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安全问题讨论综述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21世纪,产业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民族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因为经济全球化不仅通过贸易的全球化加剧了全球产业的竞争,使各种传统的民族产业面临国际市场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它还通过生产的全球化和金融的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国际分工格局,使民族国家的内部分工模式、产业链以及相应的产业生态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很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不仅损害了经济发展的正常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而且还丧失了对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和核心技术的控制权。产业安全已经成为制约这些民族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外资,如何在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提高产业竞争力,在分享经济全球化好处的同时避免出现产业安全问题,实现后发优势,对于转轨期的中国十分重要。为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各位学者研究的综述,引起对产业安全问题更进一步的重视。 一、产业安全的概念界定 虽然学术界对产业安全的含义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但已经有一些学者在研究中谈到了自己的看法。张碧琼认为,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最主要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指的是外商通过合资、直接收购等方式控制国内企业,甚至控制某些重要产业,由此对国家经济构成威胁; 吕政认为,产业安全是指在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的条件下,国家的重要产业能够保持相对优势,在资本、技术和市场等领域,不受跨国资本的左右,从而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并且他对如何正确认识发挥比较优势和增强竞争优势做了回答。 何维达、李冬梅认为,虽然学术界对产业安全的含义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但基本上相对集中于四种观点:第一,产业控制力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尽管表述各异,但核心都是强调本国资本对本国产业的控制力。第二,产业竞争力说。这种观点主要是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来理解产业安全,认为产业安全是指一国产业在开放竞争中具有竞争力,能抵御和抗衡来自国内外不利因素的威胁,保持产业部门的.均衡协调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产业安全的内涵一般是指一国拥有对涉及国家安全的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的控制力及这些产业在国际比较意义上的发展力。控制力是对产业安全的静态描述,发展力是对产业安全的动态刻画,是产业安全的本质特征。第四,产业权益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国民作为产业安全中的权益主体,在国界之内有明确的排他性经济主权。外国国民在东道国内取得的任何产业权益,都是对东道国国民权益在机会成本意义上的侵占,应得到东道国国民根据其自身利益的需要而作出权益让渡的许可。研究产业安全,归根结底是要使国民为主体的产业权益在国际竞争中得到保证并不受侵害。 二、产业安全的表现形式 关于产业安全的表现形式,大部分关注这个问题的学者都做了有益的分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纪宝成等认为,加入WTO和对外开放战略的进一步推行已经使我国面临产业安全问题的挑战。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的严峻主要表现在:第一,从宏观整体开放水平来看,我国接近60%的贸易依存度,高达10%的FDI资本形成依存度,达到 25%的外资产业资本存量依存度,不到4%的自主知识产权率,接近40%的基础能源依存度,高达31%的外资经济市场占有率以及外资对核心产业的高控制率,这些决定了中国这个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在未来必将面临十分严峻的产业安全问题。第二,从产业竞争力角度来看,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高额的能源投入以及低水平的研究开发投入水平,必将使我国传统的产业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逐渐下降,通过贸易途径产生的市场冲击和产业冲击,将进一步恶化,自有名牌也将进一步大面积消失。第三,大规模的外资涌入,对包括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商业流通行业在内的支柱产业形成了全面的资本和技术控制的格局,很可能引起我国对核心产业和相应的核心技术丧失控制力。第四,简单地遵循静态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越来越使中国产业向“高资源性投入、低附加值产出”等产业转移。这会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升级能力,继而影响我国产业生态的正常发展。 郑新立认为,现阶段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几个问题为: (1)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是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2)能源资源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制约不断加剧;【产业安全问题讨论综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