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论文

时间:2020-07-21 11:46:37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论文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经过30年的长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理论研究和对实际经济进行分析的主要实证方法。但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计量经济学相继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本质原因来自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本身,其次来自于计量经济学的应用研究。并且部分研究人员在不了解计量模型方法的具体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情况下,陷入到错用滥用的误区当中。所以就造成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研究从设定开始,一直到模型的检验、评价和解释随意性的错误随处可见。

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论文

  一、“经验研究可信性”三次大讨论

  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当中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与其他经济学科的本质区别在于什么?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要如何保证?这些问题就是引发国际计量经济学术界的三次集中的大讨论。第一次讨论始于著名的“凯恩斯与丁伯根之争”;第二次讨论始于在1980年初,计量经济学术界较多学者的反思引起的有关于经验研究可信性问题的第二次大讨论;而第三次大讨论是以JournalofEconometrics百期纪念专刊当中对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发展、方法的总结为开启,一学术界的重要期刊为阵地,对经验研究的可信性进行了第三次大讨论。并形成了两大核心议题,其分别为模型设定的统计适切性与因果关系的有效识别。

  二、计量经济学对客观经济的探索过程

  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其前提是现实经济世界中存在的某种具有规律性的机制,这种规律性的机制是由经济的生产、交易和消费等行为方式构成的,并且这种经济机制的某种规律性是可以发现找出的,这种可预测的机制被称之为数据的生成过程简称为DGP。

  而且计量经济学在对客观经济世界的探索过程中,包含着从现实经济世界到概率空间的映射再到概率模型的映射,最后为计量经济模型的映射的整个过程。而把因素规律化就是计划经济与其他经济模型的本质区别,它既体现在人类行为与经济活动的随机性,又是人们对未知因素的控制的重要手段。因此,计量模型能最大化的逼近客观经济现实。但是在我国,大部分的宏观时序数据时间都比较短暂,统计量的分布上较多的是对已知的结论,并且其根本性问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三、扰动项的含义与随机性的设定

  对计量经济模型的不可预测成分最为重要的是随机扰动概率结构的研究,其中理论计量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了相应的估计与检验。对于应用研究而言,它们是模型描述客观经济现象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也体现了在计量经济模型当中“计量含义”,因此,如果不能够有效的驾驭随机设定对客观经济现象的描述功能,肯定会限制计量经济模型的创新性利用。

  四、识别和推断因果关系

  经研究表明,一项经济学经验的研究必然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因只有全面了解一个模型的构建初衷,才能够对其进行评价。而在较多目标当中因果关系的推断是重要核心。虽然因果关系比较像一个哲学理念,但是从哲学的理念上至今为止也没有一个严格、可量化的定义,而社会科学对因果关系的定义更多是基于某个角度的考虑。

  而且理想化的随机控制实验对因果关系的推断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实际检验。其中由于某些实际检验在对道德和成本上存在着问题,因此较多的研究者把其思想应用于观测数据的准实验。虽然这类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方法本身也存在着较多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对所有的经济学领域都具有着实际检验和准实验的条件,并且,在这些方法中较多的是验证因果效益的`存在及普及度,对于因果关系背后的作用机理并没有多大的帮助和能力,究其根本原因是其根本上并没有较多的经济理论体系结构,才会造成类似情况的产生。

  五、模型的统计适切性

  在计量分析的过程中,参数的估计与参数的约束关系是人们获得有关经济规律结论的归纳论证过程,其依赖于统计量的良好性质,而这些良好性质的的获得途径又主要依赖于计量经济模型载体的各种设定。因此对模型统计适切性的重视,也是提高计量经济学应用可靠性的重要途径。

  对此,首先我们必须强调经济分析是不能够代替统计适切性的评价,并且如果工具变量的可靠性制停留在经济意义层面,而没有通过模型设定检验进行分别,必然会使推断的结论存在着误导性。

  其次,稳定的推断方法与模型评价的体现是对统计适切性的不同要求,前者只是要求得到可靠性的范围区间,后者则是要求进一步的有效估计。

  最后,对完整的模型评价而言,模型设定检验和选择都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其中人们认为前者最为重要。因为与模型选择相比,模型的设定检验是对计量经济分析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在时序分析中的模型选择只是在平衡和简洁性中间的选择,不能够满足其差异满足于分布的独立假设。

  六、结语

  针对如何提高我国计量经济学的应用研究的可信性这一问题,必须要全面学习和借鉴国际计量经济学术界对可信性的研究成果。因此,这对我国的研究模式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于其应用的研究模式而言,须避免简单的套用国外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方法,造成生搬硬套的现象产生。这样的方法势必会导致我国学术界对计量经济的研究思维薄弱单调。而只有对经济理论、计量方法等制度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够使其经济研究具有高水平、高综合性。并且通过此次对我国的具体经验与制度约束深入分析,必定能够提升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

  参考文献:

  [1]王美今,林建浩.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J].经济研究,2012(02).

  [2]张成思,陈曦.中国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分析[J].世界经济,2014(01)

  [3]刘丽艳.计量经济学精确性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08).

  [4]刘丽艳.计量经济学涵义及其性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5]刘丽艳,朱成全.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论文】相关文章:

1.可信网络信息安全的论文

2.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论文

3.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论文

4.计量经济学研究论文范例

5.计量经济学英文论文

6.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7.薪酬管理的企业应用研究的论文

8.催乳师是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