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复合顶板下锚网索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锚网索梯支护是锚杆、锚索、塑料网、金属梯形梁或W钢带联合支护,共同支撑煤巷顶板的一种新型混合支护技术,它的作用原理就是利用锚网索梯支护强化和提高巷道顶板一定范围岩层的抗剪压能力,形成强化承压拱,抵抗巷道围岩变形,达到支撑维护巷道的目的。其具体作用就是通过对顶锚杆在一定预紧力作用下进行端锚,使端锚范围内的复合岩层在锚杆的弹性压缩下形成组合梁,同时利用锚固于稳定岩层中的锚索对给合梁在一定预紧力作用下进行悬吊,进一步增强组合梁的支护强度。
摘要:文章通过理论分析、耦合支护效果分析及工程支护效果分析,分析了复合顶板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对相应的锚网索支护技术参数、支护耦合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针对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煤股份九矿己16-17煤层复合顶板下的锚网索支护参数及耦合支护参数,对复合顶板锚网索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提高复合顶板锚网索支护效果。
关键词:复合顶板;三径匹配;优化设计;锚网索支护;支护参数
复合顶板巷道在煤矿中有广泛的分布,复合顶板的支护是国内外巷道支护的难题之一,复合顶板的变形破坏主要是因锚杆支护的主动支护作用较差,复合顶板各岩层的节理裂隙发育,锚网索支护由于初始锚杆(索)初始预应力低,现场施工要求不严,锚杆(索)支护初始预紧力不足,层理发育、关键部位支护变形严重,加之材料管理混乱,钻头、锚杆、锚固剂三径不匹配等各种原因,使复合顶板的初期离层量和变形量较大,进而顶板的稳定性持续恶化,最终导致复合顶板的大变形以至破坏。为此采用高预应力锚杆(索),提高锚杆(索)的初始预紧力以充分发挥锚杆(索)的主动支护作用,采用W、M钢带或梯形梁、工字钢组合梁、护板帮等耦合支护,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为了研究锚网索耦合支护技术在复合顶板下的适用性,对我矿己16-17煤层复合顶板原锚网索支护出现的问题及破碎原因进行分析,对我矿己16-17煤层复合顶板锚网索支护参数进行优化,确定具体的耦合支护参数。
一、工程概况
我单位现施工的己16-17-22051风机两巷采深较大(-518~-630m),巷道设计断面为梯形断面,断面尺寸净宽4.6m、净高3.3m,顶板倾角16°~25°。巷道为全煤巷,沿煤层顶板掘进,其断面顶、底板及两帮围岩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和煤,围岩较为松软,巷道顶板及两帮压力较大,受锅底山断层影响,工作面隐伏地质小构造多,局部巷道顶板不稳定。
二、原巷道支护情况及支护效果分析
原巷道采用Φ20/Φ22×22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强度335MPa),Φ15.8/Φ17.8×7000mm钢绞线。原巷道部分巷道变形严重,巷道重复维修工程量大、维修成本高,严重制约我矿掘进单产单进水平,增大了维修人力成本投入及材料投入,一次支护变形严重后二次支护难度加大,后期维修成本高。
锚杆(索)的初始预应力过小、长度有限,使得锚网索支护的主动支护效果得到很大降低,锚杆支护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围岩变形更加显著。一旦受到外部因素扰动,巷道内容易形成应力集中,表现为较大的水平应力。该构造应力使巷道围岩沿着各自区域内的弱面破坏,弹性区一部分进入塑性状态,扩大了塑性区的范围,使得锚杆在现有长度条件下,不能深入到关键承载圈,削弱了锚杆的锚固效果。如果一次锚固效果不佳,使得围岩稳定性遭到很大破坏,增大了后期巷道的支护难度。
三、巷道支护优化效果
经施工期间,锚杆(索)长度及强度的不断加强,锚杆从Φ20×220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强度335MPa)到现采用Φ22×2600mm高强让压锚杆(强度500MPa),锚索从Φ15.8×6800mm钢绞线到现采用Φ22×7000mm钢绞线,到梯形梁、W钢带、护帮板(旧U型钢)的投入,支护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促进了我矿高度、高预应力锚网索支护材料的投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优化后的支护参数及耦合支护在我矿得到了进一步的使用,降低了我矿巷道维修成本及投入。
四、巷道支护参数及耦合参数优化
巷道支护情况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锚杆支护形式和参数的设计。采用锚网索支护时,在围岩出现破坏、变形之前,锚杆主要通过提供径向约束和切向约束对锚固范围内的顶板岩层产生围压,提高围岩中弱面的抗剪强度和残余强度,增强锚固范围内岩层承受水平构造应力的能力,避免应力向上转移形成新的破坏区,锚索主要起悬吊作用,对顶板进行深部锚固,将锚杆支护形成的组合拱承载结构传递到坚硬顶板中。这样锚杆与锚索就组成了耦合支护系统,在巷道顶板形成了耦合承载区,梯形梁、W钢带、护帮板(旧U型钢)起均衡锚杆受力和提高整体支护作用,提高巷道支护的支护效果。顶部锚杆支护材料选取,按加固拱原理及悬吊理论验算确定锚杆支护参数如下,锚杆长度按悬吊理论计算:
4.1 锚杆长度L
锚杆长度的计算公式:
L=L1+kLp+L2
式中:
k――安全系数,取1.3
L1――锚杆外露长度,取0.1~0.4m
Lp――塑性区宽度,根据现场实测,顶板松动圈厚度取1.3~1.4m
L2――锚杆锚入围岩松动圈之外的深度,取0.4m
实际采用Φ22×2600mm高强让压锚杆(强度500MPa)。
4.2 锚固力N
N=π/4・(d2δ屈)
式中:
δ屈――杆体材料屈服强度,500MPa
d――杆体直径,22mm
N=π/4×0.0222×500×106=190kN
4.3 锚杆间排距
锚杆间距D≤1/2L=1/2×2600=1300mm,取800mm。
锚杆排距L0=nN/(2kraL2)
式中:
n――每排锚杆数,7根
N――设计锚固力,150kN
k――安全系数,取3
r――上覆岩层平均容重,24kN/m3
a――巷道掘进宽度之半,2.3m
根据参数计算,L=7×190×103/(2×3×24×103×2.3×1.5)=2.677m,取800mm。巷道两帮锚杆间排距采用800×800mm,符合支护要求。
【复合顶板下锚网索支护参数优化研究】相关文章:
主动网结合锚杆支护在公路边坡治理中的应用05-26
预应力鞍形索网屋盖工程施工工艺研究08-30
变电站接地网优化设计08-24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开题报告08-18
蓝牙散射网抗干扰的研究05-11
光纤CAN总线自愈环网的研究06-01
数控机床参数的分类06-16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优化研究06-07
基于BP网遥感影像分类研究与应用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