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城市体的产生过程与聚集作用双向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摘要 城市化是以分散为特征的农村经济转变为城市经济的过程。城市依托两个前提即农业剩余财富前提和农业剩余人口析出前提得以产生。在城市体的产生过程中,聚集作用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有着双重影响:聚集经济造成城市的集中化发展,聚集不经济造成城市的分散化发展,这为城市群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聚集产生二重乘数效应:由“聚集”作用导致城市“成长”;由“成长”引致城市成长并进一步引发“聚集”,城市规模是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的均衡发展结果。关键词 城市;聚集;乘数效应;经济学
一、城市得以产生的前提分析
1、个体城市产生的农业剩余财富前提。城市是非农人口的聚集地。第一产业的充分发展促使第二、三产业的出现进而聚集和加强了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继而导致了不同产业构成在空间场所上的分工,这个分工过程决定了以非农产业为经济核心的城市不能生产农产品,城市人口所必需的粮食需要由城市区域外部的农业产业提供,所以只有农业的发展和发达,城市的兴起和成长在经济上才有可能,农业剩余是非农化和城镇化的物质前提。第一,农业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是一切分工的基础。如果农业生产者生产出来的产品仅够直接生产者本人消费,即使有部分劳动者想专门从事非农产业但由于缺乏坚实的农业基础而不得不重新从其他产业中回归到农业产业中来。第二,农业剩余产品的出现首先使内部分工开始出现,农业内部分工更细且出现专门服务于农业的“原始工业”。第三,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产品增多,非农产业从农业中独立出来,社会出现了生产农产品的农民和加工农产品的工人。第四,在数量上有多少农民能转化为工人不取决于非农产业发展的愿望,而完全取决于农民能生产出多少粮食并以之养活脱离农业产业的工人。如果农业产业能为其他产业提供赖以满足其基本生存需要的足够产品,就使得农业产业中富余的劳动力有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可能,且不会造成重复性回归,城市化进程便成为一种可持续的过程,为城市的发展创造了第一个必要前提。
2、个体城市产生的农业剩余人口析出前提。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出现了剩余劳动力,该条件只是为城市的产生创造了可能性,而要将其转化为现实性就必须使富余的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产业中析出。这需要通过农产品的商品化过程实现。农业的商品化会极大地推动劳动力的非农化进程,具体表现在:促使农业分工和专业化进而加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充分释放;使生产要素在结构调整中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冲破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阻力;在产品商品化过程中加强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并且加强科技的应用力度;通过建立各种机制和通道加强农业过剩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排放;加速农业劳动者间使用生产资料的组合关系发生变化并通过农业内部劳动过程的细分加剧农业劳动力分化;加强农业产业与非农产业间的联系从而建立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联系的系统,为农业劳动力转移提供信息条件;通过加速市场的发展拓宽农业劳动力吸收的路径从而强化农业过剩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因此,城市现象的发生除了前面所提及的第一前提外还必须有第二个前提,即农村还必须提供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第二、三产业为农业提供了新工具,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在生产效率提高后又可以提供更多的剩余粮食和剩余劳动人口进城从事非农产业活动,这个往复过程不断叠加,城市化也就随之得到发展。
三、聚集及其双向作用对城市体的空间影响
1、聚集的二重乘数效应与城市的产生。支撑城市发展的全部要素是在“比较优势利益——功能互补利益——机会选择利益”等三种动力机制作用下通过双重乘数效应实现的。第一层次乘数效应,即第二产业的经济增长推动城市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聚集作用于成长);第二层次乘数效应即城市第三产业经济增长形成投资环境的改善带来新一轮工业项目投入(成长作用于聚集),两个层次的乘数效应交互作用产生了不同形态和规模的城市。
第一层次的乘数效应——由“聚集”作用导致城市“成长”的机理。研究表明,导致城市发生和成长的聚集过程往往是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的作用相关联的,这种始发性的工业就成为推动城市成长的增长极,进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工业,城市在不断扩大了的经济规模的基础上深度发展,区域内外的经济体对这些发展机会的充分利用又相应促进城市聚集的进一步发展,整个过程便是城市发展过程的第一层次的乘数效应。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层次乘数效应作用过程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工业项目数量和规模的扩展,还在于流入城市体内的异质生产力能否与原有生产力形成质的交融,实现异质要素同质化,促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同向力,使得分散杂乱的要素成为按照一定秩序排列的为实现特定目的(城市成长)的功能整体。这是第二层次乘数效应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基础。城市在聚集过程中实现的规模成长实际上是一个自组织过程,城市化过程中个体城市作为一个系统对生产力要素的引入不是机械嵌入而是要借助自组织过程中经济系统的主动优选进而进行消化与调适,使外来要素成为个体城市系统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第二层次的乘数效应——由“成长”引致城市成长进一步引发“聚集”的机理。城市由一个点开始通过要素聚集逐渐成长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地域经济复合体,城市成长总是伴随着城市聚集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城市成长过程就是经济质的流动和累积过程,并且这个过程进一步创造经济质的流动和累积,在空间上表现为城市聚集规模进一步扩张,使得城市投资环境和内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分工得以进一步深化。深化和精细的分工使得区域内产业和部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使得创新活动在城市域内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在创新活动深化和逐渐扩展到相关产业链条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推动了城市自身的发展,城市系统成长过程中的功能创造主要表现在城市投资环境的改善,改善后的城市环境使城市成长为城市聚集的推动力。所以,第二层次的乘数效应中的城市成长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产业的成长,由于不同产业之间特有的关联效应和产业本身的聚集效应,使得密切联系的产业部门在空间分布上通过产业链条表现为明显的集中趋势。而城市借助于这种聚集优势不断扩展其规模。
三个动因和两个乘数的作用机制使得城市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产生,通过自身的发展创造进一步聚集的条件,这种过程可以通过简单的模型来表示(如图1)。图中表示了城市中两个经济体的聚集过程及其聚集后所产生的效应。假设两个经济体生产同类产品但分别处于不同市场区域,经济体(左图)具有需求线D1和供给线St,形成均衡的价格Pt和均衡的产量O1,经济体:(右图)具有需求线Dq和供给线S’1,均衡水平时的价格为P2和产量为O2。如果两个经济体之间由于某种生产联系需要聚集在一起,如果在同一个市场中进行生产时经济体:的供给曲线在经济体t的市场中位于s2的位置(假设D。不变化),这时经济体,的价格由P1下降到P2,均衡产量在Q3
【城市体的产生过程与聚集作用双向影响的经济学分析】相关文章:
审计期看差产生的经济学分析03-21
城市旅游的发展在城市化中的作用分析03-07
职校体育教育的影响与作用分析论文12-03
城市意识及对川渝合作的影响分析03-22
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分析01-08
轨道交通对城市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12-10
电子商务对企业绩效影响作用的理论分析12-07
试论库恩哲学对SSK产生的影响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