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论文

时间:2024-06-22 15:59:08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教育论文范例[15篇]

  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教育论文范例[15篇]

小学教育论文1

  1、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说在发展素质教育,可是有些小学教育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校长作为小学的直接领导人,在管理观念上面仍然是老旧思想,管理手段和方法都比较落后。有些学校制定的管理方案是挺好的,但是只是形式主义,在实际的管理教学中根本就不付诸于实际的应用。空有一套方案,没有人实施,也不被实施。

  ②重数量轻质量。一些学生在招生方面下足功夫,可是一旦有了生源,那么在管理上面必定会有疏漏。例如,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缺乏整体性、连续性。而且还有些小学校,只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更本就不领会学生是不是学会了,是不是一堂课了下来有所收获。

  ③学生作业多,负担重。给学生减负的口号已经喊了十几年了,可是有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的行动起来,使得学生在学校写的作业少了,可是在家学习的时间长了,把学习都放到了家里,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任务会更重,因为家长也会监督孩子的学习。沉重的学习负担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④正确对待课堂教学质量检查。课堂教学质量检查中,不少学校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如召开学生座谈会,请学生谈听课印象等。一种是由教学人员组成教学评估组进行课堂抽查,如由教研室牵头,组织同专业课教师相互听课等。这两种方法,在督促教师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学生与评估组教师在听课方式、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二者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常常有所不同。小学教育管理要不断地发现其中的问题,尽可能的解决,不要在素质教育的幌子下,原地不动。

  2、对教师的管理

  校长是学校的直接领导人,教师是学生的直接领导人,要想把学校管理提上去,首先要对教师得管理要合理,给教师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空间。在对新教师和老教师的管理上有一些不同,学校要区别对待。新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学校要给新教师配相应的师傅,也就是老教师,帮新教师早过教学常规关、课堂教学关、教学能力达标关这三年关。让新教师能够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不至于出现差错。而且有些新教师虽然是来到学校,但是由于新教师的思想还不稳定,时间久了,可能会离开学校,影响教学的稳定,而关注关心新教师的成长,可以让新教师心里更踏实,安心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生能够学习好,学有所获,在工作中学校要掌握教师心理特征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年教师有着深刻的生活体验,对近年来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等的改善有了一种满足感;中年教师年富力强,精力旺盛,政治上成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观念,他们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负担都很重;青年教师思想解放,重实际,少盲从,但思想动荡,讲求实惠,专业思想不稳定,不易安心教育工作,“跳槽”和“下海”现象时常发生,对于稳定教师队伍十分不利。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所处的环境也随之变化,因而决定了教师心理发展变化的多样性。由于教师人格趋向的.现实性,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者不能用传统的理想人格去度量他们,要求他们,那样只会压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按照新的特点和规律,重塑教师的人格,才能激励教师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3、总结

  实践和理论都告诉我们,小学教学管理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较难处理的一部分。因此,在教学管理中要特别注重理性的创新,与时俱进,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和社会环境要求的小学教学管理制度。每个学校的学生都各不相同,学校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教师的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同时多借鉴各学校的实践经验,取其精华,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管理观。

  作者:安香梅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中心校

小学教育论文2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因此,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好课堂,向40分钟要质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保障。上完一节课后,我们每个人都要习惯问问自己“我教给了学生什么?”,问问学生“你们学会了什么?”其实,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新的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什么是务实高效?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可以说,高效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呢?我认为:

  一、“潜心会文本”——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阅读互动的三维结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什么是“文本”呢?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的就是教材,即语文课文。语文课文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课文之中。在现代化技术越来越丰富的今天,许多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课件等教学辅助手段上,而文本被抛在了一边,上课前才匆匆地拿出教学参考书看一下,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实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作为语文老师,首当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教师只有做到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们听过不少优秀教师的课,他们的课堂没有华丽,只有朴实;没有太多精美的课件,只有书本与粉笔,而我们每一个听课的老师却往往不知不觉地陶醉其中,随着教者在课堂上的引导,或喜或悲或乐或怒,仿佛置身的不是课堂,而是走进了文本,自己就是文本中的角色。试想,如果教者自己没有对文本很深刻的领会,又如何能使听者走进文本呢?文本有大美而不言,只有用心与文本对话,才能重拾文本的美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用心解读文本首先要做到正确解读文本。正确解读文本就是指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定“教什么”,也就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首先要“钻进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课文的教学内容。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只有正确解读了文本才可以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崔峦理事长所说的课堂教学中“两化”和“三多三少”的问题。

  (二)、用心解读文本还应做到多元化地解读文本。大家也许都听过“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这句禅味十足的话吧。联系我们的阅读教学想一想,面对课文,教师的“杯子”里,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装满了教参或自己的看法,不“先把自己的杯子空掉”,怎么装得下孩子的心声呢?文本是一座精神花园,教师把学生带进这座“花园”,不仅要让学生看到红花,还要让学生看到绿草。因此我们应该秉承一种欣赏并悦纳的良好心态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

  (三)、用心解读文本更应做到能超越性地解读文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超越教材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本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体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从网上听窦桂梅老师的课我学到的往往不仅仅是课文。从《圆明园的毁灭》中学生读到了《雨果致巴特莱的信》、《告别圆明园》、《透过圆明园的硝烟》等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爱之链》等文本段落使学生对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有了更深的情感体会。超越文本使孩子的文学素养更厚实,使孩子的人文素养更沉实,教师责无旁贷。

  用心与文本对话,用灵魂与文本对话,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漫游,并在其中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二、“精心巧设计”—— 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关键。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语文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要返朴归真,简单实用,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何谓简单?“简单不是草率,不是省事,是要改变繁琐的、或面面俱到地分析课文内容、或离开课文语言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依据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突出语言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来构建简约、实用的阅读教学。”

  让我来分析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一课。整个课堂设计就由两大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构建课堂。三个层次层层推进:感受“咱俩”的“好好儿活”,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而整个教材的处理,又置于作者史铁生的一组作品之中,教学环节可谓是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新颖简洁,设计巧妙。

  又如我在银川听特级教师王菘舟老师上的《荷花》一课,整堂课以“美”为主线,设计了三个部分:1、在呈象感形中发现美 2、在品词悟情中感悟美 3、在移情入境中意会美。课堂设计紧扣语文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从表象的美到意会的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潜心会文的过程中发现、感悟、意会美,最后用自己的情感和语言去创造美。整节课一气呵成,重点突出,在看似简洁的教学环节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其中一点要做到教学环节要简化,而环节的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精选,对理解、积累、运用语言整合的处理上。”纵观许多特级教师的优秀课例,他们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原则,根据文本,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实现了老师在简单中教,学生在快乐中学的'教学境界。

  三、“灵活用方法”——构建务实高效课堂的保障

  如何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怎样的课堂才是务实高效的课堂?我们说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 将小组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我们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思考是高效课堂的催化剂,是高效学习的助跑器。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学生答问与老师的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不善于变通引导,而是仍旧反复问,让学生再答,直追到与自己的标准答案一致为止。这种锲而不舍一再追问的做法,也是主观主义与形式主义在作怪。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四)、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五)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争创个性化的教风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最后,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六)、以趣结尾,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他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的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从而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小学教育论文3

  素质教育原则之一。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诸方面发展;又承认学生个别差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多种不同教育措施,这一教育措施就是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的要求。

  学生需要自主的学习,使自己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需要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加上教师鼓励竞争,并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发学生内动力。同时,教师一方面重点辅导了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要批评学生,学生心理平衡了,心情愉快了,有利于促进中下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上等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学生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向知识的新领域迈进,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有利于上等生的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厌学现象的产生。

  在教学的实践总结中,我认为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一、学生分层

  了解学生,是使教学活动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更为有效,从而是大面积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学习技巧,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知识面、日常生活情况,对集体,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前期调查和测试工作。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体能、心理、学科成绩、在校表现、在家表现及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而这不同层次小组的学生不是长期固定的,而是可升级(没有降级)。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二、备课分层

  学生彼此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 ,又兼顾"提优" 、"补差" ,使教师在教学的`各個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针对新授与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作适当处理,对普遍存薄弱点或个别不及矫正的问题进行补救,将本节课所学内容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分好、中、差三类学生的要求。对优生,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拨尖题;对差生,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对中等生,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这样,我们就能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视线之中,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分层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课程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四、作业分层

  作业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拨尖题。向好、中、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差组"--放缓题 + 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中组"——基础题 + 提高题,全部批改;"好组"——基础题 + 拨尖题,只批改革1 - 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在分层练习中,我们应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从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通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个别辅导,绝不降级。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这样的个别学生,切忌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小学教育论文4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个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关系着学生未来发展的学科,同时也是学生未来深造的有力根基。本文就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方法

  目前小学数学教育模式仍过于传统,制约了小学教育的创新发展。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只看重书本上所描述的“死”的东西,却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致使学生往往得到了知识却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令一个弊端就是,教师仅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会将课堂时间安排的很满,阻碍了学生自我思维发展,学生接受知识十分的被动,同时教师不能够结合实例来传授知识,知识似乎是强加在学生的头脑中的,即使学生储备了知识,却失去了自我学习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养成。

  作为日常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来讲,必须要按照新课标新要求,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着重于智育的发展,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全方面的素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为以后深造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在具体到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重大的意义,自主学习能力能够让学生自我拓展知识空间,自我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能够探索出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的养成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所获得的东西要比书本上获得的更为丰富。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研究数学智慧分析数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学习,去思考。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为了在数学教育中实现我国培养全方面人才的目标,教师要解除传统观念的限制,开辟出新的教学之路。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所扮演的角色,要从传统的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教学课堂中的“主角”。教师要开辟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积极让学生展开互动,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性的引导式作答,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教师明白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按着我国新课标的标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方式予以解决,同时留下伏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下一定的时间与学生展开互动,提倡学生对课堂上所讲述的教学内容进行激烈的.讨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积极学习倡导先进的教学理论,并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切实的掌握学习方法,要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向学生展现学习过程,显示学习方法的透明度,使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同时,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四、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应试教育”中的“考试制度”早已经不适合对当今学生进行很好的评价,构建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综合评定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长久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严重的制约了学生个性化多方面发展,让学生认为“考试分数”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统考升学的模式让教师无法合理的对学生展开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要培养出个性化多样化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改变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评定,即从单一的考试评定方式变成从学生日常学习中多方面多角度入手,以多样化的指标来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评定;也要改变单一笔试的考评形式,要实现笔试、口试、面试、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等相结合的综合性考评形式,同时在进行学生中和评价排名时,要将考试分数作为参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思维的灵活度等多方面作为评定的主要内容进而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多元化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既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因为,只有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体现出数学的价值。为此,我注重多方面的结合,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通过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汇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的过程。

  2.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所以,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例如:教学“观察物体”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学校大门的内外两面进行拍照,体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了解决问题是一种享受。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及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展开的过程中,要着重于对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课堂成为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知识互动交流的平台。同时要积极倡导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小学数学的功能和价值。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拓展学生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社会自然的感知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灵活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教育论文5

  生成性教学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处于生态性思维的控制下所形成的教学形态,而且生成性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满了过程性、动态性以及创造性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及时将这些优秀的教育资源传递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科学教育的生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捕获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信息,谨慎选择与合理处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科学的想法,加快师生一起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

  一、生成性教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一)生成性教学思想中的过程性

  生成性教学思想强调教学的过程性、创造性、开放性,注重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潜在创造价值。传统的教学形态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生成性教学课堂主要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将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积累学习资源的过程,保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测量水的温度》一节时,教师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学生在具体的实验中得出自己的结论,在经过老师的分析以及学生自己的亲自体验就能很好地学懂这一节内容。

  (二)生成性教学思想中的开放性

  生成性教学形态还具有显著的开放性,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就是需要更好地开放性教学,主要包括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教学心态的开放性。小学科学教育课程多集中于对教学内容的深挖,保证学生将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思考以及延展性学习。例如,教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在探究生的马铃薯和熟的马铃薯的区别时,充分将探究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看、摸、闻、尝、切等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教法学法的开放性和知识建构的开放性。小学生在小学科学教育过程中会对各类科学现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针对这种丰富的问题做出开放性的回答。

  二、生成性教学思想的意义

  (一)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升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地变化,教育行业是重要的行业,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生成性教学形态很大程度上改进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完全按照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是枯燥乏味。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必须进行独立思考才能更好地消化具体的知识内容,一旦缺乏了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就导致学习没有效率。所以,生成性教学思想改进了大部分教师所存在的固化思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从目前各个学校在小学科学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处于对各类知识充满好奇心的阶段,只是一味地讲解理论知识,而且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我思考能力,导致很多问题在学生的脑海中依然是打问号的。所以,通过生成性教学思想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利用自我思考能力,将知识点与具体的问题相结合,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山西一所小学,教师组织学生学习《食物中的营养》一节时,首先教师准备很多食物让学生通过闻、尝等感官体会食物所带来的营养,吃什么能让人体不舒服,吃什么能让人体更有精神有活力,这样的.问题在这一节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解答。

  三、生成性思想在教学中的推广

  (一)加强教师引导作用

  小学科学教育就是需要更多动态性以及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来帮助小学生学习,能让小学生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生成性教学思想具有过程性和动态性,这些教学特征都对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正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兴趣为着手点,采用情景教学法来进行课程的教授,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进而使教师的教学方式真正被学生所接受。在教学《动物的卵》一课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先观察一组不同动物的卵来发现其中的区别,再观察一组相同动物的卵找出其中的区别,步步引导,使学生明确形形色色的卵造就了形态各异的动物,从而引出了研究动物的卵的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者,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

  (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提问,就是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提问。这不仅需要教师进行日常的引导,还需要教师进行课堂的训练。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提问而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提问的过程中进行思考,例如:教学《光的反射》一课时,通过让学生经历照亮水平方向的课本、竖直方向的课本和照亮书本后面的玩具三个探究活动,来认识到有时需要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才能照亮特定的物体。在这三个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对提问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让其能够了解学习的重点,进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成性思维是促进科学教育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而且生成性思维已成为我国当前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就要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抓住课堂中的知识变化。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教育水平。

小学教育论文6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还不在活力不强、针对性不明显等问题,要改善这些不足之处,就需要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模式,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的同时,运用合作学习和对话学习等教学方法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构建更加开放多元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提供更强动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合作学习;课堂对话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模式较为滞后,教育质量普遍不够理想。探寻有效的教学创新模式,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引领现代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提升综合效能。

  一、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语文教学模式固化。对于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并使用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教学活动和程序。因此我们要既要遵循其固有的原则又要进行合理的创新。换言之,课堂上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操作,并让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多数教师都存在教学模式概念不清的问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缺乏系统性总结,语文教学反思不到位。

  2、语文教学程序机械呆板。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展开是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能够有效的兼顾教学的合理性与目的性,为了尽可能的规范教学的过程,我们常常采用导入讲解,分析检测的流程,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主能动性的有效发挥,因此有些课程会体现出一种机械呆板的状态,让学生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降低了教学的标准,忽视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能。

  3、语文教学思维的局限性。对于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教学的外在形式是基于其内在思维逻辑之上的,因此,良好的课程需要教师具备能够切实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科教学当中,发挥自身的思考力和思维力,在教学实际的基础上,构建属于本学科的教学思维框架,但是就目前而言,教师只是因书本而教学,并没有考虑到更深一层次的教学提升,这就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4、语文课堂氛围压抑。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是教学成果的直观体现。课堂氛围好,课堂氛围高涨,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高涨,也就是学生对于教师课程设计的能动反应力强。教师在备课之初,都会有意识的.去设计互动的过程,使得课堂的氛围能够始终保持在一个良好的讲解与接受的过程之中,但不可避免的是我们在教学之中,难以有效的把控课堂的节奏与氛围,再加上许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机制缺失,促使这种问题的恶化。

  二、创新小学语文教育模式的策略分析

  1、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良性的小学语文课堂环境应是教师与学生达成和谐互动的一种学习状态,教师能够按部就班的将知识传授于学生,并在必要的环节进行有效的拓展,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传授过程当中有意识的进行思索和回答。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激发二者的互动,让课堂呈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有效措施,真正做到将课堂本身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高效的驾驭课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明白自己的劣势,通过学习补充不足,提高自身的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

  2、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科发展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活力。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与生动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并能够在这种乐趣的驱使下,有意识的进入深层次的思索,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活力,让课堂教学呈现更加突出、更加新颖的发展形式。

  3、发挥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媒体新技术已经走入课堂教学当中,成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生动性与新颖性的辅助工具,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我们应在常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但琳琅满目的技术手段的冲击下,我们必须要找到一条与课堂内容有效融合的道路,也就是我们必然要将教学的重难点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作用。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初,就要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对媒体手段进行筛选,落实教学发展信息化在课堂上的真正作用。

  4、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合作探究学习的益处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我们有目共睹,但是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合作学习的时候,却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讨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合作教学的作用与意义。合作学习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合作学习时间不够的问题,其次是教师在安排合作内容时没有做到合理有效,三是教师在指导学习合作过程当中,没有发挥自身的指导意义,让自己脱离于合作教学之外,这样就会造成合作学习的难以达成。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需要在合作中继续做好合理科学的部署,同时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时间,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从而得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教育效果与教育质量,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发挥现代教育模式的优势,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要求。

小学教育论文7

  1、教育研究要为教育创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2、儿童数概念发展研究的新进展

  3、小学生问题意识概念的建构

  4、保护小学生的学习生态

  5、对小学生游戏规则的探讨--兼谈小学生规则游戏

  6、幼教百年沉思录

  7、伴随小学生教育30年的历程

  8、小学生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分析、表述方法

  9、儿童阅读障碍的生成与诊治研究综述

  10、上海小学利用家庭、社区德育资源的调查与思考

  11、符合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活动设计

  12、培养小学生视觉--空间智能初探

  13、浅谈分享阅读的几种风格

  14、“不想像你那样做”

  15、自制小沙锤(中班玩沙活动)

  16、好玩的沙子(中班科学活动)

  17、细细的沙(中班科学活动)

  18、细细的沙粒(中班主题教育活动)

  19、论信息时代小学生教师的角色

  20、试析小学生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

  21、从关注文本到关注儿童

  22、关于小学生艺术教育若干问题的对话

  23、以开放的心胸开发自我

  24、美国小学的节日教育活动

  25、小学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

  26、“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研究”课题开题会隆重召开

  27、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从哪里来

  28、脑科学的新进展带给学前教育的启示

  29、让小学生在宽广的语境中积累审美经验--一种看待小学艺术综合教育的新视角

  30、这本书“女”一点

  31、从现代认知心理学角度重新解读蒙太梭利教学法

  32、1889~1949中国学前儿童教育大事记

  33、辛勤耕耘六十载 献身幼教半世情--访卢乐山教授

  34、我自豪--我的青春属于孩子们

  35、长得一模一样

  36、“我爱卡通”活动设计的思考--回归生活视野下小学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

  37、小学生探究性活动特质的三维视界

  38、小学生教师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39、儿童工作室的构建

  40、种树者必培其根 种德者必养其心--谈小学生阶段道德意识的培养

  41、解读儿童画

  42、好东西大家一起吃

  43、做好科学小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

  44、如何使管理走向科学

  45、进行科学管理 提高办园质量

  46、关于“家园沟通”的调查与思考

  47、让家园沟通更加通畅

  48、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9、小学生教师与家长沟通障碍的成因剖析

  50、开展家园合作共育 优化家长教育能力

  51、托班孩子适应集体生活的绿色通道--“亲子乐园”系列活动

  52、3岁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初探

  53、小学教师应善于“换位思考”

  54、教育,要能够等待

  55、要重视小班小学生的绘画语言

  56、一条长纱巾引发的安全教育

  57、认知理论的学前课程模式

  58、意大利瑞吉欧课程模式

  59、在教育中的科学研究

  60、透视光谱方案的设计思路

  61、解读儿童疑问中的哲学

  62、老师是不是孤儿

  63、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研究综述

  64、透过游戏的儿童审美能力培养

  65、关注生命 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小学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核心理念

  66、我的舌头太长了

  67、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小学生教育--当前贯彻落实新《纲要》必须清楚的首要问题

  68、我国首所公立幼教机构创立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69、小学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70、“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简介

  71、家长送小学生上艺术兴趣班的心理分析

  72、被忽视与矛盾型小学生社会技能训练的实验研究

  73、语言文学活动中的想像规律研究

  74、解开理性的绳索 插上自由的翅膀--从《蝴蝶衣裳》(中班语言活动)看小学生的想像特点

  75、《黑夜森林》--大班语言活动实录及评析

  76、积累表象,发展丰富生动的想像

  77、创设良好自选餐点环境初探

  78、小学生科学发现室活动材料初探

  79、小学生体育活动导入方式举例

  80、当前小学生数学教育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81、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高师学前教育本科改革

  82、自主学习--青年教师在职学习的基本方式

  83、小学生手指操选介

  84、一个涉及改革有关话题的小型讨论会纪要

  85、在教育中的科学研究

  86、透视光谱方案的设计思路

  87、解读儿童疑问中的哲学

  88、老师是不是孤儿

  89、学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研究综述

  90、透过游戏的儿童审美能力培养

  91、关注生命 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

  92、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小学生教育

  93、我国首所公立幼教机构创立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94、今生缘定小学生教育

  95、小学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96、“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简介

  97、家长送小学生上艺术兴趣班的心理分析

  98、被忽视与矛盾型小学生社会技能训练的实验研究

  99、语言文学活动中的想像规律研究

  100、解开理性的绳索 插上自由的翅膀--从《蝴蝶衣裳》(中班语言活动)看小学生的想像特点

小学教育论文8

  近年来,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热点。许多高校联合中小学希望尝试制作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为一线教师提供继续教育资源,但部分项目团队对如何制作质量较高的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存在困扰。本文具体分析专业团队制作设计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全部过程,期望对有此疑惑的制作者们有所帮助。

  1.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向中小学逐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在信息素养与专业能力方面不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象越来越明显,教育管理部门提出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高其综合能力以适应课程改革和信息化教学的需要。1999年9月13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含义作进一步界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中小学在职教师为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进行的培训。”

  由于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数量庞大,而能提供教师继续教育机构的容量有限,因此继续教育网络课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可是我国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严重匮乏,尤其是缺乏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指导性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而另一方面,大量的继续教育课程资源被闲置起来,如高校的教师资源、中小学优秀教师资源、各级教研机构和教育技术机构的人力资源等。因此,为合理利用和整合继续教育资源,部分高等院校对中小学各门学科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研、考察和研究,并依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网络继续教育课程,方便中小学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因此,笔者以某高校制作的“新理念下的义务教育化学教学设计系列培训课程”为例,浅谈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制作方法与实践过程中得到的一些启示。

  2.继续教育网络课程的制作过程

  该项目中,高校教授和教师经过调研和考察,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准备制作一系列针对初中化学教师培训的继续教育网络课程。以理论联系实践和校本教研为出发点,本项目邀请了数名高校化学专业的专家、资深教授经验丰富的一线化学课教师共同担任课程的培训者和讲授者。整个网络课程制作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2.1前期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为正常拍摄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文稿和课件的制作与修改;联系主讲教师协商和确定录课时间;录课场地的选择与布置以及相关设备的调试。

  2.1.1文稿和课件的制作与修改

  文稿主要是以文档的形式通过文字、图片等叙述录课的内容。其制作主要是由高校资深教授带领项目团队通过调研和考察,拟定出一个大概的内容提纲,交由专家审核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对纲要整体框架进行修改,再根据修改后的提纲填充详细内容,然后与优秀的一线教师探讨并交换彼此的意见和建议,对文稿进行修改,如此反复直至各方意见基本达成一致。

  课件主要是以PowerPoint的形式将文稿中具有纲要性和概括性的内容展示在PPT上,每一页PPT只有六、七行精练的文字和少量的图片或图表。除此之外,课件中涉及到的网页链接、文件链接(如音频、视频和动画链接)一定要保证链接路径正确,或者将PowerPoint进行打包保存,避免录课过程中出现课件不全导致录课被迫中断的状况。

  2.1.2联系主讲教师协商和确定录课时间

  在正式录课开始之前,应提前与主讲教师进行沟通和协商,确定录课时间,合理安排录课时间表,尽量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录课,否则拖延时间太长,无形之中增加了不必要的开销,如场地租借费、设备租借费、人工费用等。

  2.1.3录课场地的选择与布置以及相关设备的调试

  根据项目要求,选择纯绿色背景摄影棚作为录课场地,后期再使用视频处理软件扣去绿色部分插入合适的背景。这种方法灵活变通、成本低廉,不需要实体的背景,只需要一张合适的电子图片即可,而且方便替换。

  完成场地选择之后,就需要对场地进行布置。包括桌椅的`位置、灯光的布置、麦克风的位置、摄像机位的摆放等。根据项目要求,桌椅应置于摄影棚中部,避免在拍摄时拍到无背景区域或者角落部分,影响视频画面的整体效果。灯光的布置需注意光线要均匀,亮度要适中,照射在拍摄对象时应尽量避免阴影和暗部。麦克风的位置应注意隐蔽性,同时要保证声音录入的效果。摄像机的摆放,应注意把握好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要既能保证拍摄视频的清晰度,又能保证对拍摄对象造成尽量少的干扰。

  相关设备的调试,主要工作就是测验灯光、摄像机、麦克风等能否正常工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一般情况下,会由拍摄人员先试录一小段然后将影片导出到电脑上查看是否有问题,若有问题,立刻对相应设备进行调整,然后再试录一小段,如此反复,直到录制的视频符合项目要求为止。

  2.2视频拍摄阶段

  视频拍摄阶段为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制作的核心阶段。开拍前应查看麦克风开关是否打开、电量是否足够本次讲课的时间,同时要测试摄像机画面构图是否合理、麦克风声音是否正常。正式开拍后,现场其他人员应保持安静。拍摄人员以手势提示主讲教师摄像机已准备就绪,可以开始讲课了。录制过程中拍摄人员需要注意养成记录习惯,记录的内容有:视频开始录制和结束录制的时间以及视频出现问题的时间点,必要的时候可以手势提示教师暂停讲课,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方便后期剪辑。

  教师穿着方面,应自然得体,切忌反光衣服和偏绿色的衣服,会影响拍摄质量以及后期剪辑,授课时应紧紧围绕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讲解,但是切忌对着文稿照本宣科,要有一定的拓展、发散和独到的见解,使整个网络课程内容丰富、案例充实。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开拍后,主讲教师需等待拍摄人员开始的手势后再开始讲解,拍摄结束前,主讲教师同样需要等待拍摄人员结束的手势后方可离开,以便于后期剪辑。

  2.3后期制作阶段

  先用Photoshop或AE制作出片头片尾,注明标题、授课教师等信息,若有需要还应将每张PPT转化为JPG图片,以便添加于视频中。视频需要添加背景的,应制作出与视频像素匹配的图片。

  选定剪辑软件,本项目选用Premiere作为主要剪辑软件。首先将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导入电脑中,然后打开Premiere导入拍摄的原始文件和片头片尾、图片等素材,并分类保存好。根据拍摄时记录的内容选定要剪辑的素材添加到时间轴上,找到要剪辑的接点进行剪接。然后对视频进行抠图处理,设置Premiere中视频效果里的参数,将绿色背景从视频中去掉。视频抠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抠图不净和抠图过度。

  完成抠图后,需对接点进行处理,不可让接点有明显的跳帧现象,否则会影响观看者的舒适度。一般常用的处理手法是加入转场特效或插入PPT进行过渡,根据本项目视频制作要求,需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在视频里找到合适的位置插入PPT作为内容补充。因此,插入PPT即可解决接点问题。

  处理好节接点问题后,就可按照要求添加片头、片尾,在其他轨道加入LOGO、水印等,并再次进行细节调整,添加转场特效、PPT等。剪辑完成后进行预览审查,无问题即可按标准输出视频,输出的视频交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审核,有问题修改后再输出视频,无问题即可形成最终成品,上传到相应的继续教育网站供教师研修使用。

  3.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实践的启示

  要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和技术资源、发挥中小学优秀教师的重要作用,整合教育产业、科研力量和社会资源,为中小学一线教师搭建系统的、权威的、专业的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云服务平台。

  要大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整合天网(卫星和广播电视)和地网(互联网),建设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支持服务系统,努力为一线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各种高质量的教育学习服务。

  高校联合中小学建设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资源时,益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学校负责课程的设计开发,企业负责课程的制作推广。这种形式不仅能让学校减少资金投入,利用专业团队制作出高品质的课程资源,而且通过企业的参与与推广,也能促进优质课程的共享,避免资源重复建设。

小学教育论文9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所以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小学音乐识谱教学进行研究,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教学方法;创新

  识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使得音乐识谱教学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音乐识谱教学的作用。本文针对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一、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不少小学音乐教师还没有完全转变教学观念,音乐教学仍以简单的传授音乐技巧为主,没有将审美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背离了新课改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即便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已经意识到识谱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专业素质的限制,导致音乐识谱教学效率低下,上述种种原因都阻碍了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正常发展。

  二、识谱教学对音乐教师的要求

  1.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方面

  要想真正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教学水平,音乐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环节设计,在学生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创新教学手段。在讲解基本音乐技巧基础之上融合一些识谱教学,使学生的感性审美和理性认知都能够得到提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识谱的兴趣才能提高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水平。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识谱的欲望,让学生在接触音乐后能够感受到蕴藏在音乐中的魅力。例如,在正式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或动画片曲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开展教学活动,或者选择与教学曲目相似的动画片曲目,带动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识谱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总体来说就是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多种资源以及多种教学活动全面激发学生对识谱教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投入到音乐识谱教学中。

  3.创新教学方法

  识谱教学相对于其他教学内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排斥的情绪。但识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失去了对识谱教学的学习兴趣,则会影响学生今后音乐素养的提高和品格的形成,所以要求教师要及时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将识谱教学与音乐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学习识读乐谱,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是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同时也代表新型教学方法的出现,对完善现代教学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三、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的应用

  1.制作教学课件强化识谱训练

  小学生心理年龄和生理发育处于发展阶段,对音乐感知的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要制作教学课件加强对学生基础的训练。教师在制作课件时需要注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吸引力强、效率高的课件。只有制作科学合理的课件才能强化学生的识谱训练,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首歌曲名叫“两只小象”,该首歌曲节奏感较强但旋律比较固定,教师就可以利用旋律固定的优势,将固定的旋律截取出来并向学生展示,通过反复的欣赏和练习学生会将固定的旋律牢记于心,这样在进行识谱教学时难度较低。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听唱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通过肢体模仿小象的动作来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一个愉快的活泼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又如,学生在学习“卖报歌”时,由于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听过这首歌曲,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进行伴唱,通过对主旋律的引导让学生掌握该歌曲的唱法,该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逐渐走进学生课堂,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现代化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和声音于一身,有着较强的感染性和趣味性,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促进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新课改也对小学音乐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创新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分散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水平。如,在对苏教版中“数蛤蟆”这一节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由于这首歌曲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旋律和音调出现了多次转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则很难向学生全面展示该首歌曲所涉及的音符,所以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在多媒体上用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小青蛙跳动的轨迹,了解大跳音的路线及特点,从而有效降低该首歌曲学习的难度。

  3.适当引用模仿教学

  音乐的创造力主要表现在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要想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作品首先要从模仿开始。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模仿能力较强,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性开展模仿教学,让学生在模仿中积累经验,从而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能为接下来的音乐创造奠定基础。如,在学习“革命将士出征歌”时,由于该首歌曲属于陕北民歌,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同时歌曲由六句对仗工整的乐句组成,所以可以利用该歌曲进行识谱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正式学唱之前将旋律打乱并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对旋律重新排列,将排列好的旋律进行演唱。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识谱教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情境教学法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同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或营造生活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在游戏中锻炼学生的识谱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乐谱的学习比较抽象,如果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降低学习乐谱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乐谱。例如,在学习“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曲目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唱,通过引入具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该首曲目的兴趣。学生在基本掌握演唱方法之后再进行识谱教学,则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不仅掌握了该首歌曲演唱的技巧,同时也能达到音乐识谱教学的目的,对其他音乐识谱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借鉴意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入游戏,努力实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加强学生对识谱的记忆力。总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识读曲谱,同时还要在实际音乐活动中运用乐谱,对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创新乐谱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学生品格的形成和健全。

小学教育论文10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师资力量薄弱。

  1.第一点是老师的综合素质偏低。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的教学主力仍然是转正民办教师。这些人为农村教育奉献了一生,劳苦功高,但是也不能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人原始学历大多是初中,高中很少,甚至于还有部分是小学毕业。最近几年,各个学校也补充了部分年轻教师,可扔摆脱不了“分不来、留不住、更新慢”的现状。

  2.第二点是老师的年龄偏大,平均年龄都在五十左右。爷爷奶奶辈是小学教育的主力军,这些人教育理念思想观念跟上社会的进步更难适应儿童的发展。年龄的上涨不代表阅历的丰富,反而缺少年轻人的新意与活力。农村教育缺少新的力量的推动。

  3.第三点专业学科教师严重匮乏。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可农村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这些专业教师。因此这些学科在农村学校要么不开要么由语文数学老师兼任流于形式,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只是一种理想境界了。

  (二).教学设施落后由于这些年我们国家对农村的投入太少欠账太多,致使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别越来越大。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目前偏远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停留在九十年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上。教育设施设备“普九”后基本没有补充充实更新过。由于经济落后,教育缺少经费的支持,农村的教育设施极其落后。一些教育必需的设施比如基本的体育设施、多媒体、实验器材很少甚至没有。由于基础设施的严重匮乏,导致许多教育内容以及教学管理不能正常的开展并完成.

  (三).学生个人问题———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在农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长时间的缺乏父爱母爱导致任性、偏执等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问题学生越来越多。也就造成了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很好的在他们身上开展并得到相应的效果,使得教学工作的困难日益加剧。并且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许多儿童的思想顽固不化,身上带有不良的风气,这就给教学工作增加了困难,老师很难的去管理与教育。

  二.做好农村小学教育管理的方法

  (一).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切实做好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为了使农村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中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政策向农村教育倾斜。当地政府应切实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不仅加大资金的投资力度,同时也要积极协调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

  (二).加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基础设施是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一个重要因素,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健全会对小学教育管理起到莫大的作用。因此,面对当前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与关键,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基础设施的修建与维护,力图保证孩子们在一个较好的硬件环境中生活与学习。

  (三).师资力量的扩充。首先国家应加大对大学生与农村教书的鼓励与支持,并相应的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与精神上的支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是教育事业的最新成果。他们带着无尽的新鲜活力和与时代靠近的知识,让他们去农村教课最合适不过。其次,也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宣传,使这些大学生知道农村小学教育对于他每年的迫切需要与渴求,使他们懂得自己的社会作用。同时,也要提高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的思想境界以及人生观,价值观。

  (四).完善老师的管理运行机制老师作为农村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可控对象,如何管理老师,留住老师成为农村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工资作为一种调控老师的手段,要与老师的工作和相结合。充分尊重有能力,能者多劳的老师,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局势,让老师真正体会到工作的切实必要性与紧迫性。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群体,缺少父母以及周围人的关心,从小心理就会产生变化与阴影。因而心理辅导就极为重要。一个好的心理教育不仅会改变孩子心里的整个世界,同时还会对他以后的健康成长有莫大的帮助。

  三.结语

  农村小学教育作为一个备受广大社会群体关注的部分,做好的农村小学教育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在农村的小学教育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个性,共性的问题。但是在国家,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的帮助下,我相信,农村小学教育会实现更好的发展。

小学教育论文11

  摘要:《弟子规》是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积淀,对当今小学德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对改善和提高小学教育的德育水平进行教育改革和课程设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关键词:《弟子规》;德育;小学;中国文化

  一、《弟子规》在小学德育当中的作用

  (一)塑造学生重视亲情的价值观念

  《弟子规》中的重点在于“孝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由此可以看出,孝悌为其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孝就是孝敬父母,悌指的是关爱兄弟姐妹。《弟子规》对于亲情是尤为重视的。亲情维系的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家庭结构是影响德育的根本原因,也是首要因素,目前我国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和家庭息息相关,如子女不孝顺,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增多,家庭意识淡薄等,针对这一问题,《弟子规》给人们敲响警钟,让人们意识到亲情的重要性,也能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起亲情重要的价值观念。

  (二)重视对人格的完善和培养《弟子规》要求人们要“谨而信”“亲仁”,将德育工作和人格塑造紧密结合,我国向来重视对人格的追求,《大学》里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目的',即为完善自身的心灵修养。(三)重视德育《弟子规》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指,在达到了孝悌、谨慎言行、亲仁爱众的境界后,方能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现如今我国小学生教学工作理念也是德智体美,德育优先发展。否则发展的学生无才无德,不仅不利于社会,甚至还会成为社会的危害。因此,校园建设中必须要加强对德育建设的重视。《弟子规》讲:“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都是人,却有着极大不同,有的道德品行高尚,有的却是乌合之众。其实人们之间智力差距有限,而正是因为道德品行之间的差距,才能够拉开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最终影响人的一生发展。

  二、《弟子规》在小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健康的审美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帮助小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二)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吸取民族文化智慧,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三)从小树立起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四)在培养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先进的科学方法,养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落实《弟子规》道德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创设出适合学习《弟子规》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参与,因此需要营造适合学习《弟子规》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环境应当干净清新,环境优美,亲近自然,以《弟子规》为核心,加强学生的学习和教育,同时校园内可以适当开辟菜地,给学生创造田间劳动的机会,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勤俭节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搞好校园和周边社区的关系,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的品质。教师教育学生应当不计个人得失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和群体,这种风气能够将学生带到正确的道理当中,帮助学生端正自身人格。

  (二)加强教师学习《弟子规》的培训力度

  在《弟子规》的学习当中,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给学生形成良好的示范,引导学生按照《弟子规》严格要求自己。因此教师必须要真正地学懂、做到《弟子规》的要求,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在自身的言行和举止方面应当谦虚谨慎,同时坚持不间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修养。

  (三)加强在家庭教育当中落实

  《弟子规》家长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影响孩子们的成长,因此学校应当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认清自己的重要地位,提高对《弟子规》的认识,进而加强学习,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德行为的养成是长时间作用的结果,父母应当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重视对孩子的德育,学校应当对家长进行引导,让其认识到《弟子规》的重要性,按照内部的行为准则对孩子们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

  (四)德育效果进行评价和激励

  由于对小学生的教育评价标准一直模糊不清,《弟子规》可以作为小学生行为评价标准施行,比如说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学习《弟子规》中的“孝”部分,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省,同时教导学生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体谅父母,激励他们的学习进步,正确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弟子规》作为小学教育的评价标准,能够作为小学生在校期间表现测量的依据,《弟子规》教导人们要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姐妹,进而提高个人素质和修养,践行《弟子规》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建德,喻志杰.对当前中小学国学教育的几点看法[J].基础教育研究,20xx(14).

  [2]微云.强推“国学”教育,儿子患上抑郁症[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xx(7).

小学教育论文12

  随着教学改革模式的日益凸显,教师必须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下面是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主题的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摘要:

  在本篇小学教育教学论文中主要阐述了通过教育学、心理学,对小学教育教学中制约教育创新的传统教学观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如何突破传统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

  基础教育;小学;教学;创新

  小学教育教学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党的十六大代表大会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其中一项任务是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要以创新的精神,优秀的教学成果来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作为国民教育基础的小学教育教学中更应当树立起创新的旗帜,使教育方式得到改革,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而加强基础教育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夯实基础。

  一、树立创新意识

  1、摈弃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纲忽略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其潜在原因在于教师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材设计者教学理念的影响,而在这种影响下教师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都易忽略学生这个主体,采用的也是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维,教学过程的设计当然也就主要考虑的是成人的。而小学生的心理顺序最大的特点是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发展不是一个量的累积过程,而是其结构不断重新组合而产生质的区别的过程,是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世界现代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杜威也严厉地批评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即学校同社会生活隔离,课程与儿童及现实生活需要脱节,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从的角色,以及教师在课堂充当监督者或独断裁者。这样的教育方式课程与教学方法。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动力,造成教学双方的精神紧张。所以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教师应摈弃传统的小学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上做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致力于教学的创新。

  2、树立创新是新形势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个民族的兴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科教兴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应从小学抓起。

  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学生的成长缘于学习而受教师指导,教师在创新的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仍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以致用。古人云:“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所以创新的教学还应该给学生提供边学边思的空间,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创新的目的。

  3、要因材施教,培养学习的创造性思维

  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面对当前教育形势要推行素质教育就要因材施教的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材施教即所谓的个性教育,这种教育要求教师坚持用科学的眼光去设计实施自己的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去评价和塑造每一个学生,不断用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不拘一格,学会求异求变。国际形势的变化,教育实践的发展要求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创新是新形势下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1、小学教育教学艺术的`创新

  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本领,这个“本领”既有对教学规律的服从,也有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地发挥。创新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学过程当然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艺术的创新就要求教学不是狭隘的、封闭的、孤立的活动,创新型小学教育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内,不应该束缚在教师设置的教学范围内或教材、教学参考的规范中。教学的组织开展应是开放的多样的。

  教师应提供条件,让学生能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根据自己的特点,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参加兴趣小组或学科小组活动,广泛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得益于课内,延伸于课外,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下,教师的威信和力量不是建立在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上,而是来源于教师自身的渊博知识的个性魅力的完美结合。教师和学生问应保持着流畅的双向互动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自尊、自立、自信。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不能被动趋从,人云亦云。

  教师要转变观念,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传授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由学生自己“消化”和积累并进行辨析、归纳和概括。除上课之外,教学过程中还拓宽活动空间,让从小有特别天赋的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生活中学习生存,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合作,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强烈的创造情感、动机和能力。

  创新的小学教育教学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发散式思维和聚合式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是有流畅性、多通性、独特性、敏感性和精密性。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能超越传统习惯的模式,能大胆质疑,勇于挑战,有迷信权威,不盲目崇拜,能另辟蹊径和别有新意地将知识要素重新的加以事例变换,形成新的保险单和构思。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实质上是教师根据思维及创造活动的一般规律,根据不同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他们掌握思维的基本方法,提高其思维和创造的水平,以便有效地解决问题。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性思维与人的个性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对经验的敏感性”与“不轻信原理和概念”的品质有关。所以培养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过程必然重在鼓励大胆想象,勇于科学探索及进行仓U造实践,提高创造技能,开拓认识领域。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小学教育教学要实现创新,教师要致力于还学生以心灵自己,发挥群体交互激励机制,大胆地拓展课堂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这也就需要营造一种开放式的课堂。即要打破课堂沉闷的气氛,给学生一种强烈的威风和刺激,使学生启疑、激疑让教学过程充满思辨性、挑战性、生动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师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远胜于单纯的讲授,不拘泥于课堂、书本、课外的阅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灵活性。公务员之家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开放式的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开发学生思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活生生学生的亲自实践,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我领会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实践的重要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小学教学要创新,教师就应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小学教育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开发是有不同禀赋的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论文13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教育。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家庭教育 现状 对策

  一、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目标缺乏理性

  许多家长给孩子确立家庭教育目标时,总是从自身考虑出发,以自己的经验和爱好作为依据,而很少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以及社会的需求、现实的可能性等。所以,出现目标定位过高现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态。这种高的目标的追求,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个性发展不健康。

  2.家庭教育内容欠合理

  教育目标决定教育内容,缺乏理性的教育目标必然导致教育内容的不合理。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忽视心理素质。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他们认为只要孩子吃好穿好,父母就是尽责了,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却少之又少。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品德的培养。受现有的学校教育、人事制度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家长认为,高智力是高成就的前提,甚至更有人认为高智力等于高成就,将孩子的智力教育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

  3.家庭教育方式欠科学

  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存在许多不良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姑息溺爱型。表现为家长把子女当作宝贝,如果是独生子女,更是如此。使子女长期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大人都围着孩子转。第二种是专制粗暴型。表现为家长对子女管教过严过多,大事小事都由家长说了算。子女稍有差错,或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轻的严加训斥,重则棍棒相加。第三种是撒手放纵型。表现为家长对孩子教育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第四种是矛盾型。家长对孩子先是百依百顺、百般宠爱,等到宠坏了孩子,又心急火燎、粗暴专制;或家庭成员严宽不一致,一个粗暴打骂,一个护短溺爱,让孩子无所适从,学会利用“保护伞”。

  二、农村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

  笔者认为可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途径来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和素质,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1.指导家长具有理性的教育观念

  首先要明确,家长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孩子,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成材观,重视孩子的独立性,理性地对家庭教育进行定位,民主平等地对孩子进行教育,避免盲目的横向攀比。

  2.指导家长摆正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长既要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因素,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和良好品德的`培养。培养孩子从小就具有高尚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具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具有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自信心、自尊心。

  3.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

  许多优秀家长,既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又很讲究教育方法,很多家长存在好的愿望,但常因缺少方法而苦恼,当前教育方法上有简单化的倾向,有些家长企图通过说教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成长中的不同问题,应采取不同方法,这就决定了教育方法的多样性。要根据孩子的实际,从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出发,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改进言教,言教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孩子提高认识、明辨是非,虽然言教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言教要多鼓励、多肯定,不要总盯住缺点和不足不放,要从肯定积极因素入手,善于发现孩子的微小进步,使孩子在肯定中获得信心,得到经验,明确方向,不断进步,谈话要讲究时机,不要总在饭桌上谈话。要耐心地反复做工作,要讲究言教艺术,使谈话富于美感和新颖性,同一道理不要简单重复,使孩子感到乏味,影响教育效果。

  重视身教,身教就是父母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孩子,这是一个不能回避必须解决而又难度较大的任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早、最直接、最经常,中小学生模仿性大,可塑性强,对父母尊敬和信任,他们第一个也是经常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父母在孩子眼里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父母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文化修养、个性特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熏陶感染着孩子,对孩子的智力发展,特别是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有专家指出“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身教”。也有人说,“一两身教胜过一吨言教。”它是一种身边的活的榜样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当今家庭教育很多问题难以解决好症结就在这里。

  优化境教,境教是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青少年成长离不开环境,孩子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是家庭环境,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物质环境方面的突出问题就是孩子的消费过高。要引导孩子合理消费,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在精神环境方面,要重视创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气氛,情感气氛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要创造一个民主平等、愉快宁静的家庭气氛和家庭环境,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平时用亲切的口吻、朋友式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对话,要重视听取孩子的意见,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父母之间要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爱护、互相沟通,形成一种温馨和睦的家庭情感气氛,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家长要重视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孩子。

小学教育论文14

  教育部(20xx)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更是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结合起来,以此促进传统语文课堂由只注重语文教学工具性、应试性向新型的以“三维目标”为理念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教学价值取向转变。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深刻地体现了学生在自身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律,体现了学科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的有机影响,这是整个时代对学生整体能力培养的总领性要求。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同时,语文学科的学习更是影响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基础。然而,仅仅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语文学习的初始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因为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行为。

  一、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明确指出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它是肩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致力培养学习者语言和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人们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语言,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口语和书面语交流活动是社会语言生活的基础性活动,没有良好的语文能力就不能舒适自如地过好语文生活。而我们的语文教育的根本宗旨更在于培养受教育者通过学习过好语文生活的能力。作为教师,更应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定位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而不是简单的读书识字领域,应该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一切语文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的核心方向。纵观古今,语文教育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变化着,从中国古代的“小学”到近代的“立新学、兴白话”,语文教育从单言教育走向了双言教育,人们的语文生活也随之改变。现代的语文教育就要适应现代的语文生活,无论是过去的文言文还是白话文,他们都是为了使社会成员更好地适应当时的语文生活。不同时期的社会现实决定了该阶段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关于语文教育性质的争论一直存在,争论的焦点是语文到底应该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遣词造句、识字标音、文章书写上,当代人常常出现的汉语拼音标写错误、“的、地、得”运用错误、错字别字甚至是提笔忘字的现象都是忽视语文工具性造成的。语文的人文性则表现语言和文字作为人类的最重要的思维工具,表达的是人类的情感和经验。如果语文缺乏人文性,那么经世致用的道理和思想就不能被传播、人类就不能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诉求。事实上,平心静气的思索之后,我们发现语文应该是两性均备的,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缺一不可。在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更应该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和合理搭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育价值取向的应然选择应该是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

  二、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

  (一)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对小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语文教育价值取向改变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之后,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时就会根据价值取向的改变而改变,增加学生课上体验和课下实践的机会,比如小学语文第十九课《蓝色的树叶》,会有很多教师只顾学习课文中的字词,却忽略了学生的体验和应该了解的人文性内容,这时教师可以发起提问,让学生们自己回答他们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不仅给学生练习独立思考、勇敢发言的机会,还会让学生自主地形成自私不好的现实经验,这种自主构建的价值观对于学生的.规约效果是最好的。这种体验会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有信心和耐力,因此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语文教育价值取向是小学生语文教学必须该时刻体现的性质,它的实现不仅关乎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效果,还应该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标准。

  (二)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对教师专业修养的影响

  在教育价值取向选择的问题上,教师处在教学内部价值和外部价值的交汇点上,教师的价值选择的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实施,因此在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在教学活动中显得十分重要。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不仅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开展,还深深影响到教师的专业素质。持有先进教育价值取向的教师,在教学中会根据实践的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主动改变因循守旧的教学方式,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勇于实践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而不断提高自我专业素养。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系统的自我构建,还直接关系到教师自我职业的发展,变换教学方式,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三)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影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参与者,先进合理的教师价值取向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首先,语文教育价值取向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在教学活动中,持有不同教育价值取向的教师对于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把控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课文所关注的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去选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灵活地在语文教育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进行调控,二者兼有却要根据现实实践具体取舍和把握。其次,语文教育价值取向还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师根据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选择语文课堂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何完成教学任务、如何评价课堂效果等等。同时在教学设计上也会考虑设置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文章的思想内涵并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形成知识构建。教学模式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关注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发现即使教师侧重语文教育人文性价值取向,教学活动也必然在语文工具性的伴随之下完成,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因此二者均必不可少。总之,小学语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初始阶段,是学生继续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重要阶段,因此该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更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是小学语文价值取向的应然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小学教育论文15

  摘 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一些实质性效果,尤其是拓展阅读,它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又活跃的学习平台。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质量降低。本文着重分析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围绕教材,以课堂为中心向外延伸,老师指导学生多读、博读,培养学生独立感受文章深刻含义以及评价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独立思考、探究以及创造。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阅读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探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不足

  很多小学生对于文章的感受能力还很欠缺,因此阅读的兴趣不足,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除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课文,他们很少主动去阅读其他文章,阅读面狭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提到拓展阅读的内容时,他们一无所知,就更加迷茫困惑,对语文、对拓展阅读的兴趣就更低了,产生恶性循环。

  2.拓展无度,迷失文本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度拓展,从这个知识点跳转到另一个知识点,往往容易偏离课程内容。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的背景都有无数的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想拓展所有的知识点,那整个教学都是围绕拓展阅读进行,就违背了初衷,分散了学生对教材课文的注意力,反而不利于教学。

  3.拓展单一,引导不足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只是局限于某些文章。例如,不管是哪个年级教授关于春天的文章时,老师往往都是引导学生阅读或者背诵《春晓》等常见的'古诗。拓展单一,重复引导,使得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很多老师在拓展阅读教学中没有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去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只是单纯地推荐一些课本上的文章,也缺乏对学生进行个性拓展阅读指导的意识,造成拓展单一,拓展阅读流于形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教学策略

  虽然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拓展阅读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盲目、随意,使得拓展阅读的作用得不到发挥,教学效果受到限制。合理、有效的拓展阅读教学应当与教材有机结合,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又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拓展阅读缺乏兴趣,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循循善诱,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培养学生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乐趣,老师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引导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培养阅读的好习惯。然后老师再结合教材,推荐课外书籍给学生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关键一点是对阅读书籍的选择,阅读书籍的难易程度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阅读书籍太难,学生看不懂,就很难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如果太容易,又发挥不了作用,达不到教学效果。老师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小学生的生活,适当选择一些带图片的书籍。

  2.结合教材,适度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章阅读拓展的需要,适度进行拓展阅读教学。在课文教学中,提前给学生一些课文信息,给学生拓展阅读提供方向,让学生自己提前查阅资料,既预习了课文,又起到了积累知识的作用。

  每篇课文都有教学重点与难点,而这些内容也是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的地方。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围绕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感受、理解教学难点、重点。例如,课文《买木雕的少年》中,学生对文中中非人民的友谊很难理解,这也是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阅读了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资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设置阅读情境,创造阅读氛围

  设置阅读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阅读氛围中,既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又更好地体会文章,使得情感上产生共鸣。情境的设置应该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多媒体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教学《二泉映月》,在课文教学开始时播放《二泉映月》曲目,然后讲述盲人阿炳的故事,通过音乐与故事来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更好地感受《二泉映月》表达出来的情感。设置阅读情境,可以让学生明白文章的内容,氛围更加和谐,真正发挥拓展阅读的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它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拓展阅读,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学习能力。为了避免盲目、随意地拓展阅读教学,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阅读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书籍,提升拓展阅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洪华.小学语文中的拓展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23).

  [2]潘传香.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J].科教创新,20xx,(4).

【小学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教育的论文05-28

小学教育论文06-13

小学教育论文12-13

小学教育论文致谢11-16

小学教育论文发表11-23

浅谈小学教育的论文11-27

小学教育专业论文11-24

小学教育论文题目09-28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06-20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