放一段音乐或者视频来缓解一下疲惫的情绪,比如在教唱时,可以先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像学唱《春天在哪里》时,可以先朗诵一些关于春天的散文或者诗词,如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样学生就能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2.体验美的情感
教师要能够利用美的情感来熏陶学生,要不断探索把小学音乐教学与审美元素结合起来的最佳方式,让学生能够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感受、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开展得更顺利。
3.让学生学会表现自己
表现自己能够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也能提高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出他们学习音乐的潜力,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多提供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而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体会到音乐所带给我们的美。
4.结合实际来进行音乐教学
结合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会更佳,如国庆节学唱《国歌》,就更能让学生的爱国情感表达出来。圣诞时节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也更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在歌唱教学中,反复对新学的歌曲进行复习,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复习新歌可采取如下的方案:第一,教师可以在教授新的歌曲之前,哼唱之前教过不久的歌曲,但是演唱过程中,故意犯一些错误,比如漏唱几个音或是唱错几个音来让学生找错并加以改正,就能提高学生的听辨音乐的能力,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一种审美能力。第二,在唱歌的同时也可以教学生跳一些简单的舞步,唱跳结合,让音乐的魅力更加彻底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音乐的美感,了解到音乐的多样性,音乐并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能和其他的艺术相结合的,并且在结合之后的音乐更能吸引人,舞蹈和音乐的结合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更能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学科,虽然一直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针对现在音乐审美教育滞后的状况,对于音乐课程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小学的音乐课堂不应该是旧式的单调教学,而应该着重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时学习阶段的开端,只有一开始就抓准重点才能真正促进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作者:陈慧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小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论文06-13
小学教育的论文05-28
小学教育论文致谢11-16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11-23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11-24
小学教育的本科论文02-20
浅谈小学教育的论文11-27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06-20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