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机电工程论文

时间:2022-11-17 09:33:50 机电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才需求机电工程论文

  一、调研结果分析

人才需求机电工程论文

  (一)企业对机电人才需求分析

  1.需求数量分析按照人社部最新统计预测,机电工程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市场今后几年急需紧缺的八大热门专业人才之一,21世纪中国将发展成为世界现代制造业加工中心,将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控制技术,能从事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以及其他新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设计、安装、调试、操作、编程与开发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目前,我国每年机电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在500万左右,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全国300余所开设机电及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年毕业生大约10万人,全国450所开设机电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年毕业生大约15万,其他途径培养的大约30万人。江苏省是我国工业强省,又是我国机械电子行业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地域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机电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岗位。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才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为提高效率而大量引入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从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各行业中,机电行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处于前列。通过对南京周边部分机电类企业的走访调研以及通过网络进行企业调研,可以看到,现代企业的设备先进,高新技术力量强,“四新”即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发展迅速。其中新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占据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而这些设备都广泛应用了机械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群体技术,实现了机电一体化。与先进设备的应用相适应,是需要大量掌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设备操作、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的机电工程类高技能人才。因此,机电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

  2.结构及来源分析对相关企业人才结构及岗位调研显示,最近十年,企业的机电类技术人才从社会招聘和企业自行培养的较少,绝大部分直接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及中职院校毕业生中招收,学历包括研究生、本科、大专、中职等.调查显示,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在录用初期确实发现本科生比大专生有一定的优势,但工作一段时间后,踏实肯干的大专生往往比一些本科生更受欢迎。

  (二)企业对机电人才知识能力需求分析

  1.主要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针对我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专门对蓝领和灰领机电工程技术人才的工作领域及岗位进行了调查,主要包含了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数控设备的操作)、产品质量检测、机电设备的装配与调试、机电设备的维护与维修、生产现场管理、产品售后服务等。其中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数控设备的操作)、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等岗位的人才需求较多,占75%,机电设备的检测与维修、设备保养、电气维修和维护、机电设备的改造和技术服务占20%,产品质量检测、生产现场管理等岗位占5%.调研显示,企业对专科毕业生岗位安排的变动性较大,一般情况下,新进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产品零件的数控加工、机电设备如自动生产线的操作以及机电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等工作,一两年后,其中有一部分开始从事机电设备维修(包括机械和电气维修)与维护、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生产现场管理和服务等。在现代化企业中,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机电综合技术性岗位正在逐步地代替传统的岗位分工,如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排除,往往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计算机技术等综合性技术。这就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与知识结构提出了综合性要求,需要毕业生具有复合型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2.能力需求分析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等重要。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用人时不仅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还要考察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能力方面的要求为:识读机械图和电气类图纸能力、机电设备操作能力、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能力、系统参数设置能力、PLC应用技术设计能力、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及故障排除能力、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等。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为:具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同企业对相同岗位的岗位能力要求并不完全相同,规模较大的企业强调机电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对毕业生的发展后劲比较看重,而小型企业则普遍重视毕业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同一企业对相似岗位的能力要求也有差异,比如设备操作型和装配型的一线生产岗位,要求机床或设备操作或装配技术熟练,具有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判断设备使用时发生的常见故障,避免盲目生产造成设备的损坏;对设备安装、维修、调试和产品销售后服务等岗位,要求具备机械电气线路的安装及调试能力,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检测仪器及仪表,能对设备故障进行系统分析并排除故障。

  (三)毕业生对我院课程设置的反馈意见

  毕业生座谈时认为,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的课程有工程图学、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PLC技术应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等。他们除了反映要加强实践能力外,还反映部分课程如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较少,企业中更多的是对传感器的使用;部分课程如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的理论和实际脱节;部分工程实际使用的装备在学校接触不到,如数控维修中使用的部分仪表等;部分课程之间内容有重合现象。

  二、对专业群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所有企业都希望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并希望毕业后马上就能上岗工作,或在短暂的工作适应期后就能适应岗位工作。如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的方向。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只有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可能让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前就具备基本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从校门进入企业、从学生变为职业人的转变。具体方式可以是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岗位培训、半工半读等。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企业对机电大类各专业的就业岗位界定界限不明显,很多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从事机电设备维护维修方面的工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从事数控设备操作方面的工作。这说明,机电工程专业群各专业之间职业能力培养的大方向是相近的,也是相通的,这为构建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提供了依据。专业群中几个专业在基础课程、实训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实现共享,课程相互交叉渗透,技能训练项目内容相通,采用平台+模块+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有利于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到资源及成果共享。在课程设置及内容选择上,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的理念,合理把握高职人才培养规格,认真开展工作任务分析,针对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建设各类课程。一是找准就业导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确定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专业技能课的比例,以及专业实践训练课占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二是要以“必须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合理选择每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将课程内容出现重合的情况进行归纳或删减,将专业技术的通用知识、技能和职业资格鉴定有机整合,采用综合化、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三是对课堂配备必要且实用的实验实训设备,避免工程实际使用的装备在学校接触不到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结合工作领域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将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基本能力、单项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这样的次序,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建立完整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积极探索“做中教、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情景再现教学、模拟环境教学等,突出对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与考核力度,达到实践教学内涵深层化、内容特色化、过程个性化和体系规范化。对毕业班学生,制定毕业班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保证顶岗实习效果,认真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巡回指导工作和毕业鉴定工作,深入开展专业人才需求与毕业生跟踪调查。

  (三)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职业培养与技能训练,切实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同时还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和职业操守的影响。因此,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邀请相关行业企业和专业人士,共同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的制定和论证工作,探索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新模式,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实践、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的有机结合。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各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加数量、提高质量,通过各种科技服务,让企业得到应有的利益,唤起企业的合作热情,同时让合作企业优先录用优秀学生,使他们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使学校和企业形成一种稳定的互惠互利机制.

【人才需求机电工程论文】相关文章:

机电工程论文建筑设备安装机电工程论文共11-25

机电工程论文开题报告11-03

机电工程系电加工毕业论文02-21

关于教育论文的论文11-06

关于教育论文的论文8篇11-06

英语的论文12-28

论文摘要与论文提纲怎么写10-12

论文的规范格式06-21

论文的写作格式10-28

论文开题报告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