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农业生态经济论文

时间:2024-10-19 02:01:17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地方农业生态经济论文

  1株洲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结构分析

地方农业生态经济论文

  1.1株洲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结构

  2001—2008年株洲市的总能值投入逐年递减,环境资源能(包括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和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保持稳定,工业辅助能呈现波动中减少的趋势,可更新有机能的投入也逐年减少,工业辅助能和有机能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总投入能值的变化。株洲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投入占整个工业辅助能投入的90。81%以上。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破坏土壤结构,不利于株洲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机能投入占总投入67%以上。株洲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有机能投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从业人员、役畜劳动和种子的施用。2001—2008年间,虽然有机能投入减少,但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较大。人力在有机能投入中占据绝对比重,5年来都在99%以上,说明该地区的农业模式属于劳动密集型,机械化程度较低,还没有成功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

  1.2株洲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产出结构

  农业总能值产出逐年增加。其中,林业占绝对优势,而且比率增加很快,从2001年的5。55E+20sej/a增加到2008年的1.17E+21sej/a。种植业、畜牧业也在逐步发展。渔业产出能值的份额较小,发展缓慢,是整个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薄弱环节。种植业中,稻谷的主导优势地位仍不可动摇,几乎都在70%以上。蔬菜和水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值产出不高,但经济价值高,可获得较多交换能值。畜牧业中猪和羊的养殖数量和出栏数最大,但是羊对林草的破坏性也大,滥牧是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能值指标的比较分析

  2.1净能值产出率净能值产出率(NEYR)为系统产出能值与经济反馈能值的比值,与经济分析中的产投比类似,是用来衡量系统生产效率的一种标准[8],值越大,表明系统的生产效率越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越强。从表3可知,2001—2008年株洲的NEYR逐步上升,表明株洲向外界输出的能值量有所提高。2007、2008年分别为1.45和1.64,超过了全国农业平均NEYR(1.42)[9],说明株洲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转效率较好,回报率较大。

  2.2能值投资率能值投资率(EIR)等于是用来衡量经济活动的竞争力程度和环境资源负载程度的指标,值越大,说明系统经济的发展程度越高。株洲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EIR在8年间变化不大,除2001年为12.55以外,2002—2008年均在15。00附近徘徊,远高于黄淮海地区、甘肃、新疆、江西、广东等地[10]。表明每单位无偿环境资源的利用相应投入了较多的购买能值,环境压力较大。能值投入率高,会加大农产品的成本投入,影响其竞争优势。

  2.3环境负载率环境负载率(ELR)等于购买的能值和不可更新的能值之和与可更新资源能值的比值,是衡量一定经济状况下环境系统所承受压力的指标。它具有环境预警作用,若系统长期处于较高状态,系统将产生不可逆转的功能退化或丧失。反之,表明农业生态系统有发展潜力,应进一步加大其购买能值的投入。研究期间株洲市ELR增加,说明农业环境压力上升。ELR在0。37~0。44之间,低于全国平均值5。89,表明株洲市环境资源未达到高效利用,未达到高投入高产出的运行状态,农业发展环境压力小,具有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说明的是,ELR的大小并不与该系统的环境保护效果的好坏成正比[11]。

  2.4可持续发展指数可持续发展指数(ESI)即EYR与ELR之比,值在1和10之间,表明经济系统有活力和发展潜力;>10时经济不发达,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1时为消费型,本区域内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很大,系统的进口资源和劳务能值量在总能值使用量中所占比重很大,对本地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也较大,ELR较高[12—13]。受EYR和ELR变化趋势的影响,株洲市2001—2008年ESI上升(1.53~3。73),处于1和10之间,说明具有较大可持续发展空间。

  3结论与对策

  (1)株洲市区域环境资源优势明显,ELR较低,未达到高效利用,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现阶段的农业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工业辅助能值投入较少,系统整体回报效率低,系统产出能值不足以补偿购买能值,缺乏竞争力。应使剩余农业劳动力从农业转向二、三产业,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加大农业科技辅助能值投入,使株洲市农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以提高农业系统竞争力,获取较高效益。

  (2)株洲市农业产出结构不合理,林业产出占整个生态系统的95%以上;畜牧业、种植业和渔业产出极小。应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种植业和渔业的能值产出贡献率,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环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合理布局林业、畜牧业、种植业、渔业等生产功能区,达到规模化和集约化,使系统能值的投入产出向高水平发展。

  (3)株洲市可依据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农林牧业综合开发及其产品深加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能源开发。农业的发展最终必须依靠属于高能值转换率和高能值等级的现代农业科技。因此,要促进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民素质。同时要建立优化、配套的农技科教体系,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和效益型转变,使株洲市走上一条建设物耗低、技术含量高的生态农业化道路。

【地方农业生态经济论文】相关文章:

农业经济论文参考文献汇集08-17

电子商务农业经济论文10-01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的研究07-15

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发展论文07-26

探析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10-03

生态农业布局优化与实施研究07-10

低碳经济时代我国农业经济论文09-06

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研究06-30

地方生态敏感性释解06-26

经济论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