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从主观生活质量视角观察我国经济发展
摘要:从居民主观生活质量视角看,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生态环境不尽人意、社会公平欠缺等不利于幸福感提升的因素。探寻有利于幸福感提升的经济发展路径:转变“政治集权下的经济分权”的政治结构,克服关系型社会对市场公平交易的影响,建设生态文明的经济发展道路。关键词:主观生活质量;幸福感;满意度;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1978-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伴随着这些成就,也引发和促进了国内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对生活质量问题的关注和探索。形成了一个既关系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也关系到广大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水平和幸福状况的重要研究领域。
一、主观生活质量的丰富内涵
我国生活质量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社会指标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学家林南教授与国内学者合作进行的两项生活质量研究,又将西方、特别是美国生活质量研究中那种关注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主观评价、关注人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的传统引入国内,形成了两种不同视角、不同内涵的生活质量研究方向——客观生活质量研究与主观生活质量研究。值得提及的是,“主观生活质量”与“客观生活质量”的概念更多是在国内生活质量研究领域中使用。国外“生活质量”的概念在内涵上,主要对应于国内“主观生活质量”的概念,即指的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条件和状况的评价。对它的测量指标也主要是处于“认知”层面的“生活满意度”的测量。而国外对应于国内“客观生活质量”意义的“生活质量”概念,则早已演变成“社会指标”(social indi-cator)的内容,逐渐成为人类发展研究领域的一种指标了。
所谓幸福感,又可以称为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是人们对生活幸福程度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具有整体性、主观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美国研究幸福感的著名心理学家E.Diener指出:“作为心理学的专门术语,主观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SWB由三个不同维度组成: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是SWB的关键指标,作为认知因素,是更有效的肯定性衡量标准,是独立于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另一个因素。”这样,按E.Diener的定义,幸福感(SWB)中包含了生活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是幸福感的测量指标。因此。要真正全面地研究人们的主观生活质量,应该同时包括这二者的内容。
在幸福感议题中,幸福感影响要素研究是最核心的问题,科学的测度国民幸福是当前多学科学术领域共同关注与探讨的重要课题。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话语背景之下,通过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活质量研究去获得反映人们主观感受和评价的主观性指标,不但可以不断改善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同时也可以引导和促进人们的这种主观感受和评价朝着积极的、满意的方向发展。
二、从主观生活质量视角观察我国经济发展
幸福感影响因素固然很多,但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总有一些关键性因素对国民幸福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影响国民幸福感的关键问题主要有经济收入、生态环境、社会公平等。本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切入,观察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对于经济收入与国民幸福感,有的学者将其归纳为“倒u”型关系。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莱恩在他在著作《市场民主制度下幸福的流失》一书中对此做出的解释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前,收入每提高一点,都会使人感到更幸福一些。但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收入带动幸福的效应会逐渐呈递减态势。
【从主观生活质量视角观察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文章:
我国经济发展及金融政策分析12-05
论我国判例制度的建立-以历史与现实的视角12-08
股票期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03-21
文化视角下我国古代文学研究11-17
审计质量保障的权利配置研究视角03-25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的发展06-22
探析我国的质量管理03-22
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发展策略浅析03-07
基于金融创新的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03-22
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