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发展趋向

时间:2024-09-07 03:20:49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发展趋向

[摘要]东盟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区域经济合作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获得了统一,由此而展示了自己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东盟不仅理性地面对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和主客观新问题,而且正确地选择了自己的应对战略与策略。与此同时,东盟对东亚的合作基础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并顺应了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与趋向。   [关键词]东盟 一体化 东亚 发展趋向
  
  由于东盟十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又由于东盟十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文化习俗、社会风尚具有相当的共性,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显示出经济的互补性和共同的政治诉求,东盟国家对一体化问题的态度由冷淡回避逐渐转向积极。东盟各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为对外经济合作创造了外部条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又成为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的内在驱动力,东盟加速迈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一、东盟经济一体化所面临的问题与困难
  
  十国大东盟的形成,尽管提高了东盟整体在国际上的地位,但是由于成员国的增加,东盟将面临一系列复杂问题和困难。
  第一,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差异的困惑和影响。如老成员国与印支国家之间的历史隔阂,为东盟的团结一致蒙上了阴影;泰国对越南强大军事力量的警惕性;越南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有领土和领海主权纠纷;越南和菲律宾仍然存在对南中国海问题的争议;泰国和缅甸在非法劳工问题上也矛盾重重。诸如此类,导致了东盟在总体上的决策困难。
  第二,大东盟的形成凸显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使新老成员国在发展经济方面具有不同的立场和观点。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体制的差异,必然造成东盟内部存在贸易自由化的多轨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盟整体的区域经济合作,加上大幅度降低关税会造成其它东盟国家的商品大量涌入本国市场,贸易逆差冲击本国的民族工业,使一部分相对落后国家对区域经济合作存在不少疑虑。
  第三,大东盟明显存在面对各个国家内部事务的困难。东盟能不能干涉成员国的内部事务,如何干涉成员国的内部事务,不同的国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如在缅甸问题上,一些国家认为缅甸的国内问题可能影响到本地区的安全,但缅甸当局认为应当在没有外来压力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内部事务。是否尊重国家主权和是否实行干预政策形成了东盟当前面对的现实问题和矛盾。
  第四,国际社会的重大变动往往给东盟带来极大的影响。如“9.11”事件为美国的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这对高度依赖西方市场、资金、技术和高度依赖对外贸易的多数东南亚国家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不少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减速,如新加坡由2000年的9.9%的增速降低到2001年的负增长;东盟地区社会的不稳定造成了资金外流,外国直接投资减少;由于经济的安全问题,东盟若干国家旅游业受到冲击,游客减少而导致关联产业受到牵连;此外东盟各国出口普遍下降、失业率上升,同时还面临货币贬值与财政赤字扩大等问题。
  第五,东盟各国在经济合作与对外关系上的复杂性。无论是历史上对外来投资的依赖,还是当前对外开放的需要,东盟各国都需要大量引进资金和技术,因此,东盟内部依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使得东盟各国在经济合作上常常产生分歧,甚至产生剧烈的矛盾。如何扩大东盟区域内的经济合作,又维护东盟各国原有的对外经济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二、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所采取的应对战略与策略
  
  面临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加强内部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全面复兴,成为东盟应对战略的主要内容。
  第一,开始注重制定共同的地区发展战略。东盟国家发挥亚洲开发银行重要的咨询作用,制定发展战略,加大力度防止金融危机的再次出现,积极开展与中、日、韩的经济合作,建立地区自助、支援机制以及开发人力资源,积极扩大东盟原有的基金规模,以提高成员国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第二,通过积极的金融合作,应对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以及“9·11”事件带来的影响。如进行财政金融领域的改革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减少对银行贷款的过分依赖,共同加强基础和公共机构建设来拉动资本市场。同时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以减轻出口下降给地区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第三,努力缩小各个国家之间的差距。如2001年7月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通过了一项旨在推动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四个新成员国向老成员国的出口实行优惠税率机制的《河内宣言》,希望在通过缩小内部差距的基础上推进东盟国家的一体化进程。
  第四,尽量避免在政治、文化、种族、民族以及宗教方面的分歧和矛盾。如2002年底,新加坡、马来西亚为白礁岛的主权发生争论,为顾全大局,两国都采取了理性态度,寻求国际法庭的最终裁决。
  第五,开始重视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使得中国由东盟的潜在市场变成现实的目标市场。东盟各国积极调整对华经济贸易政策,稳妥落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计划,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与投资往来,积极搭乘中国经济增长的顺风车。
  
  三、东盟对东亚合作基础的悄然转变
  
  在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当中,东盟无疑是其中最强大的组织之一。在东亚的多边经济合作当中,东盟的作用举足轻重,东盟与东亚各国合则有利,分则俱伤,无论是“10 3”,还是“10 1”,东盟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东盟成为东亚各国争相合作的重要伙伴。东盟的这种变化经历了一个过程。
  首先,完成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东盟成立之初,曾经具有非常敏感的政治警觉。苏联解体、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效,越南也开始进行经济刷新政策发展市场经济,所谓意识形态对东南亚的威胁宣告结束,因此东盟对东亚合作的政治抵御开始转变为合作进取。
  其次,从建立内部政治联盟向对外建设经济圈转变。东盟各国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和领土领海争端,相互之间的贸易竞争性大于互补性,有的民族矛盾和领土领海争端,甚至发展到兵戎相见的程度,如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之间的民族矛盾,马来西亚与菲律宾的领土争端,马来西亚与泰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和领土争端,马来西亚、泰国同越南存在的领海争端等等。东盟的成立,对缓和化解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有利于东盟朝着建设东亚经济圈的方向转变。
  其三,实现了由反对到宽容个别国家,对外单独合作的转变。从东盟的角度来看,CAFTA、JAFTA、KAFTA等等都是东盟的“10 1”,而东亚国家当中的中国、日本、韩国,既和东盟国家联合体进行整体协作,也和东盟中的个别国家进行具体合作,这在东盟内部曾经引起强烈的争议。但自从新加坡和日本签订EPA(经济合作协定)后,多数的东盟国家都纷纷和区域外国家特别是和日本个别签订相关协议,希望达成任何形式上的FTA(自由贸易协定)和EPA,东盟对此的态度逐步由反对变为宽容,认为任何东盟国家的个别行动或者分头和东亚国家进行的交涉和协议,都有助于形成“东亚经济圈”,从而从大局上肯定了个别国家的对外经济合作行为。   其四,逐步实现由单纯民族经济向包括外资等多元经济的转变。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东南亚国家经济逐渐各具特色。如马来西亚先后设置了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工业、工业发展园地150多个,成为日美跨国公司的出口加工中心;泰国主要通过吸引外资,发挥了劳力和资源丰富的作用;印度尼西亚以举借外债和吸引外资并重的方针发展对外经济;文莱运用了得天独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菲律宾、越南都力图敞开国门吸引外资。这个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然而东盟正是在从民族经济到外资经济、劳动力资源经济到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探索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和经济类型。
  其五,逐步实现由贸易驱动型向投资驱动型的转变。东盟国家开始的对外经济合作,主要是商品的互通有无、边境口岸贸易以及有若干经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贸易加工业的相互往来,随着对外经济合作的扩大,以及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开展,东盟投资驱动型的对外经济合作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其六,由次区域合作方式向全面合作方式转变。东亚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包括了珠-港-澳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新—柔—廖成长三角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图们江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降低了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交易费用,逐步实现了由地区层面的合作向国家层面合作的升级,尽管这种多样化的次区域合作模式还将长期存在,但毕竟为更大规模的东亚经济合作奠定了规则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基础。
  
  四、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向
  
  东盟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目前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十大发展趋向:
  1.在国际化取向方面:经济全球化推进了东盟与东亚生产力的国际化,包括经济贸易、投资和要素流动的国际化,国际贸易、国际生产、国际合作拉动东盟与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效果明显。与此同时,生产关系的国际化得到了与之相适应的发展,各个东盟国家与东亚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国际化,亦正在克服种种困难,由构想到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由松散到紧密而进一步趋向明确。
  2.在动机和目标方面:经济全球化体现的利益最大化,已经促使东盟与东亚国家品尝到了在经济规模、市场占领、资源获取和经济利益方面的甜头。与此同时,经济一体化追求的降低或取消关税、要素流通等促使合作双边或多边成本最小化的行为也正在局部甚至将在全局范围里推广。并且,对一体化中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承诺,也将推进东盟与东亚国家内部的体制改革与国际惯例的运用和推行。
  3.在行为方式方面:经济全球化正在推进东盟与东亚国家之间各类经贸活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大,其行为方式仍然是自发的、市场的、民间的、非制度性的。与此同时,经济一体化推进了东盟与东亚国家之间在体制和机制上的衔接,在推进一体化方面,其行为方式越来越成为自觉的、有组织的、官方的、制度性的行为,并且正在形成符合东盟与东亚地区情况的特色。
  4.在运动主体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是各式各样的企业,其中跨国公司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无论是日本、韩国、中国与印度,还是东盟国家的企业,它们之间的相互贸易、相互投资与相互合作正如火如荼。与此同时,东盟与东亚国家以及各种经济主体、独立关税区或者是国际组织,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协调者,正在对生产国际化与资本国际化过程中发生的内部联系重新认识,重新整理,进行相应的整体构造。
  5.在物质技术条件与制度创新方面: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信息化、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为东盟与东亚的经济全球化创造并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使得东盟与东亚的国家与地区走得越来越近。与此同时,经济一体化为东盟与东亚赢得了体制创新的制度条件。东盟与东亚地区虽然仍然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差距越来越小,如整个东南亚都一致承认中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
  6.在发展格局与效果方面:经济的全球化促成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经济网络和格局,使得东盟与东亚各国进一步打开国门,进一步促进了内部经济贸易活动的繁荣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就促成了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相对稳定和多极化,使得在东盟与东亚地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机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拓展市场,并在世界多极化鼎立与和平格局之中寻觅到相应的发展机遇。
  7.在形式和作用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资源跨国界的流动,垄断与竞争、冲击与保护在频繁地变换频率,变换花样,使得东盟与东亚各国正在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体现的双刃剑作用。与此同时,东盟与东亚各国正在区域内部建立更大的内部市场,正在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的不利影响,缓和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矛盾,从而进一步协调各国的经济利益与未来发展,并且,越来越多的东盟与东亚国家与地区正在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8.在发展阶段方面:东盟与东亚的各个国家和地区正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性潮流,东盟与东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既是局部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结果,又是更大规模经济全球化的准备阶段,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东盟与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各个阶段,正在通过探索、通过利益平衡而变成现实。
  9.在变革后果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东盟与东亚各种经济主体在世界范围内捕捉各种经济发展机遇,重构以产业链、价值链为纽带的新型生产体系。与此同时,东盟与东亚国家和地区政府正在推波助澜,急起直追,从而推动东盟与东亚间在一体化方面体制与机制的衔接,这种衔接将非常有利于东盟与东亚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重建世界政治经济新格局。
  10.在认识角度与层次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得东盟与东亚顺应了市场经济的自然演进历程,使得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和联系日趋紧密,这种自然演进过程使得东盟与东亚地区经济贸易活动范围越来越广,涉足越来越深,层次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当前东盟与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认识正在进一步深化,合作行为正在趋向理性,趋向自觉,趋向创新,合作边界正朝着泛东亚方向进一步扩展与延伸,合作前景正在进一步清晰与明朗。
  
  [参考文献]
  [1]廖少康,陈雯,赵洪著.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
  [2]申华林.东盟国家法律概论[M].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
  [3]黄定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民族经济[M].民族出版社,2004.
  [4]丁斗.东亚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东盟经济一体化进程与发展趋向】相关文章:

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研究12-05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03-23

论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趋向03-20

企业网络社区营销模式的发展趋向03-07

浅论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趋向03-18

哈姆雷特:现代化进程的祭品03-08

探析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及其发展趋向03-20

浅析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及其发展趋向03-19

经济一体化的IT并购浪潮分析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