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就业增长乏力分析与对策
[摘 要] 我国已经保持了连续二十多年的经济高增长,但经济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本文从产业的就业创造能 力不足等三个方面分析原因,最终得出结论:只有提高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才能既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又不影响 经济增长的步伐,实现就业增长和人均实际产出增长并举。[关键词] 就业增长;就业创造;劳动密集型
一、我国就业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一)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就业形势严峻
据我国官方统计,2003年城市失业人口约有800万,官方登记失业率为4.3%,但实际失业率约有10%甚至更高。上世纪90年代后期,每年都有1200万人离开非盈利性正规部门(主要是国有部门和集体部门)。1996-2001年间,城市和乡镇就业人员从1.49亿下降到1.08亿,减少了28%(即4100万)。这当中包括国有企业和城市集体部门的5250万下岗人员以及私人正规部门(合资企业、控股公司及外资企业)的1200万新增就业人员。农村移民仍然迅速增加,目前估计在4000-8000万之间,约占总劳动力的6%-10%。
(二)2004年以来出现的“民工荒”现象
我国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这似乎表明,我国的劳动力供给正处在刘易斯所说的由无限供给转为有限供给的转折点上。但是,我国的现实条件并不符合刘易斯的设定。根据刘易斯的假定,劳动力无限供给停止的条件是由于农业的发展引致农业人力报酬上升所致。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农业仍相对落后,农业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我国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停止并不是由于农业工资的上涨,而是因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剩余劳动力大部分滞留在城市传统部门,他们不仅得不到城市劳动力的同等待遇,工资较低,而且进入城市现代部门工作的希望也相当渺茫。我国之所以出现民工荒,是因为沿海许多地区往往以一个或几个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要产业,因而被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解雇的民工,就很难在外出务工地点找到合适的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外出后,绝大多数人不得不回乡。正是由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青年型用工年龄结构的存在,使得乡村劳动力陷入年轻时进城务工,进入中年后回乡谋生的循环。理由是,年轻民工的劳动为企业所需要,他们既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养活自己。但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得这些民工在35岁就开始大批失业。这些都表明,城市现代部门的就业创造率是决定农村转移入城市的劳动力能否进入现代部门就业的重要因素。
(三)产业的就业创造能力不足
我国劳动力停止无限供给,并不意味着失业的减少或消失,而是由于城市现代部门的就业创造能力较低,这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我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劳动密集型增长,而是资本密集型增长。1978-2004年资本存量对GDP增长的贡献在50%以上,劳动的贡献只有15%左右。其中,1993-2004年间,资本积累的贡献率还要高,为62%,而劳动的贡献率仅为6% 。
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与发达国家同时期相比,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比例较低。根据库兹涅茨的研究,人均GDP为1000美元的国家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为17.7∶45.3∶37。然而,截至2005年12月底,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44.7%、23.9%和32.4%,与标准模式尚有较大距离。一方面,工业部门就业创造能力不足。具体来看,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吸纳劳动的能力较低。在过去5到10年当中,我国在几个新兴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和ICT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这些新兴产业的就业创造能力却比较有限。另外,在过去20年中对就业作出了相当大贡献的乡镇企业,近年来就业创造能力也逐步下降。1997年之后,由于国内需求的下降和竞争的加剧,乡镇企业技术改造加速,乡镇企业日益倾向于提高资本密集程度,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逐年下降。
【我国就业增长乏力分析与对策】相关文章:
分析我国竞争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08-27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原因分析论文07-24
我国产业内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04-22
我国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现状分析及对策05-10
武钢集团区域经济增长分析06-04
发展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探讨06-03
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服务对策探析06-07
我国物权法中预告登记的范围分析07-19
我国督促程序的现状及原因分析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