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的诗文创作

时间:2024-05-12 07:25:40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李清照的诗文创作

  大家都很熟悉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李清照,她的词体被称为易安体,在文学史上开拓了“别是一家”的词体风格。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仅是因为她的词作成就,当然还包括她的诗文创作成就。然而,区别于词的哀伤婉转,她的诗文别有一番士大夫的情怀和胸襟。诗文生动地展示了她的情感历程和生命历程:崇尚高洁之志;爱国抗敌之思想;针砭时弊之情感。所体现的女性自我形象多有士大夫的情怀。这不仅是易安词少见的,也是女性作家中少见的。巾帼不让须眉的李清照,她的诗文创作受前朝诗人的影响很大,对于后代诗文创作也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论李清照的诗文创作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誉盛名。她是一位诗词文赋兼擅,有着多方面艺术才能的女作家。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①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但很少有人知道她早年是以诗名擅声的。可惜,其诗文散佚太多,欲窥豹一斑者不可得,历来学者鲜有提及。然而学者对其诗文评价却极高,称她的词可与苏轼、陆游等并列,她的诗文可与李白、杜甫、陶渊明等比肩。那么,这样一位巾帼作家,有着怎样的生平、经历,使之能提神来之笔,记下千古美名?我们从她的诗文创作角度,分析总结李清照区别于词的思想情感,探讨她对后世创作的意义!

  一: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与诗文创作的关系。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了苦难。②尚18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婚后随夫居,屏居乡里十年,期间,夫妇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舒心适意。此时,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满幸福的婚姻爱情便成为她主要的人生理想。李清照甜蜜宁静的生活使之诗词风格意境舒畅。这时李清照以作词为主,创作了《词论》,等爱情、花草方面的词作。如《一剪梅》、《分得之字》,遗留下来的诗只有一首《咏史》。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恩爱却短暂分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此时多创作表达相思夫君之词。诗有《感怀》,表达了与丈夫共同的理想抱负。靖康之难是李清照的人生转折,自变乱之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据《金石录后序》内容体现,“她在绍兴三年左右,辗转于台、剡、睦、温、越,不惶而居”。李清照的父亲卒于1107年,她悲痛不已。其后,她随夫居官莱州,又移任淄州,于1127年金人南下之际,夫妇相继南下。期间,夫妇俩用半生心血收藏的文物图书先后在战火中消失殆尽。1129年,赵明诚病逝于逃亡途中,李清照拖着孤身一人四处逃难。江南战火刚停,她惊魂浦定,又遭张汝舟的欺凌和纠缠,被下狱九日,引起了一场令后世争论的改嫁风波。她在金华居住几年后移居杭州,终生未返北方。

  李清照的早年舒适安逸的生活使她的词意境婉约,多表达相思和对自然物景的喜爱之情。早年的《词论》,反映了作家“别是一家”的词作理论。诗有《感怀》,作于赵明诚出仕期间,表达二人共同的理想追求。自靖康之变,李清照南渡,她遗留下来的诗文多是这以后所作,仅存诗近20首,文近10篇。这些诗文“抒情言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对往昔美满自由生活的回忆,体现了李清照不图偏安,志图报国的士大夫情怀。李清照的生平坎坷不平,令人同情,所作诗词文赋,文字自然流畅,贴近生活,使我们从中体会到她的思想情感。③宋代朱熹言:“本朝妇人能文者,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李有诗,如此等语,是女子所不能。”说明李清照的诗文技艺非凡,表达的思想情感非闺中女子所能比及,实为大丈夫所作,有一种士大夫的情怀。

  二:李清照诗篇创作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在论文的准备阶段,准备了关于“你了解李清照的诗文创作吗?”主题的百人随机采访调查,结果得出:有78%的学生知道李清照贵为词人,22%的学生不仅知道她的词作,还鲜有了解她的诗,其中有一半的学生喜欢而且会完整背诵《乌江》。这一小小的调查说明论文的写作所意义很大。让我们了解到李清照的诗文很少,大家熟悉不深。她的诗名被词名所掩,历来鲜有提及。她的诗文遗留下来的不多,包括《乌江》、《咏史》、《分得知字》,传于后宫的敬帖5篇,《偶成》、《题八咏楼》、《钓台》、《春残》、《感怀》、《晓梦》、《诗和张文潜俩首》、《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断句七则。其创作时间都在南渡以后。按时期分,靖康之难前,《分得知字》为李清照和诗友在一起分韵作诗所成。《感怀》作于宣和三年,是在与赵明诚屏居之后,赵明诚出仕时所作,表现了夫妻二人的共同理想和正直廉洁的品格。《诗和张文潜二首》分析了唐朝之所以发生安史之乱的原因,通过总结历史教训,表现了李清照对北宋末年朝政的担忧。“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借古讽今,揭示当朝政治危机,不难看出李清照赤忱的爱国之心。靖康之难以后,李清照于建炎三年,1129年,随夫乘舟出芜湖,沿江而上至乌江县,创作了千古流传的《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现了诗人崇尚气节的精神风貌,讽刺了宋朝统治者偏安偷生。《咏史》是借古嘲今,斥责了由金人扶持的伪齐、伪楚政权,对于在民族危难之际保持民族气节的人士给予赞扬和肯定。李清照于杭州所作五篇帖子系应酬后宫,是歌功颂德之 作。《偶成》于赵明诚去世后所作,诗中抚今忆昔,从“十五年前花月下”到“安得情怀似往昔”,表达了诗人对亡夫思念哀悼之情。作《题八咏楼》时,李清照在金华避乱,“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于后人愁”她感叹祖国山河破碎,徒成半壁,表现了她强烈的忧国之心。同时作的《钓台》,“臣舰只缘因利往”形象地刻画了受名缰利索所羁的世人形象,“往来有愧先生德”,是对汉隐士严子陵表示崇敬之情。李清照于病中越发思乡,作《春残》以抒发思乡之情,“春残何事苦思乡”可见她思乡之切、之苦。《晓梦》是唯一一首记梦诗,全诗想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寻求解脱苦闷的心情。《上枢密韩肖胄诗》二首,其中,李清照表达了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原百姓的关切怀念。《断句七则》描述了诗人南渡以后的生活和时时感伤。

  总之,李清照的诗具有的政治情怀,强烈的政治批判色彩,和对英雄主义人生观的歌颂。无论生活在幸福美满的家庭中,还是处于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涯,李清照都传达了一个声音:爱国思乡!这种士大夫的情怀非闺中女子所能言。

  她的诗歌思想内容可分为:1关怀国家民族命运和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如《上枢密韩肖胄二首》2追求思想上的解脱。如《晓梦》悼亡思乡如《春残》。这些诗与民族兴亡直接有关,几乎没有一首是感叹个人得失,际遇不平的,充分展示了李清照作为一个女子却难得的政治胸怀、民族气节、雄伟气概。她的诗歌艺术价值之高,体现在:1善于根据不同题材选择不同的形式内容构成和谐统一的诗境。《偶成》悼念亡夫之作,是七言绝句,基调凄凉,诗中只有花与月,都是红颜易碎,感怀伤时之物。作者触景生情,传达了南渡以后,国已不国,家已不家,四处流浪之感,和对昔日花前月下幸福美满生活反对怀念。然而,写到对当朝统治者的讽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时,李清照又用五言绝句高调挥洒史诗题材的《乌江》、《咏史》。《乌江》放声讴歌了这位生亦英雄死亦留名的霸王不屈的气节,气势如长虹贯空,响彻云霄。④《章丘县志》卷九《李格非传》有:“女李清照《咏史》,‘两汉本继绍’,意见声调绝唱一代,蔡文姬之流也。”2诗人针贬时弊,干预现实,还巧妙地引用历史人物故事,与现实社会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政治倾向性。《咏史》中,引用两汉王莽篡政的历史借古讽今,严斥了金人扶持的伪楚伪齐政权。史中还赞扬了嵇康注重气节,敢于斗争的骨气,表达对当朝卖国求荣小人的愤慨。《钓台》中把汉隐士严子陵与当朝尖利小人对比,具有鲜明的批判色彩。3李清照的每首诗各有特点,都有典故。

  李清照的诗歌主要的艺术特有:1诗风豪放雄健、坦荡明快。对政治时局的批判,对英雄人物的赞美,都是基调高亢,慷慨陈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语言轻快,直抒胸臆。2善于用典,历史故事点化诗句,可以看出,李清照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历史的独到见解。3古为今用,借古讽今。用历史事件的兴衰表达对现实忧虑。如在《上枢密韩肖胄诗》,“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李清照心系百姓,寄希望于使臣,希望他让金人像匈奴害怕王商、郭子仪那样慑服大宋使者。

  三:李清照的文章创作内容及艺术特色。

  与诗歌的数量相比,李清照的文章保存遗留下来的更少。包括《金石录后序》、《打马赋》、《打马图序》、《打马图经〈例论〉》、《词论》、《贺人孪生启》、《投翰林学士纂崇礼启》、《祭赵湖州文》、《汉巴官铁量铭跋尾注》余10篇。靖康之难前,所作《词论》,是她早年的一篇词学专论,文章通过对词体产生、流变,以及其对北宋词坛诸家的批评,阐述了词的内容形式,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反映了作者的词学观。文中皆批词人之短,体现了李清照作为女性作家的高傲性格。俞平伯评曰:“李清照在《词论》里主张偕律,又历评诸家皆有所不满,说,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似乎夸大。现在我们看她的词却能够相当地实行自己的理论,并非空谈。她擅长白描,多用口语,不艰深,不庸俗,真所谓别是一家”。除《词论》外都是在靖康之变后写的。《金石录后序》写李清照的生平简概,评记夫妇俩早年的生活嗜好,节衣缩食收集金石古玩。后战乱至,散失殆尽。通过文物古籍聚散的命运写出了国破家亡时作者颠沛流离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悼念死者,追思家珍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外敌侵入,朝廷腐,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不幸。此文对于后人研究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创作风格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传记资料价值,历史认识价值。⑤明祝允明读后评曰:“有此文才,有此知识,亦闺阁之杰也。”同样是简述生平经历的还有《投翰林学士纂崇礼启》体裁是一封答谢信,“感戴鸿恩”,是对纂崇礼援救得以身脱囹圄的感谢。文中还叙述了受骗再嫁张汝舟的经历表达了“忍以桑榆之晚节,配兹趄侩之下来”,的懊悔心情。《打马图序》是李清照为《打马图经》所写的序言,李清照在古之打马“依经马”的基础上,“取其赏罚制度,每事作数语,随事附见”,首创“命辞打马”,并编写了《打马图经》,详加说明:介绍了“命辞打马”的经过和原由。文中还涉及南渡避乱的情景,对研究李清照的生平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打马赋》中,李清照通过典故的运用寄托着收复失地的愿望,以及对历代抗敌英雄的崇敬和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祭赵湖州文》是李清照祭奠亡夫的唯一一篇,文中“一叹”、“一怜”,表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于乱离之中暴病身亡的无限悲痛。

  李清照的文虽少,但价值很高。其文的主要内容有:1记录生平经历,生活记事。如《金石录后序》记录了大半生的生活及所感、爱好、创作志向。《投翰林学士纂崇礼启》是对晚年改嫁张汝舟经历的回忆。2词学专论《词论》。3打马赋等包括《打马图序》、《打马图经》例论。其文章也有批判朝政、忧民爱国的思想情感。此外文章还体现了另外的情感:1对爱情的忠贞,对生离死别的感伤。如《金石录后序》中“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洪”,李清照表达了对亡夫的深切怀念。《祭赵湖州文》中以宠翁父女对死亡的超脱情感来反称自己对人生的执着和一往情深。2抒发世事无常的感慨。如《金石录后序》中“物之得失聚散人之生离死别,三十四年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3对文学创作的态度和志向的执着。如《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词学创作标准。

  李清照文章体现的艺术特色:1抒写性情,平白感人。她的文多以贴近生活的事实为内容,行文畅达,富于感情。如《打马图序》,文章写出了博弈之事随变于时局,述及南渡以后的流离之乱,从侧面反映社会动乱和作者遭遇离乱之苦,自然真切,读后令人同情。2文章内容丰富,意蕴深厚。如《打马赋》中,作者通过对典故的运用寄予着对失地收复的愿望,从“打马”引深到对历代抗敌英雄的崇敬和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如《金石录后序》中写物却旨在写人,通过金石书画得失,反映出遭遇的重重变故,抒发对赵明诚的真挚深沉的情感。3语言清婉脱俗,陈词恳切。《金石录后序》既是一篇优美动人的传记散文,也是一篇记载详尽,睹物思人的记叙文。文章语言自然没有刻意渲染,感人肺腑。4巧用典故古今并用。几乎每篇都有,如《打马赋》中有许多关于战马、抗敌的典故,赞扬了历史名臣良将的忠勇,暗含对南宋统治者不识良将,不思抗敌的谴责。

  综观诗文的思想内容,都体现了一种忧民虑政爱国主义情怀;崇尚节士英雄主义气概;讽刺朝政批判现实主义色彩;坦荡执着旷达的男人胸襟。这些都是区别于词婉转阴柔的闺阁之言。李清照的诗文创作透露出一股士大夫情怀。⑥后人胡云翼评赞说:“只有这位女词人在宋代,她的作品之于极负词名的辛、苏也决不相让。她不仅在女性里是第一大作家,她的文名与世界已共存了。”宋王灼评说:“易安,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 见,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四:李清照诗文创作中女性自我形象与士大夫情怀。

  她的诗文内容都是以自己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据此可以很容易分析她的形象。这方面的形象特点不同于词中所表现的,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首先,诗文创作的思想内容。她的诗文中所表现的政治批判,对朝廷的风讽刺,英雄赞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少有的男子气概—士大夫情怀。中国诗史渊源悠长,但鲜有女性作家以诗文创作来表现自己气节、志向、个性和情怀。李清照贵为宰相之媳,太守之妇,大家闺秀,她的诗文却表现士大夫的思想情感,诗文堪与苏轼、辛陆比肩。内容广阔寓意深刻。其次,诗文的情感表达方式。直抒胸臆,没有女子的委婉羞涩。近似苏轼的大江东去,陆游的铁马金戈。如《乌江》、《咏史》对高洁之士、英雄的景仰之情。对当朝政治的批判,奸吝小人的讽刺辛辣鲜明,如《钓台》。再次,创作手法的运用。借古讽今,古为今用。别人多暗讽,如秦少游作诗多女子象,她多为明讽实刺。她的诗文展现了李清照没有在词中表现的男人的一面。是敢言女子所不敢言,不能言。

  此外,她作为一代女性作家,对文学的研究态度积极,敢于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再现了李清照的执着、直率的个性。这在大家闺秀足不出户的时代,是有违女子闺规的。她在《词论》中多批评前词人的不足,体现了李清照的高傲。她作诗《晓梦》,全诗想象丰富,体现诗人浪漫情怀。《金石录后序》中“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理之常也”,表现了作者自我宽慰,通达豁朗的心态。《投翰林学士纂崇礼启》表现了她忠贞不渝,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男儿气节。咏史题材的两篇诗《乌江》、《题八咏楼》体现她的忧国爱民思想情感和对英雄的景仰。反射李清照自身的英雄主义气概。这些较之闺怨之词,或弱女子手执桃扇唱〈后庭花〉更显丈夫英豪。从李清照的诗文中可以分析出李清照性格孤傲,志气高亢,忠贞执着,坦荡豁朗,通达直率的具有士大夫情怀的女性自我形象。这是区别于词的主要之处,她的词作和诗文创作还有一些不同,下面就简单的比较以下。

  五:李清照的词作和诗文创作比较。

  《论李清照的词》有:“中国文人表现儒释道哲学思想,李不如此,她爱自然,爱生活,对战乱、农业、社会丑恶、贪官污吏等很少涉及。”《中国文学史》中有:“李清照的诗文反映了她关心现实生活政治的积极精神。风格刚健新颖,同她的此大不相同,可见她是有意用诗文来表现另一方面的思想内容。”那么具体从以下方面比较:

  首先,从创作内容表现广度上讲。李清照的词大多婉约阴柔,多为爱情词和自然风景词。对生活幸福的赞美,对两两相思的细腻刻画。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对亡夫的悼念。《声声慢》对孤寂生活的感慨。表现自然风景的有《如梦令》二则,“海棠依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反映她安逸生活中的舒畅的心情,和对花鸟的喜爱。然而,她的诗文除了这些个人喜好、生活情趣的表现外,还包括对社会现实的干预,对政治的批判,对古今历史的认识。如果说词表现的是小我,那么诗文表现的内容不仅有小我,还有大我。而自古,这种表现大我都是由士大夫执笔的。不同的内容自然产生不同的情感思想,因而,第二方面是:相对于此的体现的个人际遇、爱恨离愁,她的诗文多有哲理感悟,爱国抗敌、讽今骂奸的大夫情感。所以,爱国主义精神是李清照诗文创作的亮点。再者,从体裁上讲。李清照词作受“词别是一家”的词学理论影响,词作受格律、形式等束缚。然而,她的诗文有绝句,有律诗,有赋,有序跋,有书信,体现了她诗文创作的体裁的多样性。第四,从语言风格上讲。词风都婉约阴柔少有男子之气。诗文少有女子娇弱之音,多直抒胸臆,讽刺多鲜明直白,风格雄健,旷达坦荡。此外,李清照诗文创作展现了她自我形象的独特一面,对于研究李清照生平、经历、个性,查经据典有一定的资料参考价值。

  六:李清照诗文创作受前朝诗人的影响。

  前面我们说到她的生平、经历对诗文创作的影响,现在说说其他影响。李清照的诗文内容丰富,意境深厚,风格雄键,受到许多前朝诗人的影响。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受到父亲的影响,李清照自小喜欢作诗,且“少有诗名”。其父更擅长诗文,⑦《宋史文苑传》称“格非苦于词章,尝言,‘文不可以苟作,诚不著,则不能工’,不难看出他推崇‘诚’,又曰,‘陶之《归去来辞》字字如肺腑出,基诚著也’。”推崇陶渊明的“诚”,这在李清照的诗文中也有体现。她的诗文语言自然却富有感情,使人读后感受至深。此外,李清照被称为“山东第一女作家”,山东是李清照的故乡,齐鲁大地,文化渊远流长。这里诞生了崔融、辛弃疾、张养浩等一大批著名诗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李清照的诗文中感怀思乡之篇目多不可数,可见故乡的文化氛围和文学创作渊源对她影响极大。这里的泰山学派、东川逸党也影响了李清照的诗文创作。她的诗文有一股儒风和侠气。前范仲淹、石介重振儒学,对李清照的影响很大:她关心国家命运,与石介《中国论》,孙复“尊王攘夷”的振兴中国,抵御外敌的主张相通。东川逸党放浪诗酒,不拘礼法,对李清照的影响很大:她的词中意象多有酒、泪如“梦断漏悄,愁浓酒恼”,“留得罗襟前日泪”,“酒醒时往事断肠”等等词句。李清照受魏晋诗人影响尤为突出。她的诗、文、词中提到的魏晋人物从曹操到谢道韫,从陶渊明到嵇康,以及王导等人,她对他们的景仰和歌颂说明受到他们的影响深刻。在众多人物中,影响最大的是陶渊明,他的高风亮节,生性洒脱,不牵拘束对李清照的诗文创作产生积极的意义。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的高尚气节影响她的诗文表现的思想情感。李清照把“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作为自己的理想尺度。

  李清照作为文学史水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的诗文创作受到了前朝诗人和自身生平、经历的影响。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意义也很广阔。她的诗文从时局出发,着眼于历史,或借古喻今或抒发人生的感慨,都对后世文人创作的内容形式表达表现有深远的启迪。对后世女性作家的创作也有一定的意义。她的诗文体现的士大夫情怀和爱国主义思想折射出她作为一个女性作家的心态和内心情感轨迹,对于后世文人创作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论李清照的诗文创作】相关文章:

论李清照的深层苦闷03-06

电视经济述评创作论纲03-27

论动画创作中的动画表演03-20

论绘画的创作灵感与艺术展现03-18

论造型遗产对绘画创作的借鉴意义03-18

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创作特点03-20

论沈宋及其诗歌创作03-27

《文心雕龙神思》的创作论探析03-05

论贾作光的舞蹈创作思想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