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欧盟经济和中欧经贸合作论文
一、2009年欧盟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受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冲击,从2008年二季度至2009年二季度,欧盟经济陷入连续五个季度的衰退,至第三季度情况才有所好转并出现微弱曙光。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和欧盟2009年经济将分别收缩4%和4。1%。此次衰退是欧盟历史上程度最深、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衰退,所呈现的特点十分明显。
第一,欧盟成员陷入普遍衰退。据欧盟统计局统计,在上年连续三个季度收缩的基础上,欧盟经济2009年前三季度继续下滑,同比分别下降4。9%、5。0%和4。3%(三个季度环比分别下降2。4%、0。3%和增长0。3%)。其中,欧元区经济同比分别下降5。0%、4。8%和4。1%(环比分别下降2。4%、0。2%和增长0。4%),衰退速度和整个欧盟经济相仿。
欧盟27个成员中,除波兰外,其他26国经济均大幅滑坡。其中新加入欧盟的波罗的海三国衰退程度最深,前三季度经济累计同比跌幅均超过15%。主要成员中,英国2009年前三季度经济分别同比下跌5。0%、5。5%和5。1%,德国分别同比下跌6。7%、5。8%和4。8%,法国分别同比下跌3。5%、2。9%和2。4%。
在此次衰退中,三类国家受冲击较大:第一类是英国等持有高风险资产以及金融部门规模庞大的国家;第二类是德国等出口依存度较高的国家及匈牙利和波罗的海沿岸经常帐户状况不佳的国家;第三类是爱尔兰和西班牙等房地产价格被大大高估或建设业过度膨胀的国家。
第二,贸易投资消费全面萎缩。2009年1—10月,欧盟域外出口8964亿欧元、进口9903亿欧元,分别同比下降19%和26%:域内贸易18087亿欧元,同比下降22%。前三季度,私人消费分别同比下降1。9%、1。8%和1。9%,固定资本投资分别同比下降11。0%、12。5%和11。4%。
贸易、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同时全面下滑,严重拖累欧盟经济增长。据欧盟委员会的报告,欧盟经济从2008年二季度至2009年二季度连续五个季度环比负增长,造成GDP累计收缩5%,是前三次衰退平均产出损失的三倍;出口额累计收缩18%,为前三次衰退平均出口收缩的四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收缩13%,是前三次衰退平均收缩的四倍。
第三,失业率和财政赤字攀升。失业率持续走高。2009年10月,欧盟失业率升至9。3%,比上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创2004年3月以来新高;而同期欧元区失业率升至9。8%,比上年同期提高两个百分点,创自1999年欧元区成立以来最高纪录。10月末欧盟失业人数达到2251万人,欧元区失业人数则为1557万人,分别比9月末增长25。8万人和13。4万人。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拉脱维亚10月份失业率高居榜首,为20。9%;西班牙其次,达到19。3%;法国为10。1%;第一大经济体德国7—9月失业率连续三个月保持7。6%,10月则微降至7。5%。
为帮助各成员国应对金融危机,欧盟允许成员国财政赤字短期突破《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的上限。各国纷纷加大财政开支、刺激经济,导致财政赤字迅速恶化,如英国8月份财政赤字已占GDP的12%,法国10月份财政赤字占GDP的8%等等。预计欧盟各成员国2009年平均财政赤字将达GDP的6。9%。为此,欧盟已向超过2/3的成员国发出警告,对这些国家启动赤字超标程序,要求尽快制定退出计划。
二、欧盟经济最困难时期已然过去
欧盟及其成员国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果断采取一系列大规模金融救助、扩张性财政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产业促进政策,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扭转经济颓势。随着上述政策措施逐渐产生效果,以及全球金融、经济形势趋向缓和,欧盟经济增长自今年二、三季度开始初露曙光。二季度,欧盟整体经济收缩幅度大为放缓,德国和法国经济已率先分别环比增长0。4%和0。3%。三季度,欧盟经济实现0。3%的环比增长,为过去六个季度来的首次环比正增长,而德国经济环比增幅进一步扩大至0。7%。多项数据显示,欧盟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
首先是经济先行指标触底回升。经济景气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经济先行指标在一季度降至谷底后调头回升,三季度以来回升趋势更加明显,反映市场对欧盟经济的信心正在恢复。据欧委会11月27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欧盟和欧元区经济景气指数自2009年3月跌至谷底以来连续第八个月回升,11月分别达到87。9和88。2,比10月分别提高1。9和2。7个百分点;消费者信心指数紧随经济景气指数的回升步伐,从3月的低点一32上升到11月的一15。
另据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10月9日公布的数据,欧元区8月制造业活动领先指标升至102。0,连续第二个月位于100上方,是2008年6月以来的首次,显示欧元区制造业活动正在逐步改善。
其次是经济活动渐显活力。欧洲市场研究机构Markit?Eco—nomics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欧元区反映制造业和服务业扩张程度的综合经理人采购指数过去十五个月来首次迈过50这一代表扩张的门槛,达到50。4;至11月,该指数进一步升至53。7,创两年来新高。随着外部需求趋稳及去库存化的完成,欧盟工业生产逐渐止跌回稳,三季度工业产出较二季度增长1。5%;其中欧元区工业生产年初曾大跌30%,此后降速持续放缓,8月和9月分别实现环比增长0。8%和0。2%。工业生产新订单去年12月收缩5。2%,创本轮衰退最大跌幅,今年以来持续回升,7月欧元区和欧盟工业生产新订单分别环比强劲增长4。4%和3。6%,9月环比增幅达到1。5%和1。7%。
第三是通胀保持低水平。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消费萎缩及企业大幅降价维持运营,欧元区和欧盟通胀率持续走低。据欧盟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欧元区10月份通货膨胀率按年计算为—0。1%,已连续第五个月维持负值,但比9月的—0。3%略有回升;而欧盟27个成员10月通货膨胀率按年计算则为0。5%。据欧盟委员会预测,欧元区和欧盟2009年全年通胀水平将分别为0。3%和1%,双双低于欧洲中央银行为维持物价稳定所设定的2%的警戒线,有利于欧洲央行继续维持低利率以刺激经济。
第四是外部需求有所改善。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出口大幅下滑的势头有所缓和。欧盟域外出口自6月以来实现月度环比正增长。8月出口数据虽然有反复,但9月开始出口动力得以恢复。贸易不平衡状况大为改善,1—10月域外贸易逆差939亿欧元,同比大幅减少57。8%。 三、2010年欧盟经济:将逐步复苏
欧盟经济今年二、三季度以来出现恢复势头的主因在于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未结束,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仍然困难重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欧盟外部需求尚无根本性改善;欧美金融体系内的“有毒资产”和银行业去杠杆化的自我修复需要较长过程,金融业短期内难以对欧盟经济形成正面支持;投资和私人消费虽然回稳但仍疲弱,各成员国失业率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包括欧元区在内的欧盟经济复苏的基础十分脆弱,前景仍不明朗。欧盟委员会近期公布的《2009年秋季经济预测》认为,未来欧元区和欧盟经济面临四大主要挑战:一是严重的失业问题,二是不断恶化的公共赤字与债务问题,三是金融市场特别是银行部门仍然脆弱,四是日趋严重的成员国间的利益分歧问题。
尽管存在上述不确定性,但欧元区乃至欧盟仍存在诸多有利于经济复苏的积极因素。一是商业信心和消费者信心普遍增强;二是欧盟及其成员国已于2009年下半年并计划在2010年分别投入占GDPI%的财政资金继续刺激经济,帮助金融部门尽快恢复健康,提振内部需求;三是普遍预期的外部需求的逐步改善有利于出口的增长,从而推动欧盟传统复苏模式中“出口一投资”链条的增长,进而带动经济上扬。
考虑到以上综合下行风险和上行因素,欧盟委员会报告对欧元区和欧盟2010年经济增长持谨慎态度,认为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将是一个“逐步的复苏”,并预测2010年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均将微弱增长0。7%。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对欧元区经济前景的看法与欧委会近似,预测2010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介于0。3%至0。9%。
(一)私人消费、出口和投资仍将表现较弱。
据欧盟委员会的预测,2010年推动欧元区和欧盟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仍将表现疲软。在总投资方面,欧元区和欧盟继2009年分别下降10。7%和11。4%后,2010年仍将继续下降1。9%和2。0%;私人消费方面,欧元区和欧盟2009年预计分别下降1。0%和1。7%,2010年则微弱增长0。2%;出口方面,欧盟2009年预计缩水幅度更高达20%左右。
(二)失业率还将继续走高。
据最新的统计数据,10月,欧盟及欧元区失业率分别攀升至9。3%和9。8%。随着劳工市场状况的恶化以及就业环境的不确定性,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和欧盟的失业率在2010年仍将走高,分别为10。7%和10。3%。
(三)外国直接投资预计进一步下跌。
受金融和经济危机以及经济加速衰退影响,2008年流入欧盟27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为5030亿美元,减少40%。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前景调查》的数据,2009年财年(2010年3月结束)欧盟的FDI流入量和流出量仍将大幅下滑40%左右。
(四)强势欧元可能会抑制欧盟域外出口增长。
自2009年3月份以来,欧元兑美元已大幅升值了17%左右,据欧盟委员会的预测,2010年欧元兑美元将从2009年1。39的平均汇率上升到1。48。欧元的持续升值削弱了欧洲企业的出口竞争力,自2009年8月份以来出现的欧元区贸易赤字若得不到较好改善,将成为阻碍经济增长的另一不利因素。
四、中欧经贸合作平稳发展
2009年是中欧双边经贸合作开展以来面临较大困难的一年。受全球金融与经济危机拖累,中欧双边贸易与投资均出现较大滑坡。在危机面前,中欧双方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在继续深入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双边经贸领域更多的利益融合点。2009年下半年,中欧双边贸易降幅不断收窄,投资出现逆势增长,双边经贸关系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一)欧盟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出口目的地
欧盟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09年以来中欧双边贸易额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滑坡,但其在中国外贸总体格局中的地位未发生变化。据海关统计,2009年1。11月,中欧双边贸易总额3262。7亿美元,同比下降17%,占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6。6%。欧盟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11月,中欧双边贸易额实现年内首次月度同比增长,比2008年同期增长0。75%;环比继续年初以来的反复增长形势,增幅达到4。6%。
中国对欧盟出口下滑势头趋缓。据海关统计,2009年1—11月,中国对欧盟出口2118。3亿美元,同比下降21。8%,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地位。中国对欧盟出口降幅大于同期中国对美国和日本出口(分别同比下降14。8%和17。6%)的降幅,但下滑势头逐渐放缓(见图8)。中国对欧盟出口,上半年同比下降保持两位数,平均降幅高达24。6%;9月份以来,下降幅度明显收窄;11月同比下降8。0%,降幅首次收窄至个位数。
中国跃居欧盟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同期,中国自欧盟进口1144。5亿美元,同比下降6。4%,大大低于中国从另外两个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和日本的进口跌幅(分别同比下跌9。0%和17。3%)。欧盟仍为中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地。中方对欧贸易顺差973。5亿美元,同比减少34。4%。11月,中国从欧盟进口同比增长22。7%,年内第三次实现同比正增长,且增幅进一步扩大。另据欧盟统计局统计,2009年前三季度,欧盟对中国出口583亿欧元,同比下降1%,在欧盟主要域外出口目的地中下跌幅度最小,占欧盟域外出口总额的比重从6。0%上升到7。3%;中国超越俄罗斯,成为仅次于美国、瑞士的欧盟第三大域外出口目的地。
(二)中欧间更为密切的经贸合作成为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助推器
首先,欧盟对华投资逆势增长。欧盟是中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来源地。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10月底,欧盟累计对华直接投资项目31573个、外资实际到位673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全国累计利用外资项目数的4。7%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7。3%。2009年前十个月,欧盟在华投资项目1320个,占同期全国利用外资项目数的7。3%;外资实际到位42。9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1%,同比增长1%。在同期全国实际利用外资较为困难的形势(同比下降12。6%)下,欧盟对华投资逆势上升,是中国2009年利用外资的一大亮点。
其次,中国企业加快欧盟投资布局。欧盟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布局的重要地区之一。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企业对欧盟直接投资存量31。7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7%。中国对欧盟投资覆盖了其全部27个成员国,主要分布在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五大贸易伙伴以及东欧的波兰和捷克,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占对欧盟总投资额的35。2%)、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占27。4%)和金融业(占18。2%)。金融危机为中国企业对欧盟“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契机。2009年1。9月,中国企业完成对欧盟实际投资2。83亿美元。此外,中国企业对欧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继续取得进展。截至2009年9月底,中国累计对签订欧盟工程承包合同金额118。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05。5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全国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金额和完成营业额的2。2%和3。3%;累计签订对欧盟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7。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4。6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全国累计对外签订劳务合同金额和完成营业额的2。3%和2。2%。
再者,双边合作机制更加务实。2009年,中欧高层互访、会晤频繁。双方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双边互信进一步加深,自2008年底以来不利政治因素对经贸关系的影响逐步消除。为扩大对欧经贸合作,按照双方领导人达成的共识,自2009年春季至2009年10月底,中国先后派出五批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欧盟,访问英、法、德、意等国,与对方企业签约共约230亿美元。11月21日—12月4日,中国再派贸易投资促进团访问塞尔维亚、法国、荷兰、爱尔兰四国,体现了中国与欧盟合作共克时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
第四,清洁能源领域合作进一步加强。随着各国和地区对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低碳经济的逐步兴起,2009年,中欧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5月中旬第11次中欧峰会签署《中欧清洁能源中心联合声明》,11月第12次中欧峰会签署“启动近零排放碳项目第二阶段合作谅解备忘录”。两项文件的签署,为中欧双方在可再生能源、清洁煤炭、生物燃料和能源效率领域开展合作制定了更为明确具体的政策指引,也为双方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带来大量商机。
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中欧双边经贸合作总体健康稳定发展。欧盟仍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引进技术来源,第二大进口来源和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域外出口市场。
(三)尚需解决的障碍与问题
在中欧双边经贸关系总体健康发展的大局之中,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需关注并妥善应对。
第一,贸易保护主义是制约中欧经贸关系长远发展的最大挑战。欧盟是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WTO成员之一。自1979年第一起对华反倾销调查至今,欧盟共对华发起一百四十余起反倾销调查,目前仍在执行的对华反倾销措施有五十余起,其中通过日落复审延长的有十余起,最长的反倾销措施已延续二十五年之久。为缓解经济严重衰退造成的内部压力,2009年以来,欧盟不顾多次在20国峰会所作的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承诺,屡屡对中国产品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欧委会不顾多数成员的反对,执意延长对中国产皮鞋的反倾销措施就是典型例子。欧委会资料显示,2009年1—9月,欧盟对华新发起六项反倾销调查,涉及中国输欧的钼丝、葡萄糖酸钠、铝合金轮毂、扫描仪、熨衣板、聚酯高强力纱产品;预警信息表明,欧盟业界也正在酝酿申请对户外服装、三聚氰胺和太阳能电池板等产品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中国输欧产品受到严峻挑战。
第二,欧元对人民币大幅升值成为影响中欧经贸合作新的不利因素。自金融危机以来,由于美国实行弱美元政策,欧元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持续大幅升值。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从3月低点至12月初,2009年以来欧元兑人民币累计升值已超过17%。欧元强势对于同样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欧元区国家雪上加霜。而欧盟对中方在双边贸易中的顺差,长期以来都耿耿于怀。为摆脱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困难,欧盟试图与美日合流,无理要求人民币升值,来为其产品找到更大的出路,也可能成为影响中欧经贸合作新的不利因素。
2010年,欧盟经济将经历一个艰难缓慢的复苏过程,对外贸易与投资较危机前水平仍有相当大差距,其疲弱的需求将制约中国企业对欧洲市场的出口,因此预期中欧贸易仍将继续在低谷徘徊,而欧盟企业资金紧张依旧的局面将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机会。
【欧盟经济和中欧经贸合作论文】相关文章:
论中国与欧盟经济的发展毕业论文09-19
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09-24
欧盟的农业和税收政策10-24
云南电力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简述经济论文07-18
民商法和经济法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论文09-12
经济师经济论文特征论文07-20
经济论文06-10
关于经济的论文06-30
经济增长论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