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4-06-13 15:12:23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教育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育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论文1

  摘要:利用快乐教育理念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给小学生快乐的语文学习体验,会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受欢迎。文章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着眼点,主要分析了“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这一问题。

  关键词:快乐教育理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快乐教育理念得到提倡,其对于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也更多地突显出来。快乐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感受,也更加重视教学氛围的转变。

  1快乐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现状

  1.1小学语文课堂有失趣味性:“灌输-接受式”教学方法,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教师是语文课堂中的知识传递者,学生是无条件接受者。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讲台上兴奋地讲解,学生在下面平静听讲的场景。在听课与记笔记类型的课堂上,小学生能够接触许多语文知识,却不一定能够理解与掌握语文知识。这样的课堂过于死板,没有活力,小学生从内心里并不希望参与其中。出于省时省力的目标,很多教师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仍然只利用黑板与粉笔,让课堂显得过于单调。

  1.2教师忽视学生课堂学习感受:小学生活泼好动是天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些小学生会无意间违反了课堂秩序。很多教师认为学生违反课堂秩序就是与自己作对,会对学生发脾气,甚至用不恰当的言语批评学生。消极的课堂评价,无疑伤害了小学生的自尊心,也打消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一次不愉快的记忆,会影响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提出问题时,总希望学生给出自己期待的标准答案,一旦学生说出个性化的答案,教师就会很不满意。教师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快乐教育理念的落实。

  1.3语文课堂师生关系不尽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落实快乐教育理念的重要前提。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并没有达到人们期待的和谐水准。一直以来,教师都是课堂中的权威,这就使得一些教师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人,处理不好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教师过于重视自己的主导作用,就会喧宾夺主,抢了学生主体地位的风头。一些教师不讲究民主,过于强调自己的权威性,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正常互动。还有教师教学过于随意,完全放手让小学生自主探究,最终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师生距离越来越远。

  2快乐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方法

  将快乐教育理念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全面理解快乐教育理念,积极处理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方法:

  2.1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在快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实施小学语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小学生于课堂中快乐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让学生快乐学习最直接的方法。趣味化的课堂,就是能够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小学生兴趣入手,设计与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小学生爱语文,乐于学习语文。将游戏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更能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不一样的风采。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讲,识字虽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但仍然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如果教师一直引导小学生拼读拼音去识字,分解偏旁部首去记字,必然不会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例如在学习《小草之歌》时,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渺小、惭愧、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幸福、锁住、天涯海角”这些词语。教师可以将每一个汉字都制作成一张卡片,引导学生去寻找词组中的另一个汉字。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还会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更加轻松。

  2.2改革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方法:考虑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是快乐教育理念的精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可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评价,都要尊重小学生,认可小学生。关注小学生的内心感受,尊重小学生的人格,才能让小学生具有快乐的学习体验。小学生虽然心智不成熟,但内心十分敏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于他们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评价去表扬小学生,给他们语文学习的动力。比如语文能力较弱的小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了全部生字,教师要对他们说“你们这节课学得很认真,老师都比不上”,让小学生有成就感,有喜悦感。

  2.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氛围的轻松化,更能让小学生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奉献的重要性,将自己的爱与情感投入到语文教育事业中去。教师喜欢自己的工作,才能向学生传递快乐的情感,带动小学生快乐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民主,鼓励小学生说出心中所想,不能一味寻求标准答案。教师更要在教学中做到一视同仁,用不同的标准去对待不同的学生,不要只重视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比如在讲解《枫桥夜泊》这首诗时,这是一首感情基调悲伤的诗歌,但有一些学生特别喜欢诗中描绘的情景,认为这样的情景对自己来讲意味着快乐。教师不能一概否认学生,要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在学生表达完想法之后,再引导学生与作者、诗歌本身互动,理解作者要传达的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小学生快乐思考,快乐参与。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大快乐教育理念的推广力度,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利用快乐教学法落实新课程标准对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用快乐的学习方法引导小学生接触语文知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快速实现。让小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夙愿。

  参考文献:

  [1]谢国芬.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及其对策[J].江苏教育研究.2015(35)

  [2]刘艳琴.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3]冯德兵.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探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12)

小学教育论文2

  活动教学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探讨育创新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动力,是民族繁荣富强不可缺少的助推器,当然在深受重视的教育行业必然对也是非常推举创新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新精神也要从小开始培养。在小学教育中实施创新教学和活动教学可以有效的开启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提升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仍采用陈旧的“我说你听”的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无法有效的开启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自然无法提升。还有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要地位,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没有给学生思维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课堂上,无法获得有效途径去开启自己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课堂气氛较沉闷,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调查,在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学生的时间都被各种各样的数学题所占据,没有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也基本上没有玩耍的时间,课堂的教学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提不起兴趣,经常性的开小差,数学活动方式单一,创新性不够,教学效率一直无法有效提升。

  二、提升活动教学与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策略

  (一)将课堂交还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教育课堂都是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样就会让学生养成依赖教师的思维,或是思维被局限于教师所呈现的框里,无法有效的让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数学中的奥秘。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面积》这一章节时,在碰到数学题目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解这道题要怎么算,一下子就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这道题面积的算法,等待学生自己得出答案,然后教师再对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这道题时哪些点没有考虑清楚,教师在对学生做的题目进行点评后,再系统的给学生讲解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牢固,可以有效的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

  (二)加强实践操作能力,有效开发学生大脑

  小学数学是一门包含算数、图像认识、单位认识等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开始的任务是对一些知识进行认识,但是随着对课文认识内容的加强及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也需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知识是认识数字,但是慢慢的学生就要学会算数的运算,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只有投身于实践中,学生才能有效的发挥创新的能力。比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中《小数除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开展一些与之相关的教学活动,多出一些类似的题目,或是通过小数除法的学习延伸出其它数学知识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计算,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探究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积极的进行大脑思考,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总之,活动教学和创新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教学方式,教师应该综合这两种教学方式,将其更好的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有效提升数学教学成果。

小学教育论文3

  随着教学改革模式的日益凸显,教师必须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下面是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主题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摘要:

  在本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中主要阐述了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对小学教育教学中制约教育创新的传统教学观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如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

  基础教育;小学;教学;创新

  小学教育教学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党的十六大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一项任务是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以创新的精神,优秀的教学成果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更应当树立起创新的旗帜,使教育方式得到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加强基础教育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夯实基础。

  一、树立创新意识

  1、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纲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其潜在原因在于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设计者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下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都易忽略学生这个主体,采用的也是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维,教学过程的设计当然也就主要考虑的是成人的。而小学生的心理顺序最大的特点是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量的累积过程,而是其结构不断重新组合而产生质的区别的过程,是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世界现代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杜威也严厉地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即学校同社会生活隔离,课程与儿童及现实生活需要脱节,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从的角色,以及教师在课堂充当监督者或独断裁者。这样的教育方式课程与教学方法。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造成教学双方的精神紧张。所以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教师应摈弃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上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致力于教学的创新。

  2、树立创新是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个民族的兴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应从小学抓起。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学生的成长缘于学习而受教师指导,教师在创新的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仍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古人云:“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所以创新的教学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边学边思的空间,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

  3、要因材施教,培养学习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面对当前教育形势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因材施教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材施教即所谓的个性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教师坚持用科学的眼光去设计实施自己的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去评价和塑造每一个学生,不断用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不拘一格,学会求异求变。国际形势的变化,教育实践的发展要求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创新是新形势下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1、小学教育教学艺术的创新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本领,这个“本领”既有对教学规律的服从,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地发挥。创新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学过程当然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艺术的创新就要求教学不是狭隘的、封闭的、孤立的活动,创新型小学教育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不应该束缚在教师设置的教学范围内或教材、教学参考的规范中。教学的组织开展应是开放的多样的。

  教师应提供条件,让学生能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根据自己的特点,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参加兴趣小组或学科小组活动,广泛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得益于课内,延伸于课外,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下,教师的威信和力量不是建立在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上,而是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渊博知识的个性魅力的完美结合。教师和学生问应保持着流畅的双向互动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立、自信。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能被动趋从,人云亦云。

  教师要转变观念,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传授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消化”和积累并进行辨析、归纳和概括。除上课之外,教学过程中还拓宽活动空间,让从小有特别天赋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生活中学习生存,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创造情感、动机和能力。

  创新的`小学教育教学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是有流畅性、多通性、独特性、敏感性和精密性。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能超越传统习惯的模式,能大胆质疑,勇于挑战,有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能另辟蹊径和别有新意地将知识要素重新的加以事例变换,形成新的保险单和构思。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实质上是教师根据思维及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他们掌握思维的基本方法,提高其思维和创造的水平,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与人的个性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对经验的敏感性”与“不轻信原理和概念”的品质有关。所以培养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过程必然重在鼓励大胆想象,勇于科学探索及进行仓U造实践,提高创造技能,开拓认识领域。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小学教育教学要实现创新,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这也就需要营造一种开放式的课堂。即要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威风和刺激,使学生启疑、激疑让教学过程充满思辨性、挑战性、生动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师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远胜于单纯的讲授,不拘泥于课堂、书本、课外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灵活性。公务员之家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开放式的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开发学生思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活生生学生的亲自实践,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领会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小学教学要创新,教师就应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小学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开发是有不同禀赋的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论文4

  一、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初级培训,绝大多数的参训者无论是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媒体设计与使用的技能还是教学资源获取与处理的技能都有明显改善。本次主要从这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1)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根据《标准》,教学设计是指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结合初级培训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本次从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案编写等七各方面对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方面进行了专项调查。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地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教案编写;一般和非常熟练的教师人数基本相当,非常熟练的稍多一点。但在教学评价和教学媒体评价方面非常熟练地较少,特别是评价方面一般的人数居多。

  (2)教学媒体的使用教学媒体是承载、传播和加工教学信息的所有工具或介质。本次调查主要以传统教学媒体、(如黑板、粉笔、模型等)常规的电教媒体(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和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交互媒体为重点进行调查。如表3所示,82.5%的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传统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模型),54.5%的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常规电教媒体(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录音机),49.0%的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交互媒体,这个比率有点偏小。

  (3)教学资源的制作、处理与加工技能教学资源的制作、处理与加工是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次调查主要以教学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加工,几种课件制作软件的应用,网页制作和网络课程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调查。55.9%的中小学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非常熟练的28%,不会的教师只有2.1%,可见Powerpoint软件是中小学教师使用最多的,也是用的最好的软件。熟练利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的中小学教师占49%,非常熟练的占14.7%;使用Flash,Authorware,视音频编辑软件制作课件及使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网页和网络课程方面,熟练使用的人数在20%左右,非常熟练的人数10%左右,大部分不熟练或不会。

  (4)中小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经过教育技术能力的初级培训后,虽然大部分教师都在积极地运用教育技术,但还是存在一些困难。82.3%的中小学教师缺乏课件制作技能,26.3%的中小学教师缺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51.2%的中小学教师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65.2%的人缺乏准备时间。49.7%的中小学教师认为缺乏教学设备,50.1%的中小学教师不熟悉设备的操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

  1.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已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的143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分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识淡薄尽管大多数教师表示愿意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手段教学的意识,但也有一些人明确表示对教育技术缺乏兴趣,还有一些人由于长期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根本想不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经过初级培训的教师也是有一段时间的热情,过一段时间也就想不起来了。

  (2)大多数教师缺乏相关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虽然进行了初级培训,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在培训过程中虽能勉强完成培训任务,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件制作,他们感觉到困难重重,无处下手,最终望而却步。

  (3)农村中小学硬件投入不足,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经调查,有一部分老师想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但是学校没有相关的设备,就只能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还有部分老师不会使用教学设备,尤其是计算机的操作,这样就出现了想用而无法用的局面,被迫放弃;另外,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普通教师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的机会很少,长期按部就班的上课,思想封闭,没有形成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氛围。

  2.解决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要切实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提高中小学对教育技术能力的`认同感,强化应用意识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校长要重视起来,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教育技术能力好的老师要适当地奖励,鼓励支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尽最大可能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或派遣到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形成人人想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的良好氛围。

  (2)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培训,健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分层教学就是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可划分为3个层次培训,一是初级层次,主要针对不会操作计算机的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和设备的使用培训,主要内容是几种课件制作软件的使用、利用网络查询,加工处理、运用相关的教学资源;二是中级培训,对有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的教师的培训,主要内容是《标准》中规定的各种教育技术能力(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的培训;三是高级培训,主要针对有教育技术专业背景的教师的培训,主要内容是各类站、数字化平台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3)加大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投入,增加完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设备教学设备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要能保证在每个教室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同时要接入互联网。要鼓励教师自制或利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

  (4)努力构建城乡学习共同体城乡学习共同体是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平等互助、资源共享、相互支持的平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依托互联网,建立网站、开展互动课堂、开设微博、微信、QQ等交流平台,借鉴引用城市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优质的教学资源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二是制定定期交流学习机制,互相派遣优秀的教师到对方学校教学、参观、交流经验,城市学校向农村学校提供优秀教案、优质课的教学视频等,促进农村教师提升教育技术能力水平。

  三、结束语

  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关乎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也关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作为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技术资源,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应用实践,对自身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自我规划,自主设计、实施、评价与提高。

小学教育论文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期的小学教育手段、形式、方法和目标等方面提出了新的小学教育设计和规划方案,对小学教育中的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规范。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管理经验,对目前的小学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小学教育;管理讨论

  教育管理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一环,应用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成效。小学阶段是我国教育的根基。在新课程改革的观念下,要改变小学教育观念,就要创新管理理念,探索出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管理的途径,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1.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教育管理概念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指导下,我国的小学教育和教学管理现状基本乐观。由于种种因素,小学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

  1.1应试教育的影响

  虽然一直呼吁教育理念要不断更新,但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依然存在,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教师仍然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影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

  1.2教育管理团队建设不完善

  教育管理需要一个核心团队,需要全员参与,做好全员的教育管理理念转变工作。但是在现任教师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很大一部分,整体素质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观念要更新,业务质量需要提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需要丰富。

  2.新课程改革小学教育管理分析

  2.1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环境可以塑造人,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弟子规》走进小学校园.在小学校园推行弟子规,是一个明智的举措,学生每天朗读《弟子规》,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熏陶,虽然小学生不能完全明白《弟子规》里的每一句话,但只要学生坚持每天朗诵,让这些文字慢慢影响他们的思想。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一种习惯,就会拿《弟子规》中的事项约束自己言行。

  2.2提高教师管理意识

  从现代教学管理的角度来看,教师不仅是传授者,也是管理者,一方面是教师负责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设备等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另一方面,每位老师在讲课中,检查学生的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也真正意识到他们不仅仅是传授者,而且也是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管理者,不断加强教学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绩效考核比例,在教学质量上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这是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2.3教学方法与实践相结合

  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应从多角度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和老师一起讨论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更为新型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同时加强与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学习,学习其他学校的在教学中的成功体验,才能打造一支创新型,实用型的教师队伍,以满足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小学教师在新教学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在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持续发展。

  2.4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

  办学的宗旨主要是教育,而前提就是转变教育思想。因此,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教育管理途径就是创新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思想。学校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儿童为本”的健康成长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应体现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身发展服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教育发展学生首先促进其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成为一个富有人文关怀的德仁行美的人,然后让学生成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传承者。

  2.5实施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学校要想留住人才,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就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以人为本,寻求发展之路。需要改变传统的结论性评论方式,而应采取更有利于发展的评价方式,从多方位、多视角去评价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只有这样老师们才能以百倍的信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教学和改革从更长远的视点去实施,改变了过去应试教育的思想,真正实施对学生们的成长和老师们的专业发展的有效评价,让小学管理水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结论: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小学生的行为上,而且还体现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方面。要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就要不断提高小学教育的管理水平,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创新管理理念,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我相信,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在众多老师和学生的努力探索中将会变得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刘建.素质教育呼唤班级管理科学化[J].思想理论教育,20xx(11):72—74.

  [2]徐进.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实践与思考[J].华章,20xx.

  [3]刘宏.《小作家选刊》-20xx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探讨.

  [4]贺利英.《软件:电子版》-20xx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教育管理的探讨.

小学教育论文6

  摘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存问题,笔者也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

  传统文化;小学;措施

  现阶段,我国小学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和收获,同时也在实践中发现了不少急需解决和改善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必须明确现存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的。

  1现实状况

  现阶段,虽然我国各个地市的很多小学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都在进行,然而,这个教学过程正不断暴露出很多问题,下面本文将针对几个较为典型的问题做详细分析。

  1.1课程目标不够清晰

  建立较为完整的小学课程体系是完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必要条件。模糊不清的课程目标,将会影响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学习进度的把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怎样的美德以及怎样测评教学成果等多个方面。如此一来,便严重制约了小学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的教学效能,影响教学水平,从而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很难做到落实,也难以产生更为可观的教学效益。

  1.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设置课程内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纵向问题,简单而言就是课程设置中内容不够连贯,在教学内容缺乏科学的前后顺序设置,没有明显的深广度递进,没有明确的教学方式,对于现在教学成果的研究和吸取较少;除此之外,便是横向问题,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别的课程缺少明确联系,缺少彼此间有效渗透和互动,难以构成科学合理的教育课程体系。

  1.3教材内容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小学传统教育的教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近几年相继发行出一些较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材,但是教材的总体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首先,经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出版的相关教材仍然停留在推广试验阶段,特别是很多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中内容与现有的小学其他科目教材有重复的内容,所以现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教材仍然需要不断在实践和推广中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次,便是缺乏校本教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袤,传统文化也具有着丰富的多样性,这便需要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校本教材来丰富对多样化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小学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应该在拥有统一的教材前提下建设校本教材。但是,由于受到科研、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已经出版使用的校本教材还存在着教材内容不够系统、难易度分配不够科学等问题,从而导致校本教材很难发挥真正的教学作用和意义。

  1.4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优秀民族精神。当然在这项教育工作中的领头人仍然是小学教师,所以,教师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熟悉了解以及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现阶段,很多小学学校的教师将精力主要集中在文化课方面,一味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于传统文化教育便不那么重视。教师自身都不能够正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学生自然也就很难很好地学习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2改善方案

  2.1合理设置课程目标要想改善现阶段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就需要从设置课程目标着手做出优化和改变。首先,需要将统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课程目标明确下来,对其课程内容、性质和定位以及考核方式都需要有明确的制定,认真对待高低年级存在的差异和衔接,做好整体规划和必要调整,从而使得小学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可以更加有规有矩,可以更加适用于各个年级各个阶段,更使其完美融入于小学课程教育体系中。此外,在明确课程目标之后,应该给予各个小学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允许其在遵循国家统一制定的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校使用的校本课程目标,从而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2.2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并合理安排课程时间

  为了确保课程的内容选择更加合理,在规划教材内容的'时候需要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以传统文化作为启蒙,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教材,从而培养其规范的行为习惯。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将提高感受力作为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为主要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在安排教学时间方面,可以安排学生坚持每天晨读,确保每周可以安排三节课程主讲传统文化,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改善和调整。

  2.3端正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态度

  自古以来,教师都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所以,为了更好地在小学学校开展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教师则必须端正态度,熟练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如此一来,便可以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正确的弘扬传统美德。

  3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虽早已展开,却在教育实践的同时出现了很多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文中就几项较为典型的问题作出分析,同时提出优化方案,并且希望本文可以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话题的研究中起到些许的参考作用。

  作者:田涛 王淑荣 单位:辽宁省大石桥市沟沿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黄承斌.中国传统文化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xx,(15):150-151.

  [2]沈春芳.小学文化传统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20xx.

小学教育论文7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这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性挑战,更加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正是现代人才所必备的重要素质。科学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与探究能力的重要责任。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不能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科学常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获取,成为探究的主人。那么如何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呢?

  一、兴趣,探究的动力

  正如布鲁纳所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的兴趣。学生的自主探究正是建立在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兴趣基础之上,没有兴趣,学生就会消极参与甚至会视而不见,这自然会大大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与参与程度,无法实现自主探究。为此,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要向学生展现科学世界的奇妙与美好,激起学生内心探究的动力。

  1.媒体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与演示功能,不再是传统的黑板与粉笔的枯燥教学,也不是传统课件的高度固化教学,而是以不同的视角来传达更多的信息,带给学生以新鲜感与愉悦感,这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如“地震”一课,教师就可以来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地震时房屋倒塌,道路错位,树木被连根拔起的景象,进而激起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制造悬念。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这正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展开主动的探究。如在学习“金鱼”时,我让学生思考鱼鳃一分钟要开合好几次,不断地在喝水,会让小鱼胀破肚子吗?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期待,进而展开主动的探究。

  二、问题,探究的主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探究的动力与主线,只有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问题,才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

  1.问题具有探索性。探索性的问题在于能够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有深度,而不是简单而机械地从教材中提取。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有思考价值,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更加有效。

  2.问题具有实践性。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一门植根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学科,因此,我们要将问题的设计点放在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设计富有实践性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科学的距离,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价值性。如让学生来思考如何清除水垢,如何清除油烟,如何防止铁器生锈。

  3.问题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我们的问题设计也不能只是限定在固定的模式与特定的答案上,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多维角度的.思考与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新整合与运用,更加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探究的方法

  实验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更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为此,我们要让学生有更多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展开主动探究,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如在学习“认识空气”时,我们就可以结合前面所学过的水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与推理的方法来展开空气的性质探究。学生结合所学与生活经验得出空气与水具有相同点,即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形状的透明体。此时让学生思考,水占据空间,具有体积,那么空气是否也占有空间呢?你能用实验来证明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积极的思考与交流,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一是将注射器活塞拉到中央,然后用手堵住注射器的前端,使劲往下按,但无法将活塞推到前端。二是将漏斗放于锥形烧瓶上,倒入水,水可以轻松地流进烧瓶;把带胶塞的漏斗塞放于锥形烧瓶,倒入水,水不能进入烧瓶。三是将杯子底部放放少许卫生纸,然后将杯子竖直倒立放入水中,纸没有湿。还有许多实验,都可以证明空气也占有一定的空间。这样的认知并不是学生间接地从书本中从教师处得知的,而是在实验操作中自主探究直接得出的,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掌握学习与研究科学重要的方法,这也将会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四、质疑,探究的本质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成功的探究活动不只是解决他人所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自主提出问题,这才是探究的本质。为此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我们不要束缚学生的思想,打压学生的个性,而是要为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地提出更多的问题。让学生的探究过程成为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才是真正的探究,才能让学生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如在学习“热胀冷缩”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展现学生所熟悉的水壶中的水烧开时往外溢的现象,并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学生自然提出壶中的水体积大了所以溢出来了。但是壶中的水为什么会体积变大呢?这样步步引导,学生自然就会针对心中的困惑来展开主动探究,这样的探究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这正是学生不断质疑、释疑的过程。总之,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设计有价值的探究主题,以实验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质疑,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展开有效的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得到情感上的提升与思维上的启迪,让学生真正学会探究,走进科学殿堂。

小学教育论文8

  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靠教师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从而“消化知识”。教师不能只以“学会知识”作为学习目的,只关注学生眼前成绩;而应以“学会学习”为目的,既关注学生的眼前成绩又关注学生自身未来的发展。反思性学习以追求学习反思的成就感为动力。学习中学生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学习方式,这实质是向更合理的学习实践努力。我们研究反思性学习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们通常假定,反思在本质上是学生学习与学校教育的好的和合理的方面,而学生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越是好的学生。”“当学生努力追求合理性,并确证观念与行动, 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欣赏时,就要激励学生反思性体验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就是以“学会学习”为目的。它要求学生通过反思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解释,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并进而产生新的发现。通过反思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作为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反思性”、“体验性”学习方式。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呢?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在学习中,教师让学生明确没有反思便没有自我纠偏的道理,明确反思不仅能及时纠正错误,还能优化已有认识,提高自身水平。培养学生反思学习习惯化,必须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根据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竞争意识浓,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实验:

  图文结合,激趣唤起

  要想培养学生的反思智慧,明确反思的内容是实践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反思的内容直接影响到反思的质量。但我们实施的对象是低年级儿童,如果用成人化的语言表述,用成人化的方式呈现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达不到反思的目的。例如,最初我让学生反思自己课上采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什么时,学生不理解什么是“学习方式”,经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仍不能完全理解:再如,我请学生反思“信息来源的渠道”,而什么是信息、什么是渠道,孩子理解起来也十分困难。

  怎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反思点作为反思的内容呢?我想一定要在语言表达和呈现方式上进行调整,努力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图文结合,直观生动:二是语言亲切,富于童趣。于是,在刚开始进行反思时,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反思表中出现了大量的图片,这些生动直观的图片与文字紧密结合,使学生能比较顺利的理解需要反思的内容,拉进了学生与反思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即便于学生的选择,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学到了反思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反思表,孩子们特别喜欢填写,同时这样做也体现出“以学论教”的理念中提出的“要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确定老师如何教”这一内涵。

  典型剖析,样板指引

  典型具有教育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们学生中已经涌现出一些乐于反思,勤于反思的学生,他们的成长过程表现了自我反思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对这些典型进行剖析,为其余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思想和方法的范性型,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同类经验与之联系起来,便获得了必要知识的某种性格,也促使自己的感觉,表达与行动都介入其中,从而学生的反思意识诼渐增强。

  自我诘难,筛选并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

  反思涉及到一系列相应的态度和德行。学生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必须让他们对自己已有的行为和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筛选并保留好的行为习惯,淘汰和改造坏的行为习惯。同时要求学生认真检查自己的言行,以及在学习中是否表现了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等。

  2、调整反思时机,学会选择反思方法。

  “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实际上,获得问题的一个解答结果与对问题解答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推广的差别,就如同一个人偶然钓到几条鱼和通过正样的偶然机会去研究鱼的生活习性,并概括出什么时候可以在什么地方更容易钓到鱼的差别一样。

  调整反思时机

  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失去从经验上升到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机会,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因此,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时机,使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涿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低年级学生行为随意性较大,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是比较困难的。正因如此,选择最佳反思时机就是显得尤为重要。刚开始实验时,我们总是在课后请同学来填写反思表。洌如,在讲“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这课时,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了多种口算方法。于是在课后反思表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你从同学那里学到了几种口算方法?”可此时,学生已不能准确回忆当时的情况,只能随意填写,数据不准确,大大降低了反思的真实性。于是我们开始尝试着在课中随教学环节的层层展开,随时组织学生层层进行反思。特别是在计算课上,这种反思由于时机准确,效果明显改善。洌如在讲“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在新授部分,当讲完洌题以后,马上请学生分别反思“两位数加一位数”的'题“你会算了吗?”`“你会说是怎么算的吗?”,以及“你学到了几种计算的方法?”`“你用学到的方法做题了吗?”:在练习环节中,请学生仿照今天饿洌题,自己出题`互相解答,然后马上请同学反思“你做对了几道同学出的题?”:在检测环节之后,在反思表中又写到“你今天的练习都做对了吗?”促进了学生及时反思学习效果。由于学生刚刚参与

  完这样的教学活动,印象十分清晰,所以反思时也能做到准确`有实效习惯。

  (2)选择反思方

  反思方法是指在反思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各种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以学生个人思考为主的反思方式,即反馈表的形式:

  由于反思智慧在心理学中属于自我意识范畴,属于自我评价体系。反思表更多体现的是学生本人对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所以反思表的填写还应是以学生个体为主,以达到自我认同`自我觉醒`自我接纳`自我实现和自我袒露。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能力差,所以学生在自己进行反思时,有时后不知如何下手,或者不够全面。这就需要小组`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反思过程中,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发挥监控和知道的作用。其中小组间的交流评价对于提高反思的实效性具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学生间各种知识以及学生方法的相互补充。

  0集体研讨为主的反思方式,即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需要采用全班讨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所确定的反思要点进行反思。

  知道学生通过操作直观的标志,反思自己每一步的学习情况并即使进行调整的方式。

  在反思智慧的培养中,学生能自觉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调整是十分重要的。在活动过程中,一个人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遇事独立思考和分析,即不固执已秒年 ,又不人云亦云;根据活动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监督认知活动的过程,减少认知活动的盲目性`冲动性`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都需要有较好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在课上我们有意识的安排这样的环节促进学生的自我监控。

  3`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性学习的操作运用。

  在课堂教学各种环节中,开展行而有效的反思性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收集和整理数据`探索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反思学习技能。

  引导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解完一道题后不能只停留在满足得到的结论上,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或反思次类问题有无规律可循,或改变条件或结论,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进行多角度更简单的解题途径。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促使学生反思解题过程,探索解题规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铺平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且能培养学生探求`创新的欲望,从而增强了反思意识,同时又教给学生反思方法。列如:2+3=5 5+4=9 2+3+4=9,在做了练习后,让学生想想这三题有很么联系,不要只为做题而做题。在掌握三题的联系后,下次就能举一反三,最后一题计算也知道结果。另外还可以给学生两道加法算式,让学生组成相关的连加算式。

  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反思性”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概念形成的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反思性”学习提纲:1具体操作:2对具体操作的反省与反思:3在反思过程中进行转换或重组。学生通过反思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并形成较完整的概念。在此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反思技能。使学生学会借助经验对自身进行相对直接的反思的能力,会解释描述性的资料,能对探究结果的意义作出判断等。进而懂得怎样去反思,反思什么。列如:《圆柱和球》的认识,让学生主动去触摸圆柱和球,感知它们的特征,说说你发现圆柱有什么特征了,再通过小组小绺,将原有自己对圆柱和球的感知特征和同学的意见与之结合,归类,从而理解了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

  引导学生在单元小结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引导学生对一单元的知识`方法进行反思性总结。学生通过自行编制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而且对单元中隐含的思维特征予以反思,理清思路。反思自己对这一单元中知识的认识是否达到所要求的程度,自己对这些知识是否有了新的知识,在小节中,学生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反思:1从整体知识结构出发反思:2从各个知识点进行反思:3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并根据反思内容建立知识框架图,这样降低了学习数学的难度,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学生逐渐养成反思性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在数学交流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数学课堂是一个小型的“数学共同体”。是师生交流数学思想的场所。通过数学交流,启示学生思维和反思,促使学生思维向纵向发展。变换课堂教学空间形式,将学生分小组学习,为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按课型特点去操作,布置课前预习,提出要求,看书回答问题,组内循环检查与议论,再小组推荐发言人,向全班交流学习情况。使反思每时每刻伴随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交流中表现主体性,学生主体的发挥又反过来促进思维的发展,去满足学生对知识的不懈追求。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建立了互动的反思关系。

  4`开展数学反思学习活动,逐渐养成反思习惯。

  “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小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依赖性强和可塑性强,教师必须不断强化学生进行认真反思行为,这样就会对所遇到的问题反复思考,不少问题已经自行解决或者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不能自行解决的,或似是而非的,上课时带着问题听讲,学生就会品尝到听课效果事半功倍的成功体验,从而更加激发反思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反思学习的良好习惯就会养成。为次本课题组开展了以下活动:

  开展数学班会课,激起反思学习的兴趣

  班会倡导“以人文精神育人”,旨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尤其在当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只有学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班会的主要目标是:

  了解反思性学习的一般方法:

  开展反思性的学习活动:

  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探索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思考自己的学习时间及问题。为达成上述主要目标,班会强调了以下原则:

  我们的出发点不是“教”,而是“学”;

  我们强调的是学习(活动)过程,而非结果;

  我们关注每一个学习个体,同时也关注学生全体;

  反思性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我们的目的是培养独立的自主的学习者。主题班会借鉴并采用了国内外教学的某些手段和方式,列如:打破坚冰`角色扮演`民主交流与测评`问卷调查等。新的方式激起了师生们浓厚的兴趣,整个班会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持续了两个小时。通过这次班会,增进了师生们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加深了感情,强化了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大家共同反思了“教”也“学”双方的关系,探讨和交流了学习的技能`技巧,作和生活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2)运用数学学习反思卡,促进数学反思学习教师每节数学课上给学生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方法,让他们回忆一下数学课上你学可什么内容?哪些内容是自己学的?想想自己学的怎么样?经过一段时间就能改变他们的数学学习状况。

小学教育论文9

  摘要:小学阶段音乐课程如果能够适当地加入具有一定创新性质的教育内容即可充分的调动起小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乐趣,开启音乐才能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着重探究了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创新性理念的意义及其对老师的相关要求,希望可为小学生音乐教育创新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经验。

  关键词:创新教育;小学音乐教学;浅析

  教育模式中结合创新性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人创新精神和积极探索精神,从而达到让每一名学生都独具个性,放飞自我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从原本被动的学习模式转变成为主动的学习模式,从而开拓创新思维想象空间。怎样才能够将创新性完美的融合到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内容中去呢?下面笔者将于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体现自身意义

  现如今,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逐步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新性。关于创新性教育的定义即为把培育人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创新意识作为价值观念的发展方向,以培育创新性和创造性都极强的人才作为教育的初衷。将创新理念融入教学内容这不仅是发展人们创新本性的一种需求,同样也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全方位优化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综上所述,和我国之前老旧的教育形式相比较后能够明显的看出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各种优势。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控制能力差、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现象。加入小学老师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创新教育的特征可以有效的帮助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再次集中,还可以适当的调整小学生略显忙碌和紧张的学习环境,指引学生心理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在小学音乐课程中融入一定的创新教育理念不仅能够用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和高效率的记忆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中心理念就是审美能力的培育,人们通常提及的优化音乐场所实则制造出美好优良音乐教学背景的举措,让前来音乐教师学习的学生自踏入教室的顺就就能感受到艺术带来的美感,在适宜的环境中对音乐进行欣赏和品鉴能够让学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深刻地感知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充分的发挥了音乐育人的特别优势。所以,音乐老师就应当按照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向加以布置,让授课内容和授课环境相互辉映,连接成一体,给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环境。例如,老师可以针对教室内的座椅摆放位置进行变更,打破以往较为死板陈旧的正方形排列形式,可以2-3为一组,成组摆放,也可以让大家坐成圆弧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也使得教学环境根据创新性。同时,音乐教室空白墙面也可以进行简单的装饰,例如张贴赏心悦目的山水画或具有科普性的音乐家画像等,使得学生在合适的学习背景中急速提高自己对于音乐品质的斟酌能力之外,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音乐的综合品鉴能力。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化教育中越发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究竟哪一方才是核心关键?音乐教育也同样有着这方面的困扰,很多小学的音乐老师都曾经认为自己是课堂的引导者,应当是核心。长久以来让很多学生形成反感、害怕的心理,正常教学内容都得不到保障更不用说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教学形式改革了。如果要彻底改变现状,老师的意识就应当首先有所改变,音乐教学实则是艺术综合能力的培育,需要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辅助学生利用自我思维去大概构思,力求打造没有边界的学习体系,建立起双向选择、双向交流的自由平等的音乐教学的环境。注重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的平衡性,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合、亲密,不仅可以避免小学生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的被迫感和反感,还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提升自身素质

  很多小学音乐老师对此不予以重视,导致长时间的教学模式都只固定在一个形式上,这也变相阻碍了音乐教学创新性的延伸。如果想要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加入创新性教育,老师应当在此之前首先不断的提升自身相应课程的内容和标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后对自己的授课过程进行思考,发现自己不足的地方及时改正、优化,从而使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充实、科学。

  五、结语

  创新无论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还是对一门小小的学科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其重要程度是不能以单位大小区分。它是内在,是灵魂同时也是源泉,是动力。作为小学阶段音乐教学领域的创新性来讲,更重要的根本就是培育学生的综合创新性,使其发挥最大限度。所以,针对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内容的创新性突破应当不断加深,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国家培育出更多更具创新性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阎小青.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小学生审美教育的培养[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xx,04.

  [2]王畅.浅谈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信息技术,20xx,11.

  [3]杨志华.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与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20xx,35.

小学教育论文10

  一、当前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从小学教师的角度来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上课真正认真听讲的时间有限;有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容易失落、烦躁,甚至哭鼻子;有的学生吃不了一点苦,甚至连正常的班级值日都不愿参与……这些都与学生的意志力不强有关。因此,我们小学教师有责任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小学生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勇于直面苦难的能力。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全面加强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我们应该认识到现代的教育教学不仅是要教会学生某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挫折教育的素材,培养小学生的耐挫力。下面主要从语文教师的视角,就语文教学中的挫折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析:

  (一)通过寓言故事,渗透挫折教育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挫折教育,让小学生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引导小学生以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在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时候,有意引导学生直面挫折:“小马的妈妈说‘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能只听别人的意见而没有自己的主见。其实,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遇到难题时不要慌乱,积极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够想出解决办法的。”再比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则故事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小蝌蚪的乐观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小蝌蚪找到了鸭妈妈、大金鱼、大螃蟹、大乌龟,最后才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如果小蝌蚪找了几个,没找着就不找了,最后还能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学生回答:“不会。”“那小蝌蚪是不是很努力、很努力的在找自己的妈妈呀?也就是说,只有很努力地做事的时候,才更容易达到我们的目标,并且每次发现不是自己的妈妈时,小蝌蚪都很乐观也很礼貌地告别,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通过名人事迹,强化挫折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事迹,多数名人事迹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名人事迹,在丰满名人血肉的同时,强化学生的挫折教育。如,小学语文经典课文《司马光》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这篇课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实例,而司马光当时与小学生们的年龄相仿,更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在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有小朋友不小心掉到了一个有水的大缸里,而你身边又没有大人在场,那你会怎么办?”这就引发了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有的学生想出了用树枝拉朋友的办法,有的学生则认为可推倒大缸的办法等等。学生们似乎身临其境的积极想办法救出自己的朋友,这在无形之中其实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逼真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果真实发生这样一件事的时候,自己该怎么办。学生们积极思考的过程实际就是强化挫折教育的过程。

  (三)通过写作反思,内化挫折教育

  写作是放飞心灵的旅程。小学生的语文写作更是说真心话的过程,我们可通过作文,让学生反思自我,以此内化挫折教育。在学完《我是最弱小的吗》后,我安排了一节作文课:写出令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最好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要详细地写出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是怎么解决的,这件事对我以后的启发是什么。这节作文课的意图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反思自我,尤其是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处理。学生思考的过程实际就是回想经过、反思自我的过程。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社会情势下,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为此,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将挫折教育渗透进日常教学活动中,引导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挫折观,培养小学生健全坚毅的人格,增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将挫折教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积极探寻语文教材与挫折教育的结合点,加强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小学教育论文11

  1小学教育中正确使用教育惩罚的策略

  1.1惩罚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

  惩罚是一种不得已使用的教育方法,所以必须具有教育性。惩罚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在惩罚方式上必须是以教育为目的的,在惩罚时学校和老师要做到对事不对人。此外老师惩罚的方式要结合学生的性格、年龄、性别等,要在学生接受的范围内。在惩罚教育中老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惩罚不是让学生痛苦,而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达到教育的目的。惩罚是为了维护正常教学的管理秩序,老师在惩罚学生时必须一视同仁,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式要充分的发挥其教育功能,不仅是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教育,也是对其他的学生起到预防的作用,让学生不再违反学校禁止的行为。在我国的惩罚教育实践中,还存在很多惩罚目的违背了教育原则,老师惩罚学生完全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还有部分老师将惩罚作为提升学生成绩,强迫学生学习的工具,忽视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有的老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犯错时可以被原谅的,对成绩差的学习惩罚力度就会很大,这些和教育为目的相违背的惩罚,都没有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这些缺乏教育目的的惩罚会让学生厌恶学习,憎恨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在人格形成阶段,不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会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影响。

  1.2将爱作为基础进行教育惩罚实践

  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就是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击和伤害学生,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并在今后不会再犯。要想让学生在内心中接受老师的惩罚,老师必须要具备一颗爱学生的心,只有爱,才能在惩罚时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所做的都是为了自己好,心甘情愿的改正自己的错误。老师只有爱自己的学生才会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交流沟通,认真地去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每位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麻烦,由此还能够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防止产生一些误会和隔阂,走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关爱,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到新的学习环境,接触到新的同学还有很多的不适应。包含爱的惩罚教育会将惩罚圆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惩罚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并且惩罚之后,老师也要关心被惩罚的学生,不能不理不睬,让学生感觉老师对自己已经失去信心了,甚至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坏学生,受到惩罚的学生心里会很复杂,老师要关注他们情绪的变化,发现学生有负面情绪就要及时的去沟通,用自己的情感去开导学生,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在班级上不能让其他学生嘲笑他们,还要引导全班学生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没有失落感,在惩罚中以情来感化学生,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3教学惩罚是德育方式而不是智育方式

  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数年,但是现在学校和家长还是将成绩作为学生能力的衡量标准。在教育中学校重视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的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老师会采用各种教育手段,惩罚当然也就包含在其中,成为了逼迫学生学习的工具。在智育方面学生受到的`惩罚非常常见,比如,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就会被罚站;一个字听写错误就会要求写上一百篇。惩罚是对集体或者是个体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批评和更正,目的是制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为德育教育采取的一种方式。小学生的智育程度由于各种环境的不同本身就是存在差异的,小学生的思想还没有发展成熟,如果由于学生成绩不好就一直受到惩罚,学生会不自觉的产生自卑感,并在学习上丧失积极性,对学生才生畏难情绪。在小学教学时老师要尊重学生智育上的差异,不能发现问题就用惩罚去打击学生。学生是因为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上出现的问题导致成绩一直不好,老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惩罚教育。

  2结束语

  总之,教育惩罚有着自己在教育中的优势,我们要正确的认识教育惩罚,在实践中合理的运用,体现出教育惩罚的积极作用,老师要将惩罚和鼓励相结合,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

小学教育论文12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为创新,这也是满足当前新课改的精神。以素质教育为背景,小学语文老师充分的研究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挖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指导,让课堂教学的方式更新颖,这对学生语文科目的学习造成积极的影响,对其今后的学习也很有帮助。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小学;创新

  改变传统教学的重要途径是创新教学,这也满足当前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为指导在小学各科目中渗进创新教学法具有积极的意义。小学生处于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而语文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阵地是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很多得学者对创新的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研究,这就要求老师以小学生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效的设计和使用教学方式,这对学生语文的学习很有帮助,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存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然后就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课堂的方式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期进一步提升国内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素质教育有形式化倾向:素质教育呈现出很大的形式主义,究其原因是为了发展素质教育而做的一些掩饰工作,这对学生素质的提升几乎没有作用。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场景:老师的课件五彩缤纷,多种多样,老师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忙忙碌碌。在貌似时尚的小学语文课堂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危机。素质教育成为老师比拼课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老师各出奇招。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引导,以教学内容为依托,教学方式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仅仅追求形式和技术的教学方式,没有重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需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会学到多少东西,甚至学生会为了出彩的课堂疲于奔波、应付,最终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1.2学生缺乏自主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性是素质教学推崇和重视的,看重学生智慧和潜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在自主的活动中才能被有效的培养、激发、调动。所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在定位学习目标、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有效的结合班级的交互活动,真正的尊重并确立学生为教育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然而实际情况是,老师重视课堂知识的讲解工作,学生的实践环节被老师的讲解活动占用,学生缺少必须的实践,缺失自主活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就不能很好的被激发。

  1.3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的,这两种教育模式截然不同。我们应该了解,素质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然实际上,在升学等体制的影响下,小学语文课堂存在很大的应试教育体制残留,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以知识为基础并走向知识,试图在各知识点之间找出联系和关系,然后辅以相关的记忆方法,把知识点生硬的装入学生脑中,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心理素质、合作精神等的培养。

  2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

  2.1从主客体关系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品格。要想开发思维就必须常有疑问,学生要学会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比老师自己提出问题效果要好很多。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索,脑、手、眼、口等共用,把问题妥善的解决,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其二,老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的发挥。老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为基础,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让教学技巧和教学环节上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不仅乐学、爱学,更让所学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能力。在课堂教授环节发挥主导作用。老师在这一环节以所学内容的重点为基础,简单、明了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究,发挥示范作用。其三,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老师要重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切实的发挥指导作用,当学生的思维有所偏离时,老师要及时的纠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升自身的各项素质。

  2.2从功能指向上,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是面向现代化的教育方式,目的在于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素质。我们要以素质教育为依托,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坚决的贯彻这一思想。老师以教材为基础,让小学生学会审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品质。使用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领悟合作精神、培养交往能力,具有较好的表述能力和心理素质。在自由的学习氛围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要勇于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2.3从教学内容上,体现能力本位:教材是小学语文开展教学内容的依托和蓝本,但是,教材内容仅仅发挥培养小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能力,这是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一方面,要切实的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高度,把隐藏在教材背后的知识挖掘出,培养学生真挚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汲取语文中的养分,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的了解小学语文教材以及开展学习的内在目的。不仅如此,老师还需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给学生传达更多“美”的东西,这对道德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3结束语自素质教育出现之日起就被人们所追捧,这种和应试教育相对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好处,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对学生进行创新的培养。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关键阶段,而作为实用性较强的语文学科,小学生有必要夯实基础。这就要求小学语文老师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为引导,创新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琰.略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语文建设.2013(02)

  [2]宋克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思维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2)

  [3]孙家琴.莫让无效“拓展”迷了眼———谈小学语文课堂拓展的有效性[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4(05)

  [4]李巧燕.怎样有效进行小学高年级英语课堂导入———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胜利街小学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02)

  作者:闫莉莉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站前小学

小学教育论文13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民教育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但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音乐教育的步伐似乎仍然还没有跟上,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直以来我们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对于这个学科也一直存在偏见,学校的人力物力资源分配不均,基础建设有待完善,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选择不当,都容易使学生接受不到专业的音乐教育。不仅如此,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氛围,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也会相应地减退,这些都是当下音乐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与时俱进;专业素养;主观能动性;音乐基础建设

  一、从教师的观念、意识、创新层面思考小学音乐教育

  对于新时代的小学音乐教育来说,素质层面上的教育始终是重中之重,这是我们必须清楚的一点,那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具体实行素质教育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在素质教育层面上,音乐教学离不开审美,但是审美又是一个十分主观的概念,我们应该如何去把握呢?要做好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具备能够准确拿捏这方面的观念。时代在进步,我们如何才能保持自身的观念意识不落后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直学习,关注行内相关的资讯以及趋势,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因为我们都知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升我们的教学效率,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所以这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积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动力,这一点对于小学生尤为重要,因为是初次接触音乐,这个阶段的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刚刚建立。其次就是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一直以来我们都注重同质化的教育,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是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特别是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学生正处于思维成型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我们尤其要注意对学生创作兴趣的培养,只有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为小学音乐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更应该更新自身的意识观念,分清楚主次,把提升学生的创作意识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不停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不断成长。

  二、从教师的职业意识、专业素养层面思考小学音乐教育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印象中,音乐教学就是让学生去唱歌,对于学生来说,似乎三大主科的成绩才是首要的,不仅很多家长是这样认为,甚至很多老师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如果连教育者都不认真对待学生的音乐教育,那么对于学生来说,更加不会放在心上。对此我们需要改变我们一贯的看法,跳出这个思维定式,我们必须清楚,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主科成绩可以提升审美、创作水平,音乐也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所以在平时成绩考核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适当地作出调整,增加音乐、素质修养教育的比重,建立一个更完善、更全面的综合素质考核系统。而在音乐课堂上,我们一般都是习惯性地进行知识输出,让学生单方面被动地学习,这种任务式的教学形式是不可取的,音乐教学不仅仅属于教育范畴,更是一个引领学生释放内心情感,把自身情绪转化为艺术创作表现出来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指引学生如何释放内心的情感,如何用心去体会音乐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音乐潜力。另一方面,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我们往往是以某一个作品,作为学生完成质量的标准,但是我们要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唱歌,而不是不断地重复某一个作品,只有真正地掌握歌唱技巧,在应对以后的音乐考试时才能游刃有余。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对于学生来说,重复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只会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才是正确的方法,学生初步接触音乐,如果一开始兴趣爱好没能够培养起来,那么对于学生以后的教育肯定也是不利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提倡一味地追求娱乐性,因为我们所提到的娱乐,是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音乐背后的情感,让音乐具有故事性,进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迁就学生的兴趣而作无谓的娱乐,因此,作为教师,这是我们需要掌握的职业意识以及专业素养。

  三、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层面思考小学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内容,另外,运动、舞蹈、表演都是与音乐息息相关的内容,在我们的实践活动中,以音乐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其他几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加强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也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还充分地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性,可谓是一举多得。另外课堂是一个教学的地方,但是这不代表课堂就只是教与学,很多时候我们的观念还是停留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层面,但是实际上,教学的互动性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在教育的过程中,其实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领者的身份去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创作,当学生能够沉浸在你的教学氛围中的时候,才能让他充分融入课堂,比如说同样是教唱歌,通过让学生表演,然后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行为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他自身的行为得到肯定的时候,他的热情便能带动他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教,而不让学生去参与去实践,学生得不到满足感,则会很容易产生抵触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开展课题,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够真正为学生所用,这样的效率是普通的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这一点是我们需要清楚的。

  四、从强化音乐基础设施建设层面思考小学音乐教育

  不同于语数英等主要教学科目,音乐教学是近些年来才被大家所重视的,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但是受制于此前教学资源的失衡,现今各个学校在文体类活动场所的建设方面还是相对缺乏的,不仅没有相对的文娱用室,就连图书馆里关于音乐的书籍也很少,在小学,很多音乐老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任的,并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培训,对乐器方面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喜欢在课余时间把孩子送去培训机构学习音乐,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学校在这方面还跟不上时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如果我们能够完善学校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想必对学生亦或是学生家长都是有益的。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学校的领导部门应该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只有领导层全力支持,才能解决最基本的资金问题。其次,作为教师,我们也应当积极主动地针对学校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从一个专业的角度去查漏补缺。因为想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音乐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音乐教学虽然也属于课堂教学,但是其内容决定了它不能像普通学科一样照本宣科,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氛围,这才是强化音乐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的目的。

  五、结论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音乐素质教育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音乐教育薄弱的基础,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完善,我们的思想不能再停留在以前的层面上了,如何推陈出新,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对于学生来说,我们的教学内容也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再一味地用填鸭式的方法去教学,而更为基础的是我们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不断地更新完善,同时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帮助我们营造良好的音乐教学氛围,从多个方面解决此前音乐教学的短板,这样我们的音乐教育工作才能够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资利萍.对音乐新课标“音乐审美”的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xx(07).

  [2]高荃荃.新课标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J].戏剧之家,20xx(04).

  [3]谢发均.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xx(39).

小学教育论文14

  一、微电影适合引入小学教育教学中

  小学生在感知、思维、性格等方面有一些不同于中学生和成年人的特点,因此,小学生的教材、教学方法等也有其特色。微电影的“微”特征和互动特性使其更适合引入小学教育教学中。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微电影直观的影视镜头、视听综合更符合小学生的感性认知,更能够让小学生产生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通常不稳定、不持久,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明显,因此,微电影短小精简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能够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内就完成视频的整体“阅读”,从而得到初步的理解。现代社会信息量较大,信息几乎囊括了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信息种类,而且有效信息的占比很小,影视信息同样如此。微电影在有限的篇幅中选取有效内容,才能让小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接受到更多的知识。

  二、微电影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微电影除了观看欣赏,还可以恰当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创作自己的微电影作品,微电影在小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形成,可以通过很多途径,但是利用微电影资源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微电影能利用视、听综合形象将学生引入具体写作意境之中,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泛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法可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写作能力。首先,观看微电影作品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学生观看的过程就是观察的过程。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动作、表情等,观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不断提高观察质量。

  2.发挥校园微电影德育功能

  校园微电影是“学生化”的影视,内容思想接近学生口味,容易引起学生思想共鸣,积极发动学生参与到校园微电影节目中,可以实现自我教育。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关心身边同学以及学校一个阶段热点问题,适时开办专题节目,访谈节目,让学生借助微电影平台,开展讨论、辩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如,针对就餐浪费的现象,制作“食堂里的浪费”,节目播出后,学生容易被触目惊心的浪费画面所震动,为自己习以为常的浪费感到羞愧,又如,针对春节以后,部分学生收到的“压岁钱”比较多,个别学生大手大脚乱花“压岁钱”现象,制作“压岁钱大家谈”,通过家长、老师、同学的访谈了解对压岁钱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用学生的眼睛发现身边的问题,借校园微电影平台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

  3.优化学科教学

  影视中的一个镜头、一件道具、一句台词、一段音乐,有时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微电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本创作背景;在品德课上,蕴含着正确浅近哲理的微电影故事,常常能成为小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南;在数学课中,直观、形象的微电影素材则能较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在音乐课中,微电影则可活化音乐作品的内涵,帮助学生把握音乐情感主线,使微电影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电影与各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4.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策划、制作一部完整的微电影作品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部成功的微电影也需要经过许多工序,经由许多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初级阶段,通常需要集体讨论的形式来确定制作节目的主题,在讨论中,参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点、看法、特长、爱好等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的学生想拍课本剧,有的想拍英语短剧,有的想拍MTV,还有的想拍一部讲述小学生自己故事的纪录片等等。当要做的节目主题已经确定下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进行自由选择,建立各制作小组,根据不同的制作内容会有导演、制片、编剧、剧务、策划、记者、主持人、播音员、配乐等不同的分工。

  在这里,无论参与的学生擅长什么,或是对什么感兴趣,都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大家合作收集素材,一起对资料进行推敲,确定节目形式与风格,在拍摄现场,边拍摄边沟通,在后期,一起探讨片头、特技、配音、字幕等内容,协同工作。因此,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对于完成一部微电影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别人达成一致,学会分享共同成果。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节目的制作、各项栏目的开播,使学生主动交往意识、交往能力、表演能力不断增强,口头表达能力不断提高,随机应变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写作能力不断发展。而更多的是使学生在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新等方面促进了发展,既磨炼了学生意志,又增长了学生才干。

  5.创办微电影主题活动,使校园学习生活充满生机活力

  由学校每年定期开展校园影视活动节,并发动学生、老师、家长参与校园微电影、微视频创作。校园影视活动节活动可以设计如下内容:

  (1)开展微电影知识宣传、微电影知识讲座。

  (2)每人观看一部优秀微电影,学生可以自己观看,也可以和家人一起观看。

  (3)征集微电影小故事、小剧本,鼓励学生个人完成创作,也允许学生和家人一起创作一个有趣的体现正能量影响力的小故事或小剧本。

  (4)开展优秀微视频展播,将优秀作品按主题统一编辑,加上片头、字幕后在校园展播。

  (5)从收集的小故事和小剧本中选择合适内容进加工改编,由学生、家长、老师出演筹划拍摄校园微电影。

  6.开办校园微电影沙龙,做正能量的向导

  由于知识积累和鉴赏能力的局限,学校适当开展沙龙交流活动,教师要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引导,纠正一些不当的方法和观点。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微电影知识,交流自己体验微电影魅力的心得,交流运用微电影手法创造文明美好童年生活的经验,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正能量。

  三、结语

  当我们把微电影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去时,校园里将呈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课间你会看到一个个小学生手拿相机、手机、DV在校园里寻找着拍摄的目标;三五成群的学生聚在一起谈论着某部校园微电影的某一场景;作文课上教师定格在某一视频画面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延伸着银幕上的电影故事;电影社团队员们正在讨论筹拍一部新的校园微电影;班会课上学生对着银幕上出现的生活中不良现象的画面进行激烈的讨论;英语课上,学生正为一部模拟的英语短剧剧情进行英语配音。

小学教育论文15

  如今,性教育越来越多被公众所提及,并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封建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造成了性教育的障碍,大多数人对性问题处于无知状态,把性视为禁区,甚至把性与丑恶、下流相联系。学校的性教育相对滞后,虽然也有些这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如理论研究薄弱,实践操作不规范,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教育读本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性知识的获得绝大多数不是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主要通过一些报刊、杂志、书籍、影视媒体,有些甚至是通过一些黄色淫秽书刊和影视等途径获得的。这些从社会复杂环境中获得的性知识既难保证其科学性,又缺乏针对性,造成学生性知识贫乏,性观念落后,性道德水平低下,甚至性心理障碍等情况。现在已不是一个“谈性色变”的年代了,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科学的性教育已是当务之急。

  基于此,XX年3月,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成立了性教育课题研究小组,尝试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团体辅导、家教讲座、个体咨询等多样化途径对试点中小学学生进行科学、多元的性教育课题研究,为科学、有效地普及性教育迈出有力而坚实的步伐,也为其他中小学开展性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研究小组实践探究的主要思路是解放思想、活动跟进、修正反馈。

  一、理念先行——解放思想,着眼于“双层面”的发展引领

  社会敏感问题的尝试与探索需要胆量,更需要智慧。环翠区性教育课题小组从解放家长和教师思想入手,积极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在专家引领下,积极对家长和教师开展各类培训,使其接纳并积极参与性教育工作。

  家长层面的引领:考虑到性教育的敏感性与实际效果,环翠区性教育课题小组决定,首先要面向家长进行性教育培训,让家长接受性教育理念、支持学校性教育的同时,在家配合做好性教育工作。锦华小学心理咨询师张伟伟结合生动具体的案例,分别从性教育的内涵、性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性教育三个方面对家长进行性教育“扫盲”。望岛小学心理咨询师苗婧雯则结合“身体红绿灯”一课,让家长近距离接触学校性教育课堂,并以此为例,引导家长在家也对孩子做好性教育。培训活动结束后,学校立即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三所学校有95%以上的家长表示愿意积极合作。

  教师层面的引领:性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我们认为,不仅是学校心理教师,所有学科教师都应是性教育的参与者与践行者,因为其教学思想和方式,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三月初,三所试点学校分别面向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了“孩子们需要什么样的性教育”主题培训活动,教师们反响强烈,都积极表示性教育确实应该在学校推行。今后,性别教育也将成为学校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将更加多元化。

  二、活动跟进——有效探索,致力于“四课程”育人研究

  (一)以绘本课程为载体,让性教育生动化

  “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是怎么进到你肚子里的?”这样的问题让很多家长不知所措,不少家长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咨询这方面的问题。很多家长意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却不知该从何下手。环翠区性教育课题小组想到了绘本。

  1.定主题,选绘本

  锦华小学、望岛小学在征集学生兴趣、疑惑和与家长沟通的基础上,将性教育分为:“认识我们的身体”“保护隐私”“家庭情感教育”“社会性教育”等几个主题,并根据这些主题挑选合适的性教育绘本。如《认识身体》《我从哪里来》《我不喜欢亲亲》《家族相簿》《小威向前冲》《乳房的故事》等绘本,内容涉及性别角色认同、生理功能介绍、如何保护自己的性器官以防他人伤害、出生的知识及妈妈生下宝宝的艰辛,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等内容。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绘本,不仅可以传授性知识,还可以培养儿童爱父母,体会父母的`辛劳,形成自尊、自爱的品格。

  2.做课程,演绘本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角色扮演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绘本,深化性教育的效果。锦华小学、望岛小学选取了《小威向前冲》《认识我们的身体》等性教育绘本,让孩子从生命的起源开始,全面接受科学性教育,并引导孩子扮演妈妈、爸爸等角色,体会妈妈怀孕的辛苦及爸爸照顾家庭的责任,让小学生将绘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进行性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特别重要,教师理解绘本、捕捉信息、语言表达的能力等都会影响绘本性教育的成效。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平,纠正谈性色变的错误认知,认真回答儿童提出的性方面的问题,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3.拓渠道,讲绘本

  家庭在学生性教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锦华小学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把家长请到学校,带上孩子出生的视频或者照片,再结合相关绘本,讲解孩子是如何出生的,妈妈生完孩子的感受,以及爸爸在等待宝宝出生时的心情,让孩子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了解妈妈生宝宝时的痛苦及爸爸担心的心情。这是实行家庭亲情教育的一个方式。望岛小学还与医院等社会机构合作,请专业医生结合绘本给孩子讲解孕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性知识。

  (二)以心理课程为主阵地,让性教育系统化

  环翠区性教育课题小组非常重视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性教育的主阵地。德育科李静副科长,引导小组成员对每一节要进入课堂的性教育课教案进行研讨与磨课,达成理想效果后再在各学校推行。目前,小学低年级和高年级各有一节性教育精品课《身体红绿灯》和《青春期红绿灯》,已在两所试点小学推行。

  城里中学则从方刚教师精编的《中学性教育教案库》中挑选教案并进行改编。目前,《我家有女初长成》《安全跨越成长路上的美丽陷阱》两课已成功开讲。令人振奋的是,锦华小学性教育专题报道还在山东省少儿电视台播出与推广。

  (三)以电影课程为媒介,让性教育无痕化

  经典童话影片深受孩子们喜欢,如果能结合影片内容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在对影片的讨论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性教育,更容易将相关理念深深植入他们的心中。锦华小学在三年级尝试进行电影性教育课,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广泛好评。例如:学生观看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后,都说喜欢白雪公主,追问原因时,多数学生回答:“漂亮。”“继母也漂亮,为什么不喜欢她?”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不能仅仅以外表美来衡量一个人,还要重视心灵美。这其实就是对学生未来恋爱价值观的一种无声渗透,从而达到性教育的目的。

  (四)以团体活动课程为补充,让性教育自然化

  在青春期的关键时期,正确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为使学生顺利度过美好的学生时光,城里中学组织学生开展了以“青春期异性交往”为主题的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心理教师曲小男根据自己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所了解到的青春期男女学生在交往过程的困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精心设计了“猜猜我是谁”、心理情景剧等一系列课堂活动环节。通过学生的活动体验、讨论反思和教师的点评,辅导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技巧,树立健康的异性交往观,学会健康、自然地与异性交往。

  早期性教育关系孩子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在从出生到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孩子的身体变化很大,有必要了解性方面的知识。在如今信息发达的时代,为了预防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不健康的性知识,学校性教育任重而道远。利用绘本、电影、心理健康课和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生动而科学地向青少年开展性教育是学校性教育的新途径和新策略。

  三、实践反馈——修正航线,向性教育的深水区挺进

  性教育在环翠区的率先开展,得益于区教育局对性教育的再认识。性教育的不断实践,需要实时反馈,为此性教育课题研究小组定期制订相应的问卷调查和开展性教育研讨活动,不断修正性教育航线,做到胆大而不盲目。

  基于对家长、教师开展的各类培训和对学生开展性教育的实践,环翠区性教育课题研究小组正努力从实践中提升理论知识,汇编了《中小学性教学指导手册》,为性教育的推广提供借鉴,向性教育的深水区挺进。

【小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论文12-13

小学教育的论文05-28

小学教育论文致谢11-16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11-23

浅谈小学教育的论文11-27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11-24

小学教育论文题目09-28

小学教育论文15篇01-31

小学教育问题论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