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微观经济学》运用启发的论文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日益突显。微观经济学是高校经济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奠定专业素养、积累创新能力的基石。启发式教学方式在学生能力培养、学习主动性培养方面的优势经过长久实践,已成为共识。
如何将启发式教学方式与微观经济学学科特点相结合,根据课程性质、授课对象、课程目的等有机融入启发式教学方式,正是本文探究的。总结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明确研究目的,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最终提出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打造启发式教学的新模式,以期为培养具备良好实践技能、有效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概念及意义
(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理念源远流长,普遍认为启发式教学思想有两个渊源:东方起源于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西方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产婆术”。随着现代教学方式探索的不断深入,启发式教学方式在被普遍接受的同时,有了更明晰的诠释:即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身心发展。
由此可见,启发式教学的着重点并非单纯停留在教师层面,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中的传递、转化才是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启发式教学对教师而言不仅是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是不断完善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理念。
(二)启发式教学方式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运用的意义。
微观经济学通过让学习者深入经济发动机的内部观察研究其内部的运转情况,分析研究房价涨跌、商品季节性打折促销、明星的收入为何比普通人高、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等,最终让学习者更系统、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了解经济世界的微观层面,从而更从容地参与各种经济活动。
启发式教学方式可以将微观经济学中的理论、模型、公式与现实经济社会实例有机融合在一起,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启发、诱导,突出学生的能动作用,依靠学生积累的自身经验活动、甚至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方式获得活的知识。启发式教学方式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一则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创造能力;二则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沟通氛围,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平等相处,改变双方在学习中的位置,让教师摒弃“灌输”式教学模式,从被动、消极学习转为明确自身学习的主体地位;三则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通过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探知热情及对未来择业方向的思考,让学生从更现实、更实际的角度认识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的必要性。
二、启发式教学在微观经济学课程运用中面临的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然而要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实现最终教学目标,则要求微观经济学主讲教师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这一过程的实现是启发式教学展开的关键,即要完成:引导转化,即理论体系知识→学生具体知识→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在引导转化过程中,引导的职责在于微观经济学的主讲教师,转化的重担交由听课学生,引导是最终实现转化的关键,主讲教师通过自己的外部引导,调动起学生内在能力的提升。然而随着“95后”进入大学微观经济学课堂,主讲教师知识体系的成熟化与学生知识能力不足之间的距离正不断影响引导效果,从而对启发式教学方式在微观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提出更多挑战。
(一)学生学习习惯的桎梏影响教师课堂引导效果。
各大高校开设微观经济学的时间普遍集中在大学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此时,学生存在一个从高中学习向大学学习的过渡期。对于大多数本二、本三学生来说,还无法完全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很多学生习惯老师每堂课布置课后作业,甚至有些学生还会追着老师要作业。大部分学生习惯高中时期的题海题术、死记硬背,习惯以书本为主,学习的观念还停留在考试为大、分数至上的阶段,对于实际运用、分析能力并不注重,因此,当课堂上老师进行引导时,很多学生往往认为并不重要,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老师课堂引导效果。
(二)大班上课影响教师课堂引导效果。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类、商科类学生的必修课,从各高校招生情况、开班成本来看,经济类、商科类招生规模普遍较大,从规模经济角度,各高校往往以合班上课形式开展微观经济学教学。一个阶梯教室有100~200个学生,虽然可以借助多媒体,但前后排教学效果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加之有限的课堂时间,使任课教师无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知识的转化传递过程中,从而影响老师课堂引导效果。
(三)学生知识体系不完善影响教师课堂引导效果。
微观经济学是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学科,老师在引导过程中往往会引入现实社会发生的实际案例和问题进行启发,让学生从身边真实问题代入思考,主动参与分析,探寻解决方式。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省份教学内容的差异,使得很多学生初高中阶段形成的课外知识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加之父母对学生上网、娱乐的控制,使很多学生获取社会经济信息的渠道狭窄。当微观经济学教师在课堂上以当下正发生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启发时,很多学生由于自身经验、知识积累的不足,往往对老师讲的内容一无所知,甚至漠不关心,只是被动接受,并不能主动转化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影响老师课堂引导效果。
(四)主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影响教师课堂引导效果。
随着高校教师科研、教研能力不断提升,很多一线微观经济学任课教师往往都是博士学历或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这些老师的年龄集中在“60后”、“70后”、“80后”这三个层次,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成熟,思维方式严谨,但年龄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兴趣关注的差异,使主讲教师无法完全以“95后”的视角寻找引导点、启发点,无法立刻引起学生的共鸣,无法在课堂上真正与学生做到融洽的无障碍沟通,影响老师课堂引导效果。
三、打造微观经济学启发式教学新模式的思考
启发式教学方式要达到良好的效果,第一环节—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引导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转化效果。因此,微观经济学主讲教师要认真对待启发式教学中引导这一阶段,对启发式教学做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打造更适合当下教学需求的模式。
(一)新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应遵循开放式原则。
高校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承担着大量科研工作,长期专业领域的研究养成的科研素养让很多高校教师对某一领域或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能力很强。然而,随着这些教师专业研究能力不断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启发式教学内容的宽度,导致老师们的启发点往往与学生的关注点无法匹配。因此,高校教师应正视大部分一年级学生群体知识接受能力和接受习惯与现有大学教学方式在短期内无法完全融合的客观事实,以开放的姿态、以学生为本,不断更新教学案例、变换教学手段。具体而言:
1.精心设计教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启发式教学启发阶段的主体虽然是高校教师,但对象是高校一年级新生,因此,一个案例讲十几年,忽略启发效果,将启发式教学停留在表层形式上已然不适合作为面对“95后”群体们进行微观经济学启发式教学的主体方式了。老师们应该精心设计教学案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入更多新生群体关注的经济性事件,或深度挖掘新生群体关注的事件,剖析经济学知识点与相关事件的关联点,突出案例分析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引导性。做到常备课、重更新、深挖掘,以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做出更经济、更理性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2.设计多种启发模式
很多高校都是全国招生的,因此,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区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学习背景、学习视野、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熟悉情况还是存在差异的,这样必然造成课堂上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而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启发式教学模式时注重模式多样性,确保微观经济学老师实施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启发方式,强弱兼顾,一方面,不让学习能力太弱的学生失去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另一方面,给有学习优势的学生更多发挥、思考空间。
3.突出课堂教学因势利导的功能
除了在教学模式前期准备上花精心、下工夫外,微观经济学老师还应不断丰富、提升自身教学经验,充分利用课堂,把握好每堂课的45分钟,随时根据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进程进行启发和引导,以增强学生的知识记忆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师生互动、因势利导的功效。
(二)注重与学生的交流。
微观经济学启发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现实经济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未来发展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因此,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教师必须清楚自己的位置,作为导师,作为引导者,微观经济学教师更应关注自己的启发对象,了解自己的引导对象,充分利用课堂、甚至课后时间,打造师生交流的有效平台,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掌握学生知识转化效果,不断增强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三)突出教学目标,提升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变通性。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对考试结果的关注明显超过学习过程。启发式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为考试而学习,而是掌握自我学习、分析的能力,具备在未来自我发展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当老师一时无法转变一年级新生长时间“灌输”式教学方式形成的学习习惯时,可以适当顺应学生的思路,将考核方式与启发式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考核内容不侧重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强调实际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考核,更注重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实践性和变通性,使学生重视老师精心设计的启发和引导,主动进行知识转化、能力提升。
【《微观经济学》运用启发的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大学微观经济学论文08-05
物理启发式教学论文10-29
职校班级的管理运用论文05-24
数学教育技术的运用论文10-06
微观经济学博士论文开题报告08-10
运用对写作成绩的影响论文10-14
建筑节能技术运用论文09-10
数学建模在运筹的运用论文10-14
高职学生赏识教育的运用论文09-02
Photoshop在美术设计的运用论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