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环渤海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探析
内容摘要:发展区域经济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环渤海经济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极,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民营经济在该区域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该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概况为着眼点,分析了民营经济在环渤海经济区中的作用以及发展对策。 关键词:环渤海 区域经济 民营经济环渤海经济区概念于1986年经中央提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共七个省市区。在国际经济一体化重心不断向亚太转移的趋势下,它将有可能逐步变成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环渤海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从20世纪发展情况来看,以个体民营资本为主的民营资本是增长最快、活力最强劲的资本。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来源。同时,也可以认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是环渤海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随着非公有制经济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环渤海区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首先是量的增加。天津市的个体工商户的户数从2004年的178296户增长到2006年的181982户;从业人员从252146户增长到263506户;资金数额从558755万元增长到608020万元;在民营企业方面,天津市的从业户数2006年比2004年增长22%;投资人数增长21%;雇工人数增长28%;注册资本金额增长43%,其中天津市的民营企业在解决就业人数上的比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六个百分点。不仅是天津,环渤海的其他地区也有不同程度增长,山东省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个百分点;河北省、辽宁省的民营企业投资人数比2004年增长了35%;山西从事民营企业的户数比2004年增长了38%。
各省市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整个环渤海区域五省二市户数和资金总量的较快发展。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其次是量的发展推进了民营经济质的提升。2005年环渤海区域各省市较2004年都有较大涨幅,如河北民营经济增加值和营业收入增幅分别高于2004年17.8和10.5个百分点。辽宁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贡献率为43%、占总税收比重的33%、占就业比重为75%;北京、山东、内蒙古的民营经济在就业中的贡献率高达70%以上;山西的民营经济在出口中的贡献率高达68%,这些数字都在全国居前列。由此可见,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要渠道,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再次,民营企业所有制结构日益多样化。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与优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保持高速发展。公司制企业比重继续提高,民营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
环渤海区域民营经济发展优势
从整体上看,环渤海区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健康发展,并在经济发展和解决工作就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究其内在原因,环渤海区域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优势:
(一)政策优势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非公经济36条)及配套措施的制定,从国家政策层面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该文件第一次明确了非公经济在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下,可以进入垄断行业,并可进入自然垄断行业;可以平等取得矿产资源的探矿权、采矿权以及商业性勘查开发;可以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
地处环渤海区域的民营经济,不仅享受到国家政策所给予的优惠,而且更加享受到了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十一五”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所带来的各种优惠政策。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若干意见》中对天津滨海新区所辖规定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比照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内资企业予以提高计税工资标准的优惠,对企业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予以加速折旧的优惠;中央财政在维持现行财政体制的基础上,在一定时期内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予以专项补助。国家外专局也专门设立“天津滨海新区引智专项”,加大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政策以及人才引进政策的宣传,营造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天津开发区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在融资、法律等方面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所有这一切都吸引了民营企业家进驻环渤海经济区,进驻天津滨海新区。
(二)地理优势
环渤海地区拥有5800公里的海岸线,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我国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在这条线上星罗棋布。全国8个亿吨大港有4个集中在环渤海区域,特别是天津港,吞吐量突破2亿吨,跻身世界级大港之列。在天津、秦皇岛、大连、青岛港快速发展的同时,营口港、京塘港、锦州港也得以快速发展。随着东北亚经济的日益发展,环渤海经济圈的地缘优势进一步凸现。环渤海区域逐渐将成为南接珠江、长江经济区域,北拓东北亚,西连欧亚大陆,东通日、韩的重要枢纽。
地缘优势进一步促进了产业优势的整合和互补。北京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有奥运题材;东北已经启动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山东是全国三个GDP过万亿的经济大省之一,已经启动了半岛城市群、半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省建设战略。西部有山西、内蒙,矿产资源很多。环渤海铁路大动脉的建设,可以使区域内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形成立体大通道,更促使生产要素、资金、人员的大幅度流动,这一切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都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人才优势
近20年来,我国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为代价,实现了GDP翻两番的目标。虽然这一经济成长的成绩值得肯定,但也说明我国还没有走出粗放型增长方式,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面临能源以及其他自然资源不足的困扰。生产方式是粗放型的,贸易方式也是粗放型的。因此,创新发展观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关键。
众所周知,环渤海区域全国顶级的科研院所、大学多,最大的比较优势在于拥有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北京,天津的科技创新水平也较高。如果使科技创新有效地与一、二、三产业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相融合,那么企业发展的道路将是可持续的、富有成效的。比如,每年一届的环渤海地区人才智力交流洽谈会为推动人才资源在环渤海区域内的合理流动提供了平台。位于滨海新区的环渤海企业促进会定期举办学、商座谈会,通过企业联合、校企联合,针对各会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提供策划和帮助。据不完全统计,天津各区县商协会在2005、2006年围绕法律、金融、外贸、税收、信息等方面举办了20多次的专题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环渤海区域民营经济发展对策
环渤海区域的民营经济以此优势为依托,自身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其区域内各自为政的行政分割导致物流阻滞、企业家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因此,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发展尚属滞后。2006年三大区域民营企业注册资金百分比为:环渤海13%、珠三角40%、长三角47%,由此可见,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第三极的环渤海经济区,其民营经济的发展尚须继续努力。
民营经济发展之初首先要靠自身稳健、规范、健康的发展,但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实现跨越发展的时候,就离不开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因此,就整个环渤海经济区来说,如何下大力气营造一个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一)突出区域中心城市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要靠一两个城市的带动,珠三角要靠广州、深圳的带动,长三角靠上海带动;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其滨海新区在制造业、航运、物流方面占据着整个北方优势。因此,建立以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城市中心体系,形成一个布局合理、功能互补、联系紧密、协调发展的巨型城市集群,才能克服产业结构重叠、资源配置低效、市场建设无序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充分发挥环渤海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聚集、辐射和带动功能。
(二)发挥商会与协会作用,搭建交流平台
在未来的地区经济发展中,商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作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的主体,其担负着促进传统非市场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任务。但从目前看来,区域内各省市区商协会存在着参政议政总体水平不高且各地参差不齐,尚未普遍建立正常工作合作机制,各级工商联干部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各地工商联工作开拓情况差别较大等问题。这就需要各地商协会从横向上组织、联络、协调企业行为,推进企业自律,制定行业行规,维护行业次序,服务行业发展。在纵向上是政府与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向政府反映企业集体的诉求,努力使企业的积极意识在国家的政策和法律上得到体现,同时向企业传达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结合国家法律政策的调整完善改进行业的规则,正确地领导企业行为。
(三)加强区域间合作,共同谋求和谐发展
实现环渤海经济圈民营经济的整体和谐发展需要区域的整体和谐发展。这个区域的概念不仅包括环渤海区域内合作,而且也包括全国各经济区域的合作发展。对于环渤海经济圈这个区域发展来说,目前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发展大都停留在民间自发和理论说明这一层面。各地不仅相对独立发展,而且由于各行政区域分割所带来的贸易壁垒造成自身产品难以进入对方市场的现象。
从全国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三大经济区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长三角以投资推动和民营主导下的高科技及知识密集产业;珠三角是以外资推动和出口拉动的劳动力密集产业;环渤海是以内需拉动和国企主导的资本密集产业三大经济特征,可以说,三大区域经济各有优势、各有特征,但是由于区域之间的经济互动性较差,针对区域间技术成果扩散滞后,资源信息缺乏共享,区域经济的互动性较差,所以三大区域并未形成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因此,只有在和谐、合作的环境下,民营经济的发展才可能是稳步上升,才可能为国家市场体系建设、投融资环境的改善及国家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出自己独特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2.黄孟复.《2006年全国工商联工作报告》
【环渤海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探析】相关文章:
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03-20
浅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01-01
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集群构建与区域整合研究03-21
非正式制度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02-27
试论民营经济发展的刑事法制保障03-24
探析民营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及对策03-25
区域经济发展与现代物流03-20
探析民营企业员工激励问题及解决措施03-18
民营企业人才流失原因与对策探析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