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时间:2024-07-14 08:41:23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摘要:结合河南省供水区城市、和环境协调与水资源短缺的制约矛盾,论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水资源 供需矛盾 对策 南水北调 

我国幅员辽阔,降水量地区差异很大,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长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海河、淮河和黄河流域,水资源仅占全国的7.5%,用水量占到全国的27%,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达到70%,是全国水资源短缺,而且开发利用程度又很高的地区[1]。水资源的短缺长期困扰京、津及华北地区,越来越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为了解决京、津及华北地区缺水,从20世纪50年代就规划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完成了大量的规划、勘测、设计和科研成果,建设方案日臻完善,建设时机逐渐成熟,开工建设迫在眉睫。
  1 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区规划范围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工程从湖北省丹江口水库陶岔闸渠首至北京团城湖全长1267km,其中河南省段735km(黄河以南477km,黄河以北780km,穿黄工程10km),占全长的59%;总干渠纵贯省境南北,穿过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流域,8个省辖市。
  中线工程近期从丹江口水库取水,规划河南省供水区土地面积2.36万km2,供给区内南阳、平顶山、漯河、周口、许昌、郑州、焦作、新乡、鹤壁、濮阳、安阳11座省辖城市和30座县级市及县城用水;远期实施汉江中下游全面治理和引江工程,迸一步扩大供水区域,规划河南省供水区土地面积5.93万km2,供给区内13座省辖市和60座县级市及县城用水。
  2 供水区城市经济社会情况及发展指标预测
  2.1 经济社会概况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1999年底全省人口938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680万人,人口7707万人。全省耕地面积682.60万hm2,农业产值1232亿元。省内有发展的丰富矿产资源,年产原煤8012万t,现有火电装机1385万kW、年发电量643亿kW,是华中主要能源生产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冶金、机械、电力、石油、化工、纺织、建材等工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工业产值590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4576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75元。
  中线工程河南省供水区内有11座大中城市和3o座县级市及县城。其中省会郑州市是河南省、经济、文化的中心,平顶山、焦作、鹤壁、濮阳是煤炭、电力、石油化工的主要生产基地。郑州、新乡、安阳的纺织、冶金、建材、、家用电器工业发展迅速,南阳、漯河、许昌、周口以轻纺、机械、食品、医药工业为主。1999年供水区城市建成区总面积822km2,人口814万人,占全省城市人口的48.5%,城市用水人口940万人;城市工业总产值1333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2.6%;国内生产总值1070亿元,占全省的23.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31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7倍。供水区城市是河南省经济、、人才的集中地,这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主导地位。
  2.2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强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坚持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三头并举的发展方向,加快城镇化步伐,促进城镇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按照河南省“十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以及供水区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结合河南省近几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预测2005年、2010年和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2005年城市建成区总面积达到1191km2、人口为1227万人、用水人口为1349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1771亿元、工业总产值为2271亿元。
  2010年城市建成区总面积达到1572km2、人口为1608万人、用水人口为174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2623亿元、工业总产值为3437亿元。
  2030年城市建成区总面积达到2583km2、人口为2577万人、用水人口为272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7468亿元、工业总产值为9454亿元。 3 供水区水资源现状

  河南省是全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40m3,亩均403m3,人均、亩均占有量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和1/6;供水区人口稠密、城镇众多、发达,人均、亩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260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8。供水区11座省辖城市和30座县级市及县城,1999年供水量为20.16亿m3,其中地表水7.83亿m3(含引黄调水2.94亿m3),地下水12.33亿m3;在用水量中,城市生活用水6.11亿m3,用水13.30亿m3,环境用水0.75亿m3,分别占总用水量的30.3%、66.0%、3.7%。

  供水区水资源缺乏,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各类水资源供水量不能保证城市需水要求;现状城市供水是靠挤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和牺牲环境用水得以维持的。为保证城市供水,鸭河口、白龟山、小南海、彰武等大中型水库及河道引提程不断挤占农业用水,加大向城市的供水量;白龟山灌区的灌溉面积由原设计的3.33万hm2,递减到1999年的实灌面积0.5万hm2,黄河邙山提灌站已从建设时的农业灌溉用水全部调整为向郑州市供水。

  大部分城市和县城缺乏地表水源,主要靠大量开采地下水供水,长期以来造成地下水位连年下降,河南省浅层地下水漏斗区面积达1.75万km2,主要集中在中线供水区范围内,其中豫北平原1980年至今,浅层地下水埋深由5~10m下降至11~20m,安阳—鹤壁—濮阳漏斗区面积达6600km2,最大埋深22.5m。中深层地下水漏斗区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许昌、郑州、新乡等部分城市形成,到其80年代,供水区大中城市均出现了中深层地下水漏斗区;至1993年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郑州市为60m、许昌市为90m、鹤壁市为92m、焦作市达108m。1997~1999年平均超采地下水7.92亿m3,其中浅层水超采5.29亿m3、中深层水超采2.63亿m3。城市地下水过量开采,诱发了环境地质恶化等诸多方面的,如许昌市漏斗中心区地面沉降达277mm,城区多处发现地面裂缝。

  水资源的匮乏,限制了城市的环境用水,河湖换水没有供水水源保障,换水次数和换水量远达不到保持清洁水的要求,大部分城区河道水体黑臭,水环境质量差。

  4 水资源供需

  河南省是水资源短缺的省份,在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时,应充分考虑节水和水污染治理,认真贯彻朱镕基总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指示精神。按照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要考虑经济对水量水质的需求,也要考虑水资源条件的约束,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相适应,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水优先,依靠进步和水价对节水的经济杠杆作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在水资源的配置上,合理安排调整水源,坚持挖掘现有工程的供水潜力,优先使用当地地表水,退还城市挤占的农业用水,严格控制使用地下水,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用水的原则,进行水资源的供需分析,合理确定供水区城市需调水量。

  4.1 可供水量预测

  依据《河南省发展规划(2001-2010)》,2005年前建成盘石头水库,2010年前建成燕山水库,拦蓄地表径流向城市供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通水前,部分有条件的河道闸坝和引提程等进一步挤占农业用水,增大向城市供水量;适当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减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中线工程建成后,返还挤占的农业用水,对于浅层地下水超采漏斗区,适当压缩开采量,以使超采区地下水位逐步得到恢复,中深层地下水是地质的组成部分,长期超采回补非常困难,作为枯水年份的应急备用水源不再考虑开采量。结合各市实际情况,尽量利用处理的污水回用于生态环境和部分工业。2005年、2010年和2030年水平年城市可供水量分别为16.97亿m3、11.50亿m3、15.26亿m3。

  4.2 需水量预测

  随着城市建成区范围的扩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第三产业和公共设施的发展,城市生活用水量将逐年增大;城市的绿化美化、水面面积的增加和河湖水体质量的改善,生态环境需水量也将逐步增加。工业用水随着科技进步、产业调整、低耗水的高新技术产业比例增大及节水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逐年有所下降;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快速发展,工业需水量也在增加。预测2005年、2010年、2030年三个水平年城市需水量分别为31.82亿m3、41.23亿m3、64.97亿m3。

  表1 河南省供水区城市供需水量预测成果表 亿m3

  

  4.3 缺水量及对策

  通过对供水区城市供需水量分析可知,城市的供需水矛盾十分突出,2005年、2010年、2030年水平年城市缺水量分别为14.85亿m3、29.73亿m3、49.71亿m3。在建成磐石头、燕山水库以后,已无较好的坝址兴建大型水源工程拦蓄地表径流向供水区城市供水,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供水区城市缺水的最佳途径。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前,供水区缺水量问题需要继续挤占农业用水和超采地下水,对地下水超采严重的城市规划在城区外增加开采量;同时通过行政管理手段,采取提高水价、限量供水、超量加价等办法来解决城市缺水。

  5 结语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京、津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一项战略性基础设程,是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也是解决河南省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河南省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上游,总干渠长735km,占全长的59%;担负着向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的供水任务。丹江口水库库区50%的水面面积在河南省境内,水库一期工程河南省境内已迁移了20.2万移民,建成了陶岔渠首闸和8km的干渠,二期工程还需要移民14.3万人。其地理位置决定了要为调程建设承担巨大压力,但河南省供水区的缺水属于资源型缺水,如果不通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补充水源,这一地区将难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热切盼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

  

  [1]魏昌林.南水北调.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9月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相关文章:

浅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源头地区经济的影响03-20

设立企业税务会计的必要性与迫切性03-21

美术教学中线条的欣赏和运用论文11-08

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03-28

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与建设工程监理的关系03-19

文本研究中的版本考证:必要性和有限性03-03

探析自考教育改革的困境和必要性论文12-02

三级医院成本核算的意义和必要性03-20

论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初步设想03-13

浅议建设工程结算审计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