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区域增长格局和地区差距的变化与原因分析
内容摘要:在以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中,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增长率有所放缓和北部沿海及部分中西部地区增长率显著上升,导致2004-2005年,我国区域增长重心向北转移和地区差距出现缩小,但上述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关键词:增长格局,地区差距,经济重心,基尼系数区域增长格局与地区差距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耦合关系。从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区域增长格局和地区差距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描述这些变化和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对于把握我国区域发展形势和趋势,评估区域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一、区域增长格局及其变化?2004-2005年,北部沿海地区和部分中西部省份增速明显加快,推动全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四大板块之间的增速差距开始缩小,区域增长重心持续向北转移。?(一)区域增长重心向北转移?经济几何重心是指区域经济空间里的某一点,在该点上各个方向上的经济力量能够维持均衡,其变化轨迹能够综合反映出经济活动重心在空间上的变化(经济几何重心的计算方法为:设i省经济总量在全国GD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为Gi , 其省内经济重心的地理坐标为(Xi,Yi),Xi、Yi分别为其经济重心的经度和纬度值,则全国经济重心的地理坐标应为: ,。决定经济几何重心的因素分别为各地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总量。)。如图1所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几何重心整体表现为由起点向南偏西方向快速移动,移动方向明显指向珠江三角洲地区,这反映了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南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1991年起,经济几何重心在继续快速南移的同时,方向发生明显的变化,即由之前的南偏西拐向南偏东,这一方向上的变化主要是由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明显加速和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导致。1999年以后,随着北部沿海地区发展的逐渐加快,经济几何重心变动方向再次发生较大变化,开始朝东北方向延进,出现了1984年以来持续达15年之久的由北向南移动轨迹的初次逆转,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2003年。2004-2005年,经济几何重心再次发生重要变化(由于经济普查后对统计数据的调整没有回溯到2004年以前年份的数据,2005年经济几何重心根据调整过的2004和2005年的数据计算所得,由于和2004年原数据计算的坐标点不同,所以进行了平移,由此产生的误差不会对解释全国经济几何重心的变化及其趋势产生根本的影响。),其特征主要表现为:第一,经济几何重心在延续上一阶段由南到北的变动趋势外,2004年首次出现自1984年以来由东向西的方向性变化。尽管这一变化不是很显著,但表明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所占比重的影响力明显增强。第二,与1999-2003年经济几何重心朝东北方向的缓慢移动相比较,2004-2005年明显偏向正北移动,并且移动幅度有所加大。这种特征表明我国北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在持续加速,其范围既覆盖了北部沿海地区,也包括了黄河中游地区乃至西北地区。?图1【我国区域增长格局和地区差距的变化与原因分析】相关文章:
我国就业增长乏力分析与对策03-20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03-28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原因分析论文02-13
武钢集团区域经济增长分析01-11
分析金融开放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论文02-03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12-05
要素价格变化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分析12-05
我国督促程序的现状及原因分析01-17
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不足的原因分析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