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组织管理与组织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摘 要:组织中的人通过管理与组织密切联系。从组织管理的内涵、管理的知识体系、管理的目标、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组织文化及道德作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组织管理与组织个人全面发展的关系,表明二者是相辅相成,共存共荣的关系。组织目标涵盖环境层次、组织层次和个人层次三个层面,将社会发展、组织赢利和个人完善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不能忽视的是,在任何一个组织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过程中,管理都在其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论组织管理;组织中人;全面发展 Abstract: People in the organization are tied up tightly through the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and fully personal development through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intension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the knowledge hierarchy of management, target of organization, the seedtime of management theory, organizational culture, the effect of morality and so on, in order to indicate the relationship of both is interdependent .Organizational intension involve environmental factor,organizational factor and personal factor,which systematically- connecte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al profit and individual improvement. The most importance is that organization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organizational target comes ture. Key words: about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people in organiz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一
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1]管理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可以说是与人类群体俱生的。个人作为社会主体的生存手段应该与其他社会主体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以达到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2]。为此,人们不得不放弃各自为政的行为方式,通过协同行动来达到这一目的。而在群体中协同每一个人的行为就需要管理。管理一般是在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系统建立起来的集体中得以实施的,因而管理更多的是组织内的管理[3]。
作为任何一个组织都要有既定的目标,这也是组织管理存在的必要前提。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将组织目标简化和概括为三个层次:环境层次(组织的社会目标)、组织层次(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或一个系统的整体目标)、个人层次(组织成员的目标)[4]。从这三个层次来看,个人层次与组织个人的物质、精神满足有密切关系,有利于个人的生存发展、完善提高;组织层次目标的达到有助于个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高的发展平台,如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素质的提升对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提高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环境层次是最高的组织目标,人是社会中的人,组织是社会中的组织,社会的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也必将推动组织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并为个人的完善提高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组织目标涵盖环境层次、组织层次和个人层次三个层面,将社会发展、组织赢利和个人完善有机的结合起来。而不能忽视的是,在任何一个组织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过程中,管理都在其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
管理是一种知识,而以管理为研究对象的管理学则是一门科学。从学科研究对象、作用分类来看,管理学属于应用学科,是较低层次的,但却能使人类直接收益。因而,通过在组织中应用管理学知识是可以使组织中的个人获得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受益的,并以此作为其存在、发展、完善自身的前提基础。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或局限于这个较低层次知识的学习上,人的发展不仅工作技能要熟练、管理知识要掌握,还要学会正确运用合理的思维方法、管理技巧,权衡事情利弊得失的大局观,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为人处事观等,这就要求人们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学习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外,还要运用较高层次的思维工具学科(如哲学,系统科学等)及一些基础学科(如经济学等)。
应当看到,管理是由人来管理的,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也需要管理来发挥作用。组织管理中与人有关的知识有:生理学、心理学、社会、文化、教育等。结合这些相关知识,可以联想并参照Maslow的需求金字塔来分析理解。Maslow认为人们在考虑高层次的需求之前,那些低层次的需求必须先得到满足。作为低层次的个人的生理需求着重于个人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活资料的满足,如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水和福利,以便员工可以舒适得供养自己和家人。而高层次需求的人类的安全需要也是处于保全个体的本能反应,这时组织应给予其个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归属感以使个人不受外界更多干扰、安心地工作。人生活在组织和社会中,就会与外人打交道,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这对个人的环境适应性和应变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另外,个人的文化素质是否与企业文化的内涵相符合,也会影响到个人在组织中的发展空间大与否。此外,每个人还都有着实现社会价值的需求。这不仅要求组织给个人在工作中的自治与权利,解除对其个性束缚,还要为其发展创造空间,注重对个人培训、教育,以便使得个人在知识、技能积累的基础上为组织的发展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三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通常把管理定义为运作组织的资源以便更好地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在这里无论是决策者、实施者还是参与者都是处于一定组织、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正是在作为实践活动的管理的过程中,才能充分挖掘、发挥自身潜能,使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在人自身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着人的价值及自由。
管理的主体是组织中的人,而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主体性前提来看,则是人的本质和价值的体现。人是一种社会的实践存在。在实践中,人把活动的对象变成自己的客体,同时也使自己成为主体的存在。人的生存意义在于不断的追求并实现自由本质的主体价值,它具体化为人格价值与人生价值的统一,其最终目的归结为人类自由本质的发展与能力结构的扩延。与此相适应,管理这一实践活动,其目标的制定,过程的组织、分工、协作、控制,外在环境影响及其最终绩效的评估都是相对于活动主体人而言的客体对象,两者在管理这一实践基础上形成统一,而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主体客体化(将主体的意图和目的灌输到组织管理的全过程中去) 和客体主体化(通过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来使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同时主体自身也得到改进和提高)。
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创造更多价值的实践活动正是人的价值的重要体现。人的价值是实现了的人的本质,是人对人自身的意义,在于人能够创造价值以满足人自身的需要。结合管理过程来说,就是人要依靠管理手段、方法,组织协调控制等来达到自身目的,满足自身物质的、精神的需要。而其中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在个人价值和组织(社会)价值实现的基础上,体现了人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每个人都要发挥自身能力去参与管理活动来满足自身需要,从而在社会价值增加、社会发展的前提下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四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人们就开始进行着管理实践。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管理理论和思想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从“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到“自我实现的人”等人性假设的演变过程反映了组织中的人追求民主、平等,信任与关爱,自身价值逐步实现的过程。
管理理论的发展也昭示了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人参与了实践活动并创造了不断改进的管理理论,在此过程中,人的发展过程也与管理进程有些不谋而合。在最初的历史阶段,个人没有独立性,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只限于共同体内部(如家庭、部落),只是在孤立的地点和狭窄的范围内发生的地方性联系。在这种原始的社会关系下,“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发展是同‘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原始关系相矛盾的。” [5]随后的历史阶段是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类似于管理中单纯强调“经济人”的阶段,但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马尔库塞在他的《单面人》(One Dimensional Man)中就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们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可与此同时,却丧失了否定和批判思维的能力[6]。他说:“异化了的主体为它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 [7]马克思更进一步指出:“在产生出个人同自己和同别人的普遍异化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 [5]在马克思的设想中,人们将在自觉、丰富、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自由个性的人。这时个人不仅是社会人,更是自我实现、自由发展的人[8]。由此可见,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人与管理发展进程中的人最终目标是一致的。 五
就人这一生物个体而言,其生存与发展的广度、深度、高度一方面与个体自身的生理心理条件有关,另一方面也有外在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本文中,将侧重于对后者的讨论,尤其是作为个人所处的、与之生存发展密切关联的组织的管理文化对个体影响和作用的讨论。
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组织文化所解决的是组织内部深层次的问题。组织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共同努力,培植一种组织精神,以此为组织共同奋斗的目标。由此可见组织文化是组织通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培植而形成的组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用以推动组织及其个人发展的管理机制。
组织文化从形式上看,其内容可分为显形和隐形两大类。显形文化如组织标志、工作环境、规章制度;隐形文化有组织哲学、价值观念、组织精神等。从中不难发现,在文化建设上,工作环境的改善、规章制度的遵守、价值观念的培养都与人之本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有关系。因而加强组织文化建设重中之中是加强组织个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建设。同时,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在个人的发展平台上同样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文化素质不仅包括个人的学历、专业技能、知识工作经验的积累,还包括对组织文化的认同并积极参与组织文化的建设。而个体的道德修养过程实际上就是个体运用伦理道德准则对自身的管理过程[9]。道德修养侧重于组织中的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功夫,同时它也是组织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组织精神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对员工潜移默化地内化而成。谈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及道德在管理过程和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二者的联系。
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日常经济生活、健康状况、教育状况、居住条件、交往、家庭生活等)受到各种组织(如家庭、社区、企业、机构、团体等)的影响,人们的日常道德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管理的调节。管理对伦理生活的调节,主要是以一定的组织为中介得以实现的。组织对伦理生活的调节又主要表现为调节道德关系、安排道德行为、分配道德利益等方面[10]。由此可以看出,道德与管理的密切关系。
道德的含义有多种,与组织管理关系相近的是作为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发展中,人的活动、人与人的交往和联系都是在一定组织、团体中进行,并在其中逐渐形成一定的秩序和节奏,而在维持、发展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中,就会相应地产生一定的要求,这就需要道德来调节。
在现代社会,组织规模、类型各不相同,为了顺利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组织管理的方法、模式也越来越丰富;而随着对人本管理、能本管理的重视,以调节、规范人与人关系为重的道德也逐渐成为管理方式的新模式,出现了道德管理。已故伦理学家许启贤在《论道德管理》一文中指出:“道德管理就是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思想,对组织活动的目标、手段进行道德论证和指导,协调管理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使其符合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一种管理。” [11]
进一步从道德的功能来看。道德功能包括调节、教育、认识、评价、命令、指导、激励、沟通、预测等等[12]。比较来看,这些功能与组织管理目标的决策制定,对过程的预测指导,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沟通激励,对目标的反馈评估等等多有类似。因此将道德与管理结合起来,能更好地促使组织内的协调发展,采用更具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个人的道德素质符合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从而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组织的不断完善。
结语
人类的生活模式构成了秩序。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管理所构建的公共秩序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主导。而在现代生活中,人们不仅关心人的物质生活状态,而且关心人的精神生活状态;不仅关心人的现实状态,而且关心人的潜在状态、发展状态。根据这种理论,人的生存状态全面合理化就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也意味着社会的进步[13]。因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管理紧密相关。
管理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规范与协调活动,管理有其目标,而人也是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两者只有共荣发展,才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14]。而作为社会中的个人,也唯有积极参与组织管理,达到双赢的效果,获得物质精神双丰收,才能在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并向着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
[3] 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546.
[4] 尤建新,雷星晖,陈守明,林正平.高级管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9-485.
[6] 张明,亓子杰.现代西方哲学探析[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
[7] 马尔库塞.单面人[M].左晓斯,译.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8]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9] 龚天平.管理与伦理的互动价值解读[J].道德与文明,2004,(3).
[10] 丁大同.论国家对道德生活的功能性干预[J].天津社会科学,2002,(2).
[11] 许启贤.论道德管理[J].齐鲁学刊,1999,(6).
[12] 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13] 陈学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当代人的生活取向[J].复旦学报,2000,(2).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论组织管理与组织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相关文章:
学习型组织与组织核心胜任特征的关系03-21
论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之外延管理03-25
论独立审计组织形式03-24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关系12-08
论部门起源及企业组织形态演化03-18
论连锁经营中介组织的发展03-23
论有效沟通对组织发展的影响03-22
论市场的上层组织及其功能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