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经济管理课堂教学质量简析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人才的能力与素养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各高校应当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对教学工作进行创新与调整。近年来素质教育理念愈加深入人心,高校教学改革逐步展开,此时教育教学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对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教师应当对此予以关注,并以新要求为入手点,对课堂教学予以调整,使课堂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提升。文中将对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进行分析,并探究提高高校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校;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策略
经济管理类专业所覆盖的学科知识较多,教学内容较为繁杂,这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则较为被动;在内容上,教师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度也相对较低。近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应当对教学做出必要的调整,使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课堂教学的实质,从教育改革的要求出发,分析教学的重点与目标,让教学质量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一、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1.明确“教”与“学”的基本含义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教”与“学”的含义,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组织课堂活动,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最终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指的是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开展以前,教师要对培养目标以及教材内容进行积极探究,然后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让“教学”发挥出主导作用。“学”是指课堂的设定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知识素养、个性品质为目标,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对学习主动性、学习方式等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学生的智力因素、努力程度则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学”是主体,它会对教学质量的高低造成较为直接的影响。
2.明确“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教学内容、“教”以及“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成部分,其中“学”是课堂教学开展的核心,其居于重要的中心地位。具体来说,首先,经济管理类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为提升学生的经济管理知识水平,让学生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这是教学设计的归宿以及根本出发点;其次,经管类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核心,无论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方式都要为学生的需求服务;最后,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时,应当将“学”的效果作为主要指标。教师应当明确这一点,并积极维护“学”的中心地位,保证各项教学工作都能够有效展开。
3.明确培养融会贯通型学生的意义
通常,教学结束后,学生的收获状态会表现为四种,第一是认识状态,即能够看明白教材,但是记不住具体内容;第二是认知状态,即能够将教学内容背诵下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第三是理解状态,即既能够背诵知识,也能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但不会运用;第四是融会贯通状态,学生既能够全面掌握知识,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融会贯通型学生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有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4.明确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与作用
为了使教学活动可以有序展开,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地位与作用,改变原有的权威式教学,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而自身则发挥主导作用。在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演示、讲解、操作、指导、激励、释疑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学习,并使学生能够自主改造自身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以及意志品质,使其能够具备经济管理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提高高校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因此教师的观念会对教学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虽然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发展,高校教学改革逐步展开,但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依旧深远,很多教师仍然将知识传递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却没有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为了使经济管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应当树立正确教学观念,认识到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开展的根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2.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形成轻松愉悦的氛围,最终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一,教师可以采取探究式学习模式,根据教学需求设置有价值的探究问题,驱动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第二,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创设较为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思考与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创设国际贸易的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贸易双方,共同商讨合作细节以及合同内容;第三,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教学,将视频、音频、图像等引入到课堂上,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课堂形式。
3.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
教师的素养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为了满足经济管理类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首先,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知识,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经济管理知识日新月异,但是教材并不能进行适时调整,为了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技术、理念与方法,教师应当关注社会发展,并积极学习新知识,继而将新知识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培训与实训,努力获得学校的支持,进入相关企业参与挂岗实习,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以便于给予学生有效的工作指导;最后,教师还应当积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
4.教师应当并重理论与实践教学
经济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征,但是传统教学将重点放在理论方面,即使关注到了实践教学,也并没有将二者有效结合到一起,这对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教师应当并重理论与实践教学,例如在统计学、税务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在完成理论知识讲解后,让学生练习填写相关的报表,让学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同时能够较好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5.教师应当慎重的选择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管理类知识不断丰富,其内容越来越多,同时旧的内容也逐渐被淘汰。但是教材的更新与调整并不及时,其中很多内容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以及学生成长的需求,而新的内容没有被及时吸纳进来。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教师应当慎重的选择教学内容,首先,应当将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剔除,并加入新的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其次,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逐步过渡,让学生头脑中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避免教学的混乱;最后,教学内容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与特点,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
三、结语
在素质教育等先进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经济管理类教学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形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明确“教”与“学”的基本含义、明确“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明确培养融会贯通型学生的意义、明确自身在课堂上的地位与作用。为了使课堂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教师应当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并重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时慎重的选择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于泽.基于360°视角的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课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45).
[2]徐军委.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6(3).
[3]刘钧.经济管理类专业建立校内综合实训平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时代教育,2015(5).
[4]左小平.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1).
[5]苗雨君,李喜云.基于ERP实验平台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2(1).
[6]尹苹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2).
作者:张景铭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高校经济管理课堂教学质量简析论文】相关文章:
影视艺术批评简析论文11-11
简析职校生的赏识教育论文12-08
简析论文发表成功的10大技巧12-10
简析精英教育的复兴与转型论文12-04
简析媒体艺术中的色彩设计论文12-03
简析周杰伦音乐现象论文06-13
简析创新高职课堂教学03-18
简析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论文12-08
简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03-18