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产业竞争论上

时间:2023-03-19 08:11:27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国际产业竞争论(上)

   一,国际产业竞争概念

从产业的角度来考察国际竞争,我们需要转到一个新的角度,即国际产业竞争的角度。

国际产业竞争这个概念并不令人陌生,许多论著中都有意无意地涉及到,可见这个客观存在是容易被看到的。可是作为范畴加以准确界定与系统,这项工作却还未进行,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又是一个新概念。

如何认识国际产业竞争这一新概念?首先,它是国际竞争的三个层次之一。这三个层次是:的国际竞争、产业的国际竞争、国家之间的国际竞争(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企业竞争、产业竞争、国家竞争)。一般来说,谈论最普遍的商品的国际竞争,大多是指企业的国际竞争,是企业围绕着商品的价值生产与价值实现而展开的市场竞争。企业为增强自己竞争力而作出的种种努力,能较快地在市场上见分晓。国家之间的国际竞争要从国家的综合实力来分析,这个层次的竞争最终必然会在市场上大量表现出来,但是,从增强竞争力的努力付诸实践到市场上节节胜利,会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过程,有的努力甚至要在很长的时期才能表现在市场上。产业的国际竞争则是另一个层次。对产业国际竞争,直观地可以定义为各国在国际生活中,分别在一个个产业领域所开展的国际竞争。它的内含应这样展开:

1,产业竞争是多环节的竞争,是由这些环节的国际竞争的综合:①产品的出口;②物资的进口;③劳务的输出;④劳务的输入;⑤技术的引进;⑥技术的转让;⑦资本的输入;⑧资本的输入。等等。因此,参与国际产业竞争就体现在对外经贸的各个领域:①商品贸易的竞争,②劳务交易的竞争,③技术转让的竞争,④引进直接投资的竞争,⑤跨国经营的竞争。

产业竞争不仅包括围绕商品竞争所发生的商品经营,还包括商品竞争不曾涉及的资本经营。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企业不仅力图从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中得到资本积累的财力,还力图从资本有效运营的扩张中得到占领更多市场的机会。

2,产业竞争是双向的竞争,包括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在内的双向交易的竞争。在某个产业内,能够出口商品、输出劳务、出口技术、境外投资,是有竞争力的表现;而能够通过进口物资、技术、输入劳务、引进国外资本,来提高本国这一产业的水平,也是有竞争力的表现。在双向交易当中,带来经济资源的双向流动,一是为优势生产要素扩张,二是为短缺资源弥补,从而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3,产业竞争是综合性的竞争,所谓综合,这里指的是从产业的整体上对其中各个企业开展国际竞争的总体效果而言。一国某一产业的竞争力,是一国该产业范围内各个企业的竞争力综合起来形成的,但一国某一产业的竞争力并不就是一国该产业范围内各个企业的竞争力的简单迭加。这不仅是企业迭加的外延不等于产业的外延(一个企业并不只在一个产业范围内,特别是多种经营的大企业),更重要的是,从许多的个别竞争力转化为一个综合的竞争力,是复杂的“力的合成”过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处理好各企业的关系。如果本国该产业范围内各企业之间是无序竞争、没有协调与合作、内耗强,该产业的“力的合成”效果就不佳;反之,如果本国该产业范围内各企业之间能做到有序竞争、相互模仿、技术交流、分工协作,以及在对付国外竞争者时有所协调,该产业的“力的合成”效果就会好得多。

4,产业竞争是选择性竞争。一国在一个产业范围内,不可能也不必要使所有商品、劳务、技术都是竞争力最强的,而是选择能够发挥本国固有优势,并尽量在发展前景最优的方面来提高竞争力。孤立进行商品竞争,就看不到这些商品在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竞争可以放弃某些商品的竞争力,争取另一些商品竞争力,后者在产业系列产品中含有尖端技术。 

5,产业竞争与国家竞争一样,是国际性概念。也就是说,在三个竞争层次中,只有企业竞争,才有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而产业竞争与国家竞争,是只有国际竞争,没有国内竞争。经济学当中的“部门之间的竞争”与本文的“产业竞争”不是一个概念。前者是说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各部门的利润率有高有低,对资本产生不同的吸引力,这是对投资场所而发生的竞争。产业竞争则是不同国家在同一个产业领域中,在国际市场上表现的该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高低。因此,“产业竞争”概念是一国参与国际竞争时不可忽略的工具。


二,产业竞争概念的意义

认识产业竞争,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有重大意义。如果说,深刻体会竞争,增强了我们的开放意识,认识国家竞争,引导我们从国家与的综合实力的高度来看待国际竞争,那么,认识产业竞争,则有利于我们直接瞄准对外开放的重大目标――推动国民经济的产业,来系统地安排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策略。

在产业竞争的观念指导下,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需要增强对多种外向型经营方式的选择与转换。根据国际市场的情况,根据自己的优劣势,大胆有效地通过进口物资、引进技术、接收加务、补偿贸易、租赁贸易、引进直接投资,来利用国际性经济资源;通过商品出口±技术授权、生产环节扩散、跨国经营,来占领国际市场。我国许多产业都要解决生产能力过剩与某些能力欠缺并存的局面。

在产业竞争的观念指导下,我国的对外贸易就不再仅仅以能否出口或平衡进口为经营目的,而是以有选择地占领国外市场与让出市场为经营目的。一个产业,仅有效满足国内需求为下乘;能大量有效出口也为中乘;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有利地进行产业内贸易才是上乘。所谓有利,不是由于技术水平低下而进行产业内贸易(如只能出口技术含量低、质量档次低的产品,同时不得不进口出口技术含量高、质量档次高的产品。),而是在占领高技术含量产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发挥比较利益原则。

在产业竞争的观念指导下,我国经济领域应当把产业内的企业关系协调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按照产业经济的客观要求,疏理产业内大中小各类企业的数量分布、经济联系,形成正确的生产集中度与专业化程度,使众多的企业形成合力而不是产生内耗。


三,国际竞争中的产业竞争力

从三个层次的国际竞争中,可以体现多种竞争力,相互之间有其区别与联系。

从产业竞争的局部来看,首先是国际产品竞争,国际产品竞争依靠进入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所以产品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局部,产品竞争力是以某一商品的品质优良与成本、价格低廉为基础而产生的竞争力。

国际企业竞争依靠面向国际市场的企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包括了基础竞争力和直接竞争力。前者以正确的投资方向、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优良的生产条件、雄厚的资金实力、有效的企业管理等构成因素体现的;后者以营销技能、科技开发的运用、知识和技能来体现的。{注①} 

国家竞争依靠国家竞争力,这是一国综合实力的总和,包括经济、科技、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力。

产业竞争力是一国某一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它的内含较之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都更为复杂。简单地说,产业竞争力是一国某一产业内各个企业形成的合力;是该产业内企业对于多种外向型经营方式进行选择与转换、从而有效地利用本国经济资源于国际市场、有效地从国际市场利用外部经济资源的能力;是体现本国骨干企业对该产业发展前沿的市场、技术和其他经济资源的掌握能力。

产业竞争力与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可以简要如下。(国家竞争力明显与这些概念有区别,可以从略。)

1,产品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任何竞争力最终都是通过产品表现出来,通过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来衡量和检验。但是,产品的竞争力毕竟是孤立的,产业竞争力则是在一组产品中,具有尖端科技水平与发展前景的那些产品市场占有份额高,即使某些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低,也仍然代表着高水平的产业竞争力。虽然各国产业当中,由于比较优势不同,不同档次的产品所达到的市场占有份额也不同,但是比较优势本身就是代表不同的发展水平的。

2,企业竞争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企业作为运作于市场竞争中的具体单元,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载体。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于其产品的竞争力,而它的形成则与生产要素、各种软性作用力(如整体动力、凝聚力、更新力……)、规模、外部关系的、机遇等密切相关。企业自身的发展,对产业的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在集中度很高的产业,几家大企业的竞争力就能代表该产业的竞争力。在集中度不高的产业,其竞争力是由产业中各企业所形成的综合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并不是各企业竞争力的简单加总,它往往与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更为密切。此外,许多企业实行跨行业经营的方针,产业竞争力就不能由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加总而成。


四,国际竞争中产业竞争力的内含

从产业竞争力本身的内含来,我们需要认识这三个方面:

1,产业竞争力体现在本国该产业内各个形成最合理的关系。不同的产业要求有不同的市场状态,有的以比较完全的竞争为好,有的以垄断竞争为好,有的以寡头竞争为好。不同的市场状态与各企业的不同经济关系相匹配,一个行业内大中小各类企业形成什么样的数量分布、相互之间建立什么样的联系,都有客观的经济要求。不同行业都要求企业生产有合理的专业化程度与生产集中度。符合上述客观要求,就会使众多的企业形成合力而不是产生内耗。

产业竞争力是一个产业内各个企业的合力,但这个合力绝对不是靠加法来得到的。实际上产业竞争力更多的是各个企业的关系协调力。在产业竞争力中包含有两方面关系:一方面,企业本身是一个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与企业之间各自都有自己的打算,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他们并不是一个“一致对外”,共同铸造竞争力的联合阵线。只有在企业能够意识到共同利益,为了合理的竞争秩序或者对付国外竞争者时,才产生联合。另一方面,企业之间的有序竞争、相互模仿、技术交流、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关系,以及在对付国外竞争者时的协调行动,都是推动一国产业竞争力的努力。综合这两方面来看,对于一个企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既不完全是自己的事,又不是与己无关的事。而对于大企业,特别是对本部门、本行业举足轻重的企业集团,提高本国在该领域的产业竞争力,与企业集团自身的更为密切相关,对此下功夫就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2,产业竞争力体现在该产业内企业对于多种外向型经营方式的选择与转换的能力。

外向型经营方式的全面考虑分为“输出”与“输入”两个方向。人们对体现竞争力的方向一般关注得多的是“输出”这个方向,包括:商品出口、技术授权、生产环节扩散、跨国经营。其实,在“输入”这个方向也能体现竞争力,它包括:进口物资、引进技术、接收加务、补偿贸易、租赁贸易、引进直接投资等。

“输出”的选择是产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一国某一产业内各个企业分别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国际竞争激烈、风云变幻的市场上,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①或是能够运用强大的营销力量保持商品出口;②或是由于出口代价过高选择技术授权,从接受技术的其他国家企业那里取得商品盈利的分成;③保持出口商品的生产,但将那些自己已无优势的生产环节扩散到别国的企业中去;④或是就在其他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转移生产基地而保持所有权。有这些选择与转换的能力,就能体现在该产业中的竞争力。

“输入”的选择是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创造条件,产业竞争力间接地体现在有效利用国际性经济资源的能力上。一国某产业不是封闭式发展,而是凭借自己的资金、信息和经营能力,选择外界资源的输入。或进口性能更好、价格更廉的设备、原材料以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或购进别国的先进适用技术以消化、吸收以至推进创新,或利用自己的生产能力接收委托加工,或通过补偿贸易、合作开发、融资租赁等方式发展生产,或招商引资与国外资本共同走向新的市场。可以说,一国某产业越是有发展前景与发展能力,越是可以通过扩大与外界的合作来发展,越是可以按水平分工来进行合作。

3,产业竞争力体现在本国企业对该产业发展前沿的市场、技术和其他经济资源的掌握上。在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发展的背景下,任何一国的企业都难以在一个产业中处处领先于其他国家的企业。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是必然的。能在世界经济中占有最大优势者,不在于有最多的商品或者许多生产环节上有最强的竞争力,而在于技术最尖端的商品占有优势,在最能体现最高水平的技术、管理的环节上占有优势。

此外,产业竞争力还表现在国内某个产业的代表性企业总是能够赶上和抓住国际上同行业领域内技术创新的高潮。

与产业竞争力相联系的,是一国在某一产业中各类的竞争努力符合以下要求:①,产业总体规模能适应世界产业结构的大趋势。②,产品结构能根据世界技术水平不断调整、优化。③,产业活动能合理在不同地区或企业类型中得到集中。④,重大开发项目能产品化、产业化。有了这样的努力,的民族力量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有相当多的商品具有持续的、长久的、有后劲的竞争力。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国际产业竞争论(上)

【国际产业竞争论上】相关文章:

提高上海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研究08-23

资源产业的论文开题报告07-06

浅谈加快环保产业发展05-11

文化创意产业及其评估实践研究05-30

浙江产业结构的经济分析论文04-12

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探讨06-03

产业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12-19

谈挖掘齐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05-30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艺术原创性分析论文07-25

甘肃省发展储能产业对策思考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