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蒙古族特色工艺品的营销策略探析
[摘要] 蒙古族特色工艺品是内蒙古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象征之一, 对其市场化运作的特殊性、市场发展状况及原因、市场化策略的研究,不仅能够促进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而且对于发展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建设小康社会,乃至推进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都有积极借鉴意义。[关键词] 蒙古族特色工艺品 特色营销 文化
旅游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国家对于蒙古文化的保护、宣传力度的提高与加强,使得去往内蒙古的游客日益增多,游客们对于蒙古族特色工艺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就目前蒙古族特色工艺品的现状来看,市场无明显的规范性和规模性,产品质量粗糙、缺少观赏性和收藏价值。不仅不利于工艺品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民族工艺品文化的传播。蒙古族特色工艺品是内蒙古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象征之一, 对其民族工艺品市场发展状况及原因、市场化营销策略的研究, 不仅能够促进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而且对于发展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经济, 建设小康社会, 乃至推进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都有积极借鉴意义。
一、蒙古族特色工艺品产业概况
蒙古族特色工艺品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有刀具、纺织品、刺绣、木雕、泥塑、面具、餐具、陶器、铜、银、锡制品等,造型独特、做工精美,极具民族风情和地域特征,散发着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别具一种游牧文化之美。随着生态旅游的日益升温,内蒙古的草原风情旅游带动了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市场相对混乱,且受利益驱使,使工艺品质量日趋粗糙,观赏和收藏价值有所下降。内蒙古的特色工艺品虽品种繁多,但缺少名牌。产品的品牌单一,款式设计落后。在呼和浩特市出售的民族工艺品中,内蒙古本地企业生产的只有蒙古刀、马头琴和羊绒制品等少量产品,而且他们大多出自生产规模较小的家庭作坊。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以外企业的产品,均为流水线生产,价格低廉。由于工艺产品极易被模仿的特点,很容易造成“搭便车”行为的发生,一旦某个企业研发出新的品种、款式,很快就会有其他企业模仿跟进,所以民族手工艺企业一般不愿意在产品、技术的研发上进行过多投入。许多小企业甚至根本就没有产品设计开发人员,基本上是依靠老师傅的传统经验进行生产。有些从业者为产销一体,生产标准混乱,定价规则随意,极大地损害了民族工艺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这对民族工艺品向品牌方向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蒙古族特色工艺品产业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少必要的宣传推广
众所周知,民族工艺品是民族文化的代表和艺术结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那么,真正了解蒙古族文化内涵的人又有多少呢?笔者曾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商业中心地带的北国商城门口做了一个关于蒙古族特色工艺品的随机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63%的被访问者对于蒙古族工艺品的了解,只限于蒙古刀、哈达,甚至还有的被访者对蒙古文化的理解,就只有关于那个曾建立横跨欧亚大陆庞大帝国的伟大君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趣闻轶事了。由此可见,蒙古民族文化的宣传是十分薄弱的。
2.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质量对于相对稀缺和富有收藏价值的民族工艺品来说尤为重要。蒙古族工艺品之所以独具特色,其选材,色彩,表达形式和内容都与众不同。从工艺品的材料来看,大多来自天然的材料,如牛羊的骨头、头角、皮革、麻布、天然宝石矿物质原料;从材料的加工来看大多为原始的手工艺,具有古朴典雅、造型新奇的特点;从色彩的形式来看,它是蒙古民族世代相传的,具有鲜明艺术代表性。这些,都要求蒙古族特色工艺品在制作时要精益求精,而实际情况却是:价廉物不美,质优价太高。
3.缺乏资源优势的整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族工艺品生产经营中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简单的作坊式的生产企业,将产品卖给当地旅游点的工艺品商店,或者直接到游客比较集中的场所进行兜售,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 产品品种单一, 质量参差不齐, 创新产品少等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民族工艺品作为一种实体性产品,不可能全部达到“成批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尽管传统产品的技术性要求高, 但实际上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熟悉市场的专门的营销管理人才,市场发育不足且竞争无序。这样, 就很少有投资主体积极地投入到民族工艺品的市场开发中。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民族工艺品缺少一条完整齐全的产业链,不能形成产业化。于是,有些不良业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形成恶性循环,对民族工艺品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
【蒙古族特色工艺品的营销策略探析】相关文章:
探析服务营销策略03-19
校园营销策略探析03-24
服务营销策略探析03-23
对PF公司营销策略的探析03-07
企业品牌营销策略探析03-21
探析弱势企业营销渠道策略03-19
上海邮轮旅游营销策略探析03-25
探析网络营销发展及策略03-19
探析体育赞助营销的动机、风险与营销策略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