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优秀】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1
一、苏州高企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20xx年,苏州市光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内共有高企790家,其中规模以上(营业收入>20xx万)的高企565家,占比达71.5%;领域内全部高企营业收入合计1240亿元,营业利润126.5亿元,净利润113.8亿元;领域内高企全部科技项目内部投入合计65.75亿元,拥有有效专利数25456件、发明专利4583件。苏州市光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区域集聚明显;技术领域突出;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技术能力不断提升;整体市场萎缩,企业亏损面扩大。(一)区域集聚明显。20xx年在苏州各县区的先进制造业高企的分布中,工业园区和昆山占比分别约21%、19%,是第一梯队;张家港、高新区、常熟占比分别为12%、11%、10%,是第二梯队;吴中区、吴江区、相城区占比在5%~8%之间,是第三梯队。(二)技术领域突出。20xx年,在苏州各县区的先进制造业(高企数量790家,营业收入1240亿元)的7个细分的技术领域中,以“先进制造技术设备”和“机电一体化机械设备”这2个技术领域为主,企业数量为367家和215家,比达到46.5%、27.2%,占高企总数量的73.7%;营业收入分别是671.4亿和336.5亿元,占比分别达到54.1%,27.1%,占营业收入总数的81.3%。(三)企业数量快速增长。高企数量的快速增长说明大量的传统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改造成高新技术企业。20xx~20xx年期间内,苏州在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内高企数量为608、684、790家,累计增182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率达30%,其中规模以上高企数量分别为486、533、565家,增长率为16%。(四)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专利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护城河,也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企业拥有的授权专利数量,特别是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可以充分体现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20xx~20xx年,苏州在光机电一体化领域内的高企拥有的有效授权专利数量分别为1.45万件、2万件、2.55万件,提升了76%,有效授权发明专利分别为2540件、3510件、4583件,也提升了76%。(五)整体市场萎缩,企业亏损面扩大。20xx年领域内全部高企的营收收入合计1240亿元,较20xx年的1589亿元下降了22%,这说明整个产业市场相对是在萎缩的。高企数量和专利数量的大幅提升与本行业高企的总营业收入的下降呈现出明显的背离态势,表明市场竞争更加剧烈。20xx~20xx年期间,光电一体化领域内高新技术企业亏损面扩大。3年期间,规模以下企业亏损率分别是38%、44%、53%,亏损率大幅提升。规模以上企业亏损率分别是9%、10%、12%,亏损率变化不大,基本走平。这表明企业规模越小,亏损率越高。
二、规模与技术对企业的意义
从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来看,规模以下企业随着20xx年的市场萎缩,率先遭受经营上的困境,走向大幅亏损。与此相反,规模以上企业在3大利润率上表现很平稳,基本未受到太大的冲击。这说明企业规模的大小在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上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营业利润率方面,规模以上企业3年的数值分别是10.12%、11.27%、10.62%,基本保持不变;规模以下企业3年的数值是-6.3%、-5.78%、-14%,20xx年营业利润率遭遇了比较明显滑坡。在净利润率方面,规模以上企业3年的数值分别是9.25%、10.77%、9.75%,基本保持不变;规模以下企业3年的数值是-6.6%、-4.77%、-8.75%,20xx年净利润率也同样呈现出明显下滑的态势。从企业的.技术能力上看,20xx~20xx这3年期间,强技术企业的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8.35%、28.81%、27.3%;弱技术企业的产品毛利率分别是22.69%、24.24%、24%,强技术企业的产品毛利率明显高于弱技术企业,这说明企业专利的技术“护城河”可以为企业产品的定价权提供有效的保障。出乎意料,无论是在20xx、20xx年,还是市场萎缩的20xx年,强技术企业在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弱于技术企业的情况下,在毛利率有明显优势的条件下,强、弱技术企业3年平均营业利润率为10.11%、10.58%,3年平均净利润率为9.66%、9.74%,强技术企业盈利能力反而略处下风,这种现象表明行业内的强技术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对高。
三、推进光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应该支持、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规模。企业规模的扩大不仅可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企业亏损率,同时对稳定行业就业形势,提升行业信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企业在提升技术开发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降低运营成本。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意味着产品毛利率的增加,与此同时企业做大规模,通过规模效应摊薄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保持企业的发展后劲。从短期来看,引导企业做大规模是抵御市场不利因素的首选方案;在鼓励企业增强技术能力,提升产品毛利的同时,应注重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发挥出高技术的竞争优势。(三)进一步提升苏州的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苏州的区域创新要素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充分的有机联系、创新生态系统的融合效应尚未充分开发,企业创新活动大多为独立开展,没有呈现出规模集聚效应。苏州的产业呈现出相当的集聚规模,要通过构建创新分工与协作网络、完善制度安排,让要素流动起来,通过创新生态系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产业提升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庄璐璐,何爱华.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25:3~6
[2]刘颖晰.辽宁传统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xx,6:490
[3]康健,胡祖光.创新链内多重网络、创业能力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xx,2:7~16
[4]张玉明,聂艳华.基于创新系统方法的制定可持续创新政策的关键问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xx,24:21~25
[5]陈伟,李传云,周文,杨早立.基于新能源汽车的加权专利合作网络研究[J].情报学报,20xx,6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2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客观上带动了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更新和完善,并且在当前的发展态势下,被广泛应用到了众多的领域中。煤矿开采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社会经济稳定正常运行不可忽视的方面,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开采企业中的应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开采的质量和效率,改进开采的技术和方式,并且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在采煤机故障的诊断以及微机监控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根据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发展状况,它在煤矿机械设备中的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1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中应用的概况分析
从当前的煤矿开采施工的现状来看,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综合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包括液压控制技术、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技术等的综合,可以极大地提高煤矿机械设备操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并且也为后期的维护拆除等各种提供了便利。当前的应用现状,主要是以微处理器和微机为核心的控制装置和电子技术,在很多的煤矿机械设备中都有体现,其中电子技术较为突出,例如煤矿机械设备中故障的报警、自诊以及在线监控等,还包括提升机的PLC系统、采煤机的变频控制系统等的诸多方面,而且随着煤矿开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对煤矿机械性能有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在煤矿机械的结构构成中,电子控制装置的应用会更加的普遍,维护会更加的专业。在实际的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机械的经济性和性能的自动化程度是决定着煤矿生产通风、排水以及供电等安全性能的。煤矿电子性能的优劣以及控制系统的质量是否良好是直接影响着机械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动力性和经济性的,然后对其使用寿命、生产效率和施工质量产生深刻影响,作为现代煤矿机械设备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控制系统,逐渐成为了现代煤矿机械化水平的重要体现。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煤矿机械设备中,电子控制系统的地位更加的巩固,随之而来的就是它的结构复杂程度不断加深,那么它的性能作用会更加全面的发挥,这就需要操作人员有专业的技能水平,可以对机械设备有熟练的掌握,能够简单处理一些故障问题,并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措施。一般来说,从大量的煤矿机械设备在实际开采中的应用可以看出,煤矿机械设备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性能,首先,具有较高的精度,施工的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不需要过多的人工投入,并且满足节能降耗的要求,生产效率十分良好,并且实用性强,便于后期的维修管理;其次,要满足使用寿命长、安全系数高以及运行稳定可靠的要求,并且它的制造和使用成本不会过高;第三,负责操作的工作岗位条件好,劳动强度不能过高;最后,可以大大降低停机维修的时间,可以对出现故障的部位及时准确的查出,并且可以对故障进行自诊和自动警报。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仅仅依靠液压技术和机械技术,那是很难满足煤矿机械设备各种性能改进的要求的。因此,就需要积极地发展电子控制技术,提高其普及率和使用率,它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重要体现,如果可以在煤矿开采机械设备中应用,必然会推动煤矿开采机械设备的又一次更新换代,从性能上产生质的飞跃。
2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应用分析
2.1煤矿综合采煤中的应用
当前,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设备中应用最为典型的就是电牵引采煤机,它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有力体现,从它的实际应用来看,在它的牵引特性上,是远远优于液压牵引的,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可以很好地应用在大倾角煤层上。它还具有一系列的应用优点,例如反应灵敏、使用周期长、运行效率高、安全可靠、动态性好以及结构简单等等。
2.2煤矿开采运输的提升设备
第一,带式输送机。这是煤矿开采输送环节中重要的`运输设备,其自身具有效率高、运行可靠、输送量大,运输距离长等的特点。第二,矿井提升机。它可以轻松的完成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工作,特别是对内装式提升机,驱动和滚筒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它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的典型设备,它的应用可以大大地简化机械设备的结构。
2.3其他类的煤矿机电一体化装置
从实质上来说,煤矿供电设备是属于其他机电一体化设备范畴的。根据煤矿供电的特点,也就是要满足大功率设备的要求,设备的质量较高,运行安全可靠,因此,就要根据煤矿开采的实际来采取合理的方法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无功功率的损耗,减少供电系统中的无功电流,进而提高功率的因数,一般来说,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就地补偿和集中补偿。从当前的应用现状来看,使用最为广泛的是微机保护开关,它的网络功能是较为齐全的,对于煤矿开采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值得大力的推广采用。
2.4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除了上述的分析外,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还涉及到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它是一种十分高效和合理的措施,可以对煤矿管理和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维护作用。从实际的煤矿开采工作来看,它所具有的特点就是,首先,它所采用的是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接入互联网,实现网络功能,可以促进测控分站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其次,根据煤矿开采工作的特点,严格的遵守煤矿开采安全生产的规章章程,要求在一些大中小的煤矿高瓦斯矿井中,特别是瓦斯含量超标的矿井中,必须要安装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的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便于及早发现异常状况。
3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在煤矿机械中应用的建议
由于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起步较晚,相对于国外先进技术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加上从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来看,就需要研究人员加大科研力度,增加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上的资金投入,进而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水平,使其可以更好的应用在煤矿机械中,提高自动化程度。另外,也可以积极的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并依据我国煤矿开采行业的实际状况,把握开采活动的要点,从而制定出一套不仅符合我国煤矿企业发展而且又可以促进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进步的发展规划,使其两者可以更好的结合,从而使我国的煤矿开采行业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4结束语
在当前的煤矿开采行业中,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保证煤矿生产的安全可靠,提供煤矿开采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促进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起步较晚,相对国外先进技术来说,还有很大的不足之处,需要技术人员加强研究,并积极借鉴先进经验,从而推动煤矿机械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3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主要功能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 世纪60 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的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 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及其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器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器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 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 CIAS),是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5、绿色化
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
四、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的问题,但不可否定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
2、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的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的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的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做贡献。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原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
五、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同时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的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商重复,生产上撞车。
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题。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结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抑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
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为产业提供方便,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产业覆盖面非常广,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做 到机电一体化。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张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4
摘要:机电一体化融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及机械等各种技术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针对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以及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制造;传感技术
当前,智能制造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智能制造不断进步,推动了我国工业朝着科技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趋势发展。对机电一体化在智能制造中应用的探讨与研究,对于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智能制造概念及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分析
智能制造是由智能制造系统与智能制造技术组合而成。智能制造技术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智能制造系统,对系统的某一部分进行分析与研究,有效缩减了投入成本。相关研究人员只要通过简单操作,就能实现对整个系统动态的全面掌握,确保了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智能制造技术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而智能制造系统则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载体,体现智能制造模式。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普遍发展,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促进了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使生产管理工作更加自动化、智能化。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了更多新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采用电子技术,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对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从而使整个生产流程更加高效、便捷,提高了生产活动的规范性。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际应用
2.1传感技术的具体应用。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中,传感技术是一种较为基础的技术,但是传感技术以其敏捷性和精准性的优势,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外界信号对于机器设备的干扰。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普通传感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高精度制造的要求,通常来说,都是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传感器,收集计算机信号。目前人们最常用的就是非线性的接触手段与光纤电缆传感器,这类传感器有着标准的接口,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2.2数控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早期,数控加工技术显著提升了机械制造的质量和效率,发挥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在数控生产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机械加工的准确度和速度。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加工的精度,因此必须重视对系统的智能控制。当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智能控制系统,主要就是通过总主线和CPU来实施控制,而且在智能控制技术与在线诊断技术上都有较快发展,能够实现数控生产的三维仿真,满足当前智能制造的生产需求,为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3工业智能机器人方面的具体应用。智能制造技术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其中工业智能机器人有着明显的先进性。工业智能机器人主要由计算机系统技术、仿生学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融合而成的新型成果。研发工业智能机器人,促进了传感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控制论的有效结合。将工业智能机器人应用于部分生产领域,能够有效改善产品的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业智能机器人在应用中的优势主要有:
(1)能够实现对信息资料的辨别、分析与整理;
(2)对于一些复杂的工作流程也能迅速完成;
(3)生产的速度快、精确度高、产量大,广泛应用于军事生产领域,而且在出口制造方面也得到一致好评。
2.4自动生产线和自动机械方面的具体应用。自动生产线和自动生产机械就是通过光电控制系统,实现对人机界面装置的控制,从而掌控整个生产流程。现阶段,自动生产线和自动生产机械在我国很多大规模的企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在手机、电脑等精密设备的生产过程中,均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其原理就是利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生产中使用到的设备进行融合,对计算机设备、数控设备等实行一体化管控,从而形成网络化与集约化的生产模式。
3结束语
通过融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智能化技术,将其应用于各领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和研究,进一步促进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再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xx,49(06):103.
[2]胡志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J].机械管理开发,20xx,32(12):104-105.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5
【摘要】传感器和检测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关键性技术,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离不开传感器检测系统的帮助。本文针对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探讨,并以汽车行业、机器人行业和机械行业为例,分别进行讨论,希望为机电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价值毋庸置疑,借助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能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状态和特征进行实时的检测,同时也可以将有效信息及时反馈给待测系统。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本质,就是将机械和电子有机结合起来,并集成多学科的相关技术实现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和制造,从而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智能程度。而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能够将速度、温度、流量等物理量有效地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其变化可以以电信号标度的形式表现,确保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信息的快速、高效、可靠的传递。
一、汽车行业机电一体化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
现代汽车工业的成熟和迅速发展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新型技术的产生和传感技术的不断成熟,汽车工业也逐步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机械化控制部件如今已逐渐被机电一体化系统所取代,从而实现汽车的自动化控制。实际上,自动化控制技术除了在汽车的发动机中有所体现,在汽车的其他部件中也有所体现。在汽车发动机中运用传感器,可以采用多类别传感器装置与检测技术,通过对电子控制单元的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对发动机实际工作状态的掌握,以达到对发动机工作的精准掌控,对于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可以实现有效的提升。除此之外,在汽车的一些重点控制部分也同样运用了各种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的使用有利于实现对汽车性能的改善,从而使汽车的功能更加符合人们的期待,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服务,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驾驶的安全性。比如,现在汽车都会配有导航系统,从而帮助驾驶员准确地对周围环境进行掌握,实际上这一系统中不仅涉及到GPS定位,也同样涉及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通过传感器可以对一定范围内的物体运动情况进行有效感知,从而提供准确的信息给驾驶员,使驾驶员及时掌握对路况和其他车辆的情况,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二、机器人行业机电一体化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行业也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如火如荼。工业机器人的准确运行离不开其设备中所装载的各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机器人能够及时地收集自身状态信息,还能够对工作环境和操作对象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反馈。例如内部传感器能够对自身所处的位置、所发生的位移、位移速度等信息进行记录收集,外部传感器则能够对外界环境变化、操作对象状态进行记录和收集,将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几种反馈给机器人,可以及时自主调整机器人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工作更将富有效率。机器人的关节中一般有大量的传感器,例如光电开关、微动开关等等,这些精密的传感器可以对机器人动作的极限位置进行有效监测,从而确保机器人行动的安全性,保障机器人在精准的轨道设计下进行动作。机器人的关节中一般会安装位移性质传感器,可以帮助机器人实现精准的动作和位移;机器人的抓手位置和手腕位置一般都会安装触觉传感仪,从而使机器人能够对目标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从而实现对目标的`抓取。
三、机械加工行业机电一体化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应用
机械加工的高效运行离不开机电一体化系统,同样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对机械加工行业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进行机械加工之前,首先需要对加工设备进行自动检查,确保设备能够高效运行。例如配件夹持的位置是否与产品相符,夹紧的力度和变形是否符合需求。除此之外,在完成加工工作后,还需要对工件的合格率进行检测,例如工件的尺寸大小、形状、粗糙程度等等是否符合标准。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工件的状态,可以将检测的结果及时传递,为下一道工序做好准备。在机械加工时,为了使工件的合格率实现有效提升,还需要对加工条件进行实时调整,例如工件压力、切削速度等等,通过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能够对各项数据进行实时调整和检测,从而使工件合格率有效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工业自动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根据工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开发新型传感器,从而使传感器的适用范围和性能不断扩大,实现传感器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机电一体化系统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运行保障。
参考文献
[1]许健栋,佟建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24).
[2]薛令甲.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3).
[3]易廷茂.简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xx(11).
[4]尹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xx(5).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6
1传感器概念分析
传感器是一种在现代科学中通过仿生学的角度,使机械能够像人类或动物的感觉器官一样能对外界环境变化进行感知,传感器通过对变化的检测和感受,并通过编写的程序,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外界环境转化为电信号或数据信号,同时将这类信号传送到接受元件或装置中,这类模拟感觉器官的器械称为传感器,为了更精密的探测某些外界因素,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传感器的敏锐程度和探测广度早已超过了人类的感觉器官,可以探测到人眼看不到的红外线、紫外线,也可以检测到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所以对于传感器的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广泛,人类也对传感设备更加依赖。各式各样的传感器有很多,我们通常依据其使用情况来对它们进行分类,比如说可以按需要测量的对象来分类等等。不同类别的传感器用途也不一样,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系统的有效控制,提高其自动化水平。传感器技术是利用传感器可以将光、震动或者其他一些刺激动作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特有的一种输出信号来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自身的检测。有效的控制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2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性
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一个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系统,其核心部件就是传感器,所以传感器技术也就是该系统中的核心技术。传感器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角色就好比人体的感觉器官,它能够通过对目标实物的感知测量来获取目标的相关信息,并快速、准确的将这些信息传递给系统控制模块,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控制效果。在对目标测量过程中,传感器能够为机电一体化系统准确、快速的提供维持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的相关数据信息,最主要的是能够帮助系统实现对自身的自动化检测,传感器在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性能方面,所以进一步加强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技术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3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3.1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在机械加工中,传感器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加工产品的精度和质量,首先,在工件加工前,要对其毛坯件进行自动化检测,看其是否满足加工的要求,如果满足,再进行加工过程。加工过程中传感器的应用更为重要,每一道工序的加工精度控制都是通过传感器来实现的,当加工到一定位置时,传感器检测到这一位置发出的信息,将这些位置信息迅速的转换成其特性的信号,快速的传递给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快速的做出判断,开始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加工。多次重复后,为了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还可以通过传感器技术,对加工设备在工件加工过程中的进给速度、切削力,进而保证其质量。
3.2数控机床中的应用。传感器技术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其目的主要是实现机床的高度自动化水平,同时对加工精度的有效控制。通过传感器对加工轨迹的检测,可以实现工件的模拟加工,做到加工误差的有效控制。并对其做出合理的调整,确保加工精度,实现工件的全自动加工。为及时发现数控机床加工中存在的问题,需对机床轴动过位等开展实时调查。比如在数控机床当中,可使用压力传感器检测工件夹紧力,如果夹紧力比设定值低,则会产生工件松动问题,系统提示警报,中断走刀。此外,还能运用压力传感器对车道切削力实际改变进行检测。通过上述分析得知,在数控机床上合理应用传感器,适时引入传感器技术,可有效处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故障发生率,为保证生产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4传感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几年里,传感器控制系统的研究将会继续进行,使其在未来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其主要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①向高精度发展。在新型的传感器研究中,要将精度、灵敏度、响应速度作为研究重点,确保未来的工业化生产具有可靠性;
②向微型化方向发展。再利用新型的材料与纳米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对传感器的结构进行优化;
③微功耗、无源化发展。当前的电气设备以及传感器设备的运行都需要在电能的支持下才能正常运转,因此为了提高传感器的工作性能,开发微功耗的传感器及无源传感器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④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智能化是当前国际上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未来传感器重点开发领域。
5结语
总而言之,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逐渐提升,对自动监测水平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因此需要加强对传感器的研究,以促进机电一体化向着更加自动、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还需要对传感器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使传感器能够检测的信息范围更为广泛,同时对信息的检测精度也需要得到相应提升。
参考文献
[1]江海.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风,20xx(9):194.
[2]安培成.浅析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xx(1):82~83.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7
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的煤矿生产都实现了机械化,煤炭的产量也日益升高。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效提高煤矿的生产质量以及效率是相关工作人员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而此时出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煤矿的生产质量以及效率问题。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概念以及重要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是将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有效结合起来,对机械设备进行自动化以及信息化的具体操作。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将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技术两者相互和谐统一,继而加大超大集成电路以及集成电路的相关应用,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在自动化控制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优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调整以及维护比较方便;②应用的范围比较广;③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从调整以及维护比较方便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都结合了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技术,不用再收以往产品的单一性限制。通过对现阶段一些基本技术的升级与有效整合,能够具有强大的自动化功能。与此同时,在安装的以及调试产品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要改变一些简单的程序就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因此大大节约了成本。另外,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都具有自动监视功能,能够对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监测,一旦发现相关问题即可以采取自动化的措施来加以控制,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从应用的范围比较广的角度来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调节以及自动控制等功能,因此能够被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产品本身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应用的范围能够相应的扩大,继而在各个场合以及范围内提供条件。从具有极高的安全性的角度来看,机电一体化产品在安全方面的功能比较多,例如自动报警以及自动保护等功能。机电一体化产品还拥有程序程序控制系统,所以有效减少了操作手柄,提高了机电设备的安全性。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2.1在井下输送机中的相关应用
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于井下输送机中,首选需要满足地底下的环境发展要求,既能够延长井下输送机的使用寿命,又能够防止水分的侵袭,继而有效减少电磁干扰,确保井下输送机的安全,与此同时能够有效降低井下输送机的能量损耗,提高工作效率。
2.2在采煤机中的相关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典型应用就是电牵引采煤机,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液压牵引采煤机所不具备的优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优势表现在:①优良的牵引特性;②运行比较可靠,使用寿命延长;③广泛用于大倾角煤层。从优良的牵引特性优势来看,在采煤机前进时,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提供牵引力,一旦采煤机发生下滑情况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能够发电制止。从运行比较可靠,使用寿命延长优势来看,机电一体化技术下电牵引采煤机除了会磨损整流子以及电刷之外,元件没有收到磨损,在运行的过程中比较靠谱,使用的寿命也比较长。从广泛用于大倾角煤层优势来看,牵引电动机有防止下滑的制动器,可以被用于50~60°的`倾斜角煤层,并且不需要靠其他的防滑装置。
2.3在矿井安全监督方面的相关应用
安装监测系统主要是为了保证煤炭生产的安全性,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感应技术以及检测技术能够实现无人操作。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安全监测的;工作压力,与此同时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及自动处理能力,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再次扩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应用既能够有效降低维修成本,又能够提高安全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矿生产的速度以及效率。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掌握能够让煤炭生产企业赢得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8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越来越显著。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融合了机械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其他技术的独立的交叉学科,它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机械工业的生产效率,还使机械工业的生产方式、管理体系等发生了重大变革。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进行阐述,根据当前化工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指出了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希望能为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一、机电一体化的优势
(一)增强设备安全性,保障安全生产
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能够使机械的运行过程被全程监控,还会在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时及时自动报警,既节省了检修和维护保养时间,也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二)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
机电一体化产品运用数字化程序进行控制,大规模的减少了操作按钮的数量,使操作过程更加简单方便,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降低了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产品的不合格率。
(三)便于产品调整,养护维修方便
在生产过程中,针对不同用户的产品需求,可以通过改变控制程序来改变工作方式,不需要变更其他生产条件,使操作既简单化又多元化。还可以通过自动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机械操作过程中的故障及问题,及时修复,降低了机械的检修支出,节约了成本。
二、化工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20世纪60年代初,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一门新兴事物开始被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随着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技术等的大力发展,不同学科技术间的'融合更加紧密,推动着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的创新,一些发达国家开发出了科技含量更高的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使化工机电一体化产品逐步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为未来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90年代,微传感器、执行器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等技术的出现,在各国学者的努力研究下,使得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三、化工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一)模块化
化工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比较复杂,单元间通过不同接口进行对应,将接口集中起来实现区域模块化管理,实现多项功能的集合,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可装配性,还能够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同时也降低了维修成本。
(二)智能化
人工智能作为当今科技发展的热门课题,也必将成为未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方向,运用智能化技术取代人类从事更加危险复杂的工作,不仅能够使人们远离危险的工作环境,还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智能化就是模拟人类智能,将判断和推理能力根植于化工机电一体化系统,通过人类对化工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控制,达到对化工生产的控制目标。
(三)绿色化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工业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也将成为未来技术发展的目标之一。化工工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绿色环保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化工企业想要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强对绿色环保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研究,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化工机电一体化产品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四)网络化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相互推动,共同发展。二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化工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远程控制目标,真正突破时空限制。
(五)微型化
随着人们对纳米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微型化必将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微型化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能解决传统产品体积大、功耗高的缺点,也会拓展其应用和普及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学科的不断创新,化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其产品在化工企业生产中的优势也会越来越显著,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参考文献:
[1]潘柯铭.探讨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xx(8):64
[2]杨卫平.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12):124.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9
机电一体化作为机械与电子技术集成构成的一个综合体系,对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且对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①在机电一体化不断推广与应用的形势下,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许多职业技术学校均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要求不只是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还要综合运用机电技术知识,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②然而,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创新,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与市场发展的需求。
1部分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中的问题分析
1.1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在开设机电一体化课程的时候,主要把课时安排在“机”、“电”上,但学生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再加上学习任务繁重,机械类课程设置较多,导致电类课时设置较少,使得相关人才培养无法达到预定目标,与机电一体化教学目标相违背。③在此种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教学内容与实践脱离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课程专业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与此同时,在职业技术学校设置机电一体化课程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学校设备、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未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很多学生均未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只是了解知识的表层含义,尽管知识丰富,但却未能灵活运用。针对职业技术学校而言,其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为机床设备安装、机床设备调试、电气线路等有关工作,所以,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倘若在学习中,未能接受良好的培训,就无法有效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进而出现一些弊端。
1.2专业教学内容不完善
现阶段,机电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速,但机电一体化教学课程设置却未能跟上机电技术的发展步伐,导致教学效果不佳。④其一,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教材未能得以及时更换,内容相对老旧,并且教学设备不先进,导致部分教学内容无法落实。部分职业技术学校使用的依然是旧版教材,内容与现代社会脱节严重,学生根本无法学到先进知识,使其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进而被淘汰。其二,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是按照教材内容予以讲解,很少涉及项目教学,虽然学生能够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却无法灵活运用。比如,在“电力拖动”教学中,教师讲解重点为电路工作原理、电路接线方式等,而未对元件选择、故障检修等内容进行讲解,造成学生应用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充分结合工作岗位需求,非常容易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实践操作能力较差,进而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1.3机电一体化教学设备陈旧
现阶段,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设备都比较老旧,特别是具有专业特点的实验设备,数量非常少。现阶段只有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学校才会配备一些必要的数控机床,如加工中心、控制柜等,为PLC实训一体化的落实提供了可靠保障。通常而言,在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中,相关设备的作用非常重要,是有关教学活动得以落实的基础与前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如果相关设备配置不全,就会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降低教学效果。⑤
1.4教师队伍素质需提升
在机电一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然而,现今许多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均未达到相应的标准,普遍存在着教师知识体系陈旧、落后的问题,致使学生未能学到先进的知识,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情况。同时,部分年轻教师均是刚毕业的学生,未从事过有关工作,也未对市场需求展开调研,进而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使得学生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2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建议
2.1构建标准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职业技术学校教学中,应积极构建中国式“校企双制”,从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出发,加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深入研究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以工作要求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新设置符合机电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⑥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必须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予以充分考虑,以此设置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课程设置目标,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专业教学的实用性与针对性,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术学校是用人单位技能操作岗位人才储备的重要场所,其发展与用人单位的认可与好评息息相关,所以,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目标与考核应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相统一,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作为构建核心,以技术应用能力与岗位技能为支撑,突出专业性,以此设置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同时对教学设计、准备、组织、评价等环节予以改革,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进而获取有关职业资格证书,更好的适应与完成工作岗位内容。
2.2完善教学场地与设备
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教学场地与设备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在实际教学中,为了确保教学质量,一定要建立一体化的教学场地,配备相应的设备,以此确保教学活动的全面落实。在实际教学中,应加强实训一体化体系的构建,明确“教、学、做”的要求,保证模拟教学全面展开,从而完全“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即“教学、生产、培训、鉴定”,有效增强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⑦与此同时,在场地、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下,致使一些职业技术学校未能构建完善的实训一体化体系,此时,应遵循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和用人单位沟通,设立校外实习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进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3创建多元教学方法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具有信息量大、理论性强、抽象等特点,教学内容相对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应重视实训、多媒体、现场教学的结合,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学习“按钮和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这一内容的时候,以往教师需要利用3-5分钟的时间将电路原理画在黑板上,在此过程中,学生非常容易走神,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但是如果采用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现电路原理,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就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可以节省画图时间,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讲清电路各种元件等,进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实验等环节。因为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让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实训方案,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予以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进而使其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2.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在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⑧因此,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优秀青年教师到用人单位实习,并且对其教学能力与职业技能进行定期考核,或聘请用人单位的专家到校兼任教师,以此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学校也应鼓励教师继续进修,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到用人单位参观学习,积累实践经验,进而在讲课的时候,能够更好的融会贯通,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可以灵活运用,以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毕业后成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机电行业市场越来越繁荣,对机电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要求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复合型机电技术人才,更好的满足社会与市场的发展要求。为此,在机电一体化教学中,一定要构建标准合理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场地与设备,创建多元教学方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作者:董文学 单位:钟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注释:
①袁建锋.基于中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分析[J].广东科技,20xx(24):170-170,146.
②伍映红.优化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体系[J].广东教育(职教版),20xx(6):106-107.
③林灵,刘昌铭.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新课程下旬,20xx(11):459.
④唐凤.基于一体化教学方式培养高职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xx.
⑤张群宣.“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电气控制技术中的应用体会[J].广东科技,20xx(24):166-167.
⑥钱晓静.关于机电一体化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xx(9):54-54,56.
⑦崔婷婷.浅析信息技术在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2):111-111.
⑧沈侨.研究系统教学法在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应用[J].电子制作,20xx(24):106-106.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10
摘要:电子技术和机电一体化进行有效结合,大幅度推动了的我国科技领域的发展。通过两种技术有效结合使我国机电装置更加高效、使用更加方便,这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不断推动我国产业向健康方向发展,符合我国长远发展目标。因此,对机电一体化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对促进我国机电装置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发展
1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优势
1.1提高生产能力与工作质量
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自动管控和处理能力,检测及管控程度、面积及灵活度都有极大提高,自动体系可以对机械进行准确操控,进而保证机械可以根据规划要求进行操作,使人为原因产生不利影响彻底消除[1],使操作效率达到理想水平,进而使生产效率及产品达标率得到保障。机电一体化具有自动化性能,从而使生产总量及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比如数控机床利用在数控设备上安装自动监控及处理装置,从而使平稳进行工件加工制作不断地提高,使其效率比普通生产机床高出几倍。
1.2可操作性显著提升
逐渐使用数字显示和程序管控将机电一体化中的操作手柄及按钮取替,从而使机电一体化操作的简便性得到不断提高,机电一体化以电子体系预设程序为依据进行指挥管控,并使所有操作可以重复进行。高级机电一体化可以以外部随机改变的信息及被控目标的信息模型为依据对工作流程进行合理规划,进而达到自动操作的效果,其中主要包括切割机、电火花加工机床、激光测量仪等,这类产品以电子设备进行操作是其主要特点。
1.3使用可靠性与安全性提升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自动判断、警报及保护性能,在工作中出现电压、电流、荷载过大及短路情况时可以进行自我保护,从而使事故发生率不断下降,使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不断提高设备安全运转。在整个监管体系中使用监管技术,使其安全系数不断提高,为了使整个体系的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可以使用较长、大功率的带式传输机。通过不断实践表明,机电一体化安全监管体系使我国各领域的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
1.4维护与调整便捷
在对机电一体化产品进行安装调试过程中,可以运用对管控程序进行调节的办法使工作形式发生改变,从而符合现场数据变化及不同用户标准,可以使用多种办法在机电一体化控制体系中输入控制程序,不会对产品的任何一个零部件进行更改。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很强的储存功能,可以在机电控制体系中进行许多程序编程,并根据工作目标对代码信号进行指派,从而使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自主工作。机电一体化还具有自动监测功能,可以对故障进行自我检测,并运用合理举措对其进行调整,使其迅速恢复正常工作[3]。
2后期发展方向
1)微型化。随着我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及集成件发展越来越快,进而为电子产品向小型发展奠定基础。目前,钦合金有塑料合金在电子产品构造中使用最为普遍,使产品外形有了巨大变化,使其更加轻巧。在与电子元件进行连接过程中,运用片式元件或片状元件命名元件变得更加小巧。与传统的插装元件进行比较,贴片元件的外形及重量都发生了很大改变。运用表面组装技术,使电子产品体积只有原来的一半,总重量还不到以前的30%。
2)绿色化。电子技术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进行发展。欧盟早在10年以前就已经对电器设备中的'有害物质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对电子产品中的铅、多溴联苯等有害物质的使用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在20xx年我国也对电子产品污染进行了合理管控,对电子电气设备的回收及环保标准做了详细规划。
3)集成化。集成化是以后电子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主要进行企业管理、现代技术和集成化处理。随着微组装及表面组装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完成电子体系集成化提供了根本。所谓微组装技术就是运用三维微型组件、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元件通过多层混合组装及裸芯片组装等办法使电子体系集成化形成。而表面组装技术就是运用自动组装装置将没有引线的表面组装元件装在线路板上,进而使电子集成体系形成。
4)智能化。损耗小、污染低、数据广等是电子技术的主要优点,而功能多、精度高及智能是其主要特征,使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操作体系有效融合,从而使机械设备的精密度得到不断提升。在对微电子进行制造过程中,必须对车间的粉尘数量、直径及芯片材料杂质等进行严格检查,使其符合有关标准;在对电子电路进行规划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智能技术,使其仿真技术完全发挥出来,从而对电路版面、印刷电路板等进行合理规划;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功能更加健全,进而使计算机技术与自控技术和精密设备进行有效融合,不断提高电子设备的自动化能力。
3结束语
机电一体化和电子技术对机电装置功能的整体提高至关重要,对提高我国机电产品的整体功能及质量发挥关键作用,所以我国政府机构要不断加大机电一体化产品引导及资金投入力度,运用这种办法促进我国机电一体化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勇.基于电子技术中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问题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3):122.
[2]王娟.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实践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xx,16(9):133-134.
[3]胡沛艳.略论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发展[J].机械管理开发,20xx,25(1):66-67+69.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11
摘要: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展开探究,通过实践经验证明,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是实现高效、安全、采煤机械化、煤矿机电产品推陈出新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生产;应用;开采
引言
我国煤矿生产中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煤炭系统旧设备进行改造,研发新产品,同时结合各种先进技术进行生产,现阶段已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煤矿生产已逐步由老旧的传统企业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现代化企业转变。在煤矿生产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等特点,同时,还具有记忆、运转、处理信息的功能,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便捷,具有轻巧、便捷的发展趋势,生产效率显著高于传统机械。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我国煤矿开采企业当中。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和应用跟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差距,为了促进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结合我国煤炭生产中的现实发展需求,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作分析,以推动煤炭企业在提升机、监控系统、采煤机械设备等方面的优化发展。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相关概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由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等多种技术组合成的一门综合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就是在这几个技术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能够实现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的紧密结合与相互渗透。机电一体化不仅是指利用新兴的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等手段来代替机械设备,而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入到机械设备中,使得机械设备可以更加的智能化,优化其原来性能中不足的地方[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生产中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增强了机械设备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优化机械设备的性能;能够以实现控制信息的目的,在运用机体一体化技术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相关机械设备的自动监控与报警,还能对相关机械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加强了相关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控制,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成本;机体一体化技术含有复合技术与复合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技术的补救措施,使得其正常、有序的进行工作。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意义
2.1提高经济效益
传统的煤矿开采,大多都是利用人工开挖的方式来进行,煤矿开采的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安全系数相对较低,造成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频繁出现安全事故,其主要原因是煤矿在开采的过程中由于支护技术差,导致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频繁性的发生一些坍塌事故,增加了煤矿开采的危险性[2]。基于20xx年我国煤矿事故数据的显示,重庆市与湖南市发生煤矿事故的频率性较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支护技术性差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煤矿开采机械设备上以后,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只需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控制就可实现机械设备自行开采的工作,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减少了人力资源的使用,大大提升了安全系数,确保了开采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节约了煤矿开采过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在煤矿开采行业中的竞争力。
2.2提高劳动效应
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煤矿机械设备中,不仅能有效降低煤矿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机率,而且还会减少人力资源对煤矿机械设备的操控,对于煤矿机械设备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故障。在煤矿生产中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优化了传统机械设备进行工作的相关性能,极大地提高了煤矿开采的劳动效率。
3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3.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采掘过程的应用
3.1.1掘进机
掘进机掘进和回采是煤矿开采的重要生产环节,国家的方针是:采掘并重,掘进先行。煤矿巷道的快速掘进是保证矿井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掘进工作中的应用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在目前这个阶段中,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掘进机上的`应用:一是负载反馈调速技术。二是掘进机行走调速技术。三是离机遥控技术和工况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3]。因此,应将以上三种技术的高水平应用作为我国掘进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发重点,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提升煤矿工作效率,将掘进速度提升到最大化。
3.1.2采煤机
牵引特性较好,可以在采煤机进行前进工作时提供牵引力,帮助采煤机克服阻力而进行移动,一旦电牵引机有出现下滑的情况时可进行发电制动,将电能信息及时反馈到电网;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电牵引采煤机的工作可靠性高,发生故障少,维修工作量小,使用寿命长;可用于急倾斜煤层,其牵引电动机轴端装有停机时防止机器下滑的制动器,其电动机额定转矩的1.6~2.0倍,能够辅助于电牵引机在进行50%~60%度之间的倾斜角煤层的作业工作,可以节约去其他的防滑装置;反应敏捷,动态特性好,电牵引采煤机的电控系统能够及时调整各种参数,避免采煤机超载运行。构造结构简单且工作效率高,其机械传动重量轻、尺寸小、结构简单,仅仅只需要做一次转换便能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最主要的是效率可高达99%。
3.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炭运输过程中的应用
3.2.1带式输送机
井下输送系统的主要运输设备装置就是带式输送机,现阶段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在带式输送机上的现象也相对较多,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带式输送机中主要是以电液一体化、采用机的启动装置来进行对带式输送机设备的优化的,从而提高带式输送机的灵敏度与可靠性。为了进一步更好的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进行运用,应加在矿井主运煤皮带顺煤流启动的应用研究工作。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矿井主运煤皮带顺煤流启动上,采用传感器加PLC程序内部控制实现顺煤流启动,对传感器的装置加工与程序进行内部修改,以及上位机组态王的修改,同时对每台皮带进行传感器的安装、程序的调试,上位机组态王的修改设定等工作。经实践证明,能实现顺煤流启动的有效控制。
3.2.2煤矿运输提升机
说到煤矿运输系统中耗能最大的设备,首先想到的是煤矿运输提升机,其耗电量比较大,传统的TKD系统稳定性不太好、耗能还很大。伴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快速发展,目前的提升机中广泛应用到数字化技术,这大大改良了煤矿提升机的系统性能。3.2.3斜井装置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煤矿生产中,斜井乘人装置得到了大大的改良优化,降低了动力消耗量,也提升了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应用PLC控制信号系统,使操作方法简单化,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变得方便快速,更重要的是运输人数效率提升了。
3.3机电一体化在其他装置中的应用
3.3.1矿井安全监测控制
检测技术和传感技术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中的组成部分,煤矿开采机械设备上应用这两者技术,可以实现对煤矿机械设备运作的无人操作,使之能自行的进行对机械设备故障的检测与排查工作,同时,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矿井安全监督方面能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故障,并进行处理,以防问题扩大化。
3.3.2支护设备
支护设备作为煤矿开采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国的煤矿企业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液压支架设备来进行工作,但目前已用电液控制代替了液压装置,电液控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支护设备上的体现,为保障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我国的煤矿开采企业也应将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在支护设备上,以防突然出现的冲击荷载对支护设备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煤矿开采的安全性[6]。
4结语
由于煤矿开采地区的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加之煤矿开采的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在煤矿开采中应大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能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还能对煤矿生产环节进行优化,使其生产更加科学合理,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煤炭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简析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智能城市,20xx(18):14-15.
[2]吕勇刚,张涛,刘磊.浅析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xx(16):35-36.
[3]郭宝庆.探讨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xx(29):26-27.
[4]李凯,何艳艳.浅析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智能城市,20xx(18):14-15.
[5]吕勇刚,张涛,刘磊.对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的探析[J].工程技术,20xx(16):35-36.
[6]陈玄,柴国运.浅析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20xx(30):28-29.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12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综合的呈交叉形式的新型的学科,它是由微电子、光、机、电等方面的技术所组成的,它的发展不仅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是实现机械智能化的关键。本文就农业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农业机械发展;运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领域与高科技发展技术密切相连、更好的融合在一起,由于农机设备的智能化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效率,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不再像以前是“耕、种、收三腰弯”的现状而是农业机械与机电一体化技术完美融合的新的现状。
1农业机械的优势
1.1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农业机械设备是否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呈现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采用之后可以实现一系列高科技功能,例如电子监控、报警、自动诊断等等。如此便可进行实时监控,在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合理措施,这不仅便利了工作人员也保证了他们以及机械的安全。在生产工艺中,减少设备中的易磨损部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现今工艺运用最多的便是电子元件,它的灵敏度高才能延长使用时间,从而降低出现故障的机率,实现农业机械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完美的结合[1]。
1.2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产能
对于电子信息来说,农业机械设备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直接对信息自动采集,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信息自动化,还很大程度的提升了机械作业的灵活性和精准性;同时机械的作业范围也可以合理有效的进行规划。在操作期间,如果合理运用所具有的自控系统,机械作业就能准确无误的进行,而且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失误率。因此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就带动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1.3操作性能得以改善
农业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拥有两项特别的操作,既简易操作,能减化操作部件又可以满足人体学设计要求,这两项技术就是数字和程控。对于机械作业操作来说,越是简易越是方便。一般都是提前设定好程序,然后让其自控系统完成机械作业动作[2]。但是后期仍需要不断完善,完善之后便可以对准备好的对象数学模型进行处理,自动控制程序会达到最佳效果,最后就可以呈现出理想的作业效果。
1.4设备功能多样且适应性强
机电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过去与如今的`机电技术更是天差地别,技术从简单到高能,功能从单一到丰富。比起过去还拥有了一系列高科技新功能,如系统自动控制、电子信息自动校验等等。同样它的适应性也很强,它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的工业行当中,并且不同客户的要求它也可以对此做出相应的调整。
2农业机械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2.1农业机械的激光机电一体化
在融合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上,激光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会充分整合与优化农业机械的组成,这就是最佳的工作机制,从传感系统、动力系统与信息处理系统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
2.2农业机械的柔性化与智能化整合
既能独立工作又能为总体服务的系性,我们称之为自律分配系统化,也叫柔性化,它可以游刃有余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一般这种情况子系统就算出现故障,也不会对整体工作造成大的影响,反而还能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3]。所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农业机械的发展,且两者的结合提高了信息技术与智能化的发展。
2.3农业机械的微型机电化与信息化
科技的发展也带动了纳米技术和蚀刻技术的发展,因此微型机电化技术的发展也得到了质的提高,机械元件的小型化不再困难而是越来越简单。然而传感器、处理器和执行元件等整合起来就会形成自律元件,提供了技术保障;不断利用新技术信息获得最佳生产方式。
2.4农业机械的人工智能化
因为农业机械实现了自动化,电脑智能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农业机械的人工智能化也发展的越来越好。在后期的发展中,农业机械控制技术逐渐活跃在各大人工智能系统中或者农业机器人,来更好的规划农业生产工作。人工智能化成为了不可取代的一项技术,因此相关技术人员时刻关注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情况,对于农业机械生产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处理好期间所生产的矛盾,比如质量和成本、长期发展与短期效益之间的矛盾[4]。农业机械的人工化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产品质量。
3结束语
农业机械化不仅是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它是不断发展的一项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既稳定又安全;既可以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又可以改善操作使其工作的效率和产能都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该设备不仅是全面的、多样的、丰富的,而且操作足够简易,设备安装调试都比较容易以及后期的维护也相对方便。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此工作要给予更高的重视,为了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而去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风琴.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J].农机使用与维修,20xx(8):21.
[2]周修金.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信息,20xx(23):176.
[3]李琦.机电一体化技术助力农业机械现代化[J].农业与技术,20xx,33(5):11.
[4]赵志强,卢昕,林甦君.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J].农民致富之友,20xx(20):132-133.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13
摘要:智能控制技术可以转变传统的控制对象的操作模式,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当中充当重要的角色。文中简要分析了智能控制技术的特点与理念,介绍了智能控制技术与传统控制技术之间的差异,阐述了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当中的应用,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智能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领域
1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特点和控制理论
智能控制技术的特点:1)智能控制技术使用到系统高层控制单元中,并不属于简单的机械工作内容。2)智能控制设备拥有非常良好的非线性特征,具备非常全面的功能。3)智能控制设备能够按照不通过系统需求变化结构,适应于整个系统运行情况。4)智能控制设备拥有自我寻优的特征。5)智能控制技术拥有强大的组织控制与学习功能,充分满足不同领域多样化与多功能化的需求[1]。6)智能控制技术作为一个全新的控制领域,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巨大的发展潜力。智能控制技术作为一个包含多个领域的新兴学科,主要是把计算机、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理论当作基础,构成了智能控制技术的控制理论,其中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遗传算法等,经过这些智能控制理论的融合,构成了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2智能控制技术与传统控制技术的主要区别
2.1智能控制技术是传统控制技术的高级阶段
传统的控制技术具体使用到各个领域生产工业的底层,重点是将简单的重复性的机械工作完成,真正实现取代人力的目的。智能控制技术是在传统的控制技术的前提上,应用了计算机,实现了智能化。智能控制技术结构更为开放、多变,拥有非常强的组织控制、综合处置信息与学习的能力。
2.2两者的控制对象和任务目标有很大不同
智能控制技术的具体控制对象是高级计算机系统,利用复杂的程序系统,做好控制系统非线性、不确定性、多功能智能化控制命令是具体的任务目标。传统的控制技术控制对象较为单一,一般是适用于线性、确定性的控制对象中[2]。
2.3两者的设计重点不同
智能控制技术的设计重点就是针对不同控制对象与任务目标的数学模型进行准确识别、描述,利用数据库以及程序代码,完成控制命令,做好任务目标。传统的控制技术就是使用动力学与运动学方程等数学函数,对控制对象进行操作,实现单一的任务目标。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做到混合控制,利用广义的数学模型,实现混合的数学控制工作,使用开闭环结构,利用定性定量的.决策与控制方法,实现多模型、多状态的控制方法。
2.4两者的学习方式不同
智能控制技术具备模仿人的智能化功能,能够综合应用控制决策、控制对象状态与控制环境的知识,传统的控制技术知识可以按照单一的命令来实现简单的任务目标。
3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3.1智能控制技术在数控领域的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的模糊控制理念应用到数控领域当中,针对信息较为模糊的控制任务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利用模糊控制理论实现对数控系统加工过程进行优化控制,而且使用到数控机床的运行故障的诊断工作,确保数控系统可以运转安全。此外,智能控制技术当中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在数控系统中插补运算和故障诊断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适应性神经元来实现对数控系统当中开闭环的结构增益进行调节控制。整个数控系统的核心模块就是数控系统当中的插补运算,能够严格按照生产零件的加工起终点、形状、速度等信息,在加工起终点位置插补中间点,做好密集化处理数据点的工作[3]。
3.2智能控制技术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一般来讲,机器人要做到时变、强耦合与非线性的动力学特点,具备多个方面的传感器信息,多种变量的控制系统参数,从而做好多样、智能化的控制任务,这些要求都促使智能控制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中广泛推广应用。机器人领域的各个方面智能控制技术都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行走过程中的机器人实现视觉传感器信息处理、自主障碍控制、动作姿态控制等。利用智能控制技术达到机器人自我学习、调整与适应的目标。
3.3智能控制技术在交流伺服系统中的应用
交流伺服系统作为机电一体化系统当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交流伺服系统具体是为了实现信号处理后转化为机械设备的动作,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质量、效果与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交流伺服系统属于较为复杂的一个运行系统,对交直流电动机来讲,存在时变参数与负载扰动的特征,其控制对象同样是非线性、不确定的,所以无法获得交流伺服系统的精准的数学模型,这样一来将智能控制技术使用到交流伺服系统当中,综合交流伺服理论,做到交流伺服系统稳定可靠运转,增强系统多方面的性能[4]。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系统当中智能控制技术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智能控制技术的快速进步,带动着机电一体化系统朝着智能化与功能化的方向发展,给我国多个领域经济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志群.关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当中智能控制应用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32):145.
[2]王学梅.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技术[J].科技与企业,20xx(20):112.
[3]王翠翠,田欣,刘云飞.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xx(5):202+245.
[4]朱国权.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J].南方农机,20xx,49(4):59.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14
机电一体化是多门科学多年的发展的成果,它是机电行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智能化发展的越来越快,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广阔,下来让我们看看机电一体化应用的领域。
1、机床数控领域
机电一体化在数控机床领域的发展已经有40年的历史,在技术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无论是在结构上功能上还是在操作上都发展的比较完善。类型具有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在开放性设计中,这种设计硬件体系和功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和兼容性的,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和智能化的。在机电一体化的系统研究中分出多级的网络,这样能使复杂加工系统的作业能力的运行。可以数控机床可以装置单板、单片机以及控制中心等高新集成技术。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领域
计算机系统的组合不是分散的子系统的组合,它是由全局的实践总结出最优的系统的组合,它需要各个部门加强沟通,围绕制造展开工作。当产品的集成度越高,就能够使各个生产要素间的.配置更加合理和完善。
3、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首先出现的是不够灵活的半机器人,它根据示范的动作进行重复的运动,在工作中,不会考虑工作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而现代的机器人,里面装有不同的传感元件,机器人可以作业环境和对象做出简单的信息判断,并能做出简单的分析。这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新成果,也是其发展的前景所在。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15
摘要: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前景。一体化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应用极大程度上有效规避了机电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脚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针对于此,文章主要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特性,阐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运行中的实际应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说明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化;发展趋势
0前言
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主要是指结合机械功能设计理念与具体应用特性,在机械结构信息处理方面引入电子信息技术,致力于将控制装置与电子化集成设备或者相关控制软件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机械系统在应用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系统内部程序预定功能,完成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工作内容,确保各个系统结构得以实现智能化控制,即辅助各个单元完成协调运行工作,规避以往运行力度或者系统失误等情况。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体系基本已经初步形成,并向着多功能化、高质量化的方向发展。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特性
1.1自动检测功能
自动检测功能主要针对机械运行过程中的检测工作而言。机械正式运行的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带的自检属性会作用于机械各个子系统当中,操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当前工程机械的运行状况。如果在自检过程中,工程机械出现运行异常等隐患情况,自动检测装置将会第一时间启动自动报警系统识别故障点位置,辅助操作人员进行决策,便于后期维护。
1.2高精度、实效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备高精度以及实效性等应用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规避以往工程机械运行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正式应用的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全面提升机械工作效率与精准度,无论是在运行时间,还是运行效率方面,均得到显著提升。举个例子来说,在混凝土搅拌设备中安装电子称量系统可以确保混凝土摊铺均匀,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
1.3自动化运行功能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解决传统手工工程机械存在的不足情况,并适当地将工程机械完全转化成为半自动化或者自动化状态,目的在于减轻建设成本以及工作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难度。以往人工操控机械往往会受到操作人员技术能力的影响,而出现人为操控失误等情况,给工程机械的平稳运行带来不利影响。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普及应用基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并实现自动化运行,降低人工操作的压力,且便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运行中的实际应用
2.1确保施工准确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机电一体化技术有效融合多项技术内容,如自动化技术、机械化技术等,并于大体上初步实现机械自动化。如此一来,使得工程机械运行效率大大提升,施工准确度也得到相应提升,对于机械设备寿命的有效延长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机电一体化设备在实际操作方面,不需要配以较多的技术人员进行完成,全程只需要技术人员启动开关或者关闭开关即可,运行过程由自身体系进行合理控制,有效节省运行成本。
2.2实现自动监控目标
机电一体化设备可以全面作用于工程机械运行当中,通过控制执行装置、传动系统以及制动系统等结构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除此之外,还包括液压系统。一旦系统内部出现异常情况时,机电一体化设备可以第一时间完成自动报警工作,并准确识别故障点发生位置,并结合故障点的实际情况给操作人员提供科学决策。可以说,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践于工程机械当中,能够最大限度地缩短维修时间,从根本上提升工程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
2.3半自动化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工程机械通过实现半自动化及自动化作业基本上可以达到减轻工作量、降低劳动强度的目的。与此同时,引入自动化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规避异常问题,确保精度。举个例子来说,某些厂家在挖掘机生产方面,选择应用挖掘轨迹控制系统等类型的自动化系统,预先设定好铲斗运行轨迹,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或者微机控制进行直接操控,如自动化地控制铲刀与动臂杆的运行效率,以便更好地提升作业准确率。
3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发展趋势
3.1可持续化、智能化与系统化
从实际角度上来说,我国工业化进程在不断推进的同时,存在的污染问题不容小觑,对国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该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降低资源浪费情况,确保生产过程生态化、合理化。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应该适当提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力度,结合信息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智能化与系统化方向驶进。
3.2网络化、区域化
综合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以及生理学等理论研究,全方位提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确保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另外,机电一体化技术应该适当增加工程技术的融合效果,确保自动化技术得以合理应用。如此一来,我国工程机械将会获得长足发展,并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实现预期应用目标。
4结论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能够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机械领域的建设与发展。针对于此,相关人员应该及时明确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应予以改进的地方,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网络结构,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领域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节能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工业进程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挺.现代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情况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04):150.
[2]黄结荣.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xx(01):39-40.
[3]马永薪,许永行.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xx(08):110.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经典)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07-09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02-22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06-07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必备)07-27
(精)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07-11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 15篇02-22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15篇(优秀)06-12
机电技术一体化的应用论文(精选13篇)03-18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15篇【精华】07-13
机电一体化技术论文15篇(集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