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高的途径:基于组织理论的解释

时间:2024-09-19 10:01:33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高的途径:基于组织理论的解释

  

                   作者:李春艳 肖国东 刘海波

  [摘 要] 目前,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多从网络观、系统观、制度观等视角来进行分析,很少有从企业之间的关系即组织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事实上,不深入到企业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找出影响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高的障碍因素,也就无法探寻提升我国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组织理论
  
  众多的研究表明,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方面,产业集群是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通过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合关系、相互信任以及内部形成的知识网络,为创新提供浓厚的氛围,具备了创新所要求的属性。另一方面,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新,如果在产业集群内出现技术创新停滞或技术断层,产业集群就会衰亡。目前我国一些地方产业集群已经出现了该现象,如温州桥头纽扣中小企业集群。因此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高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产业集群创新的来源--组织化
  
  所谓组织,按照组织理论的新范式,是指过程性的演化体系,即事物朝着空间、时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组织结构方向演化的过程体系。这一情况,往往又称为组织化。在组织化的演变过程中,组织从无序、混沌到有序结构方向演化,最后形成非线性反馈网络系统,使得各个行为主体按照一定的组织行为规则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的行为,修正或改进自我行为,进而改善整个网络系统的行为。组织的演化过程也符合耗散结构理论。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任何一个组织如果将其置于开放式系统中,只要远离平衡,组织都会自发地进行演化,在演化过程中,组织会产生出某种高度复杂的秩序形式,形成新的模式和条件。在组织理论中,组织化有两种形式:“自组织”和“被组织”。“自组织”是指事物通过自己的自发、自行、自我组织起来,走向有序化的一个过程。它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干预。而“被组织”是指组织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存在外界的特定干预,是被外部力量驱动的组织过程或组织结果。以上的划分实际上是由关系概念衍生的,在有机性关系思维下,组织不再被视为统一规格制造出来的机器,而是自组织的能动生命过程,组织作为一个生命系统自发并同步地创造着它们自、我更新的条件,创造着进化的复杂性。
  组织的生产需要获得生产资源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新制度经济理论认为,配置资源的方式有两种:企业和市场。企业是自己生产还是由市场获取都取决于企业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的比较。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间组织形态如外包生产、供应链协调、战略联盟、网络组织、价值网络、价值星系以及虚拟企业等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原因在于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导致风险成本、时间延误成本、组织规模扩大层吸增多的管理成本和组织成本的增加,因而才出现了一种超越传统市场和科层组织两分法的新的组织制度安排。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其空间维度特征是地理接近的准市场组织,它的存在正像斯科特所说的那样,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和技术变化对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福特制方式的冲击,使得大量的地方企业在相联系的部门中集群、合作与竞争。这种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资源配置方式,具有无边界、无等级、动态性、高度灵活的特点。它可以通过相互信任,获得一些资源,如在资金上可以相互赊帐和延迟付款、工艺技术方面相互模仿、合同订单的互借互助等;也可以解决由于扩大科层制组织带来成本的增加、官僚主义盛行和企业效率降低问题。如果没有这些如产业集群等中间组织的存在,企业的死亡率会极高,对社会经济的破坏作用也较大。可见,产业集群的存在是一种既能缓冲不确定性,又能降低交易成本的新的准市场组织,正逐渐替代传统的大型一体化组织。正如约翰·H·邓宁指出的那样,价值创造与价值增加的空间是在众多的模块化组织之间,制度安排是网络资本主义,“握手”下的主导模式则是企业之间的协作。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高的途径:基于组织理论的解释】相关文章:

基于熵理论的企业组织创新分析03-23

基于产业集群的知识管理研究03-22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群理论综述03-22

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及产生机制03-19

浅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03-18

论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03-22

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发展03-19

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初论12-10

媒介产业集群研究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