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产业集群研究

时间:2024-09-21 08:21:31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媒介产业集群研究

摘要: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在交易成本、人力资源市场、规模扩张、品牌竞争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从媒介产业集群竞争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媒介产业集群的优化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媒介;组织
  
  产业集群是指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集结成群,从而获得企业竞争优势。产业集群通过释放出集聚效应,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种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产业集群不仅存在于制造业,传媒业同样也有明显的集群现象。随着我国媒介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链的不断拉伸,背依区位的媒介集群也渐次形成,如当前民营电视公司中的80%“整齐”落户北京。在北京,广东等地区涌现众多纸媒竞合现象,无不显露媒介群落化的趋势。
  在看到产业集群有利一面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在我国,媒介产业集群现象虽然已初露端倪,但是产业集群的优势尚未建立。促进媒介产业集群的产生和成长,培育媒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是提高我国媒介产业竞争力所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媒介产业集群的优势
  
  基于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由此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竞争优势,这是媒介经济组织市场“自利性”的选择。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产业的地理集中能够产生广泛的集聚经济效益。如共同利用各种基础设施(比如交通运输设施、通讯和动力设备等)、服务设施、公共信息资源和市场网络,共同利用某些辅助企业,减少能源和原料损耗,缩短原料和产品运输距离,从而节约生产和运输成本;产业集群内的专业化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使媒介产业组织内部形成规模经济,集群加剧了媒介竞争,同行业的相互比较有了业绩评价的标尺,并促成了“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激励了组织创新。媒介产业组织的聚集,也便于规模的扩张和品牌的形成。而众多的媒介组织集合在一处,本身就容易形成市场效应与财富效应。
  
  2集群化发展的隐含问题
  
  媒介集群化发展可能带来的两大陷阱——规模不经济和外部不经济效应。
  (1)规模不经济。在我国,由于政策等因素造成了除中央级的部分媒介和极少数省级媒介具有全国性影响力和竞争力外,一般区域媒介及其形成的区域媒介产业只具有本土优势,市场容量很小。如果该地区媒介企业盲目聚集,只会陷入规模不经济的误区。事实上盲目扩大媒介集群规模,开展非主业的多种经营等现象在我国非常普遍。因为,我国媒介集群化发展并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政治的结果。而且,集中不等于集强,有规模并不一定有规模经济效应。同质媒介的竞合并没有带来取长补短的效应;垄断影响了竞争的质量,从而影响到整个媒介产业的生态平衡。
  (2)外部不经济。所谓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消极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或增加了社会成本。宏观上讲,集群化发展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媒介发展不平衡的局面,而这种不平衡不但不利于我国媒介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媒介不发达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全民素质提高。微观上讲,它不但可能导致广告代理制形同虚设,还会导致非主流信息的缺席、对非主流人群的无视,及媒介与企业的合谋和寻租行为,如此等等。
  
  3媒介产业集群的优化
  
  我国区域媒介产业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导致各区域之间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和成果交流无法顺利地实现。同时有违实行集群化发展的初衷——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因为,各区域媒介发展不平衡势必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从而无法形成我国统一的媒介市场,从而导致作为公共商品的媒介产品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效应最大化。我们知道,媒介产品不像私有产品,它的价值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消费而消失。一瓶水一个人买来喝了,别人就不能再喝它,而一则新闻一个人看了,别人还能看,它的价值依然存在,而且,媒介产品的初始成本很高,但它的边际成本几乎等于零。所以,只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媒介市场,媒介产业的规模经济才能真正实现。
  在我国现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大环境不变的条件下,集群化发展仍将是未来几年我国媒介产业的趋势方向之一。我国媒介产业发展不平衡促使媒介产业决定者们只有选择集群化发展模式,而集群化发展反过来又将进一步加剧我国区域媒介产业的不平衡。因此,我们要在现阶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媒介产业集群的产生和成长,培育媒介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1)营造有利于媒介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环境适宜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性条件。
  ①加快市场化变革,营造适宜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使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在地区间、产业间自由流动。采取有效措施打破地区封锁,建立统一的、开放的、多层次的、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营造媒介产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
  ②加快传媒企业制度变革,营造有利的制度环境。尽快改变传媒企业按行业、按地区条块分割的隶属关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传媒企业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变革,使大多数处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传媒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按照经济本来的内在联系加强各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形成既分工又协作的地方经济系统。
  (2)依靠内源力量培育区域的媒介产业群。
  产业集群不能单纯依靠外来资本和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等外力来促进其发展,而应注重依靠内源力量来培育区域的产业群。毕竟产业集群并不是简单的企业集聚,集群蕴涵着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协作与分工的交互关联。从国际上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看,根植性是指经济行为深深地嵌入到区域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等关系中,是产业集群能够取得成功和持久发展潜力的关键。对于媒介产业而言,应该使媒介产业群内各媒体组织建立长期的稳定关系,结成一种合作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各媒介组织通过集群,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形成比较完整的传媒产业价值链。加强媒介组织在技术、信息、营销方面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系,尤其是跨组织、跨产业的联系,使区域内媒介组织产业协同效应,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为规避当前媒介集群表现出的低层次开发状态。就应在产业的互通性和互补性上延伸和开拓,即由原先的只注重媒介产业核心层的聚集,转向推进核心层与外围层的联结,形成产业系统内的生态互补和错位发展。正如一学者在报业集群的经营中所阐述的,经营产业集群首先在思维方式上要有重要转变,要意识到“本报”的许多竞争优势不是由“本报”内部决定的,而是来源于“本报”之外、甚至传媒产业之外!
  按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是指传统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艺术等等;“外围层”是指新兴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服务等等。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涉及面较宽,产业关联度较大,能够创造多重价值,完全可据此增强其扩张能力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延展产业价值链,甚至达到与整个文化产业的“共振”。如大力培植和发展与传媒业相关的广告、发行、印刷、信息服务及其他文化产业,把媒体单一的产品竞争扩展为多条战线的产业集群竞争。
  
  参考文献
  [1]?杨建文.产业经济学[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2,(9).
  [2]?倪树高.集群的特点、功能与启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

【媒介产业集群研究】相关文章:

产业集群的共生营销研究03-24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管理研究03-22

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效应研究03-24

许昌发制品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研究03-25

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互动机制研究.03-24

产业集群及其背景下的企业行为研究03-07

模块集群与一般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03-23

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与区域整合研究03-21

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及产生机制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