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摘 要:利用1991—2006年的统计数据对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从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远远超出产业结构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第二产业有相当大的就业空间,第三产业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平衡。据此提出促进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新疆;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反映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与产业结构相对应的就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力数量、比例及相互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状况。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1]。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一方面表现为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就业结构状况,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必然会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动。另一方面,就业结构会对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就业结构是否合理,与产业结构是否会良性和谐发展,也必将影响整个经济发展状况。新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省区,近年来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又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其区位优势越来越突出,因此在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变化中,表现出独特性。
一、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现状
1978年以来新疆产业结构从整体上讲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缓慢下降,第二产业稳中有降,第三产业持续上升。2006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7.3∶47.9∶34.7,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51.1∶13.7∶35.2,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新疆国民经济贡献较大,但绝大多数劳动力却分布在产值并不高的第一产业。
二、新疆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偏差系数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新疆1991—2006年的GDP和就业人口数作为原始数据,分别计算就业结构偏离度和偏差系数。数据来自《新疆统计年鉴2007》。
(二)产业与就业结构偏离度φ1和偏差系数分析φ2
产业结构的偏离度主要指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之间的一种不对称状态,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愈不对称,两者的偏离度愈高,产业结构效益愈低下。偏离度和偏差系数计算公式如下[2]:
式中:GDP/GDP为第 i产业 GDP产值所占比重,Y Y 为第 i 产业就业人员数所占比重。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Φ1为正值,表明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意味着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高,该产业存在着劳动力迁入的压力。为负值即该产业的就业比重大于产值比重,意味着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着劳动力转移出去的压力。其绝对值越小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越平衡,为零时两者均衡;偏差系数Φ2越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差距越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适应性越差。
1.新疆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
1991—2006年新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不平衡:(1)第一产业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说明其产值比重小于就业比重;第二产业为正值,第三产业除了2006年为负值外,其余均为正值,说明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大于就业比重,反映了在新疆工业化的进程中,第二、三产业并未对农业形成有效的支持,致使大量的劳动力仍滞留在第一产业。(2)第一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变化相对平缓,但绝对值仍呈现逐渐增大趋势,说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间不均衡程度一直在缓慢增大;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度增长幅度较大,1991年第二产业就业产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小于1,而2006年第二产业就业结构偏离度绝对值接近2.5,说明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并没有吸纳合理数量的劳动力,第二产业仍然具有吸纳劳动力的潜力。第三产业相对平缓,产业结构偏离度呈下降趋势并逐渐接近于0,说明其劳动力趋于饱和,同时绝对值趋近于0,表明产业结构趋于稳定。因此,随着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产业将成为吸纳新疆劳动力的主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