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支持与路径选择
[论文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就业 制度支持 路径选择[论文摘要]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进行制度创新,突破劳动力就业的制约因素。根据我国农村产业和劳动力的特点,统筹考虑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意义重大。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
1.农村家庭人口规模、劳动力规模及受教育程度水平
2002年,在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中,户均人口4.13人,劳动力人数2. 76人,占66. 8%,其中东部地区劳动力人数(人/户)为2. 74,中部地区为2. 76,而西部12省区为2. 82。按劳动力负担人口(人/劳动力)计算,全国为1. 50,东部地区为1. 47,中部地区为1. 47,西部12省区为1. 56。地区之间农村劳动力极不平衡,西部劳动力人口远远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2002年,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所占比例为7. 59%,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占30. 63%,初中文化程度占49. 33%,高中文化程度占9. 81%,相对于1985年、1990年、1997年,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呈上升趋势,但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教育费用不断增加,使大量农村青少年本来在应该受教育和训练的时候,却过早地加入到劳动力队伍中,从而使农村劳动力缺乏专业和职业培训,导致农村劳动力生产周期缩短,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
2.劳动力就业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就业格局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就业。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虽然在农业部门就业的劳动力绝对数增加了,但在农业中就业的劳动力却相对下降了,非农产业成为吸收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途径。如果从1978年到2002年农村劳动力在农村不同产业部门中的就业趋势来看,农村工业难以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做出进一步的贡献,而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较大,可能成为吸收新增劳动力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但是,农村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也同样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因此,改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任重而道远。
3.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日益狭窄
由于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出现了机械代替以人为主要劳动力的劳动方式,这就相对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把大量劳动力从传统的种植业中驱逐出来,已往必需的劳动力现在成为多余,从而造成了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增加,严重缩小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同时,我国现行的城乡劳动力流动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虽然我国的城市化战略几经调整,城乡割据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森严,但“严格控制大城市转移,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指导方针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尤其是近年来,国有企业下岗工人大量增加,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明显加大,各大中城市纷纷采取了限制农民进城的措施,客观上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设置了障碍,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空间日益狭窄。
4.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亟需转移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有9亿多,农村劳动力在4. 3亿左右,农业剩余劳动力在1亿~1. 2亿之间,但是,由于农业就业的特殊性,很难落实就业准入政策以及尚不存在离退休机制,致使农业劳动力的参与率(指就业供给人数占人口总量的比重)极高。我国第一次农业普查统计结果显示,超过或低于劳动年龄的从业人员占全国农业从业人员的11. 11%,其中低于劳动年龄(15岁及15岁以下)的占1. 25%,超过劳动年龄(男性60岁以及60岁以上,女性55岁及55岁以上)的占9. 86%,所以,农村实际劳动力仍是远远超过1亿~1. 2亿的估计,再加上每年还要新增800万左右的农业劳动力,因此,农村劳动力急需转移的队伍十分庞大。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支持与路径选择】相关文章: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及路径选择03-20
浅谈我国监护制度及其完善03-25
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制度与非制度路径:流动劳动力与非流动劳动力03-24
浅谈我国现行汇率制度及改革03-12
浅谈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问题及对策03-19
浅论社区支持对我国现行养老金制度的补充03-16
让与担保制度及我国物权立法的选择03-18
职业化:我国图书馆员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03-29
论我国巡视检察制度的功能定位及供给路径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