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教学策略探讨

时间:2024-08-19 17:51:37 机电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教学策略探讨

  对中职电子教育而言,技能教学是关键,而技能教学需要相应的教学策略作为支撑,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近两年“互联网+”的模式基本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中职校的教学模式更应该紧跟潮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校;机电教学;策略

  一、中职机电专业学生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学生底子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中职校的学生年龄层较小,多数是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自主性不强,自立能力有限。有教师曾对中职学生的基本水平进行过调查,发现在测验中很多学生的语文水平不及格,但是也发现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整体来说学生们的底子较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样的一个学生特点就给教师的教学增大了难度和强度,很多知识点对于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而相反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又晦涩难懂,形成了两极分化。

  (二)教学内容重复,重理论轻实践

  很多中职生表示课业压力繁重,机电专业课程设置过多,造成学生学习压力大。据不完全统计,有些中职校机电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居然多达22门,除语文、政治、英语等基础课程外,机电专业基础课包括《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基础》、《微机控制技术及应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除此之外专业技术课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气控制与维修》、《机床电气与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机与电拖》等,还有一些实习课。学习时间有限,专业课设置过多,课时安排自然不足。过多的理论课占用了学生们的实际实际,削弱了中职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像《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这样的专业课,课程内容直接存在严重重复,是对人力财力物力的严重浪费。

  (三)教学手段单一,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高校已经开始普及多媒体的配备和使用。但是由于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更新缓慢,导致现个别教师还在沿用传统的“课本—讲稿—黑板—粉笔”教学模式,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在机电教学中劣势十分明显,比如对PLC控制自动洗衣机的讲解,用黑板教学需要画大量的链接线,既浪费时间又不能保证教学的直观性,导致教学效率低、节奏慢、收效差。由此不难发现,多媒体的普及和应用至关重要。

  二、充分利用信息化提高机电专业教学质量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两个主体,只有这两个主体都发挥相应的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现在的学生思想都很独立,想法也很多,简单地说教绝对不是好的教学方式,相反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集思广益,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比如课堂上除了简单的提问外,可以在课前给同学们留下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问题,难度可以适当提升。以机电传动中的机床行程控制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查询有关行程控制的案例,在授课时可以以龙门刨床的行程控制为例,通过展示龙门刨床的运动以及控制过程,让学生掌握龙门刨床的转向控制、终端保护、自动循环、制动和变速等基本过程。这样一来可以使得学生自主预习,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产生挑战、解决难题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将解决课业难题、获得实际能力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专业核心课程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和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学校设置的课程也应该以之为目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课程设置多且杂,同时也存在内容上的交叉,这使得教学成效甚微,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程体系的优化势在必行,根据知识的广度和专业的深度要求,要将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训课程,三者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合并重复课程,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如将“电、车、钳”确定为核心技能的三大类,将切实关系到学生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课程如《电气控制与维修》、《电子技能》、《车工技能》等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增强实训课程的针对性,进而实现教学与职业能力之间的有效对接。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机电教学具有线路多、系统复杂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浪费时间,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多媒体教学与之相反,能够呈现直观、具体地向学生展示所要讲解的内容,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机电知识,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便于师生间的交流。例如机电教师在讲解电气线路接线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展示,通过多次观看线路接线方式,继而令学生利用多媒体来模拟接线。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和学习,在实训中一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的另外一个优势是最大限度的节约了时间,如星—三角降压起动这一内容一般需要6节课,采用多媒体后,只需要4节课就可以完。而且多媒体教学具有反复播放的优势,可以加大教学质量的保证。机电教学应多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让机电教学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大放异彩。总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师的共同心声,而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泛,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机电专业的教学中,只有不断地改革与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才能消除学生的畏难和困惑心理,使学生乐学、好学,进而促使其掌握机电技术,成为一名信息化时代下适应社会的新一代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启龙,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理论研究[J].职教论坛,2006,(5).

  [2]刘哲.对高职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1).

  [3]王启龙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育模式理论研究[J].职教论坛,2010,(5).

  [4]王念哲.比较视域中的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机电教学策略探讨】相关文章:

中职信息化机电教学对策03-27

探讨中职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03-21

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学教育创新模式论文03-22

试论基于网络教室背景下的远程教学策略探究03-13

试论小学语文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探讨12-05

探讨信息化背景下图书情报机构服务模式的提升03-12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教育论文12-04

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英语课外活动探讨02-28

探讨和谐社会背景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