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和城镇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相关产业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正确认识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富民兴滇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 云南省
一、县域经济的含义和主要特点
在我国传统和现实的社会结构中,县域是联系宏观与微观、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重要环节。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它是宏观经经运行的基础。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然后,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同国民经济体系的其他经济形态相比,县域经济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县域经济
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因区域和资源环境的差异,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二)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宏观体系的基础。但是,区域经济学的不少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尚需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有关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三)县域经济具有特定的地理空间
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具有明显的产业、市场和资源优势。
(四)县域经济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主体
有一个县级财政,因此,县域经济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
(五)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
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六)在市场体系中,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
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孤立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县域经济虽然是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但它又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县域经济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
(七)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八)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的发展主题和方向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这个概念,而且发出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县域经济的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种种迹象和现实表明,中国走向县域经济时代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正确认识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富民兴滇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全国和一般的角度来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与宏观经济环境有关,也与不同县域之间的资源状况、市场发育程度、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紧密相关。
(一)县域经济同城市经济之间发展不协调
县域经济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比较富余,财政资金雄厚;而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有的甚至举步维艰,干部职工工资发放都有困难。不仅如此,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更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经济,并且这种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二是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层皮”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客观上仍然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仍然相互独立。三是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产业链与配套关系。
(二)传统农业的效率低下
传统农业是指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当前,中国县域传统农业可以归纳为6个特征:一是农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二是农业发展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的增长,而对市场需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产品质量、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业效益等关注不够。三是农业的种养、加工、流通相脱节,利益关系不紧密。四是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五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下,技术进步水平不高。六是农业仍然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建国以来,尽管中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稳步增长,但是,由于人口的增加,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不足,大量农业富余劳动力停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导致中国农业发展缓慢。
(三)大部分县域工业尚未在县域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目前大多数地区县域工业不仅发展缓慢、总量过小,而且档次也比较低,突出表现: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生产经营的基本方式仍然是“收获―初加工―销售”为主要形式的粗放式经营,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的发展。三是县域工业发展仍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
(四)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
县域民营经济发展迟缓主要表现为: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产业分布不合理,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中的餐饮服务业;以家族式管理为主,管理上的非规范性和非科学性问题较为明显;自身发展潜力有限,大部分民营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前景不广阔;借贷能力低,多数民营企业预期收益不明显,自有资金少,由此导致其偿贷能力低,甚至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还贷意识和法治意识,信誉度低。
同发达省区相比,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云南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十五”期间,云南省县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工业化程度低、劳动者文化素质亟待提高、城镇化进程缓慢、经济结构调整滞后等各种问题依然突出。县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已极大地制约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
云南县域经济所面临的形势和困难在其他省区是很难见到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分孱弱。这是有云南省特殊的省情所决定的。云南地处西南边疆,经济发展具有双重“二元经济”的特征,即省域内的城乡、工农差别和本省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同全国先进省区的差异。据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测评,云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排第23位,与排在第一位的上海相差近2倍,县域经济发展指数为全国倒数第3位,比西部平均值还低2.3个百分点,目前还没有一个县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116个要靠省级财政补贴保证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这种“大河有小河干”的“讨饭财政”现象引起了云南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云南省委书记白恩*认为:“县域经济是云南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已经成为影响云南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制约,成为与发达省区的最主要差距。”
就云南省的实际情况来看,同全国其他省区相比,县域经济的发展存在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同发达省区相比,云南一些县级政府对发展县域经济缺乏新思路和新举措,不少县政府官员还没有摆脱旧观念、旧思维、旧习惯的束缚,还存在着封闭保守、小富即安和平均主义的小农经济观;习惯于等、靠、要及政府大包大揽的计划经济观;忽视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经济增长观;追求仕途风险最小的平庸政绩观。有研究者认为,造成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难点还在思想观念转变上。
2.贫困面大,劳动者素质低,脱贫难度大,自我发展能力差。云南129个县市区中有近一半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对全国各省区市人口素质的分析,云南人口综合素质居全国末位。
3.县级政财失衡。这一问题成为制约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据云南省财政厅统计,“十五”期间全省县级政财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主要集中于昆明、玉溪等地,多数县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而支出却迅速上升,收支差额逐年扩大。财政支出主要用于保工资发放和机构运转,用于公共支出和生产建设性支出得不到保障。
4.县级财源建设项目效果欠佳,未形成新的支柱产业。目前,云南相当一部分县的经济基础薄弱,缺少新的支柱产业,县级财源结构单一脆弱。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受市场和国家政策影响,烟草业等传统财源难以支撑县级财政持续增收,造成部分县财政大幅减少,而个别县在实施天保工程导致林产业消失后,陷入无“财”行“政”的困顿。
5.城镇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据统计,云南城镇化水平居全国倒数第三,比全国低11个百分点。城镇体系不完善,城镇经济实力弱,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即便云南城镇化水平低,但与落后的乡村相比,二者仍形成巨大反差。
6.工业化进程缓慢。有关人士认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工业问题。在云南的不少县,虽然各种资源相当丰富,但十几二十年不上一个工业项目,县里几乎找不出一个像样的工业企业。云南县域经济总体水平之所以低,主要是工业落后所致,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也由此派生出来。
7.个私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弱小。专家介绍,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已成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主要增长动力,但这两者在云南县域经济中都十分薄弱,成为经济发展的两大"软肋"。云南县域经济不发达,很大程度上是个体经济的不发达。云南外向型经济的形势同样不令人乐观。云南实际利用外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主要集中于昆明等发达城市,其他县市利用外资额与全国水平的差距不言而喻。
三、加快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根据云南省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县域经济的发展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一)解放思想,确立新的发展理念
在新阶段实施县域新突破,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从某种意义讲,最缺的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理念和制度保障。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加快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首要动力。一方面要树立和强化市场观念,面向省内、国内和国际三个市场,通过市场的完善和发育不断带动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省内县域之间、国内县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此外,还要以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战略为契机,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充分利用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资源和市场,在开放中求发展,这一点对我省沿边县域十分重要。要联系工作实际,要冲破各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约束及体制机制性障碍,彻底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营造宽松良好的软环境。
(二)立足县域自身优势,发展特色经济
结合县域实际,立足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富民强县的重要途径。特别是比较落后的县要实现快发展、大发展,必须立足本地实际,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找准重点,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区位等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培育重点企业,形成特色,创出品牌,促进县域产业从多样化转为特色化,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要把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形成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发展产业链条和特色经济,以此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培育龙头和骨干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发展县域经济要紧紧抓住培育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要打破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围绕主导产业,积极扶持壮大,形成规模经营。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带动辐射力也强的龙头企业。要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发展重点,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第二,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兴办龙头企业,兴办贸工农、种养加、农科教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联合式龙头企业。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大型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真正成为龙型经济发展的龙头。第三,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我国农业产业化有多种多样的模式,例如,“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等不同的模式。
(四)以项目建设、资源开发和特色产品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加快推进工业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转入工业和城镇,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国内经济大县强县发展实践所证明的。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推进县域经济工业化进程,首先要坚持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县乡工业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坚持工农结合,城乡互动,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走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道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用高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市县产业有机整合,形成紧密的产业链和合理的配套协作关系。
(五)全力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把民营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首先,要彻底转变和根除对民营经济的偏见,牢固确立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生力军这种主导意识。其次,政府要在加快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扶持,鼓励科技创新,引导集约发展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为县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良好的社会环境。再次,发展县域民营经济,要同县域国有、乡镇企业改革相结合,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国有经济改革,逐步使县域经济民营化;要同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相结合,引导、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组建各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组织,使它们成为中坚和骨干;要同能人带动相结合,以技术能人、经营能人等县域各类能人为核心,支持他们在组织生产经营、开拓市场、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形成一大批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军人物。
参考文献
[1]李伟民.为发展县域经济支招[J].中国统计,2005,01.
[2]凌耀初.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3]于战平.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J].农村经营管理,2005,(3).
【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论中职会计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8-06
农村管理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7-07
论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10-13
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7-07
论析机关党建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03-11
高校物资采购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03-16
会计电算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07-23
医学计量存在问题与战略经济论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