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优选】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论文1
1.导入注意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开始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课程的导入,让德育教育自然地渗透到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在教授学生少数民族歌曲时,如:《娃哈哈》、《草原就是我的家》、《侗家儿童真快乐》等,都可以在导入时放一些和少数民族有关的影像视频。少数民族中有很多学生不了解的民俗习惯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一切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陌生而新奇的,所以让学生了解“56个民族,56个家”,除了汉族以外,还有其他少数民族,这些民族成员都是我们自己的同胞,我们要民族大团结,祖国才会更加的繁荣昌盛。在教授学生革命歌曲之前,可以跟学生说一些和革命有关的小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如:教师在教授《义勇军进行曲》时,作为学生对这首歌并不陌生,但是并不了解这首歌的含义,所以教师在导入这课时,可以有步骤、有层次的深入,通过一层一层的启发和铺垫,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创作时间、内涵以及当中蕴涵的思想感情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名的革命故事,如:抗日小英雄王朴、朱德的扁担等。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为了歌颂这些为了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军人,歌曲中所有被压迫、被欺辱的中国人民都开始奋起反抗,进行民族自救,由衷发出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今天的幸福生活和歌曲中所描述情景之间的差异,鼓励学生树立起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歌曲,思想品德也受到了熏陶,强烈感受到革命历史歌曲所传达出的浓烈感情和丰厚的凝聚力。
2.内涵的挖掘
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音乐教材中出现了很多反应学生健康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歌曲,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歌曲所具备的内涵。一方面,歌词积极向上。如:《美丽的家乡》歌词充分赞美了家乡的美好;《北京的孩子逛北京》热烈歌颂了我们的首都,充满了浓烈的北京气息;《我们多么幸福》充分展示了儿童、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这些歌曲都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德育内涵,教师必须要用巧妙的手段让学生的情感和思想都受到歌曲独特魅力的感染,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教师在教授《萤火虫》这首歌曲时,由于这首歌曲的歌词非常美丽且生动,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让学生展开联想:美丽、宁静的夏天夜色中,眼前出现了一群一群、一闪一闪的绿色萤火虫,这些萤火虫虽然只有非常短暂的生命,但是就在这短暂的时间里,都是不断照亮周围。对于其他类型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七子之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从而提升思想美境界。教师要想充分挖掘小学音乐教材中独特的德育内涵,就要在课程开始前对这首歌曲进行充分的了解,为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注重拓展和实践
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一定要进行课堂小结,对一节音乐课进行总结和回顾。进行小结时,要针对班集体所有学生,对本节课涉及到的音乐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突出重点内容,在其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让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可以和音乐教学工作共同开展,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音乐人才。教师在授课的同时还要注重音乐的实践活动,如:教师在《我和小树来比赛》音乐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们都希望可以为美化家园尽自己的一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植树活动。让学生到固定的地方去种下属于自己的树,美化环境,生活才可以更加美好。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音乐兴趣小组,如:舞蹈队、合唱队、器乐队等,这些兴趣小组都可以是音乐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歌唱比赛以及一些团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养成严守纪律的好品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才能在教授音乐课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们健康向上的成长。
教育论文2
抛体(平抛)运动是高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曲线运动,是《曲线运动》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在学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后,对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下面就本节内容谈一下自己对新课改的认识以及教学中的反思和体会,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对比旧教材,领会新课程中的教育理念。
1、教材的分析
新教材中,把抛体运动分为连续的两节进行。前一节内容为抛体运动的规律,虽然内容仍以平抛为主,但文中提及抛体运动的概念,并且要求用研究平抛运动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斜抛运动,尝试导出斜抛物体运动轨迹的关系式,讨论关系式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关结论。在备课中,同事们的普遍感受是,新教科书不仅要求平抛,而且还涉及到了斜抛,好像比过去难了。对此,我的理解是,其实这里不仅不要求学生背诵斜抛的结论,甚至连平抛的结论也做了淡化处理:平抛轨迹只是在一个例题中做了讨论。从科学方法的角度看,解决平抛问题的.方法与解决斜抛问题的方法没有区别。这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会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是相吻合的,其中的“分析”、“用……方法”更是体现了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2、方法与手段,注重方法教学
通过对新课改的认识,我觉得,中学物理的学习,除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技能需要学习、掌握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借鉴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对自己未认识的事物进行探究,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所以我在教学中,把这一节课的重点放在实验探究上,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理论推导上。
由于栖霞一中“班班通”工程的开通,所以多媒体教学课程得以真正实施。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我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投影仪、录音视频、动画FLASH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比如抛体运动,在让学生讨论的前提下,我帮他们总结了两个探究方向:
①竖直方向的分运动;
②水平方向的分运动。
让学生提出猜想,再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加以验证,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课外的学习中去。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有效的教学模式。
1、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思维
在学生提出猜想、进行试验验证时,可给学生介绍平抛竖落仪的构造,让学生提出验证的方法。学生经过分组讨论后,总结出了如何实验:一球做平抛运动,一球做自由落体运动,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观察是否同时落地(在这里,引导学生如何确定两球同时落地,听是否只有一次较大的响声)。实验结束,进一步引导:该实验只能说明全过程二球所用时间相同,不能说明二球在任何时刻都在同一高度。怎么办呢?这时,可以采用频闪照相的方法,将频闪照片(1/30秒)投影到银幕上,让同学们研究竖直方向二球的位置。每隔1/30秒二球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相同,得出结论:平抛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2、转变授课方式,倡导教学方式多样化
通过新课改的培训,我感受体会颇深:教师不再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教授者,而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最后才是解惑者。新教材给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广大空间和机会,教师可以自主确定教学的方式,可以适当筛选或补充活动的内容,可以引用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自行设计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题等等方式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新教材给予了教师全新的体验,在教学方式上则表现为,变老师主讲为学生讨论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设计探究水平方向的分运动的方案时,我事先预想了几个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案。实际上课时,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方案新颖。如8班的马永、盛杰等同学,经过讨论后提出,将平抛实验器改装,加一轨道,使一个小球以平抛的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平抛运动的小球能击中匀速运动的小球,则说明平抛运动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还可以将平抛运动从竖直方向投影,研究投影的运动等。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真正做到了“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了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3、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物理课程情境
学生在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时,总是要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物理形象,特别是动态的物理形象,进行思维和推理。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大量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因为条件的限制不能搬进教室,学生只能根据教材描述,或教师的语言叙述,在头脑中形成物理形象。在网络盛行的今天,从网络寻找合适的资源,就可以更好地反映真实的、丰富多彩的情境。比如在讲解本节新课时,我选用了一段视频资料——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黄河,动态的视频展示,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抓住了学生的心,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了抛体运动的概念。
适当的教学反思,可以对我们所进行的教学工作进行更好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评价,最终促成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育论文3
摘要:小学的音乐教学是小学中重要的美学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提高学生的审美观点和对音乐的认知,还能够通过音乐的让学生的内心充满对事物的美好想象。所以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十分可行的方式,也成为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了解音乐教学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好音乐教学的重点,也能够知道如何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心理健康教学;音乐
在小学课程中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而是通过音乐教学让小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对事物的审美,并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的心理成长更加的完善。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的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音乐、喜欢音乐;而且小学音乐教师还应该了解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读懂学生的心理,并寻找更加适合的方式,因材施教。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到音乐教学之内。这样就能够达到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提高小学生心理成长的质量。
1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1.1提高学生审美
小学的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音乐的旋律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在小学教育的宗旨上,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教学的重点,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的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除了美术教学,音乐教学就是非常好的学科。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清晰的让学生了解如何对事物进行是非的分辨,如何对进行美与丑的分辨,让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成为一名有完善的审美观及价值观的人员,这样就达到促进学生修养成长,促进心理健康[1]。例如:在音乐课堂上利用《粉刷匠》这首歌曲,让小学生知道劳动的重要性,让学生热爱生活。利用《空山鸟语》,《爱是一首歌》、《红旗颂》等积极上进的歌曲,表达对向上的精神,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渲染带动学生的心理变动,和情绪,并促进了学生审美观念的提高。
1.2健全学生人格
随着音乐不断的发展,其表达的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很多音乐作品都蕴含了积极向上的内容,当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充分的利用其内容,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利用不同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心理变化,让学生了解每个音乐发展阶段的社会情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在感知音乐的内容的同时,能够提高对我国音乐的表达方式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格成长[2]。例如:我国古典音乐《二泉映月》,教师在为学生播放《二泉映月》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解释曲调的由来,以及曲调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在听曲调的时候能够理解曲调中所表达的人们的生活遭遇,以及小学生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以此提高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能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也提高了学生的心理人格层次。
1.3促进学生心智发展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心理成长发展非常重要的阶段,学生只有在初级阶段培养好的习惯和心理基础,才能够在后期成长的时候明辨是非。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渗入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对小学生心智发展的推动。所谓的心智发展不仅是对音乐理解力的开发,更加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维的开发,通过音乐的教学熏陶学生的情操,通过音乐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发展[3]。例如,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利用电子琴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以及手部协调能力,在电子琴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利用好手部与眼部、耳部的相结合,才能够弹奏出优美的音乐。而且通过这样的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度,让学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这样就达到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
2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方法
2.1通过师生互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因为互动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的变化,而切在有效的互动中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4]。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通常的办法都是直接为学生播放教学的音乐内容,并在对音乐的技巧细节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熟悉旋律的方式达到相应教学的目的;此刻,教师是站在主动的角色中,而学生是被动的角色,这样教师就不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知识,也不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学生的内心发展和想法,所以为了能够让教师更加贴学生,就可以利用互动的机会进行深入的了解。为了达到互动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变主动为被动,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这样就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所想的角度和方向,也能够更加精准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学生也能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的轻松。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收集一些影像资料和图片资料,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原地进行模仿划船的动作,并一边模仿一边进行演唱。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歌曲的欢快,再次教师也需要参与到模仿中,从双方的参与教师能够了解小学生内心的变化,而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教学与其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让学生更加信任教师[5]。
2.2通过目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若是想要健康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就需要满足学生对目标的需求,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立相应的目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满足学生对音乐学习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内心心理发展。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应该更加需要重视对学生的内心发展的了解,让教师的方式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让教学的目标更加的明确,从而满足学生对音乐教学的需求。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会利用大合唱的方式提高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为此教师可以将大合唱比赛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在设定好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应该选择合唱的曲目,一般在小学阶段选择的都是《五星红旗》、《黄河大合唱》、《七子之歌》等,在学习之前应该将曲目播放给学生听,或是将曲目的视频放给学生看,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的震撼力,在播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讲解曲目的具体内容,并将会学生如何能够相互的配合达成共同的目标[6]。当学生在了解具体情况之后,比赛表演时能够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内心情绪,这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表现。
2.3完善音乐教学内容促进心理教学
音乐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完善音乐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课外音乐,这样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锻炼了自身的音乐技能,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完善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音乐教学辅助工具、或是音乐剧等方式,例如:小学音乐课程中《爱是一首歌》一课,教师在正常技术教学过后,可以将歌曲改编成为小的歌剧,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还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乐器互动丰富教学的内容。这个教学方式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心理建设和发展,以为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教学之外的内容。让学生也知道,教学不一定要局限与课本的内容,很多课外的内容更加具有教育的意义,特别是在音乐艺术方面。在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与参加音乐会或是音乐剧的演出,让学生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心理建设。
2.4用情景教学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音乐课程与小学其他课程有很大的不同,其可以利用音乐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若是在音乐课堂中设立情景剧,会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将情景教学的方式加入到教学的模式中,以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音乐题目的内容和背景,并正确的指引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音乐曲目的意义。例如:《红旗颂》一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好相应的道具,可以事先准备好小红旗,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进行之前,向学生们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国的简史,让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曲目的背景。在学生对曲目了解之后,就可以将《红旗颂》歌曲变成情景剧的方式进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乐曲的认知。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的投入也会用心去体会乐曲的内涵和意义。所以在情景剧之后的生活中,学生依然了解怎样将情景剧中的含义与现实相结合。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参加情景剧的表演,以此熏陶心理的发展内涵和方向,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7]。
2.5通过音乐教学评价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的氛围一直都是轻松优美的,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是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为每一位学生对音乐的掌握程度都有很大的不同,教师针对唱的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会直接影响该学生的心理发展。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整体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进度,而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也会出现懈怠或是反感。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的调整批评的方式方法,用正确引导的方式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改变现状。
结语
小学音乐教学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一项基础课程,为了能够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教师都不断的改进教学的方式和内容,让音乐教学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的目标,还能够在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心理建设。教师还应该学会利用课外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学生的心理建设提供渠道。
参考文献
[1]薛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探讨[J].教师,2012(12):125—126
[2]吴宪奇.浅析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3(10):115—116
[3]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2014(03):125—126
[4]陈阳.小学音乐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途径分析[J].吉林教育,2016
[5]童琳.探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华少年,2016(04)
[6]余岚.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16(01)
[7]李蕴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求知导刊,2015(11).
教育论文4
一、在相互渗透中确保美术活动的主导地位
我们班的孩子最喜欢画画。一直以来,我也都把美术活动作为衔接其他学科教学领域的纽带。当孩子们学会一首儿歌、歌曲或故事,总会忘不了再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当孩子们看到雷阵雨过后的彩虹时,也会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的热爱;当孩子们看到小河里的小蝌蚪在自由自在地玩耍时,他们又会以绘画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小蝌蚪的成长过程。画面虽然稚拙,却充满了童趣,激发了幼儿主动探究科学的欲望,这就是美术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的效果。然而前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难以释怀:阳阳有一天早上,在家哭着赖着不肯进来,他妈妈好说歹说把他送了进来。可以听说今天要画画,他又耍起了小脾气。究其原因,他说:我不会画画,也不想画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在别的方面表现都不错,经常得到老师的夸奖。可他又为什么对绘画如此反应呢?为了缓和阳阳的波动情绪,我及时与他的家长沟通。我在不断地反省自己:是绘画教学中的哪个环境出了问题?是平日里我疏忽了对他的关心?还是……可事实上,我不能说我没有一点责任。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在想,在思考,是不是孩子对绘画本身就没兴趣。为此,我对美术活动的目标稍作变动,要求也放低了。从培养孩子浓厚的兴趣入手,以激发、引导为手段,对阳阳在技能上从不做过多的要求和限制。慢慢地,阳阳也开始拿起笔来学画画了。虽然他的画没有别人的好,但最起码他已经不讨厌画画了。有时候还会自己构思,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看到这一难得的变化、喜人的进步表现,我心里高兴极了,把他的作品张贴在主题墙醒目的位置,让全班的孩子都来欣赏。对于这些作品,孩子们特别喜爱。从此,阳阳喜欢画画,热爱画画了。美术活动中所具有的科学教育功能,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是应确保美术活动的主导地位。
二、美术活动与科学教育互相渗透,实现共同教育价值
1.在美术活动中善于用隐含的方式感受、表现科学在一次绘画活动中,天天在涂色时很沮丧地来找我说,他画了太阳,可是他黄色的蜡笔不见了,不能给太阳涂上漂亮的颜色了。看着他气鼓鼓地嘟着嘴,我请他先涂红色然后再涂上绿色试一试。果然,他很快就兴奋地跑过来跟我说:“老师老师,我的太阳变成黄色了,好神奇呀。”我微笑着对他说,等你把画画完了之后老师再来告诉你这个小秘密。就这样,我给大家讲解了三原色。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边听还边尝试,很快就掌握了它的.规律,让科学和美术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2.用科学活动丰富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说:“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有关客观世界的信息。通过绘画又深化了幼儿的知识,传递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感受和观察的结果,抒发愉悦和惊奇、探索的情绪。美术活动和科学教育结合起来,能把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变成具体、生动、富有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能将很难理解和说清的科学现象变成幼儿感兴趣的美术创作,从而使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得以增强。如在《有趣的叶子》主题活动中,我先组织幼儿到周边环境、马路边、公园里等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叶,并收集许多叶子,有春夏秋冬季节不同的叶子,颜色也不同。然后让幼儿根据叶子形状大小的不同,创造性地、想象性地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动物、人物、景物、自然特征等等。通过这个主题活动,孩子们了解了各种树叶形状的不同和落叶现象,深化了对树叶的认识。总之,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提高了幼儿视觉艺术的同时,又促进幼儿在绘画活动时的表现、创造、观察、知识、能力等。
作者:吴青 单位:昆山高新区振华实验幼儿园
教育论文5
在我国,继续教育是指对已经完成中专教育或者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的补充、增新和提高,以达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的教育性活动。教师的继续教育则是指教师按照规定,达到学历需求后,在职对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它是非学历性质的提高教育。教师改革已成为各个国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关键词:继续教育、体育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还停留在培训数量和学历提升两个层次上,而对于教学至关重要的职业技能、心理素质、自我反思能力则鲜少涉及。基于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应环顾学校体育的生存环境,立足于学校体育的实践需求和教师成长的路径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一、体育师资队伍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体育教师的专项培训在参加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中,由于体育教师比其他专业的教师少,把体育教师培训融进其他学科中培训,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对新兴运动项目、新的教学观念、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很少涉及,体育教师的培训只能成为学分或学历的培训。学分培训中,培训单位中涉及体育教学部分也面对全体教师,讲授部分理论知识,教学方法采取“满堂灌”的方式,缺乏启发性,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很少关注体育教师尤其是农村的体育教师在工作中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对于参加培训的体育教师来说,只能听课,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没有认识。
(二)培训模式单一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主要以学历培训为主,各高等师范院校对体育师资开展的教育以函授教育学历为主。体育教师利用假期几周的面授时间把高师学生需要花一年时间学习的内容学完,通过减少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考前强化培训,降低考试标准等方式,让体育教师从低学历者成为高学历者,结果就是很多体育教师学历提高了能力没提高。
(三)部分体育教师参与培训功利思想严重部分体育教师培训目标主次不分,参与培训的功利思想严重。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是掌握新知识,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的过程,有利于增强自身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有些体育教师缺乏良好的敬业精神和价值观念,没有从思想上重视本校教研工作。对一线教学研究的实践环节缺乏足够认识,对参加的继续教育没有正确认识,仅仅把各种培训看成是为将来职称评定的一个经历,为了评定职称时所需的教育学分而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为了获取学历参加函授学习。
(四)继续教育或学历教育培训增加了体育教师的经济负担对于多数体育教师来说,培训主要是参加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或学历教育。对于城镇的体育教师来说,培训地点近,有一定的花费,但还不足以成为负担。对于边远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尤其是中青年体育教师来说,他们平时的生活负担普遍就很重,参加培训的车费、住宿费、学费、生活费都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经济负担是边远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不愿意参加培训的原因之一。
二、提高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有效开展培训的途径
20xx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对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各个学校支持,体育教师踊跃参加的模式开展培训工作。
(一)培训内容设置要合理
培训要按学科分类进行,针对专项教学内容展开培训,培训内容要新颖、实用,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真正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主管部门应多组织短期培训班,在培训内容上选择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内容;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培训;针对农村学校场地器材缺乏,如何制作乡土体育器材,民族地区如何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体育课堂等;体育拓展训练知识、体能训练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在一定区域组织体育教师培训成果展示。在学生体质下滑的今天,开拓体育教师视野,加强体育教师实践能力应该是教育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完善体育教师培训体系
1.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体育教师质量是体育教育质量的核心,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有利于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提高。现阶段我国对成人的学历教育培训主要是通过函授、远程教育、电大的成人教育及自学考试的方式进行。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鼓励体育系教师参加各种学历层次的继续教育。高校要严把教学质量关,使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2.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体育教师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现和体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体育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网络优势,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学校的培训网络,有利于资源共享,缩小体育教育的地区差异;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借助教师进修院校的优势,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基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例如:组织体育短期进修、开展专项教学讲座、举办教学观摩、倡导自主学习等方式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岗前新教师培训、在岗定期培训、骨干教师的培训要按教师岗位需要进行专项培训。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教育主管部门可建构一定规模,数量充足,具有较高体育专业素养的熟悉新课程培训的“讲师团”,采取“送教上门”、“送教下乡”的方法和途径开展新课程培训,以提高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的有效性,从而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3.进一步完善继续教育制度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化,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培训理念,把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体育教师职务评聘相结合,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三)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优秀的体育教师是学生的楷模,高尚师德的示范和教导作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有积极影响,有利于我国教育事业质量的提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学校要根据体育教师特点,制定思想道德培训规划,对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将体育教师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端正体育教师的思想意识,正确看待继续教育工作,加强职业素养,全心全意教书育人。
(四)加大体育教师培训经费的支持力度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项培训力度,加大继续教育培训投入,组织免费培训,减轻体育教师的经济负担,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环境。
三、结语
教师参加培训是一件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领导应正确看待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平等对待体育课和其他文化课,并清楚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加强体育教师后续培训教育,为体育教师自我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教育论文6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
1.1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社会缺乏宽容的就业环境
我国创业教育兴起于本世纪初,社会和家庭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因为我国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社会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保守、求稳的惰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就业观。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业教育观念不够普及,创业机制不够健全;二是社会创业氛围不浓,创业服务不够到位;三是学生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创业激情和探索精神;四是学生家长对创业不够理解、不够支持、不够宽容,很多家长希望学生毕业后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与收入,不想让学生承担创业失败带来的风险。
1.2高职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
创业教育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多学科的综合性,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等诸多学科的专业知识,不是简单、单一知识的叠加,而是需要根据具体创业教育的目标、创业教育的要素、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科学系统地整合与提炼。同时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理论学术性,需要系统的学术研究。当前很多高职学校虽然开设了相关的创业教育课程,但不难发现,这些课程内容相互重叠交叉,层次性与逻辑性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厘清和完善。另外,创业教育课程内容要实践教学去主导,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主、创业实践教学为辅;以教师理论教学为重、创业实践教学为轻,以学生专业实践学习为先,创业实践教学为后的教学现状。
1.3高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健全,实践教学实效性不强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师资的队伍建设包括承担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带领学生创业实践活动、进行创业教育理论与学术研究等内容。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主要有以下两类老师担任:一是由经管类学科背景的教师承担,这些“学院派”教师教学多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缺乏项目讨论、案例分析、创业计划书写作等实践教学能力,很难为学生创设生动仿真的教学氛围;二是由辅导员来承担,这些教师大多年轻,资历较浅,缺乏必要的创业体验和经历,难以把握创业精髓,难以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从理论到理论,很多年轻教师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没有经过或者只经过简单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师本身的创业实践经历和社会阅历较浅,社会实践能力、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影响了创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4高职创业实践教学保障不到位,支撑力度不够
创业具有极强的实战性,需要切实有效的实践来支撑,倘若没有实践教学,那创业教育只是形式,无实际的创业教育效果。美国百森学院《新生管理体验》创业课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创业计划,每班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形式启动注册公司,每个小组在年末都有若干赢利,赢利部分为大一年级学生开办公司的基金。目前我国由于在法律法规、商业环境、金融融资、税收等条件的制约,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处于艰难的困境。从目前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只是举办创业创新类比赛为主的活动,相对来说,这些活动仅仅浮于表面,形式主义较强,没有真正的实践支撑。
二、高职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
2.1建立创业实践课程体系
在教学目标上,高职院校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整个教学体系,把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教育体系中。围绕创业教育具体目标,基于专业教育的职业能力课程和创业素质课程,可以开设基础模块和提升模块两类创业教育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一年级基础模块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内容体现:职业设计辅导、创业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市场营销策略、公司申办流程、创业沙盘实战、网上模拟创业、创业座谈、创业论坛、第二课堂教学、创业集市实战、现代企业仿真决策系统等,大二、大三的提升模块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内容体现:创业园(中心)创业实战、创新创业教学工场创业实战、校内外科技创新基地创业实战。
2.2建立创业实训实战教学基地
2.2.1建立创业策划与申办工作室。首先,对有创业愿望的学生可在该工作室进行创业策划的训练,采用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活动,如通过创业案例分析、创业理念辩论、创业项目策划、创业计划编制等活动。这样有助于创业的学生发现创业机会、选择创业模式、组建创业团队、评估创业项目、筹集创业资金等。其次,在工作室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创办流程的每个具体环节,如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登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出资与验资、申办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设立银行账户、公司刻制印章等内容。
2.2.2建立创业沙盘实战管理工作室。目前创业模拟沙盘往往运用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和服务业等行业。在工作室,可以利用创业沙盘帮助学生营造企业经营情景氛围,由学生分别担任总经理、采购经理、营销经理、财务经理、材料主管等角色,组成企业经营团队,重在开展创业企业模拟经营,教学内容可涉及企业经营中各个环节:生产管理、采购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员招聘、仓储管理、ISO认证等实践教学内容。
2.2.3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或中心)办公室。大学生创业园(或中心)是学生创业的实战基地,是学生创业的“孵化”重要场所,学生依托大学生创业园,积累创业经验。大学生创业园(或中心)办公室是学校创业的管理机构。办公室负责制定创业教育的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学生创业指导培育和相关制度建设、日常管理服务和协调指导、负责学生创业公司跟踪调查和文档建设,负责“创业品牌”研究建设和宣传、负责整合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等。最者,办公室建立学生创业实践教学个人档案,将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纳入日常教学内容中,加强对创业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考核。笔者所在的学校就设立了创业中心,并在20xx年被绍兴市政府评定为第一批“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入驻项目要坚持“专业结合、团队创业,可孵化”的原则,所谓“专业结合”就是学生专业学习与创业实践相互促进,提高项目质量;“团队创业”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加参与实践人数;“可孵化”可以保障项目顺利移植,提高孵化成功率。
2.2.4建立校企合作创新教学工场。校企合作创新教学工场是学生与企业互通“耦合”的创新载体,其组成结构单元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虚拟项目”和社会真实项目。在校企合作创新教学工场中,学生“虚拟公司”的创业实践可以和学业学分挂钩,创业实训项目的学生可以相应免修课程的资格,真正实现“教学”与“创新创业”与的有机耦合。
2.3利用创业实践教学资源
2.3.1搭建校内创业集市,打造创业体验平台。校内创业集市是学生创业的“试验地”,学生在参加创业集市是体验创业的乐趣。例如举办“跳蚤市场”、“创业文化夜市”、“公寓二手淘宝”等创业集市,学生也可利用校内开设的'超市、食品店、书吧、咖啡吧、体育用品店、电脑服务公司、快递投递点等各种商业实体,积极开展载体丰富的创业体验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从创业认知到熟知、构思到执行的创业心理过程,积累创业经验,锻炼创业能力。
2.3.2建立创新创业学生社团,发挥社团教育功能。通过创新创业社团的各种活动,将专业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社团的渗透作用,使之成为创业实践教学的第二课堂,如创业沙龙俱乐部、创业校友协会社团、创新工艺美术品制作社团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可迸发学生创业火花,激发学生创业灵感、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学生社团学生还可向校外商业单位拉“赞助”冠名形式推广学校的各类活动,如校园歌唱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来培养合作与管理能力,增强创业基础能力。
2.3.3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夯实创业苗圃平台。学生是创业教育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多以参加比赛的形式,增强探索性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学校要为学生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如各类创业计划策划赛、简历设计比赛、科技大赛、专业技能大赛等,来锻炼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组织校级比赛获奖学生组织省级及国家级的相关竞赛,如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省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等赛事。依托这些创新创业竞赛,打造创业苗圃平台,强化学生创业激情。
2.3.4整合创业实践教学网络信息资源。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创业实践的网络信息教学。如应用Excel等办公软件对创业项目启动资金进行测算、对创业财务计划进行编制,并建立网络模拟创业公司,通过网络平台模拟创业各个环节,体验创业各个过程。其次,教师对网络模拟创业公司开展实践教学,如分析竞争对手、产品定价、配送方案、成本预算、选择仓储地点及支付方式,设计投放广告等实践教学内容。再者,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网站。创业网是实现创业教学和创业辅导的重要辅助形式,在创业网上可以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如创业课程电子课件、各类调查问卷、创业典型案例教学录像等,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结束语
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重要任务之一,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创业实践教学中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地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特点,科学谋划,循序推进,真正提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效。
教育论文7
光阴荏苒,大学的学习即将结束,四年的学习生活使我受益匪浅。经过两个多月的磨砺,我的毕业论文终于完稿,回首这段时间以来收集、整理、思索、停滞、修改直至最终完成的.过程,我得到了许多的关怀和帮助,现在要向他们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要感谢我们系的各位老师,是你们教会了我们勤奋学习,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以宽容之心面对生活。指引着我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点滴汇聚中使我逐渐形成正确、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教师——**老师,给予我的各种帮助。在论文的选题、搜集资料和写作阶段,**老师都倾注了极大的关怀和鼓励。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老师也会放下繁忙的工作,不厌其烦地指点我;在我初稿完成之后,老师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对我的论文认真批改,提出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使我在写作过程中不致迷失方向。
同时也感谢我的家人和同学们,正是在你们殷切目光的注视下,我才一步步的完成了求学生涯。是你们,让我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一个幸福的班集体,让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你们这里得到理解与支持,得到谅解和分担。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感谢你们。
教育论文8
一、家庭教育资源是学前儿童教育的基础性资源
(一)家庭教育资源的内涵
不同学科对家庭资源有着各自不同的界定。从教育学角度看,家庭教育资源主要指子女在家庭发生社会化过程中能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家庭物质与人文资源。即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切潜在的或显现的、物质的或精神的、客观的或主观的,可以发掘利用的,对儿童教育和心理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家庭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总和。其中,人力方面的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闲暇时间、职业、兴趣和特长等,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家庭中的各种经济支持、教育信息支持、环境支持和设备支持等。家庭教育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按幼儿活动形式可分为生活类、运动类、学习类和游戏类等。从家庭教育资源的概念中可以看出家庭资源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就决定了家庭教育资源的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所以我们可从不同的角度去充分挖掘、利用它的各种教育功能。
(二)家庭教育资源的功能
1.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力量
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曾指出:“幼儿教育是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单方面所能完成的,也不是幼稚园能承担的。”家庭作为教育资源,体现在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力量。家长通过参与幼儿园教育,利用自身的职业特点与便利条件为幼儿园开展活动提供物质方面和人力、智力以及知识经验的支持,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家庭的关心、支持和监督评价也是做好幼儿园管理工作、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促进因素,要办好幼儿园必须要取得来自服务对象的支持和帮助。家庭成员的参与为早期儿童教育机构提供了额外的人力资源,延伸了教育机构的范围,为教师和管理者提供了额外的知识和技能。家长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各种材料,比如,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需要一些生活中的材料,这时幼儿园就可以请求家长协助搜集材料,从而使废旧材料能够变废为宝,成为幼儿园的教学材料。
2.家庭能够提供对幼儿的个别化指导
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由于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最直接,家长与儿童的关系最亲密,因此家庭对其健康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家庭教育对幼儿的个别教育也是幼教机构所不能代替的。家长的参与,增加了幼儿园教育的人力资源,儿童获得了更多的个别关注,而使得对幼儿进行个别化的指导成为可能。同时家长对孩子的发展与需要更加了解,对孩子的个体差异有更深的体会,能学会欣赏孩子并形成更为灵活的育儿态度。
3.家庭参与幼儿教育能够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有助于发挥其自身拥有的丰富知识,增强自信心,提高他们在幼儿教育中的参与水平。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会使家长拥有正确的幼儿启蒙教育的目标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在幼儿园利用家庭资源进行教育的活动中,家长会对幼儿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和方法获得更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成为幼儿探索世界的好伙伴,也有利于幼儿园对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园本资源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资源
(一)园本资源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应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园本资源,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园本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园教育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总和。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同伴群体和教师集体,物力资源主要是指幼儿园内的各项硬件设施和课程资源等,园本资源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资源。
(二)园本资源的功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同伴群体和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园本资源中,幼儿同伴群体、幼儿教师群体是最重要的人的要素,幼儿园园舍、设备和设施条件是重要的物的要素,学前儿童的教育主要在这些人与物的相互作用中展开。其中幼儿教师群体起着关键和导向作用,幼儿园园舍、设备和设施条件等物的因素的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主要探讨幼儿同伴群体和教师集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功能。
1.幼儿同伴及同伴群体彼此间有一定的教育影响力
幼儿园是集体教养机构,为来自不同家庭的儿童提供了共同生活的场景,其与家庭教育个别化之最大区别在于,在具有教师指导下的`集体生活的教育影响下,幼儿同伴之间、幼儿与同伴群体和班级幼儿之间均可作为教育因素和资源互相影响。每个幼儿在这个共同生活的集体中,既是活动和行为的主体,又是被他人认识和交往的客体。幼儿既可以主动与其他伙伴交往,同时又能够体验到伙伴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儿与幼儿的交往在促进社会性发展上,具有成人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个幼儿都有社会交往的需要,有被同伴承认、接纳的需要。
他们会尽全力去学习如何加入同伴的圈子、学习公平友好交往的规则等,而这些行为习惯仅由教师直接教给幼儿则是很难掌握和改善的。同伴间的互相调节也是幼儿新经验的获得和构建的重要途径。同伴群体的作用不仅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过程,而且还有助于幼儿获得物理经验。同伴间有着相似的知识经验背景,易于沟通和交流,还可以互相提示观察事物和现象的不同角度和方面,更有利于经验的概括化和发现关系。教师应注意创造良好的集体保育秩序,创设并营造集体氛围,发挥幼儿群体或集体的影响力,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伙伴间交往、共同活动和游戏的机会,发挥幼儿伙伴之间互相激励促进的作用。
2.教师集体的对幼儿教育具有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这一教育思想同样适用于对学前儿童的教育中。在幼儿园中,教师不仅作为个体对幼儿教育施加教育影响,同时也是作为群体对幼儿产生影响,这就意味着教师存在对幼儿发生影响的综合效应。作为工作集体的教育团体,要求幼儿园保教人员和其他各类人员在工作中加强配合、协调,要注重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教职工间的人际关系,互相学习研讨,互相吸取经验和智慧。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能够形成教育的合力,积极、有效地教育和引导。幼儿园应注重园所目标的确立,并使之能凝聚全体教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幼儿园组织文化,从而发挥环境对组织成员的影响作用,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并最终有利于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促进师生之间、教师群体之间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成长。
三、社区教育资源是学前儿童教育的补充性资源
社区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场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幼儿的教育提供天然的、富有挑战性的支持。幼儿园和社区合作共育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幼儿教育领域的关注,很多幼儿园正尝试着走入社区,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有益补充。
(一)社区资源的内涵
社区是指在一定地理空间内的人群及其社会性活动的总称。从幼儿园自身角度来看,幼儿园总是处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即社区之中,因而社区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是幼儿教育和管理活动面临的社会现实。社区及其公众也是幼儿园公共关系的重要客体,社区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前儿童教育的社区资源是指幼儿所在地区和邻近地区中可被幼儿教育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人力资源、社会组织资源、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包括社区内的管理者、企事业人士、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先进人物、知名人士、各类专业特长的居民等,他们是社区教育资源的“生命载体”,是幼儿园开发和整合社区教育资源的基本力量。社会组织资源,指当地可以用来对幼儿进行教育的社会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动物园、活动中心等。自然资源,包括当地的名山大川、气候、森林、名胜古迹、土特产等。有些社区资源,如博物馆等,能够为幼儿收集、陈列、展示多种多样有关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内容,如各种动物、植物的标本和实物,可供幼儿参观、观察。
(二)社区资源的功能
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来看,幼儿参与真实世界的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升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的活动如能超越幼儿园的范围,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与社区的活动相结合,将有效地开拓幼儿的眼界,帮助幼儿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同时,幼儿对感性经验的运用,对方法的实践,也需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社区教育资源的一个很大的功能就是可以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对幼儿园教育形成有益的补充。社区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是实现幼儿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社区能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和帮助,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也能为社区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一个双向互惠的过程。
1.社区能为幼儿教育提供人力和物力支持
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可以为幼儿园所充分利用。如幼儿园可以吸收学有专长并热心幼教的社区有识人士到幼儿园,发挥其智力优势,协助老师组织孩子们活动,或者是教以专门的技能,以扩大孩子们的社会接触,增长见识。比如有的社区街道发挥退休教师的余热,担当幼儿园保教指导、培训新教师或者是为地域内儿童及家长搞幼教咨询、家长培训,宣传育儿的知识方法。社区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智力资源。同时,利用社区资源进行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交流、表达能力。社区同时也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物力资源。社区各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的闲置或剩余资源,如无用的边角料,可以变废为宝作为孩子们的活动材料。空间场地狭小的幼儿园可以利用社区公共设施等环境条件,如社区街道、广场、儿童乐园等,开展户外活动。
农村幼儿园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带孩子在广阔的田野、麦场中活动。一些幼儿园正在探索吸收社区成员参与管理幼儿园,这也是比较好地利用社区人力及智力资源的办法。比如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在园所与社区各部门之间进行联系协调和综合管理,定期向家长通报园所工作情况,听取社区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与社区共同规划幼儿园的发展前景并研究实施对策措施。社区公众参与幼儿园管理,既可以发挥社区教育资源的作用,同时也能发挥公众的监督制约作用,对幼儿园形成一种外部驱动力,促使其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2.社区能为幼儿教育提供富于地方特色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和民风习俗等各不相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掘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可以使幼儿教育体现各自的地方特色。在自然资源的利用方面,如有的农村幼儿园学前班尽管自身条件有限,但附近的山林、草场,或是山坡、河滩、沙地等,均可作为幼儿园的活动场地;当地生长的动植物等也可以用作幼儿的活动材料,这是幼儿园教学的生动教材。各地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乡土民俗、节会等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是无形的人文资源。很多富有乡土气息的儿歌、歌谣、游戏、民间玩具等,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均可以用于幼儿教育。
教育论文9
摘要:从20xx年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以来,农村学前教育虽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其底子薄、范围广、数量大、欠账多,仍然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短板”。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改变家长陈旧教育观念,加大力度推进家园合作等。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对策
1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
1.1经费投入有限,办园条件差
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学前教育的发展对经济支持的需求就更大,再加上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和筹资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先天不足。当前,虽然我国对教育经费的投入有所加大,并有意识地向农村地区倾斜,但真正用于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却是杯水车薪。经费投入不足,直接导致了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办园条件差。一些农村幼儿园选址不合理,幼儿活动空间狭小,班额远远大于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并且对于整个园所缺乏合理的规划。在设施设备上,一些农村幼儿园没有足够数量的可供幼儿操作的玩教具,大型的活动器械除了滑滑梯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最值得关注的是幼儿园在安全、保洁、消毒设施方面的欠缺。
1.2师资力量匮乏,教师队伍流动性强
教师质量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不足折射出农村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农村,由于工作环境艰苦、工资待遇低、缺少专业发展机会等原因,鲜有具有幼儿教师资历的合格教师选择去农村工作,即使去了一些人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换取工作经验的“跳板”。这种现状一方面致使农村幼儿教师师资力量陷入极度匮乏的状态,另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强,虽然有优质教师存在,但教育质量却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
1.3“小学化”倾向严重
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是对幼儿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还是对将来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都起着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始终存在于小学的影子里,无论是在教育内容、教育管理还是教育评价上都成为小学的预备班。在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当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回顾我国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可以发现其中普遍重视“读、写、算”的教育,而轻视对幼儿的保育工作。
1.4家庭与幼儿园教育脱节
在一些农村地区,绝大多数孩子都属于留守儿童,这部分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孩子的教养大多是由祖父母承担,在祖父母辈的人眼里,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万事大吉,他们不会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而孩子的父母也因为不在孩子身边,再加上工作繁忙,与老师很少有充分的沟通,甚至有部分父母觉得幼儿园没什么好沟通的,等孩子上了小学再于老师沟通也来得及。这种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脱节,使得幼儿园教育往往事倍功半,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2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现状的'对策
2.1拓宽资金来源,加大投入,改善办园条件
当前,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教育经费不足。现阶段,政府作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经济支持者,在今后政府工作中要提高对这方面政策倾斜力度同时坚定不移的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经济支持。巨大的资金缺口仅仅通过政府的投入来填补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拓宽资金来源,通过社会募捐、慈善捐助、企业对口援助等社会力量来筹集资金。我们要利用已有的经济支持,合理规划园所,维护、增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
2.2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尽快解决长期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教师编制、待遇等问题,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适当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编制,以减轻她们的工作负担,并将她们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其次,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可以通过与城镇优秀幼儿园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在不断的交流研讨中改进观念,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园长的管理能力等。再次,可以通过城乡幼儿教师的双向流动来促进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成长。
2.3建设具有农村特色的教学体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乡村教育就要用活环境,不用死书本。首先,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农村孩子的特点,注意动静结合、室内户外相结合、小组个别相结合等。其次,在五大领域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天然的环境,选取幼儿感兴趣的自然事物或生活事件,教师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幼儿自由的环境,积极的引导幼儿去探索、观察、记录,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要更关注农村幼儿艺术领域和语言领域的发展。最后,要因地制宜,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重视民间传统游戏的的价值。
2.4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推进家园合作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伙伴,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完成。我们必须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孩子幼儿阶段的教育,这里的教育指的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只是智育。幼儿园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家园合作,针对农村地区大多由祖父母辈的家长教养孩子的特点选取合适的家园合作形式。同时,要加强与孩子父母的沟通,将幼儿的成长现状,遇到的问题反馈给父母,并向父母传递科学的教育观念。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农村学前教育是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J].20xx.
[2]严仲连,何静.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执行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5).
[3]杨莉君,曹莉.中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xx(6).
游戏中学前教育重要性及应用策略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应用游戏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因此,学前教育中都积极使用到游戏,为了使学前教育能够更有效的使用到富有活力、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游戏,本文重点分析了游戏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游戏;学前教育;重要性;应用策略
在学前教育中,只有教师尊重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天性,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的同时,能够从中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学前教育效果才更加有效,由此可见,合理在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也具有较高的难度。
1游戏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1.1有助于了解学生游戏兴趣
在学前教育中使用游戏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时,可以更有效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一方面了解学生兴趣有助于帮助学生引入更多其感兴趣的内容,促使学生在该方面得到更快速的成长。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兴趣能够选择更适合学生进行的游戏,促使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收获更多知识,促进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1]。
1.2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
虽然与单纯的讲授知识不同,游戏中所包含的知识有限,但是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时,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游戏表面中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深入游戏活动环节的`过程中更有效的了解到游戏内部知识与表面知识之间存在的联系,从而促使学生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2]。基于对学生思维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思维是决定学生后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游戏更有助于学生快速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效果。
1.3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如果在教学中单纯为学生讲授知识,不仅会造成学生的反感,更会降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会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较大的恐惧。然而,当在教学中引入适合的游戏时,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学习中所能够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参与集体活动的好处,因此,学生可以更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前学生的发展做好基础工作,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后期发展中具有更强的团队意识。由此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中引入游戏是十分有必要的。
2游戏在学前教育的应用策略
鉴于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将游戏合理的融合到教学中,全面的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实现学生更为长远的发展,下面针对于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2.1结合不同学生兴趣,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
要想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更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引入游戏前就要详细分析学生的兴趣,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从主体上更直接的了解到学生兴趣。除此以外,学前教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接触,更全面的了解到学生兴趣,并在结合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游戏开展的有效性。例如,当学前班级中既有对画画唱歌感兴趣的学生,又有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的学生时,学前教育教师就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使兴趣相同的学生在一组,并为每一小组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游戏材料,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2.2合理设计游戏方案,有组织的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方案决定游戏最终的使用效果,基于此,笔者建议学前教育教师在引入游戏前除了需要全面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兴趣,还需要设计出更加合理的游戏方案。此外,教师在设计游戏开展方案时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能突发的情况,并做好提前预防工作。除此以外,游戏设计方案中还需要详细包括到游戏开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师需要面面俱到考虑到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使游戏可以更有组织性的开展起来[3]。
2.3不断创新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运用游戏时不仅需要使游戏起到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积极性的作用,同时还需要使游戏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4]。基于此,学前教育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兴趣不断创新游戏内容,使学生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游戏产生的变化,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的意义,有效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为学生引入老鹰抓小鸡活动时,教师可以积极创新该游戏内容,将老鹰与小鸡各分成一队,但是在分队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老鹰人数小于小鸡人数,只有当老鹰抓住所有的小鸡时,该游戏才可以判定最终老鹰获胜,反之则为小鸡获胜。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也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中合理使用游戏,有助于促使教师更全面了解到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集体的积极性。基于此,笔者建议在日后开展学前教育时,学生教师首先需要详细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为其引入更适合的游戏,并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希望结合本文的分析,学前教育教师都可以使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科学的应用游戏开展教学工作,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昀,薛肖飞,杨如安.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教师资源配置问题与优化路径———基于陕西省X市农村学前教师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xx,(03):103-111.
[2]张媛,蔡建东.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二十年———基于《学前教育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xx,(01):3-10.
[3]郭文斌,周念丽,方俊明.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学前教育研究,20xx,(01):11-18.
[4]洪秀敏,罗丽.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教育学报,20xx,(05):73-81.
学前教育中钢琴及儿歌弹唱教学要点
【内容摘要】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和儿歌弹唱教学是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也在进行调整,教学研讨活动接连不断。本文首先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钢琴与儿歌弹唱教学的要点,然后讨论了优化这两项教学内容的具体策略,旨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儿歌弹唱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和儿歌弹唱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幼儿园的小朋友对音乐和舞蹈非常感兴趣,是培养学生艺术特长的最佳时期。如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钢琴演奏技能和卓越的歌唱技巧,能够提升孩子们学习艺术的兴趣,同时给小朋友们的乐器学习做榜样。当下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了正规的钢琴演奏训练。如果教师的钢琴水平一般,甚至在演奏中出现失误,则不利于孩子的钢琴学习。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钢琴与儿歌弹唱教学中要力求学生在演奏和歌唱过程中做到专业化。
一、学前教育专业钢琴与儿歌弹唱教学要点
(一)夯实音乐理论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儿歌弹唱教学的要点之一是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幼儿时期是人记忆的黄金时期,如果幼师在教孩子唱歌时出现技术上的失误,会影响孩子今后的音乐学习和发展。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幼师要学习幼儿歌曲的编曲伴奏方法技巧以满足今后学前教育教学的需要。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幼儿歌曲的调式调性特点、幼儿歌曲的风格、幼儿歌曲的体裁等相关的知识点介绍给学生,从而为学生学习编曲伴奏的方法提供参考。第二,纵观幼儿歌曲不过三类而已,即舞蹈用曲、进行曲和抒情性儿歌。通常情况下正三和弦是常用的编曲伴奏方式。由于舞蹈用幼儿歌曲非常欢快、进行曲较为严肃,而抒情性歌曲则比较舒缓,这就需要在正三和弦的基础上运用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和全分解和弦这几种音型来进行区分和创作以突出歌曲的类型。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讲授了大量的乐理知识后,要让学生进行多次练习,在练习中优化儿歌弹唱的编曲伴奏方法。
(二)优化钢琴键盘技能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要点之一是要让学生拥有过硬的键盘技能。当下我国对幼儿的教育非常重视,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了钢琴演奏训练。如果幼师在执教过程中出现钢琴演奏方面的硬伤,会给孩子的钢琴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让学生熟悉键盘乐器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在练习演奏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掌握键盘的使用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钢琴演奏技能。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普及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要将互联网上或者图书馆中的书籍推荐给学生。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能够为学生寻找学习资源节省时间,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第二,要让学生对所演奏的歌曲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进行深入了解,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通常情况下,幼儿教学中渗透的内容都是阳光积极向上的,这样有利于孩子在儿童时期形成健康的人格。从成人的角度审视幼儿歌曲是简单的,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幼儿歌曲是其看世界的窗口。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对歌曲进行分析,了解作者创作的目的,从而在弹唱过程中设计出恰当表情和动作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只有当学生对歌曲有了深入的了解后,能够运用钢琴演奏技巧来提高歌曲的表现力,从而更好地带动小朋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强调歌曲背景对弹唱表演的影响和作用。
(三)提升儿歌演唱技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歌唱技巧和舞蹈表演能力,这是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所以,学前教学专业的学生要对自己的歌唱技巧进行优化和训练。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要矫正学生的发音方法,指导学生歌唱的技巧。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看轻儿歌弹唱表演,认为这种儿歌唱法没有技术含量。正是学生的这种思想,导致了部分幼师的唱功不佳。教师要让学生正视儿歌演唱的重要性,矫正学生的发音方法,优化学生的唱歌技巧,从而提升幼师的唱功。第二,要让学生对歌唱作品有全面的理解,从而能够在歌唱过程中富有感情地进行表演。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来进行示范,教师要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举例子,即如何进行作品分析、从哪里作为切入点来进行分析、作品的亮点在哪里等等。第三,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练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练声质量;要培养学生规律的练声习惯,从而能够让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提升自己的`歌唱能力。演唱需要基本功,同时也需要经常的训练。一日学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第四,要对学生的读谱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对歌曲中优美的旋律和迥异的曲风驾轻就熟。幼儿歌曲的创作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国幼儿歌曲的数量不是非常多,需要幼儿教师进行改编和创作。优化学生的识谱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编曲能力,这样可以在歌唱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来提升作品的表现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与儿歌弹唱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整合弹唱内容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琴法课和声乐课应该整合,培养学生弹唱合一的能力。整合的方法是内容的整合,键盘课注重幼儿歌曲弹唱,声乐课多进行幼儿歌曲演唱及表演能力的培养。根据幼儿歌曲的旋律在键盘上即兴弹奏,这需要学生融作品分析、和声编配、伴奏音型及钢琴技巧应用为一体。
(二)循序渐进的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个人,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事情,他都会非常愿意去做。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的,中职的学生大多缺乏吃苦耐劳和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设计难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程度量力而行,让他们感到学习新知识是顺其自然的事,这样他们慢慢就会爱上这种掌握新知的感觉,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三)增强歌曲感染力
音乐是情感艺术。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对方的喜怒哀乐,感受到音乐的美。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演唱(奏)、学生朗读歌词、演唱、创编歌词、文艺演出等手段,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会发掘歌曲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内涵,充分地展示幼儿歌曲的特点,淋漓尽致地弹唱幼儿歌曲,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使小朋友感受音乐的美,达到美育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幼儿园中实践
幼儿弹唱歌曲多数是以小朋友的视角来填词的,小朋友在演唱歌曲时能够体会到歌曲内容和情感。如果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深入到幼儿园中,能够了解到小朋友的想法和行为方式,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从孩子的角度来审视歌曲,在歌曲演唱上更加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钢琴与儿歌弹唱教学要把握教学要点,同时要通过其他方法来优化教学效果。歌唱可以愉悦人的情绪,钢琴演奏曲有利于儿童记忆力的提升。学前教育中钢琴和弹唱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和素养有重要意义,所以一定要引起相关教学人员的高度重视。这就需要教学教研人员对学前教学专业学生的教材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从而适应教学的需要。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随着对教育品质要求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要进行整改和优化,为祖国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鹏,余艳.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培养[J].音乐时空,20xx,14
[2]邹杰群,翁云晓.高职幼教专业音乐能力素养培养———谈歌曲即兴弹唱技能方法训练[J].景德镇高专学报,20xx,2
[3]王立剑.伴奏与弹唱简谱[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
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教学质量地不断发展与改革,以及现在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大众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了,因为学前教育的质量的好坏对学生的以后进入学校的情况有着重大的影响的,好的学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生动,令学生对知识理解更为深刻,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学前教育算是对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好坏起着基础的作用,一个人在学前学习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态度,会令他受益终生,有时候终身不忘。
【关键词】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前言
在我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国民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柱,特别是学前教育是否能够健康安全发展现已成为重中之重了。研究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奠定我国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可以使我国拥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在近些年不少地方不断改革学前教育的模式,分析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加大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是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2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况
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国家没有所谓的学前教育,但是渐渐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不断地提高,我国很多地方都设立了学前教育的机构,学前教育的形势与真正的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形式是不一样的,学前教育一开始可能是因为家长因为工作,不得已将孩子放在学前教育机构,但是现在越来越因为家长希望孩子在入学之前能提前适应,能明白集体生活,能够更加的独立,并且在此期间,能够学会一些技能,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学前教育的形式不能是枯燥的,进行学前教育的学生还处在比较好动,比较活泼的阶段,太过传统,太过枯燥的学前教育是不合适的。运用比较活跃比较开明的管理,效果可能会更好。相比于传统班级管理,活跃的教学的方式更便于教师使用以及调节学生的学习进度,便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以及记忆知识。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是现在基础教育教学地主要方式之一,加快了国家的教育事业地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地健康稳定地发展确保了我国的各类人才地培养,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力量,促进我国的国民素质以及经济发展。现在人才资源好坏与否已经成为现如今各国实力比拼的一大看点,国家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教育事业地健康稳定地发展确保了我国的各类人才地培养,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力量,促进我国的国民素质以及经济发展。现在人才资源好坏与否已经成为现如今各国实力比拼的一大看点,国家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现在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是一种大热的趋势,全国各地都努力的创新。不过因为我国现有的发展受限,现在我国的学前教育的研究还有着很多问题,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尽快的解决现有问题,不断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体系,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提供大力的支持,促进我国优质人才地培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3学前教育的基本现状
3.1分析学前教育问题的必要性
我国现在世界大舞台上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入WTO已经许多年了,并且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人民在世界的大舞台上越来越不可小觑。与世界接触越多,我们国民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孩子时期打好基础更为重要,所以学前教育的创新,实践出真知,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性情以及知识掌握程度,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提供基础。现在学前教育是一个人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人们在学前教育时期学到的知识以及品德教育往往一生难忘,学前教育往往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在此时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以及对以后学习的方式态度等都有很大的`意义。学前教育是否可以更为生动,更为形象,更为快速的管理好班级,可以更为便利地向学前儿童传授道理,更为便利地调节课堂进度。这些才是现在学前教育的重点问题。学前教育早就有,如何研究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使得它更为适合现在的国家情况以及现在的学龄前儿童的情况,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虽然现在许多学前教育还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够成熟,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现在学前教育管理的研究已经初具规模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加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加大学生的记忆点。
3.2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
我们已经清楚了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就目前我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第一点,就是我国的有些学前教育的教师对现在教学形势的了解并不够多,对学前教育管理的熟练程度不够。虽然现在我国的学前教育的教师数量不断增加,但是能真正融会贯通,真正能把学前教育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并不多,使得有些学前教育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并不能快速有效的使用起来,不能发挥自己真正的教育水平,浪费了自己的教育才华。所以我国可以培养教师了解现在教学形势的能力,使教师能够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手段将自己的学前教育水平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更为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第二点就是现在的地区间学前教育的研究不平衡。像是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地区,学校吸收新鲜正确思想或者人才的速度会比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快,经济发展也会快不少,长久以往下去,地区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不利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需要国家对经济基础较弱地区经济的大力扶持,还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分配到各个地区,并尽量做到每个地区的生活工作得到相应的保障。第三点就是现在新时期下出现了许多在学前教的教学队伍的工作作风不踏实的问题,工作中有弄虚作假的问题存在,学前教育工作是一个需要脚踏实地,能吃苦,付出很多的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学前教育的队伍中成员个人的工作态度。
4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问题的研究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促进了现在教育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我们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学前教育的利用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地加强。
参考文献:
[1]王培峰.我国学前教育的五大结构性矛盾及其政策应对———兼论残疾儿童等弱势群体学前教育安排的政策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xx(6):25~34.
[2]翁文艳.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教育均衡内涵发展的综合路径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xx(12):41~45.
[3]严仲连,何静.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执行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xx(5):196~200.
教育论文10
【摘要】地理学科作为文科必修科目之一,与理科中的科目存在很多共同点。地理学科需要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需要同学们勤动脑、勤动手、勤思考。对于众多繁杂的知识点能够眼到口到心到等。需要同学们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地图学习方法学生
地理学科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开天辟地的时候,地理学科就已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沧海桑田中的无穷奥妙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研究对象。奥妙无穷的地理学科带给了人们无穷地好奇和想象。十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都在感受自然的神奇,探索其中的奥妙,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地理学科学应时而生。地理学科学中众多问题都是现今人们不停探索的事物。
如今,地理学科事物和现象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日食月食等奇异的现象吸引了众多科学家的目光,地理学科中存在无穷的魅力,一直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古代神奇又可怕的巫术和地理学科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古代占星术,其中很多知识都是现在的人们在不停地使用和研究的事物。地理学科的存在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乐趣。现实生活中,地理学科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说如果一个人想要去旅行的话,他就一定要了解自己想去的地方的地理学科环境,无论是这个地方的交通还是环境气候等,他都要有一定的认识,这样才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旅行,所以说地理学科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十分的重要的,而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地理学科在高考中也是占有一定的.地位。对于高中生来说,地理学科是一科十分渊博的学科,需要同学们能够做足努力好好学习。
笔者结合众多关于地理学科的书籍和地理学科的记忆方式,总结出以下关于地理学科学习的方法,希望对即将面临高考或对于地理学科学习找不到方法的同学能够有所帮助。
1、培养自学能力
“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确实,如果有了获取真理的能力,那么自己就可以发现更多的真理。同样,如果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就能自己发现、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传授某种知识,更要培养获得这种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学生来说终身受用,是其未来获取新知、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不竭源泉。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采用程序教学法,或者以自学为主的五步教学法,通过目标定向、个体自学、分组讨论、综合演绎、自测自得等,创造条件引导、训练学生自学,使学生养成自学习惯,看到自身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潜力,进而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训练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而求异思维也称“发散思维”或“开放性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地理学科教材中,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素材比比皆是。例如,“地球如果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地球如果直立绕日公转,地球上还有四季吗”;“如何解决地球上的淡水危机”;“如何使地球上的资源、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何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等。这些能让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让学生自由思考、逾越常规,让学生想象猜测、异想天开,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当然,对于创造性思维过程来说,仅有求异思维是不够的,浮想连翩之后,还要收敛,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选择最合理的思路,最有说服力的假设,所以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
3、注重知识关联
如何做到一节课下来学生都能紧跟、理解呢?一定要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上下功夫,在讲授过程中,注重各知识点的关联性,多方联系,建立思维线索,起到环环相扣的作用,目的是使学生思路顺畅,易于理解。同时好的知识也要通过各种启发、引导手段让学生吸收理解。因此,让学生思潮起伏是一个维持其兴趣,保持其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常见的天气系统”一文中,冷锋、暖锋的形成可以用多媒体分步演示,让学生脱离书本,归纳总结其形成过程,课件中注重利用色彩、声音的变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代表不同事物的图像、颜色要有明确的区别,以便于学生认真观察。采用直感直观方法能让学生掌握、理解该知识点,并留下深刻印象。
4、地理学科学习的灵魂------地图
地图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是十分关键地。每一个学好地理学科的人不一定能够活用地图,但是每一个活用地图的人都能够学好地理学科。地图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占有元老的位置。
4.1.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同学们要能够学会整理地图,学会查看地图,通过地图进行联想,将知识进行整理,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地图中的图形非常密集,有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学科景观图,地理学科原理示意图,地理学科数据图,地理学科等值线图,地理学科结构图等等。这些地图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而如果能够结合世界的地形,对这些地图进行研究的话,同学们的学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4.2.学会读图。同学们在拿到题之后,一定要先看图的主题,看清图的比例尺,注意图中的细节问题,有些时候这些细节有可能决定同学们是否能够理清题意,做好这道题,然后在看图的时候,同学们要能够联系实际,地理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凭空捏造,完全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在读懂图的时候,同学们还要能够对图形进行变换,图图转换,图文变化,看图知道其意义。无论是中国地理学科还是世界地理学科的学习,同学们都要能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
同学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地理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要多观察、多研究,很多地理学科知识对于同学们的生活都是十分有帮助的,最后祝愿所有的同学们都能够在高中地理学科之中取得好成绩。
教育论文11
【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糖尿病预防中给予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在20xx年6月—20xx年6月选取我社区有慢性病档案的86名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疾病预防手段,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进行干预。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遵守医生的嘱咐程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时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明显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糖尿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度,有利于患者病情减轻,效果甚好。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糖尿病预防;作用分析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也逐步像老龄化过渡,老年人人口不断增多。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极高。本次研究以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预防的作用,详细情况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法原则选取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86例患者年龄为31—79岁,女性40例,男性46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18例。对照组那行患者24例,女性2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预防,对照组给予常规疾病预防手段,对两组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健康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检测患者血糖浓度,为患者制定运动和饮食计划,对于高危糖尿病患者建立干预档案。健康教育的方法:在社区开展讲座,面向全社区糖尿病患者。使其了解药品的正确使用方式和药品如何存放,在讲解过程中,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讲座过后,通过随机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讲座内容的了解程度。在讲解时,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向患者展示糖尿病的危害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患糖尿病的原因和症状、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如何储存,在治疗糖尿病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提高患者对其形成一个正确的防范意识,增强抵抗糖尿病的决心,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抵抗能力。食疗是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糖尿病途径,告诉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少吃多餐,注意日常饮食卫生。运动也是糖尿病预防的有效手段,运动一方面能增强患者的体魄,另一方面,运动有释放压力的作用,能够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舒缓,宣泄心中的情绪。无论对谁而言,有个健康的心理状态都有利于生活质量的而提高,运动能帮助患者预防糖尿病。因此,在健康教育中,应该积极引导患者积极运动,形成天天运动的习惯。但是,运动也需要注意量,不能运动过多,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运动量。自我监督:糖尿病的恢复与预防主要看患者,所以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医生的治疗措施变得有效。所以,患者要学会对自身的病情进行自我检测,自己日常中的饮食、药品使用情况、各个时间的血糖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在这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反应。1.3统计标准采用调查或实际访问的形式对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解。主要包括:糖尿病的症状、产生原因、糖尿病的主要规则和存放要求。是否能正确地使用测量仪进行血糖浓度的测量,能否积极地进行自我检测,在日常生活中到是否注意正常饮食,是否积极地进行了体育运动。医生对正确用药的额人数进行统计,记录患者空腹3天后的血糖变化。
1.4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观察组对糖尿病引发原因、症状、药品存放原则、使用原则、检测血糖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听从医生嘱咐的调查结果
观察组对于医生的嘱咐用药听从情况、注意饮食方面及锻炼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餐后2小时后血糖测量值
观察组患者空腹2小时后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遵守医生的嘱咐程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时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明显低与对照组,说明了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缓解,在社区糖尿病预防工作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燕.郑修霞.李明子,等.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12(2):45—48.
教育论文12
大学生安全教育初探
【摘要】大学生安全主要涉及人身与财产安全两部分。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着主体缺失、模式单一、内容模糊等问题,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一是要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二是要构建科学的教育模式,三是要及时更新教育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完善对策
安全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与和谐稳定校园建设息息相关。我们发现,现在大学生安全事故仍然频发,高校安全教育不容乐观,因此积极、科学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较为迫切。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
大学生个人安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身安全,二是财产安全。安全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在高校就读有一定的特殊性,大学生一般是脱离家庭,在学校居住。在我国各类保险制度不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建设还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学生安全方面高校随担负的责任较大。因而,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大学生个人利益,维护校园稳定,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必然要求。同时,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有利于培养守法公民,减少和预防犯罪,提高综合治理的效果。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不足
现在,学生伤害事故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些年,随着舆论媒体的公开报道,与学生安全相关的案例不断浮现。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大学生财产遭受损失,被人诈骗或盗窃钱财。还有一部分则表现在人身安全受到伤害,被打、被杀等案件屡有发生。这仅是针对大学生作为受害人而言。我们还发现,大学生参与侵害他人人身和财产的案例也频频出现。这些现象的发生,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缺失
大学生基本是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拥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脱离了父母的监护,父母很多时候对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总感觉鞭长莫及。因而父母对于高校过分依赖,不能正视家庭在孩子安全教育中应起的作用,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高校。高校则忙于教学和科研任务,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不够明确。高校保卫部门和学工部门并未完全明确如何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及其在其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处于何种地位等。因而,部门间容易产生互相推诿等矛盾。
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模式单一
现在一些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模式较为单一,仅仅是通过班会等形式将一些涉及学生安全方面的案例进行公布,不能继续深化。高校保卫部门在大学生安全方面预防不到位,经常疲于应付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难以做到未雨绸缪。
3、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模糊
安全教育要教什么,要让学生掌握什么?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国内新近出现的部分问题,高校本身在处理上已显露出缺陷,因而在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上还模糊不清,不能向大学生系统的开展安全教育。
三、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安全教育事关国家、校园、家庭和个人,我们应当努力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开展系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
1、明确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体
大学生作为安全教育的对象,由于其特殊性,所以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大学生在校期间,安全教育的主体应当是高校,并由其保卫部门负责牵头。大学生在校期间脱离了父母的视野,高校有责任做好大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有义务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保卫部门作为高校安全稳定、各类校园案件处理部门,其部门职责要求其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起到牵头负责作用。当然,学工部门由于负责学生思想教育等工作,班主任、辅导员具体承担着学生教育和引导工作,因而当然有责任参与到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中去。因而,高校学工部门、各教学分院及相关教师、管理者应当积极在保卫部门协调下,开展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2、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单一,部门疲于应付等现状,高校应当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参与大学生安全教育,鼓励大学生主动接受安全教育。我们过去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单一,主要是停留在简单的说教上。今后,我们应当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尝试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可以鼓励教师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方面的选修课程,增长大学生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高校要针对全体学生组织各种层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宣传活动。活动可以以晚会、游戏、宣讲、视频等各种形式定期展开,确保大学生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3、及时更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安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因为随着各类新事物的出现,一些新的危害学生安全的案例也不断发生,学生面对这些事情毫无处理经验,权益容易受到损害。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来说,我们要重点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法制教育,让大学生做一名守法公民,减少大学生因不懂法而造成的违法犯罪事件发生。对于财产安全,我们要将各类骗术、财产失窃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并向大学生宣讲预防技巧。我们还要重点讲解传销等违法行为的危害及其特点,防止学生误入传销组织。对于新出现的涉及大学生安全方面的案例,我们都应当及时总结后告知大学生,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大学生安全教育牵涉到集体、家庭和个人等方方面面,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本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让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懂得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成长为优秀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粟道平。加强安全教育,促进校园和谐——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4
[2]周永涛。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创建安全文明校园。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xx。02
[3]周水平,万江文,郭安平,陈裕鹏,龚志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西为例。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4
教育论文13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法学教育改革中引入的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情境创设可以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协调能力等,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点燃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对于法律教学来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实践教学的作用。在法学教育过程中,科学有效的情境创设不但能够提高法学教学质量,还顺应了法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法学教育;情境教学法;创设;创新
自从依法治国的方略提出以后,法制化进程的脚步越来越快,同时我国的法学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局面。对于当今法学教育来讲,主要是培养专业化、宽口径、复合型的法律人才,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的法学教育无论是在教学体制上,还是在教学计划上,以及教学模式上都存在相应的问题。鉴于此,法学教育者必须要认清眼前的状况,不断加强关注法学教育的发展,寻找传统教学的不足,梳理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路等,以便科学有效地提高法学教学质量。我们都知道,法学教学注重的是实践,那么实践教学法将成为法学教学改革的首选,通过实践教学法,可以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全方位的判断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在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1]。
一、在法学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教学方法是一个意义广泛的词语,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那些教学互动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教学方法。对于传统的法学教学来讲,主要是采取面授的方法来进行,在面授的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疑难解答、课堂提问、论文撰写等,几乎都是教师讲什么内容,学生就听什么内容,如此一来,法学教育就成了理论教学或者是学术教育。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法学教育逐渐职业化,传统的法学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对它的弊端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
(一)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使当前教与学形成了一定的惰性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法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讲都是过于粗陋简单,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师只需要一份教案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课程教学,而学生在整个课堂上,几乎都是在流水线般地抄写笔记,根本没有什么时间来思考教师讲解的问题。学生能做到的仅仅是将知识存留在笔记本上,长此以往,学生认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听众,甚至部分学生都懒得去听,所以,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日常的课堂面授得不到有效的重视,那么在本质上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教师来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他们只是以自己为中心进行讲解,学生有没有听、听了多少、是否理解等一系列问题都被无视。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无论讲多少知识对学生都起不到相应的作用,所以教师就不会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深究,进而导致教学态度的怠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肯定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与进步,严重情况下还会阻碍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法律职业化的吻合度不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技能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在法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度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以就出现了当前重理论、轻技能的严重后果,因此许多学生在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等一系列方面无法得到快速的提高[2]。我们都知道,有关法律的问题都会牵扯到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要想解决相应的法律问题,必须要有相应的法律职业能力才可以完成,这就要求法学教育必须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对于法学来讲,它是立足于社会现实的学科,与单纯的规范学科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将法学教育看作是一种职业教育。如果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那么在法律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教学内容上都要加强法律信仰、法律职业道德、法律职业理论知识、法律实践的技能等一系列方面的培养,以便达到职业伦理教育和职业技巧教育的双重发展。
(三)传统法学教育方式阻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看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机会。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司法环节相对来讲比较复杂,缺乏实践机会的法学学生对司法环节不是很了解,对所学的知识很难达到灵活运用。当学生进入社会后,才发现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实务在一定程度上是脱节的,因此,在实际运用能力上比较匮乏。目前法学毕业生面临这样的问题,在他们进入相应的实务部门后,在短时间内根本不能单独处理各种法律实务,以至于造成了法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传统的法学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法学教学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改变那种以理解法律概念,传授法律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在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实践教育的比重。将注意力集中放在法学学生自己消化知识能力的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上。培养是目的,改革是前提,所以,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革。那么,在原有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将会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改变和影响,将会是提高法学教育职业化的有效途径。
二、情境教学法在法学教学过程中的创设
(一)情境教学法的认知
我们都知道,法学教育的结果就是对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进行处理,那么,在法学教育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扮演相应的角色,实施相应的行为,参加处理相应的模拟事件,通过栩栩如生的环境或者是自身的经历,使学生养成站在不同的法律主体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学会很多重要的、在抽象案例中无法获取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无法学到的技巧。对于情境教学来讲,它的产生是以构建理论为基础的。对于构建主义来讲,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不是在教师的传授过程中完成的,它是学习者在特定的环境下或者是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别人的帮助,根据相应的学习资料,在意义构建的环境下而获取思维。在构建理论认知里存在四大要素,即:“情境”“协助”“会话”“意义构建”。
(二)在法学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对实践教学的意义
对于情境教学法来讲,它使学生从传统的平面、书面来接触法律转变为通过立体的方法来运用法律,如此一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充满了真实感和使用性。因此,它在法学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1.情境教学法使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对于情境教学法来讲,其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繁冗复杂的理论阐述,让那些枯燥无味的法条变得生动形象,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配合的情况下,创设出不同的情境,活灵活现地展现出相应的法律事件和行为,通过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将枯燥乏味的法律条款运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如此以来,学生所学习的就不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而是将理论带到实践中去进行学习。在不同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根据角色的不同,学生所运用的法条不同,所思考的角度也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思考过程中,收获也不尽相同,从而使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地认知法律。这里所说的法,不再是单纯课本中的法,还有我们经常说的法官的法、事件当事人的法等一系列的法。采用这种方法,不但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还增加了教学方式的活力。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实际的操作,将相应的法律问题进行一一的解决,如此以来,不仅科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还挖掘了学生探讨法律的热情。2.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法律精神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很容易让人们对法律产生一定的错误认知,其一,有关法律的工具主义;其二,有关法律的虚无主义。就法律工具主义而言,它认为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是有关管理和统治的工具,人们都是在被动和强制的情况下来服从法律的。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会认为权利是大于法律的,法律对那些拥有权利的人们不起任何作用,法律是专门管理那些没有权利的普通百姓的,因此,人们的法律信仰就会逐渐减弱,法律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性被无形地动摇了。对于法律的虚无主义来讲,其无视法律的存在,依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无束无拘地任我行,不能用法律的相应规定来规范自己的各项行为,法律的尊严被大大地削弱了。但是,将情境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法律价值理念,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就会在无形中被提高,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它是公平、公正的化身,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懂得运用法律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要清楚明白只有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确保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3.将理论科学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都知道,法学比较复杂,牵扯到许多的社会问题,那么,在法学学习的过程中,单纯的理论知识无法满足实际的应用。因此,将理论科学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成为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了解的实际案例、社会问题等带进课堂[3]。在整个案例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演绎自身的角色将整个事件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以便学生处理相应的法律,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便可以得到有效的运用,并解决相应的法律问题。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做到理论与实务相联系,在情境教学环境下,不仅使学生的法学知识得到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4.通过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法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我们都知道,在法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法律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那么,法律思维方式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在一般情况下,是依据法律的基本原则、具有规范性的法律文书以及相应的法律精神,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是否习惯运用法律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与他个人的法律素养、法律价值观以及对法律的认可度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情境教学方法,可以为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摘 要: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法律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因此可以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引入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互动的环节,如此一
关键词:法律教育论文
学生提供一个运用法律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因此可以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讲,引入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互动的环节,如此一来,不但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几率,提高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动性。教师作为育人者,有着较高的职业修养和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自己较高的专业理论探索精神不断地影响着学生,如此一来,可以科学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不仅获得更多学生的爱戴和尊重,还为法学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
三、情境教学法在法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一)科学合理地选择主题来进行情境的创设
对于情景教学法来讲,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构建和运用知识的机会。我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用于情境法来进行法学教学,在此过程中,不仅有课时这一客观因素的限制,还有教学内容自身主观因素的限制,那么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选题的过程中,要么选择那些实务性较强的内容,要么选择那些技能性较高的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情境进行对应的教学。对于法律情境来讲,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自行设计相应的剧情来进行表演;也可以是教师和学生在配合的前提下共同设置相应的剧情来进行表演;还可以是学生单独设置相应的剧情来进行表演;甚至是利用科学有效的视频短片以及相应的图片资料等方式。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在进行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都必须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社会实际状况,符合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为基础,再加上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以便他们可以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之中。如此一来,不但有效地增强了感染力,对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会有所启发,进而产生共鸣,从而会加深他们对法律精神的理解。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
对于教师来讲,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他担当的角色应该是导演,按照惯性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然后再把他们推出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学生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发挥主体性,教育才会取得相应的成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就是要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来寻找相应的题材、进行方案的相关规划和课堂教学的互动、情境问题的分析,从而不但实现了教学目的,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4]。
(三)教师要充分 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在情境教学导入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明确每一个环节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知识点,以便学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问题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记录,进而可以及时控制创设情境的发展,让整个情境创设沿着教学目的的轨道发展,鼓励学生参与情境创设过程,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解答,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和讨论。再次,在情境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以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吸收、消化、转变为自己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要求进行相应的总结和点评,以便促进学生总结、分析、运用等能力的提高。对于国家司法来讲,它的结构比较复杂,内容比较烦琐,不是单纯地套用课本知识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不但是教学改革的需要,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蒋晓云.法律教学语言的改革与对策[J].林区教学,20xx,(11).
[2]肖敏.高职法律教学模式改革与目标定位研究[J].法制与社会,20xx,(1).
[3]何文年.法律教学实效性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xx,(2).
[4]崔佳,李少聪.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法律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xx,(4).
教育论文14
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一切活动中,培养他们成为品德良好的一代新人,当放置于首要地位。这一点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是良好品德的标准,则各有不同的认识。我以为品德良好的首要前提是圆满的人格,而人格教育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部分。
从我国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作为启蒙教育的《三字经》中这样叙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就说明人类通过学习才能“知义”——即对封建人格的教育,而“近朱赤,近墨黑”中的“赤”和“墨”则是封建社会传统的人格标准的两个极端象征。以后的《训蒙文》更为弟子们明确制定了一整套人格标准,它听倡导的“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时,“勿富,勿骄贫”,“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至今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在启蒙以后的'进一步教育中,作为课本的《四书》《五经》里,固然有很多维护封建统治的政治理论,但也不乏以历史上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楷模,这样的教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高尚的中流砥柱,成为千古流芳的俊杰。
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则是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那么,人格到底该怎样表达呢?人格应是思想、品德、情感的统一表现,丰子恺先生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这三者和谐的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的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人格之鼎就站立不稳,显示的人格就缺损,就低下。这就是说,所谓人格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自己的言、行、情、态体现的对真、善、美追求和达到的程度,并且被别人感知,受到社会准则的定位。例如,当某人遇险,有人挺身而出营救、相助,人们称之为高尚;有人则扬长而去,人们斥之卑下。为集体为国家勤勉工作,分毫必争,社会评价为优秀;为个人和小家无孔不入,无利不图,社会评价为自私。这是当今社会的人格内容之一。
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圆满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政治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入格素质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而这一类人物在我国历史文化沉淀中大有人在,都靠教育者在创造性为学生树立榜样,但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现发掘每一个学生人格上的闪光点,去鼓励实践者去继续实践,去鞭策未实践者紧紧跟上,大力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大家竞相学习。这样在校园里就刨建了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氛围。
另外在对人格有正确的认识之后,还必须培养学生对人格的评价能力,用优秀范例和低劣人格表现进行比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对比感,反差感,在心理上产生震撼,从而形成评价能力,判断能力。这样才能在日常生活中鼓励青少年实践自己对人格的认识,并自我评价,使他们把自己对人格的理论认识和行为行动统一起来,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而老师、家长自身的人格行为也无时不对被教育者产生强烈的影响。社会风尚是社会成员总体人格的展示,不仅表现在国家危亡之际,更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责任和义务。人与人关系中,与其坐叹世风日下,不如从检查自己的人格行为开始认真、负责地教育,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生,使他们都成为追求真善美、具有圆满人格的,那么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文明!
教育论文15
初中生数学纠错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纠错习惯的方法
1.说错法
(1)示范说错(2)互助说错(3)练习说错
2.病卡法
(1)建立“病历卡” (2)记好“病历卡”
(3)用好“病历卡” (4)管好“病历卡”
二、培养纠错习惯的步骤
第一步:强制 第二步:半自觉
第三步:自觉
【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教育论文的论文11-06
教育论文05-22
美育教育论文06-11
小学教育论文06-13
关于教育论文11-08
小学教育论文12-13
与教育有关的论文11-07
艺术教育的论文10-06
舞蹈教育论文03-15
中医教育论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